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资料性工具书

资料性工具书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存最大的类书是清代《古今图书集成》。由此可知,类书与现代百科全书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不能把两者混同。类书按其收录内容,大致可分为综合性类书和专门性类书两类。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及自然博物等资料。全书10000卷,16000万字,被外国人称之为“康熙百科全书”。政书,主要记载历代或某一朝代的典章制度的沿革变化及其经济文化制度的史料,按类编排或叙述以备查检的工具书。

3.5 资料性工具书

3.5.1 类书

3.5.1.1 概论

类书是辑录古典文献资料,按类目或按韵部编排,以供寻检、征引、校勘或辑佚古籍的工具书。

中国自古就有编辑类书的传统,早在汉初的《尔雅》十九篇就已具有类书的雏形。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命人编撰了被公认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类书的《黄览》(已失传)。而“类书”之名,始见于宋仁宗的《崇文总目》和《新唐书·艺文志》,这两部书目在子部设立了“类书”类,自此后人大都仿其体例编制书目。现存最早的类书是隋末唐初虞世南编的《北堂书钞》。明代解缙等编撰的《永乐大典》,是中国最大的类书。现存最大的类书是清代《古今图书集成》。2000多年来,中国编纂了六七百种综合性和专业性的大小类书。

类书所收录的内容范围极为广泛,它汇集经、史、子集的著作、历史事实、名物制度、诗赋文章、成语典故、骈词俪句等,是中国古代文献的宝库。类书包罗万象,广采博收,内容庞杂,是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资料汇编,但它又与西方百科全书有本质区别。中国类书按类或按一定的次序辑录原始资料,“述而不作”;而百科全书是以条目形式编排,汇集人类知识并加以概括性论述。类书内容侧重文史,沿袭传统,保持原始形态;百科全书是综合各类知识,文理兼收,力图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从编排形式上看,类书是“以类相从”或按韵编排,而百科全书是以词条形式编排。由此可知,类书与现代百科全书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不能把两者混同。

3.5.1.2 类型

类书按其收录内容,大致可分为综合性类书和专门性类书两类。前者包罗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多方面知识,大型官修类书多属于此类,如《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后者的内容多为某一方面知识,如辑录事物起源的《格致镜原》,辑录典章制度的《册府元龟》等。

3.5.1.3 功用

由于类书保存了历史上珍贵而散佚的古代文献,这为今人辑佚、校勘提供重要依据,我们还可以查考事物起源资料、诗文文句的出处、史实典故渊源。

3.5.1.4 类书举要

《艺文类聚》,唐欧阳询等奉敕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官修类书,全书引用古籍1400余种,共100卷,分为46部,部下又分若干子目,共729项。所收内容包括社会和自然知识,兼收论著及诗文。从所分部类和编排方法上看,较为完善,晚出类书,多效仿此书。

《初学记》,唐徐坚等奉敕编,1962年中华书局校点本。此书系唐玄宗为皇家子弟学习作文,查检诗文、典故、事类,特地命人编写的。其特点是分类简括,叙述扼要。全书共30卷,分为23部、313类。全书卷帙不大,体例严谨。先为“叙事”,引古书有关事物掌故,做概括叙述;次为“事对”,取古代故事或文句熔铸成对偶词句;最后征引诗文片断。选材皆随以前古籍,价值较高。“在唐人类书中,博不及《艺文类聚》,而精则胜之。”

《太平御览》,宋李昉、扈蒙等奉敕编,现有1960年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重印。全书1000卷,约500万字,共分55部、4558类,按天、地、人、事、物为序编排。征引广博,包罗万象,是一部重要的综合性的类书,也是保存古代佚书较为丰富的类书。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及自然博物等资料。查阅本书应利用书前的总目和详目。此外尚有《太平御览索引》(钱亚新编)、《太平御览引得》(燕京大学引得编纂处编)可作参考。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编,蒋延锡奉敕校补,最早有雍正六年铜活字本。全书10000卷,16000万字,被外国人称之为“康熙百科全书”。全书分为六汇编(历象、方舆、明伦、博物、理学、经济),汇编下又分32典,典下再分部,总计为6109部,每部设“汇考”、“总论”、“图”、“表”、“列传”、“艺文”、“造句”、“记事”、“杂录”、“外编”等项,分类细致,条理明晰,便于查检。

