首页 理论教育 第七章产业集群化

第七章产业集群化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培育和发展中国—东盟博览会、广西会展业,应当树立集群化发展理念,加快产业集群建设,加快形成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广西会展业的竞争优势。因此,会展产业集群化,形成一个有向心力、凝聚力的互利共生的产业生态系统,有利于会展产业的发育、成长和壮大。基于南宁市拥有中国—东盟博览会以及区域性物流中心、广西经济文化中心等方面的优势,南宁市可把展览业作为会展主导产业加以开发。

第七章 产业集群化
——大力培育会展企业发展壮大关联支持产业

产业集群是一群位于同一地理区域的相关企业组成的集合体,如“第三意大利”产业区、美国硅谷高技术产业群、浙江温州低压电器产业群等。“产业簇群的概念代表一种思考国家和城镇经济体的新方式,并指出企业、政府和其他法人机构致力于提升竞争力上的新角色。产业簇群的出现,意味着许多竞争优势来自企业外部、甚至产业的外部,而非该事业单位所在的地点。”“产业簇群在竞争日趋复杂、知识导向和动态的经济体中,其角色也愈来愈重要”。[1]

培育和发展中国—东盟博览会、广西会展业,应当树立集群化发展理念,加快产业集群建设,加快形成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广西会展业的竞争优势。

一、会展产业集群的内涵及其意义

产业集群一般是指在某一特定地理区域内,众多同类企业、相关企业或支持性企业围绕某一主导性产业集聚在一起,而进行的既分工又协作的经济活动。其基本特征是关联企业大量集中在某一地域上,相互竞争、分工协作,形成企业群落、产业集群,如中小企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产业集群通过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方式,包括企业间合作、人力资源在集群内部流动、衍生新企业、各种正式和非正式交流,促进各种资源和信息在产业集群内部流动、转移和应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创新互动,进而形成产业竞争优势。

(一)产业集群的内涵

产业集群是在某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邻近、有效互关联性的企业和相关法人机构,并以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补性相联结。它具有许多不同的形式,绝大多数产业簇群包含最终产品或服务厂商,专业元件、零配件、机器设备以及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及其相关产业的厂商。产业簇群也包含下游产业的成员(如销售渠道、顾客),互补性产品制造商,专业化基础设施的供应商,政府与其他提供专业化训练、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援的机构(如大学、思想库、职业训练机构),以及制定标准的机构。对产业簇群有重大影响力的政府机关,也可视为它的一部分。产业簇群还包括同业公会,和其他支持产业簇群成员的民间团体。[2]

会展产业集群化,主要是围绕会展业的健康发展,大力培育会展(核心)企业,积极发展关联和支持产业,促使会展业及相关产业在某一地域空间上相对集中,并形成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产业合作关系,最终发展成为会展企业与众多有关机构或组织交互关联为一个有机体的会展产业生态系统。它的总和远大于个体的集合,创造出远大于个体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

专栏7-1 加州酒品产业簇群

img36

资料来源:《竞争论》

(二)会展产业集群化的现实意义

会展产业集群化,可以延长会展业的产业链,促进会展业上下游产业的分工与合作,扩大会展业的规模,丰富和发展产业环境,创造市场竞争优势,从而促进会展业不断发展壮大。

1.会展产业集群化可以提高会展产业的竞争优势

会展企业和关联、支持产业组成产业集群,会以三种主要形式影响产业竞争力:一是可以增加产业集群内部企业或产业的生产力;二是可以增加集群企业或产业的创新能力,并因此促进生产力的提升;三是刺激、促进新企业的成长,进而反援创新并扩大整个产业集群。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在《竞争论》一书中论述产业簇群对竞争优势的影响之后进一步指出:许多产业簇群的优势,视外部经济体系或跨厂商、跨产业的溢出效果而定(许多产业簇群的优点,也可以应用在企业内的研发和生产等次级单位),因此簇群可被界定为将企业和法人组织交互牵连而成的系统,整体系统的价值要比个别成员价值的总和还来得大。

