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技术使课程整合更精彩

信息技术使课程整合更精彩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听过一堂三年级数学课,教学内容是“二步应用题”。老师没有照本宣科,而是从学生的课外活动中挑选了“踢毽子”,老师和学生一起来编“踢毽子”的二步应用题。当然,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但我们不可忽视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作用,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目前,新课程正在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教师不再“就事论事”,而是为学生精心创设一个生动、活泼、有趣的学习环境。在这种学习环境下,我们教师经常会惊奇地发现,学生变得主动了,会出“点子”了,也爱提问了。但这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挑战,我们的教学设计要基于学生的经验和兴趣,体现知识的综合性,还要关注社会科技发展的现实,实现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

一、走进学生生活,构建问题情景

许多老师反映,现在上课很吃力,只有几个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够配合老师,而多数学生好像无动于衷,对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们的上课偏重于让学生学更多的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证明,大凡成功的课都能从学生的生活和兴趣开始,构建一个生活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我们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把书本知识创造性地还原为生活问题,这需要教师能够吃透教材和了解自己的学生。

我听过一堂三年级数学课,教学内容是“二步应用题”。老师没有照本宣科,而是从学生的课外活动中挑选了“踢毽子”,老师和学生一起来编“踢毽子”的二步应用题。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老师上课就轻松多了。

其他学科与生活整合的例子不再多举,这在教育杂志上很容易找到。当然,同样的教学内容可以创建不同的教学情景,因为学生的生活可能不一样,所以教师也不能照搬别人的做法,只能吸取别人优秀的教学理念。

二、软化学科边缘,引导综合学习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同样的内容出现在不同的学科中,教师再不厌其烦地讲着,学生还会有兴趣听吗?比如“保护地球环境”在语文、社会、自然、环境等学科中都有,我们何不来个“大串连”呢!

数学教师可以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创设情境,利用数学解决其他学科中的问题。例如可以展现细胞分裂的过程(1个分裂成2个,再逐步分裂成4,8,16……),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平方的概念;让学生计算全国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数量,要浪费多少木材,从数学的角度去研究环保问题,使学生能够把数学当作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特别是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把“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高层次课程目标提出来,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三、关注综合实践,开发课程资源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课程与社会、科技、学生发展的联系,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为必修课程。开设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为了有效地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培养学生具有主动适应社会变化的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而设计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不应局限在课堂和书本里,要引导学生向校外延伸、向社区延伸,优化组合学校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课程资源。当然,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作为一个小学数学和信息技术教师,我是这样来理解课程整合的,整合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主要是沟通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加强学生与生活、社会的联系。但我们不可忽视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作用,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互联网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它在获取资源和进行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越来越表现出来,它将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有条件的话,教师还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好的网站供学生选择,鼓励并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进行交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