《佩文韵府》,清张玉书等奉敕编,1937年商务印书馆影印,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是一部专收文章典故、韵藻丽句的大型类书、韵书。“佩文”是康熙的书斋名,因而得名。全书444卷,收单字约10000个,依《平水韵》106韵分为106部,书中以单字统词语,先对单字注音、释义;再列尾字与此字相同的复合词及成语,词语下举书证、列典故,按经、史、子、集为序编排;最后列“对语”、“摘句”。依韵排列,同一韵的字按常用字在前、罕用字在后;语句排列,先列《韵府群玉》、《五车韵瑞》原收的,再列新增的(在词语前加“增”字),所有词语均按字数多少排列,少者列前,多者列后。

《骈字类编》,清吴世玉等奉敕编,中国书店1984年据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影印,共12册。是一部专供查找典故、摘取偶词用的大型类书。所不同者是该书只收两字相连的词语(骈字),而《佩文韵府》兼收三四字的词语。其编排体系是按类编排,故称“类编”,《佩文韵府》是按韵排,其分类又是按词条首字字义分类,并非按词条的意义分类。全书共收单字1604个,分别编入13门中,门下以类相从,词条下列古书中用例,以经、史、子、集为序。全书“纂集群言,广稽博采”(本书《序》),引书多著篇名,诗文标题,是一部骈字的分类词典。

《册府元龟》,宋王钦若、杨亿等奉敕编,现有中华书局1960年影印本。全书分为31部、1104门,共1000卷。系统地记录了宋以前经济制度和政策的变化以及生产、田赋、财政收入情况。

3.5.2 政书

3.5.2.1 概述

政书,主要记载历代或某一朝代的典章制度的沿革变化及其经济文化制度的史料,按类编排或叙述以备查检的工具书。政书属于历史著作的一个门类,具有制度史、文化史和学术史的性质。

政书编撰始于唐代刘秩编的《政典》,但体例不够完备。唐代杜佑在《政典》基础之上,扩编成《通典》,这部书是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地记载历代典章制度的专著,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政书。它开创了典制体史书编纂的先河。

政书可分为通史性质的“十通”和断代性质的“会要”、“会典”。“十通”为《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清续文献通考》,共十部,构成政书的主要部分。“会要”和“会典”都是记载一个朝代的典章制度的政书。“会典”注重记载章程法令和典礼,不详述史实,多为官修;“会要”收录资料广博,编排分门别类,多为私纂。

3.5.2.2 政书举要

《通典》,唐杜佑撰。此书上溯唐虞时代,下讫唐肃宗、代宗。全书200卷,附考证1卷。分列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8门。全书为中国首部按经济、政治、文化等专题来叙述典章制度沿革的通史,“详而不烦,简而有要”,是考察唐以前的礼文仪节、典章制度的重要工具书。

《续通典》,清乾隆三十二年高宗敕编,纪昀校定。全书150卷,体例仿《通典》,将兵、刑各置一门,计9门。书中续自唐肃宗至德元讫明崇祯末年(756~1643)。

《清通典》,也是乾隆三十二年(1767)高宗敕编,全书100卷,体例与《续通典》相同,各门子目略有调整,内容起于清初,终于乾隆五十年(1616~1785)。

《通志》,南宋郑樵撰。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成书,共200卷,附考证3卷。全书仿《史记》体例,内容有本纪、列传、年谱及二十略,纪、传、年谱起于三皇讫于隋,二十略则自上古至唐。此书的精华部分主要在二十略,可以说是博闻广识的巨著。二十略中除礼、职官、选举、刑法、食货据前人典章论述外,余十五略多半是在吸取劳动人民智慧基础上个人研究之成果。

《续通志》,清乾隆三十二年高宗敕编,纪昀校定,与郑樵《通志》门类体裁相同,全书640卷。记载宋、辽、金、元、明的史实,补充了唐代的纪传。

《清通志》,清乾隆三十二年敕撰。全书126卷,无纪传、年谱,只有二十略。

《文献通考》,元马端临撰。全书348卷,书起于上古,讫自宋宁宗,以《通典》为蓝本,补其缺,集历代典章制度之沿革,征续经史、会要、传记、奏疏等材料,汇为典章制度之宝藏,为研究文化史提供了资料和方便。全书分为24门,做到了“条分缕析,使稽古者可按类而考”。

