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狠抓教学常规管理

狠抓教学常规管理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要在“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谋发展”思想的统领下,始终以常规落实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培养合格学生为目标,狠抓教学常规管理,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同时,将“三操一课两活动”纳入正常的教学管理轨道。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学常规重在落实,贵在执行。教务处定时检查督促教师的常规资料,及时摸清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狠抓教学常规管理 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范百顺

在学校的一切工作中,教学工作所占的时间最多,所占的分量最重,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教育质量又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它是学校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主旨和主线。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学工作的管理。我们要在“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谋发展”思想的统领下,始终以常规落实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培养合格学生为目标,狠抓教学常规管理,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一、“严”字当头,落实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在教学管理中具有法规性效力,不管是学科类课程还是活动类课程,都必须开齐、上足,尤其是音、体、美、品、科、劳等课程,都要做到“不删、不挤、不让”,这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学期开学前,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通读全册教材,了解教材编写意图。结合学生实际,按校历拟定学期教学计划,并严格执行“三表”(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课外活动表),做到专课专用,专时专用。为了落实课程计划,我们必须严把“三关”:一是不打折扣地按课程计划排课,排出的课程表送交相关部门审查、存档;二是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平时,学校经常组织行政人员随机抽查,把执行课程计划作为考核教师的一项重要指标;三是加强活动类课程管理。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关于组织开展‘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的通知”,分析上好活动类课程与学科类课程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学校开设“语文、数学、英语、书法、绘画、音乐、美术、鼓号、武术”等兴趣小组,做到“认识、师资、教材、设备、场地”五到位,开辟广阔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各奔所好,各展所能。同时,将“三操一课两活动”纳入正常的教学管理轨道。树立“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教育理念。让学生走出教室,走上操场,走向大自然,参与阳光体育工程,从而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强学生的体质。使活动课实现由随意无序到规范化的要求。成立活动类课程教研组,加大教研力度,做到活动类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参与率高,有特色,效果好。

二、“实”字穿线,狠抓教学常规

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学常规重在落实,贵在执行。结果决定于过程,过程决定于环节,环节决定于细节,我们必须一点一点地抓落实,一步一步地抓推进。学校要以《中小学教学基本管理制度》为准则,讲过程、重环节、抓细节、看实效。要建立由“校长统一领导,副校长协助,教务处具体负责,教研组分别把关,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具体实施”的管理运作机制,严格控制教学过程。教务处定时检查督促教师的常规资料,及时摸清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一个计划全面、管理规范、要求明确、奖惩分明的管理模式。

1.备课注重实用性

教师上一堂课并不难,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就不容易,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易,其功夫应该下在课前。“功在课前,利在课堂”这是教学管理工作中重要的准则之一。教师要认真领会课标、吃透教材、掌握学情,认真备课,必要时采取集体备课,要做到“五有”“六备”“一体现”。学校应每月检查一次教案,检查后写出指导意见,评出等级,并向教师反馈。

2.上课注重实效性

教师要把力量放在课内,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遵守“三原则”、坚持“五个为”,教师要以研究性学习的理念为指导,以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研究者和实践者、开发者和建设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教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教学领导小组应随堂听课,不打招呼,听后个别交换意见,提出要求和建议。教研人员应组织课堂研讨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全校教师都可以听,然后进行评课,共同研讨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学校要安排专人负责检查课堂教学状态,要努力做到行政领导深入一个班,联系一个组,指导一个年级,管好一条线。坚持好随堂听课与评课,填写好查课记录,每月公布一次查课结果。

3.作业注重针对性

作业设计要立足课本,体现训练重点,有利于能力培训,突出一个“精”字,作业量要适中,符合“减负”精神。要求教师布置作业时,要精选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综合性的习题供学生练习,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不留重复性作业和惩罚性作业。所留作业和测试卷,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讲、有错必纠”,重点问题精批细改,对偏科生要面批面改,并适当写出情感评价。

4.辅导注重关爱性

教师要把补困加在课后,辅导既是对学生的负责,也是对学生的尊重。要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辅导策略,实现培优和帮困两不误,突出一个“细”字。要求教师在辅导学生时,要偏爱中差生,关爱学困生,通过辅导缩小学生间成绩的差距,防止两极分化。不仅要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而且更要帮助学困生解决思想问题。要求教师采取如下措施:(1)建立后进生成长档案;(2)任课教师必须对任课班中的后进学生做到心中有底,要分层次教学;(3)教师须利用课余时间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辅导时还要细心、耐心、恒心。多给他们一些读书思考、问答、演练的机会,教会其学习方法,培养其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4)经常与后进生谈心,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只要他们有所进步,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5.考试注重真实性