2.会展产业集群化可以为会展企业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

会展企业和关联、支持产业集聚在一起,可以形成产业互补性。它既指会展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又指会展产业链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假定某会展公司举办大型展览活动,对于展销商来说,其经验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展会的知名度和品牌、展览主办者提供的服务水准,同时也取决于当地宾馆、酒店服务业的质量,以及物流交通设施的舒适性和服务能力。在会展产业链体系中,内部成员通常是互相依赖、互为补充的,成员发展越广越深,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就越发达,各成员就可以从中获得产业规模化、专业化所带来的更大利益。同时,会展产业链体系任何一成员的不良表现,都可能伤害到其他成员的成功。因此,会展产业集群化,形成一个有向心力、凝聚力的互利共生的产业生态系统,有利于会展产业的发育、成长和壮大。

3.会展产业集群化,有利于当地会展业的规模化扩张

会展产业集群化,会促进当地会展市场的发育和成熟,会产生许多新的商业信息和机会,可以降低进入当地会展市场的成本及障碍,从而对当地企业家和外地企业家具有吸引力,进而催生、发展新企业、新事业,扩大会展产业规模。迈克尔·波特指出:“在产业簇群内,新事业(如企业总部,而非办事处或辅助单位)的数目,明显多于其他孤立的地点。造成这种现象的理由很多:首先,产业簇群通过更多更佳的商情机会,提供进入诱因。产业簇群本身就代表了机会。在产业簇群内或附近工作的人,更容易察觉到产品、服务或供应商有待加强的地方。拥有这样的洞察力,这些人容易离开所在的企业,瞄准那些空白地带自行创业。”[3]

二、广西会展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基本思路

培育会展主导产业,创建会展产业园区,优化会展产业集聚生态环境,加强政府引导,是会展产业集群化的重要实现途径。

(一)围绕会展主导产业,构建功能互补、互利共生的会展产业集群生态体系

产业集群往往是围绕某一主导行业、若干核心企业发展起来的,培育和发展会展产业集群,必须首先明确会展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选择、培育会展主导产业。广西各地会展业的发展水平不同、产业基础也不一样,会展主导产业的选择也不尽相同。基于南宁市拥有中国—东盟博览会以及区域性物流中心、广西经济文化中心等方面的优势,南宁市可把展览业作为会展主导产业加以开发。而桂林市以世界旅游名城、会展旅游等见长,今后一个时期应以国际性会议业作为重点,围绕会议业来培育产业集群。

img37

图7-1 会展产业集群生态体系

在重点培育会展主导产业或行业的基础上,应根据会展主导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或部门的联系,大力发展与之配套服务的关联产业和各种基础产业,形成比较发达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体系,为会展主导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产业基础,吸引国内外资金到广西南宁、桂林等地投资开发会展场馆设施、兴办会展企业,吸引更多的展览公司到广西举办各种展会。应当根据会展产业集群的结构特征,从会展主导产业、会展关联产业、会展基础产业等方面,对会展产业集群进行“纵横扩张”,创建多层次、功能互补、互利共生的会展产业集群共同体。如图7-1所示。[4]

(二)筹划、建设会展企业聚集园区

会展企业园区是会展企业聚集的重要载体和发展平台,筹划、建设会展企业园区是推进会展产业集群化的重要手段和主要路径之一。

从工业领域的工业企业集群或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来看,工业园区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开发和建设,是世界各地产业集聚的典范。美国北加州硅谷101号高速公路沿线聚集了多达8000多家(1998年数据)电子科技和软件公司,其中全球前100强的高科技公司,有20%在此落脚,如英特尔公司、惠普公司、雅虎公司等。此外,还有超过7000家制造商。毫无疑问,硅谷是名副其实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而硅谷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起因就在于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斯坦福大学在硅谷地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科技工业园区——斯坦福研究园(Stanford Research Park)。它的成功开发与建设,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一样,源源不断地吸引着全球各地的企业家、风险投资家、高科技人才到硅谷创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会展业,走产业集群化之路,同样可以借鉴工业企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群培育与发展的成功经验。

当前,广西创建会展产业集聚园区面临着一些有利的发展机遇。例如,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将使南宁市会展业得到空前的发展。而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的扩建以及与之相邻的占地2.5平方公里的中国—东盟商贸城的开发,将会带动它们周边区域“冒出”众多的会展企业,包括展览公司、会展运输企业、会展设计广告公司等。因此,应以战略眼光,制定超前的会展企业园区发展规划,引导会展企业在某一空间区域相对聚集起来,形成产业聚集规模与效应。

(三)创造会展产业集聚的生态环境

产业集聚受多重因素影响和作用。包括区位优势、政治力影响、原材料指向、消费导向、市场发育程度、产业基础设施环境、法律政策环境以及政府服务功能等。发展会展产业集群,不仅应当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市场优势,还要加强政策引导与扶持、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创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来增强产业集聚力。

