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六因素单元教学法

六因素单元教学法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六因素单元教学法”是一种课外“八环节”与课内“六因素”紧密结合的教学活动体制。因此,我们把小学的最优教学方式叫做“六因素单元教学法”,使其区别中学的“六课型单元教学法”。“六因素单元教学法”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以上只是“六因素单元教学法”的简述,要进一步理解“六因素单元教学法”的课堂操作程式,则须认真地钻研“六课型单元教学法”的理论体系。

第七节 六因素单元教学法

中学生与小学生的学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学习书本知识。因此,研究方法是,一方面将中学的“六课型单元教学法”的理论体系迁移到小学教学中去进行实验;另一方面,在小学实验“六课型单元教学法”的过程中,深入小学实验实际,研究小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特点。探索以小学生书本知识的学情为基础的适合小学生学情的“最优小学教学方式实验法”。因为“六课型单元教学法”只是体现了中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一般规律,然而小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特点与中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特点是不同的。

“六课型单元教学法”的基本原理,适用于小学。但根据小学生的具体学情,从小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最优小学教学方式实验法”不叫“六课型单元教学法”,而叫“六因素单元教学法”。

“六因素单元教学法”是一种课外“八环节”(与中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八个环节相似)与课内“六因素”(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紧密结合的教学活动体制。

为什么小学的最优教学方式要叫“六因素单元教学法”,而不叫“六课型单元教学法”呢?因为要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才能,让小学生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积极地自学书本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使每一教学单元所包含的内容少。内容少单元就少,“六课型”的教学周期就短。而中学教学比起小学来,相对地讲,每一教学单元包含的内容多。内容多,单元就大,“六课型”的教学周期就长。中学的“六课型”的教学周期长,在教学过程中,就明显地显出了中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认识的阶段性(完成每一种课型的教学任务的过程,就是一个认识阶段)。小学的“六课型”的教学周期短,在教学过程中就比较难显示出小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明显的认识阶段性,只显得出大大小小的“六因素”(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有机地交织在一起,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不断地向前运动着。解决一个大的学习问题,就是一个大“六因素”,解决一个小的学习问题,就是一个小“六因素”,“六因素”中的每一个因素中又包含着“六因素”。总之,小学生解决任何一个不懂的问题(大的问题或小的问题),只有通过“六因素”才能完成认识的全过程。因此,我们把小学的最优教学方式叫做“六因素单元教学法”,使其区别中学的“六课型单元教学法”。

“六因素单元教学法”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因为“六因素单元教学法”要求教学单元划得小,每一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少,这就适合自学能力低思维联系简单的小学生学习书本知识。也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因为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只有在小学生的有效自学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

由于“六因素单元教学法”中“六因素”的认识周期短,这表明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给予学生大脑的新异刺激(需要解决的学习问题)不是一次,而是多层次地连续不断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的(而中学,教师在一般情况下,是将自学提纲一次下达给学生),同时学习效益能够得到及时反馈,这就能稳定难以稳定的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小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还由于“六因素”是解决学生任何一个不懂的学习问题的认识的全过程,学生每解决一个学习问题,就要通过一次“六因素”,这样就能不断地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使小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各地的实验教师和学生反映:“六因素单元教学法”,能使小学生学得懂、记得牢、用得活。

“六因素单元教学”区别于“六课型单元教学法”的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师用于宏观“六因素”上面的指导时间,可以占一节课总时间的二分之一左右(中学只能占三分之一左右),因为小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比较低,小学生的思维活动需要教师经常给予及时指导。

越是年级低的实验班,教师面对全班学生进行宏观指导的时间就越多。

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实验班,教师面对全班学生进行宏观指导的时间可以超过一节课的总时间的二分之一;对于小学其他年级的实验班,教师面对全班学生进行宏观指导的时间,应该逐渐地使其低于一节课的总时间的二分之一。

以上只是“六因素单元教学法”的简述,要进一步理解“六因素单元教学法”的课堂操作程式,则须认真地钻研“六课型单元教学法”的理论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