《续文献通考》,清乾隆十二年高宗敕编,纪昀校定,书中辑录宋宁宗至明末四百多年间的典章制度,编辑体例仿《文献通考》,但多群祀考、群庙考,乃自《文献通考》郊社考、宗庙考中分出,计为250卷、26考。

《清文献通考》,清乾隆十二年高宗敕编。书中辑录清初至乾隆五十年文献而成。全书300卷,此书编成,使马端临《文献通考》成为前后连贯的系统的文化史料汇编。

《清续文献通考》,清刘锦藻撰,原名《皇朝引文献通考》。在原《清文献通考》的26门之外,又增外交、邮传、实业、宪政4门,共为30门,叙乾隆五十一年至宣统三年止(1786~1911)。

以上《通典》、《续通典》、《清通典》统称为“三通典”,《通志》、《续通志》、《清通志》统称为“三通志”,《文献通考》、《续文献通考》、《清文献通考》、《清续文献通考》统称为“四通考”。此“十通”共2700卷,汇集历代典章制度之精要,在时间上有连续,在内容上有重叠,在利用其查找典章制度时,要注意掌握各部的体例、时间的起讫及利用《十通索引》等辅助资料。

《唐会要》,宋王溥撰,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会要体政书,会要属于文化性质的史籍,专记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制度的沿革变迁,其中史料多为新、旧《唐书》所无,可补正史之不足。其内容性质与《通典》、《通考》多相似。全书100卷,不分门,只标出514目。目下分条记载史实,另附杂录。

3.5.3 年鉴

3.5.3.1 概述

年鉴又称年刊、年报,是概述或汇集一年之内的时事文献、统计资料或学科最新进展,按年度逐年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一般以年为限,通常包括专题论述、事实概况、统计资料、附录及目录索引等基本结构。

国外年鉴的编纂历史悠久,最先起源于欧洲,英文Almanac原为中世纪的阿拉伯语,意为“骆驼跪下休息的地方”,后演变为历书、日历等含义。从中世纪到18世纪,这种历书的内容转向兼容宗教、医学等知识的工具书。以后又逐渐演变为目前性质的年鉴。中国编制现代性质的年鉴是在近代以后,1913年上海神州编译社出版的《世界年鉴》是较早的综合性年鉴。内容包括世界各地历法、天象、经济、文教等各个方面。解放初,中国曾出版了《人民手册》和《世界知识年鉴》,持续十余年。近十年来,中国的年鉴出版事业迅速发展,出版的年鉴已超过千种,内容涉及各门学科。

3.5.3.2 类型

年鉴可按不同标准分为多种类型:年鉴按其编辑的内容性质可分为百科年鉴和专科年鉴。百科年鉴是按百科全书的内容、体例收集和编辑资料,以弥补百科全书内容相对稳定、出版慢之不足。专科年鉴主要按专科专题编辑,反映某一范围的材料和知识,以供人们了解国内外最新成果和情况。年鉴按其收录资料的地域范围可分为世界年鉴、国家年鉴和地方性年鉴。世界年鉴内容涉及多个国家,国家年鉴收录以本国为主,地方性年鉴反映某一省、市、区域的年度进展情况。年鉴还可分为综述性年鉴和统计性年鉴。后者以表格和数字为主。

3.5.3.3 功用

年鉴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和功用:年鉴资料来源于政府公报、政府文件与重要报刊,因此资料十分准确、权威、可靠;年鉴逐年编制,收录内容包罗万象,资料适时、信息密集;年鉴一般是采用固定专栏的编排形式,资料注明来源,有些还附有书目、索引,叙述简洁、精练,可查找原文和掌握最新的资料线索。