1.营造诚信的市场环境

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稳定的信用关系之上的经济。而在我国,失信行为普遍,造成“守信吃亏、不守信得利”的怪现象。这极大地增加了交易成本和投资风险,会阻碍产业集群的发展。建立诚信的市场环境,完善区域信用制度,这样既可以直接降低企业之间的交易费用,又有利于企业采取外包形式组织生产,提高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水平,也提高了产业关联程度。

2.改善政府管理与服务水平

要加强政务环境建设,加强政府对产业集聚的服务,努力改善企业在企业集群中生产率增长的环境。尤其是政府应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减轻进入企业聚群区的成本,降低进入门槛,拓宽进入领域;同时,引导分散的企业逐步向企业聚群区集中,推动企业聚群区的发展;要善于利用产业链进行招商引资,改善企业聚群区的融资环境,积极启动民间资本,培育区域发展的新动力。

三、大力培育会展企业,扶持发展会展龙头企业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产业集群的中坚力量,而会展企业则又是会展产业集群的核心组成部分。推进会展产业集群化,必须首先抓好会展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必须加强会展企业自身建设,还要为会展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条件。

(一)会展企业的任务和特征

会展企业是指从事会展经济活动,以赢利为目的并承担风险的经济组织。根据资本构成不同,会展企业可分为国有独资企业、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等类型。

1.会展企业的任务

会展企业是会展业的基本经济单位,其任务是由其在社会分工所处的地位和社会性质所决定的。基本任务是:

(1)以尽可能少的投入,为社会提供尽可能多的适销对路、价廉物美的产品和会展劳务,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会展客户和社会的需要。

(2)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地组织自己的组织、拓展和展示设计等活动,取得尽可能多的盈利,为社会和会展企业本身不断扩大再生产提供积累。

(3)注重人才,任人唯贤。

(4)加快会展场馆的技术改造速度,努力与世界发达国家会展场馆管理惯例接轨。

(5)实施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2.会展企业的特征

会展企业与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以及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会展企业管理的民主化。

(2)会展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和人们需求。

(3)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4)会展企业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5)会展企业内部分工越来越细。

(6)会展企业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

(7)既注重与外界的沟通,也重视组织内部的沟通。

(二)会展企业的经营与管理

会展企业作为相对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必须切实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做好会展市场开发工作,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唯此,才能做大做强。

1.合理划分和设置会展企业的职能部门

会展企业的职能部门划分主要是依据参展商在展会期间的活动流程、会展企业所做相应安排进行的。这种划分应该既考虑部门划分的科学性,又兼顾会展服务的质量与效率。一般来说,会展企业的职能部门主要有:[5]

(1)策划部。策划部是会展企业的基础部门,其主要工作包括企业策划和会展项目策划两部分。详细而科学的展览策划是保证各方人员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项工作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2)业务部。业务部是会展企业的重要部门之一,因为企业盈利与否与业务部的市场拓展能力息息相关。会展企业业务部的主要职责是招商,即招徕和联系与会者或参展商,故有些企业直接设立招商部。业务部的具体工作包括招展宣传、选择参展商和组织展览团等。

(3)综合部。综合部即广告与公关部的综合,有些企业把两者分开设立。该部门主要负责新闻宣传、广告策划实施、协调与各社会团体或政府的关系等工作。

(4)管理部。管理部是继业务部后的实战工作部门,主要活动于展中与展后,承担整个会展项目最重要阶段——展台工作的组织与安排,是整个展览会运作的最关键的部门。

(5)工程部。工程部是会议中心和展览场馆的重要部门,其主要工作是保证会展企业经营及展会期间所有服务设施,如展馆内装修和陈设、水电、音响系统、空调系统、电话等能够正常运行和使用。

(6)财务部。财务部的主要职责是协助会展企业决策者搞好企业经营核算,审核会展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控制企业经营费用,使企业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7)人事部。人事部是负责会展企业员工招聘、培训、考核及激励等工作的部门,基本要求是确保企业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情况下都能找到合适的人选。

