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环境—学习

环境—学习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主体建构教学重视学习环境的教学价值,提出了“环境—学习”的论点。“环境—学习”的认知联结方式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方面,在认知教学的视野里,与学生、教师、教学内容、信息技术这四个要素具有直接对应关系。正是由于环境的作用,使得知识的学习实质上成了一个原有认知的解构、新知识的建构的无限递进过程。在若干环境因素中,人际关系成为最为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

4.环境—学习

主体建构教学重视学习环境的教学价值,提出了“环境—学习”的论点。该论点认为,环境是教学思维的启迪因子,是决定教学过程运行的次级变量,作为一个重要的选择条件,它直接影响着认知学习的质量动态、联结方式、进程和效果等。

(1)四个因素

“环境—学习”的认知联结方式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方面,在认知教学的视野里,与学生、教师、教学内容、信息技术这四个要素具有直接对应关系。

在这四个要素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居于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而不是被刺激者,不是外界信息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承担着教学过程的组织与指导,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居于教学过程的主导地位,直接调控着教学过程的运行,而不是表现为对知识的传授和灌输。教学内容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所承载的内容只是课程内容的一部分,所提供的知识就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唯一素材,教材承载的内容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材料和对象。信息技术具有多样性,包括录音、录像、多媒体、网络技术以及传统的教学手段,其作用是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上述四个要素与环境都具有直接的联系,发生着不同的作用。

(2)作用

——环境起着启迪认知、验证固有经验、促进新知建构的作用。对于学习者而言,知识的发生、变化和发展是一个建构过程,需要一定的学习情境作为支撑,一切想要越过环境的作用而走“间道”的想法,都是幼稚的。正是由于环境的作用,使得知识的学习实质上成了一个原有认知的解构、新知识的建构的无限递进过程。

——学习环境的多样性。学习环境的类型是很多的,并且多样性的存在决定了教学的不同进程。例如课程体制、教学要求、内容体例、时空条件、人际交往、教学准备、内容材料、学习评价等,都作为教学环境的要素,支撑着、影响着教学过程的实施,使教学过程具有了选择性。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的学习环境当然不同。只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过程。

——人际关系是选择学习环境的主要因素。在若干环境因素中,人际关系成为最为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学习者借助于有效的人际关系的支撑,进行着知识的感觉、认知,并对原有经验给予重新过滤,获取新的知识。例如,同伴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他人的一个帮助,同伴交流过程与知识信息传输过程整合在一起,由不协作、不适应到协作、适应,逐步走向知识的协同性建构。

——理想学习环境。基于认知建构的特性,一个有效的教学应当为学习者提供理想学习环境。它包括情境适度、协作有效、会话有序、意义建构积极等特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