3.5.3.4 年鉴举要

《世界经济年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年鉴编辑部编,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起逐年出版,是一部收录世界及各国各地区基本经济动态的大型工具书。内容包括五部分:世界经济综合性专题;国家和地区经济概况;国际经济组织;世界经济大事记;世界经济统计资料。该书所收集资料多来源于联合国及各国官方公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中国经济年鉴》,中国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编,经济管理出版社自1981年开始出版。本年鉴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经济年鉴,通过丰富翔实的资料,全面、系统地反映各年度中国公民经济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问题、新趋势,具有较高的权威性,被誉为“记载中国经济建设进程的史册”。1981年是创刊号,内容包括1949~1980年中国经济发展概况。以后年鉴每年出版一册,均反映前一年的经济资料,栏目略有变动。

3.5.4 手册

3.5.4.1 概述

手册,是以简明的方法汇辑或叙述某一专题和学科的基础知识及参考资料,以供人们随时翻检的便捷性参考工具书。手册类工具书还包括指南、必备、须知、大全、便览、要览、总览、一览、百科、入门等。此类工具书大都提供某一专业和业务范围内的基本知识和经验。例如,事实、公式、数据、图表、规格、条例、制度等。

手册的编纂和出版,在中国产生得较早。唐宋时有《随身宝》,元朝时有《居家必备》、《居家必用事类全集》,明朝有《万事不求人》,这些民间分类编纂的各种有关生活事物知识的资料,实际都是具有手册性质的工具书。

3.5.4.2 功用

手册的突出特点是:一是资料集中、实用性强;二是便于携带、翻阅方便。

3.5.4.3 种类

手册的种类通常也可分为综合性和专业性的两大类。前者主要是汇集各个或多个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参考资料,后者一般是汇集某学科或某专业的实用知识和基本资料。

3.5.4.4 手册举要

《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irich's International Periodicals Directory),1932年创办,多次改版。是一部权威的、反映世界各国期刊和报纸出版信息的综合性指南,2000年版收录200个国家80000家期刊社的15万种期刊,涉及600多个学科专题,其中包括7000种美国日报和周报,4000余种其他国家的报纸。由于与《乌利希国际不定期连续出版物与年刊指南》(Irregular Serials and Annuals: an international directory,1967-)合并,该书目现在所收录的连续出版物包括定期和不定期、年刊、双年刊或者刊期每年少于一期的出版物,如会议录、学报、学科进展、年鉴、手册、年度评论、专题论丛等。该指南虽为国际性,但以西方的刊物为主。

所收刊物按600个大主题排列,著录详尽,一般包括刊名、副刊名、主办单位、创刊日期、刊期、价格、编者、出版者、出版地、URL网址、发行量、杜威和国会图书馆分类号、国际标准刊号(ISSN),同时也注明有无书目、索引、书评、插图、地图、统计、广告、缩微服务等内容。该指南的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特点是指明某刊物为哪些索引和文摘所收录。因而不仅可以借此判断某刊物的质量和参考价值,也可以利用收入该刊的索引或文摘检索登载在该刊上的文章。它还有已停刊刊名一览表、刊名和主题索引、国际机构出版物索引、主要期刊简介和出版社地址

期刊每年的变化量非常大,Ulrich 2000年版新增上千种新刊,修改11万种期刊信息,并宣布1万种期刊的停刊信息。要及时了解刊物的最新出版信息和刊名变化,可用季度版的“Ulrich's Update”,该刊平均每期登载1200~1500条更新信息。此外,联机版每6周提供1000~2000条修改和新记录; CDROM版每季度发行,每年更新6000种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手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它集中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1949~1985)的历史进程和光辉成就,包括各个不同发展时期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

3.5.5 百科全书

3.5.5.1 概述

百科全书是汇集人类的一切门类或某一门类完整的知识的工具书,它荟萃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系统、简要地加以阐述,既可供查考寻检,又供人们系统阅读学习百科知识。它一向享有“工具书之王”的美誉。

百科全书的写作模式起源于西方,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当时百科全书式的著作都是为讲学而写的。“百科全书”英文一词“encylopedia”,意为一切知识领域的教育,哲学家、教育家亚里士多德被认为是西方百科全书的始祖。18世纪以后,以法国资产阶级的先驱、大哲学家狄德罗为代表的法国百科全书派,编辑出版了《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手工艺大词典》,成为百科全书史上划时代之作。之后,百科全书的出版进入极盛时期。现代百科全书都是由各学科专家们撰稿,经由高水平的编辑班子编辑而成。世界各国都相继出版综合性百科全书,百科全书已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文化的尺度之一。迄今为止,全世界已出版百科全书近3000种。