(8)保安部。保安部的主要职责是维护会议或展览会的良好秩序,确保展会环境安全,也是举办展会活动时不可或缺的部门之一。

以上八大部门是依据一般展会正常运作的需要来设立的,在实际组织结构设计中会展企业应充分考虑自身情况,名称可有所不同,部门多少也可灵活处理。

2.积极开拓目标会展市场

企业经营活动是依据目标市场而开展的,会展企业必须有效地选择目标市场,并设计与之适应、对路的会展项目,采取合适的市场营销策略,来开拓目标市,提高市场占有率。

(1)做好会展市场供求关系的调查研究工作。会展市场由会展产品的供给和需求构成,供求双方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市场竞争状况,因而供求关系研究是会展市场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会展业而言,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会展企业向市场提供的各种类型的会议或展览的总和;需求则指一定时期内,参展商或与会者对展会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总量。供求关系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市场的供求平衡,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也将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鉴于此,会展市场供求关系研究在下列4个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有利于一个国家或地区会展产品结构进行调整;有利于会展管理部门对大型会议和展览会进行规划、控制;有利于会展企业发现额外的市场机会;有利于会展企业分析新展览会的市场潜力。

(2)细分、选择目标会展市场。科学的市场细分是会展企业制定市场营销策略的重要前提。会展企业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的性质以及所处的市场环境,通过市场细分,发现市场机会,选择可以获利并扩大营业规模的目标市场,然后凭借自身的优势开拓、占领这些目标市场,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图7-2是钢材展览会市场细分的一种范式。

(3)开发特色会展产品。会展企业是服务业的组成部分,其产品是服务类的,可以是某类商品的展销会,也可以是某部门官方组织的商务洽谈会,还可以是某种大型活动等。就活动的产品而言,它指的是活动策划者所精心组织的休闲活动,用来满足目标市场中明确的需要。图7-3以图形化的方式说明了大型活动产品的开发过程。

img38

资料来源:《大型活动项目管理》

图7-3 展会产品的开发过程

(4)积极开展产品营销工作。开发出来的特色会展产品,要赢得顾客和市场,还必须开展广泛深入的市场促销活动,包括电视、报纸广告,价格折扣促销,人员推广等。应当根据会展产品的性质、市场的特征等,采取不同的市场促销组合策略,使企业经营取得更好的效益。

(三)会展企业的培育和发展

就会展企业外部而言,培育会展企业,必须从发展会展场馆、建立有形会展市场,推进政企分开、实行会展企业化运作,积极发展会展龙头企业以及加强政府引导等方面入手。

1.发展会展场馆,创造孕育会展企业的“沃土”

会展业作为流通服务业的一种类型,“成行成市”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它建立在有形市场——各种会展场馆设施健全的基础之上。任何一个地区,如果会展场馆设施贫乏、落后,那么会展活动肯定活跃不起来,会展企业就自然而然地失去市场基础,难以发展起来。目前广西各地的会展场馆设施少,布局不合理,应当根据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兴建一批会展场馆,包括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美术馆、纪念馆、陈列馆、会议中心、展览中心、体育场、体育馆、文化广场、文化馆、歌剧院、剧场以及城市规划展示馆等。

会展场馆是一种建筑产品,具有城市公共设施或公共产品的一些共性特征,宜选在交通方便、接近市中心且周围环境较好的区域。会展场馆应接近交通干线、机场、码头和车站,又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并离商业区不远,这样能避免噪声的干扰和空气的污染。在风景区附近建造会展场馆,要以不破坏环境,有利于观景、增加景色为原则。

2.深化改革,将会展作为一项产业从行政事业机构中独立出来,进行企业化运作

政府应当引导会展业的发展,但这种引导应主要是政策方面的,如场馆的规划与布局、鼓励会展企业的成长与扩张,确保会展企业的合规性运转,而不应当干预具体的组织过程和企业运转,使会展业尽快走向市场化。会展企业化运作,有利于会展企业作为会展市场主体的培育和成长。建议中国—东盟博览会在适宜时机,成立企业化的经营机构,组建中国—东盟博览会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制企业。

3.扶持会展龙头企业,发挥其在会展业发展中的“火车头”、“领衔”作用

龙头企业是指在会展产业发展中,代表产业发展方向、产业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辐射面广的会展企业或集团企业。它在会展业产业化、规模化等方面可以起到“火车头”的“牵引”作用,正如俗话所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会展龙头企业在市场化产业环境下发展壮大为强势企业,可以成为企业领袖,“领衔”带动众多中小会展企业及关联支持企业“跟进”,形成一个发育完善的会展产业体系,从而推动会展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应当加大对中国—东盟博览会(集团公司)、南宁国际会议展览有限公司、桂林国际会展中心等一些初具规模的会展机构的扶持力度,通过市场化、企业化运作,把它们做大做强,发展成为广西会展业的龙头企业。