要求教师在考试过程中要做到“三严”,让学生发挥真实水平,考出真实成绩。除期末进行统一测查外,还要狠抓平时各年级的自测和抽测。测试以后,要开好“四会”。一是学习成绩总结分析会,由教务处主持,任课教师参加,总结取得的成绩,找出存在的不足,研究制定下一步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和办法;二是学生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全体师生参加,让在测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将自己在学习方面的体会或做法向全体师生作一介绍,起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作用;三是召开学生座谈会,检查已定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对达到目标的同学,除进行鼓励表彰外,还要为他们确定新的奋斗目标;四是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通报本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在校表现,宣传教育法律法规,介绍学校的办学举措及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更好地架起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以达到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

三、“新”字引路,优化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我们面临着许多问题、困难,要解决这些问题、困难,没有现成的办法可以借鉴,主要靠校本教研创新工作来完成。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切实加强教学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是教师“以情育情、以德育德、以素质育素质、以人育人”的情感场。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因此,教师必须别出心裁地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

1.确立课堂教学教改目标,制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活学生潜能,培养创造精神。根据这一目标,参照“小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法结构、学生合作交流、启导质疑、教师素养、教学效果”等,尽量把体现目标的内容具体化。要求各年段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究“评价表”,使每位教师努力有方向。

2.建立三级教研网络,开展校本培训活动

建立教务处、教研组、年段课题组三级教研教改网络,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按照“计划、实践、总结、宣传、反思”的教研活动流程,围绕“导学法研究”“愉快教学法实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探究”等教改专题和“启导质疑,培养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丰富实践、培养创造力”等子课题,从各专题特点出发,以优化课堂教学为主改方向,努力使教研与课改融为一体。利用网络资源,做好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引导组织教师积极参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和培训。要求每学期人人上一节优质课、实验课或教改汇报课,并认真组织听课、说课、评课,讲求实效,力求一研一得。

3.为确保教学、教改两不误,对教研教改专题实行流程管理

教研教改专题流程管理,即“理论学习——试点研讨——总结推广——辐射延伸”。先集中教学精英进行专题理论学习,再由实验窗口班率先进行实验,反复探索、研究,然后举行大型专题研讨活动;不断深入研究,把专题实验活动向广度、深度延伸。

四、“赏”字激励,促进质量提高

教育评价是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赏识评价更是应该提倡的评价方法。我们充分利用赏识评价的导向、激励、反馈和调节作用,用活评价方法,促进质量提高。

对学生的赏识评价,要我们改变以往单一的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法,灵活运用评价手段和方式,由过去单一的、定量的、静态的变为多元的、定性的、动态的。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既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也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要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去发现学生身上的潜能,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长处,肯定他们的优点。教师要以学生身上的长处作为突破口,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体验成功,要让学生带着成功者的自信走上社会,而不是以失败者的心态面对人生。学校鼓励学生、家长共同参与教学质量评价,构建符合学校发展的社会、学校、教师多元化评价、灵活激励体制。依据《小学生素质发展评估手册》,采用“等级+特长+激励性评语”的形式,全面评价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对每个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进行认真观察,严密跟踪,及时记载,为多元灵活评价提供翔实材料。

对教师的赏识评价,我们要从“德、能、勤、绩”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全面考评,设“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档次评定,做到“三个结合”:把平时常规工作检查与工作绩效结合起来,把教师自评和年段测评结合起来,把评价工作与评优评先、职称晋级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激活教师的内驱力,有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引导教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虽然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为实现这一目标沿着“严、实、新、赏”的思路不断探索、不懈努力,并运用教学管理机制的高效运行,必将带来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丰收。

【作者简介】

范百顺,生于1966年,在职大学毕业,小学高级教师,现任固原附小办公室主任,固原市中青年学科骨干。《三课讲稿》在全市推广;《巧施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等论文多次在市级以上评选中获奖,其中有5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参编中国—联合国儿基会西部地区《开放教育活动课教材》。曾被闽、宁两省评为贫困地区优秀中小学班主任,宁夏第一届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研工作先进个人;固原市委、政府表彰其为优秀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