中国在清末民初开始介绍和翻译外国百科全书。起初“百科全书”被译为“百科类典”或“百科学典”,后来才命名为“百科全书”。尽管民国时期出版了几百种百科全书,但皆不太完善。直至1980年,中国才正式出版现代第一部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

3.5.5.2 类型

百科全书按收录范围一般分为综合性百科全书与专业性百科全书。按版式或卷数分可分为多卷集、单双卷及三卷本。按读者对象可分为专家、成人、普通读者、青少年及儿童等不同档次。

3.5.5.3 功用

百科全书的功用是非常强大的,成套的百科全书相当于一个小型图书馆,兼有教育和查考的功能。它涵盖人类一切知识领域,进行科学的加工、提炼,以条目的形式编排,可以解决关于“什么”、“怎样”、“何地”、“何时”、“为什么”、“谁”等问题,它融先进性、客观性、权威性、准确性于一体,它利于系统学习知识、寻检资料。我们从中既能系统学习每个学科及其分支的基本知识,又能了解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因此,它被人们赞誉为“人类知识之总汇”、“没有围墙的大学”。百科全书在写作风格上,力求清晰、简洁,常附有照片和插图,并且在参见、索引系统方面也比较完善,因此可读性较强。时常阅读它,能增进知识,获取信息,开阔眼界。

3.5.5.4 百科全书举要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该书从1980年起陆续出版,1994年全部出齐。全书包括66个学科,分为73卷,另有索引1卷,收录词条近8万条,总字数逾1.25亿。这部书的出版,是中国出版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以科学、系统、权威赢得了海内外学术界人士和广大读者的普遍赞誉。

《不列颠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Britannica),又称为《大英百科全书》。它是世界上声誉最高、最有权威的百科全书,已有220多年的历史。目前,通用的是第15版修订本《新不列颠百科全书》(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1997年出版)。该书分为四部分:

①《百科类目》(propaedia,outline of knowledge) 1卷,它是将全书分为10大类,大类下细分为6级,按分类编排,是全书知识体系的总表和分类指南。

②《百科简编》(micropaedia,ready reference and index) 12卷,共含短条目12.4万条,释文简洁,篇幅小,按条目字顺编排,提供丰富的知识信息,可作为百科词典单独使用。

③《百科详编》(macropaedia,knowledge in depth) 17卷,共含长条目4200余条,是全书的主体部分,也按条目字顺编排,提供丰富的知识信息,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每一条目末尾都附有相关的参考书目。

④索引(index)二卷,按主题词字顺排列,由说明语、卷号、页码及栏目号构成。索引卷是从主题内容进行检索的工具。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合作编译,1985~1986年出版,据《不列颠百科全书》15版的《百科详编》部分编译而成,更适合中国读者使用。共10卷,共收词目7万多条,内容侧重于西方的文化、科技成就。而有关中国的条目则均由中国专家另行撰写。全书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第10卷是专门的索引,包括英汉条目对照索引和条目标题汉字笔画索引。

《科里尔百科全书》(Collier's Encyclopedia),该书是20世纪中期才出版的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为著名英语三大百科全书ABC之C(EC),科里尔是出版家的名字。1996版由Macmillan Educational Co.出版,共24卷,约2100万个词,25000个条目。其中社会科学占20%、人文科学占30%、科技占15%、地理和地区研究占35%,其内容配合美国大学和中学全部课程,并着眼于普通人日常感兴趣的主题以及实用的现代题材,如电视修理、捕鱼方法、公文程式、急救等。其特点是适应对象广,材料更新及时,有50%的内容是在近期修订的,参考书目的选编比其他百科全书都强,具有帮助自学的教育作用,分析索引范围也广。该书特别适合于各种图书馆和学校以及家庭使用。

《苏联大百科全书》(Great Soviet Eneyclopedia),是《苏联百科全书》第三版的英译本,美国麦克米伦公司出版。全书32卷,收入词目10万条,内容上注重事实性资料,关于前苏联的内容特别丰富。全书科技部分比重较大,约占44%。