4.加强政策引导

在会展企业兴办、发展中,政府也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在会展业起步发展时期,更离不开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推动作用。政府要通过制定会展产业政策法规,出台和落实会展企业优惠扶持政策,从税收、信贷、物流、技术服务等方面加以引导,推动会展业的健康发展。

5.发展会展企业联合体和会展企业上市公司

政府还应鼓励会展企业联合,共同组织一些大型的会展活动;还应积极创造条件,发展会展企业上市公司,增强广西会展业的融资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四、发展壮大会展产业簇群

在国外及中国香港地区,物流、旅游、教育等相关行业参与会展活动的程度很高,关联支持产业与会展业全面对接,实现产业互动。国外举办大型会展活动时大都与当地文化、旅游等部门联合开展有意义的整体促销,以增强会展的吸引力,同时也很注重会展场馆的后续利用。培育、发展会展业,必须有关联部门的全面参与和支持。应当根据会展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内在联系和专业化分工协作,培育和发展为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其他展会服务的物流产业簇群、会展科研教育产业簇群、会展旅游产业簇群等。

(一)积极发展会展物流产业簇群

物流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引入的一个经济学范畴的概念,一般是指物品从供给者向需求者在空间、时间上的物理性的实体流动过程,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已于2001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对物流的定义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关于物流概念的大致意思是: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它通过有效率和有效力地计划、执行实施和控制商品的储存和流动(通)、服务和相关信息,以满足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过程中消费者的需要。[6]

在会展产业活动中,物流的内涵和外延并非局限于此,有更广泛的含义。

1.会展物流的含义

广义地,会展物流是指与会展活动相关的产品、服务、设备和顾客的运输和流动活动。它既包括会展前的运输准备,也包括会展中的产品、服务和顾客的流动,还包括会展后顾客、设施及产品的流动。它们共同组成一个物流系统,如图7-4所示。

2.会展物流的部门构成

从上述会展物流系统的构成可以看出,会展活动涉及的物流内容是很多的,既包括参展商品的运输,又包括展会现场设备、消耗品的运送,还包括参展商、与会客人以及观众的载运。此外,会后展会现场设备的拆除、展销会上订货的发送等也是会展物流的重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还涉及到展销商品的储存、包装,展会现场固体废弃物的清理等。因此,会展物流涉及多个部门,包括:

(1)为顾客、观众运送服务的客运部门;

(2)为展品、设备流动(流)服务的物资运输部门;

(3)为展品储存服务的仓储部门;

(4)为展会提供消费品的流通部门;

(5)为展会现场清扫的环卫部门等。

为满足会展业对物流的需求,必须从上述各个方面开发会展物流产业。

3.发展中国—东盟博览会物流服务业的几点建议

为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的需要,大力发展广西物流业是势在必行的。事实上广西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也都在为之“大兴土木”。在2004年2月召开的广西交通工作会议上,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2004年投资138亿元进行交通设施建设。广西区内外企业和社会力量近年也相继成立一批物流企业,仅2003年就成立了120多家。据预测,广西物流企业每年将以30%的速度递增。广西“沉睡”的物流正在被“唤醒”,驶入快车道。它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中国—东盟博览会所带来物流量巨大增长的压力。

img39

资料来源:根据《大型活动项目管理》改制

图7-4 会展物流系统的要素

从目前广西物流业的发展态势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来说,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广西物流服务业要注意和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1)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战略高度,构建自由贸易型物流管理体制,理顺中央与地方的物流管理关系,理顺水、陆、空的部门关系,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构建一个协调、快捷、低耗、高效的物流服务体系。

(2)加强政府引导,构建科学合理的物流发展机制。既应通过制定出台积极的物流产业发展政策,鼓励国内外资金、技术、人力到广西投资发展物流事业,又应坚持适度原则,调控物流产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避免盲目投资引发“物流泡沫”。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鼓励高起点的物流产业的发展,限制、淘汰一些不科学的物流形态。例如,鼓励现代物流、第三方物流、现代信息技术和高科技的应用;限制污染大、能耗高的物流项目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4)加大会展物流教育和物流人才培养的力度,提高物流队伍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素养。