3.5.6 名录

3.5.6.1 概述

名录是提供有关名称及其基本状况的资料性工具书。它具有提供资料新颖、简明扼要的特点,方便实用,是用以查检有关人名、地名、机构名称、物品名称、企事业单位名称及有关情况的一种主要工具。

3.5.6.2 功用

名录有其自己的特点:编排格式化、固定化,文字简单明了,具有专门性和实用性。其作用是可以一目了然地提供某人或某机构的通信地址及有关简况。

3.5.6.3 种类

名录按其收录内容划分,可分为人名录、地名录、机构名录、物品名录、产品名录、企事业单位名录等。

3.5.6.4 名录举要

《世界工商企业名录》,新华社编辑出版。该名录已出版日本、欧美分册,它介绍企业的基本情况及其出口情况和对华贸易特点,有利于我们了解外国企业情况,促进外贸交流,书末附产品分类目录。

《中国地名录》,地图出版社出版,本书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的索引,收地名32000余条。条目包括地名、所属省区、经纬度、所在图幅和坐标网络。行政区划截至1982年年底。

3.5.7 表谱

3.5.7.1 概述

表谱是以精练的文字、表格的形式,按时间的顺序编制而成的,用以记载历史事物进展情况的工具书。

表谱的编纂在中国由来已久,其中年表产生最早,可上溯到周代史官记帝王年代和事迹的“牒记”。汉代司马迁编的《十二诸侯年表》、《六国年表》等,其体例已较完备。晋代杜预编的《春秋长历》是中国较早的一部历表。

3.5.7.2 种类和功用

表谱一般包括年表、历表和专门性表谱等几种类型。

年表是供人们参考年代用的。年表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纪元年表,用以单纯查考历史年代和历史纪元的,如《中国历史纪年表》、《中国历史纪年》等;另一类是纪事年表,除纪年外,还有纪事,主要查考各种历史大事,大至政治、经济、军事,小至名人生卒年、报刊创刊停刊等。如《中外历史年表》、《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等。

历表又称“历书”,是把不同历法的日历汇编在一起以便于互相换算的表格,专供换算不同历法的年月日之用。如《中西回史日历》、《两千年中西历对照表》、《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等。

专门性历书表谱主要用以查考人物、职官、地理等专题或专科资料,如《马克思恩格斯生平事业年表》、《历代职官表》等。

3.5.7.3 表谱举要

《中国历史纪年》,荣孟源编,三联书店1956年出版。全表分三编:“历代建元谱”、“历代纪年表”、“年号通检”。该表可供查找年代顺序、各朝帝王年号,对研究古代文献有辅助作用。

《中国历史年表》,翦伯赞主编,中华书局1961年、1963年出版,全书分两卷,第一卷编辑讫止于公元前4500~1918年,第二卷为1919~1957年。该表选录的史实范围包括生产工具及生产技术改造的状况,政治、经济制度的沿革,科学发明、发现,国家民族大事,著名历史人物生卒。此表将同一时期中外发生的大事列出,以便于横向比较。编排方式是以公元纪年为纲,每一年代下分述中国、外国。中国于纪元下先列干支,再列朝代帝王年号、月份史实,外国史则从略。

《中国史历日和中西历日对照表》,方诗铭、方小芬编。本表包括上编(公元前841年~公元前1年)、下编(公元元年~公元2000年)两个部分,详列了3000多年的公历、中历和干支对照表,另附年号索引。本表注意吸收他表之长,编纂简明、易查,科学性强,为目前查考中西历日对照较为方便的历表。

《中国大事年表》,陈庆麟编,商务印书馆1935年出版。全书分上古、中古、近古、近世及现代四编。所编大事上至传说中的黄帝元年(公元前2697年),下至民国二十年(公元1932年),可提供一定的经济史实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1980)》,新华通讯社国内资料组编,新华出版社1982年出版。本书以新华社的报道为主,兼收其他报刊材料,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方面、各领域的重大事件。内容分五大部分。该书在1985年和1989年出了两本续编,分别反映1981~1984年和1985~1988年的资料。

《历代职官表》,中华书局出版。清代黄本骥原编,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该书是一部供一般读者参考的职官表。它以黄本骥本为底本,订正了个别错误,改进了排法,增加了《历代官制概述》、《历代职官简释》,分别加前附后,书末有索引,使用较为方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