(二)培育会展科研、教育产业簇群

会展科研和会展教育是适应会展经济发展需要的支援性产业。它们在现代会展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举办,使广西面临加快发展会展科研和会展教育的紧迫任务。

1.动员政府、社会各界力量加强会展科研事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正向会展各个领域广泛渗透,目前已逐渐成为会展经济的一项重要资源。各国对会展的科技投入正在逐年增加,从事会展科研的人员也在迅速增加。

随着会展科研的迅速发展,国外、国内有关会展论文、专著、教材、报告也在大量涌现。如美国Milton T. Astroff、James R .Abbey著的《会展管理与服务》,澳大利亚Johnny Allen等著的《大型活动项目管理》,美国小伦纳德·霍伊尔著的《会展与节事营销》,马勇、王春雷主编的《会展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案例》,周彬主编的《会展概论》等。

在中国—东盟博览会的直接推动下,广西会展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正在迅速发展。加强会展科研,既是引导中国—东盟博览会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又可为广西会展业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建议中近期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成立会展研究机构。既可依托政府力量,在广西大学、广西社会科学院等事业单位,成立二层机构性质的会展经济研究中心,也可发展民营、民间性质的会展咨询研究组织,如会展咨询公司、会展学会等;既可成立省级会展研究机构,也可成立市级会展研究组织;甚至还可以成立中国—东盟博览会研究机构,就博览会的实用技术应用、国外会展科技的引进消化吸收以及博览会的人才、物流政策、自由贸易政策等开展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

(2)加强会展实用技术的研究,加快会展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更新过程。会展科研的主要任务是寻求和解决会展产业发展的新观念和新技术,促进科学技术物化为会展产品的重要成分。在学习借鉴国内外会展业发展经验的同时,必须结合广西和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客观实际,积极开发、使用、推广会展新技术、新观念,侧重发展适用技术,形成合理的会展产业技术结构,促进广西会展产业的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发挥会展技术的促进作用和经济社会效益。

专栏7-2 中国—东盟博览会急需三大类、九小类人才

img40

资料来源:《备战“中国—东盟博览会”架一座人才金桥》。

2.多渠道培养会展专业技术人才

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广西,广西随即面临突出的会展人才供求矛盾。仅从中国—东盟博览会对外语人才的供求来说,缺口就较大。东盟十国的语言非常丰富,如仅是菲律宾就有70多种语言,而印度尼西亚则多达200多种民族语言。即使是国语或某国通用语,十国也有泰语、菲律宾语、马来语、印尼语、越南语、老挝语、缅甸语和高棉语八种。英语则在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老挝、柬埔寨等6国通用。博览会举办者应能提供这9种最基本的语言服务,拥有这些语种的外语人才。据保守测算,专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服务的外语人才需求达400人以上。抽样调查显示,广西的公务员中能熟练掌握外语的仅占4.75%,专业技术人员中占5%,企业管理人员中占5.43%,懂得国际通行规则、熟悉外语的国际化人才十分紧缺。

对此,广西区党委、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会展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广西把“借助外力,高起点;突出实战,保重点;立足今年,看长远”作为开展中国—东盟博览会人才工作的思路,并做出了具体的部署:首先,开展广泛的国际国内调研,充分吸纳国内外先进的办展经验和教训,选择国内外著名会展专家和业内资深人士讲学,选择国内外著名高校合作培训,力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起点起步;其次,针对首届办会准备时间紧迫,各类人才缺口大的现实,突出抓重点人员的国际化、实战型的培训;再次,从长远的、战略的角度开始做广西会展人才本土化的中长期培训的基础工作。广西下发了《关于推荐中国—东盟博览会会展联络官和高级专业翻译预选人员的通知》、《关于联合培养开发中国—东盟博览会人才的通知》,通过文件的形式对中国—东盟博览会所需人才的选拔培养做了进一步的明确。同时,还制定并启动了一批工作计划,包括“中国—东盟博览会人才培养开发工作方案”、“会展联络官选拔和培训方案”、“高级专业翻译和同传翻译人员选拔培训方案”、“中国—东盟博览会外语人才选拔工作方案”等,切实保证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

2004年2月,广西举办了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人才交流会,与会展相关的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股份制、集体、民营等80多家用人单位,包括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即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共拿出1700多个职位和岗位来招贤纳才,拉开了广西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招揽人才的序幕。5月,广西组团赴新加坡、泰国和香港与有关高校和会展机构咨询洽谈,先后拜会了新加坡和香港会展业权威机构及知名人士,达成了一系列中长期合作开发人才的意向,其中香港贸发局明确表示愿意帮助广西培训会展骨干负责人。广西还启动了“高级专业翻译培训班”、“政务/商务公关代表培训班”等。这一系列大动作,推动了培育会展人才的进程。

着眼于广西会展业迅速发展的前景,对广西会展人才培育提出如下建议:

(1)突出应用性、实用性,坚持高、中、初级人才并举方针。中国—东盟博览会所需求的人才类别宽泛,需求层次多样,不仅应当抓好高级会展人才的开发和利用,还应做好中级、初级会展人才的培训工作。既应充分利用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教育资源,开设本科、专科会展专业,培养面向社会、知识全面的高级应用型会展人才;还应发动职业技术学院(校)、广播电视大学等学校,开设中专会展专业和各类会展培训班,以满足全方位、多层次的对会展人才需求。

(2)充分开发利用广西各高等院校现有的外语教育资源,开办各类外语专业,扩大办学规模,尽快满足博览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广西在非通用外语人才培育、开发方面拥有地缘优势,以东盟语种为主的非通用外语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广西民族学院是国家教育部2001年批准的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培养基地,2004年春季该学院非通用语种在校生469人,其中本科生302人,硕士研究生9人,高等职业教育专科生158人。同时,随着中国、广西与东盟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东盟各国到广西各高等院校学习交流的人员也逐年增多。目前,仅是在广西国际青年交流学院学习的就有泰国、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等5个国家的青年就有近100人。广西应当充分开发利用现有外语教育资源的优势,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各国之间广泛开展外语教育与人才培训的合作。要支持和加强广西民族学院的东南亚语言文化教育研究基地和重点学科以及广西各高校的对外汉语教学,培养从大专到本科、硕士、博士等多种多样和多层次的东南亚语文化和中国语言文化人才。同时,各大专院校也要开设一些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的选修课,为非外语专业学生教授一两门东南亚语言,扩大东盟各国语言在学生中的普及面。

(3)重视非通用外语语种教师资源和各类会展专业教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广西各高校目前精通东南亚语种的教师少,有的语种教师甚至为空白,而会展专业教师更是奇缺。教师队伍薄弱与会展人才培养任务重是一对突出的矛盾。要做好会展人才的培训工作,基础和关键是教师队伍的建设。自治区教育部门和各高校应尽快出台引进、开发非通用外语语种教师资源和会展专业教师资源的扶持政策,吸引外语专业知识扎实、又有实践经验的企业界、政界或外国留学人员、外籍人士到高校从事教学工作,充实会展专业师资力量。

(4)加快成立会展行业协会,发挥协会在会展人才培训中的作用。国内外有些成功的经验可借鉴。国际展览者协会下设专业委员会,分别负责工业协调、出版、培训等事务。该协会组织专业培训,合格者获“认可的展览经理”称号。该协会与美国德雷克斯大学合作提供展览营销强化课程,这个课程是专为展览人员设置的。该协会每年为出色的展览营销工作和成就评奖,奖励名称为“展览焦点奖”。该协会还出版期刊和书籍,包括“年度成员目录和产品/服务导购”,这是一本全面详细介绍展览产品和服务的期刊,对展览经理很有用处。我国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联合上海商业金融专修学院,借鉴德国、美国、新加坡等会展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会展培训经验,汇集中外业内专家,共同开展会展专业人才的系统培训工作。据悉,培训班不仅面向上海市及兄弟省市会展从业人员,还对有志投身会展事业的人员敞开大门。

会展产业集群还包括会展旅游产业集群,以及工农业产品产业群、其他会展服务产业群等。也要重视做好这些支持性产业群的培育工作。

【注释】

[1][美]迈克尔·波特:《竞争论》,中信出版社,2003年,第209页。

[2][美]迈克尔·波特:《竞争论》,中信出版社,2003年,第210页。

[3][美]迈克尔·波特:《竞争论》,中信出版社,2003年,第238页。

[4]参考龙裕伟《广西高新技术产业区域配置政策建议》,《桂中瞭望》2004年第6期。

[5]马勇,王春雷:《会展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6]马勇,王春雷:《会展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86~8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