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大学文检课的结构—功能大纲

论大学文检课的结构—功能大纲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构建大学文检课结构—功能大纲是符合文检课教学法体系的改革和发展方向的。大学文检课结构—功能大纲实际是一种阶梯螺旋式的教学方法,针对结构法和功能法的优劣,提出了结构与功能并重的教学模式。在课程与教学观方面,世界上有些著名的教育学家对结构功能主义有着另类贡献。

论大学文检课的结构—功能大纲

蔡厚勇

(安徽工程大学图书馆,芜湖241000)

摘 要:信息环境的巨变促使大学文检课教学变革和创新。参照社会学的结构功能主义思想,提出构建大学文检课结构—功能大纲的设想,即文检课各教学环节的结构设计,均围绕着提高终身学习能力和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核心功能而展开的教学法体系。在对此观点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文检课结构功能教学法在大学素质教育中的实践和推行。

关键词:大学文检课;教学法;结构功能主义;素质教育

自1984年2月当时的国家教委发文至今,文献检索与利用课已成为各高校普遍开设的课程,并作为参与学校本科教学体系的重要部分,成为培养学生信息素质与能力的基础性课程。近几年来,文检课教学赖以存在的工具及其检索环境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当代大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利用网络解决问题的意识及一定的信息检索能力。目前,压缩非主干课程的课时已成为高校的普遍做法,导致文检课时大幅度削减,面对这些变化,创新教学内容刻不容缓。

根据社会学的结构功能主义思想,文检课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和本课程赖以存在的基础相适应,和高等教育的总体目标相适应,并提高文检课教学起点,教学各部分内容的设计应加强相互贯通性和系统性,解决教学内容过度及内容过界等问题。构建大学文检课结构—功能大纲是符合文检课教学法体系的改革和发展方向的。

1 大学文检课结构—功能大纲及其理论基础

1.1 结构—功能大纲

21世纪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驾驭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上,实现由检索技能型向信息素质型的转变。

大学生通过文检课程学习掌握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研究与利用,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增强自我学习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是从事科研、教学、生产应用和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必要基础技能。

大学文检课结构—功能大纲实际是一种阶梯螺旋式的教学方法,针对结构法和功能法的优劣,提出了结构与功能并重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是以检索技能大纲为中心阶梯,围绕这阶梯,自主学习和创新研究功能意念逐步上升。通过把科研形式的教学纳入检索技能教学的大框架之中,将科研形式的教学通过以信息素质为中心的检索实践去进行。这种结构—功能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

1.1.1 每个单元的教学是以某一方面信息素质为中心,配套一两个或两三个检索课题,并将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教学融入以信息素质为中心的检索实践活动中组织教学,体现信息素质提升为中心但又注重自主性创造性两者并重的原则。

1.1.2 这些教学单元的设计,虽然注重信息检索技能的训练,但彻底改变了只讲解某种具体检索工具或数据库结构和使用方法的单一模式,体现了检索技能为学习研究服务;以信息素质为中心,以大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最终教学目的的教学原则。

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学习阶段提出几个研究方向或社会热点问题供学生自选其一,学生可以通过任意合法的信息渠道获取素材,加以分析综合,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教师对作业的评价和打分,不看过程,只重结果的科学合理性和独到性,从而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研究的积极性,以及创造的灵感和创业的勇气。

1.1.3 作为强化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教学法体系,结构—功能法强调“手与脑”训练并重,从强化学生实际操作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角度,建立合理的课程逻辑体系与模块;按照“博而通”原则调整课程的相互关系,按照“少而精”原则调整教学内容;鼓励使用非固定教材,以启发与互动为准则,规范授课方法。

1.2 结构—功能大纲的理论基础

结构功能化文检教学法的形成有赖于它的理论基础,而它的理论背景是以信息学教育学所提供的原理为基础,以社会学的某种理论为参照而构成的。现代结构功能化文检教学法是传统的实用技能化文检教学法在共同理论基础上延伸和拓展的新型教学法体系,它们是辩证地互相依赖而并存,互相转化而发展的。结构—功能大纲主张将它们两者互相调和而结合,以结构功能法培养学生研究创新能力的有效教学手段来完善实用技能法。

结构—功能大纲参照的社会学理论是:社会学结构功能学派。现代社会学中的结构功能主义是在以往的功能主义的思想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美国社会学家T.帕森斯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结构功能主义这一名称,它是现代西方社会学中的一个理论流派。它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社会的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整体是以平衡的状态存在着,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会趋于新的平衡。美国社会学家R.K.默顿是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发展了结构功能方法,即默顿的经验功能主义。默顿认为,社会价值观确定了社会追求的目标,而社会规范界定了为达到目标可采用的手段。如果文化结构目标与社会结构(制度化手段)之间发生脱节,就会出现社会失范状态,导致越轨行为。

2 大学文检课结构—功能大纲的理论分析

结构功能主义思想在社会学领域影响广泛,一些教育学家在教育学研究和教学法实践中,也常常借鉴和引用结构功能学派的一些有价值的观点。下面从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一理论基础。

2.1 结构功能法使文检课学习成为一种智力活动

在课程与教学观方面,世界上有些著名的教育学家对结构功能主义有着另类贡献。如伯恩斯坦立足于教育的选择功能,引入“强结构”与“弱结构”的概念。他认为,对于弱分类、弱结构、综合型课程来说,由于要求知识的各部分必须融为一体,所以要求必须及早揭示知识的深层结构和基本原则,对知识的各个部分必须围绕着某一主题加以综合,教师个人对教学方法的控制权减少了,学生有了更大的选择和控制权力。而他又提出“有形教学法”和“无形教学法”概念,其中无形教学法则具有弱分类的特点,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没有明确的区别,谁是教师、谁是学生定义的是隐含于教学过程之中而不是明确表述的。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实践上,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提出“结构主义课程论”。他认为,在教学方法上应大力提倡“发现法”。所谓“发现法”,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引和帮助下,在掌握了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自己去探索和“发现”事物的规律,去获取知识,成为一个“发现者”。正如我国目前强调的以“淡化学科边界,强化学科渗透,提倡课程综合化”为指导思想的课程改革。而文检课的结构功能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探究型教学模式,注重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文检课教学的结构功能化充分体现了文检课学习的智力活动特征,它使信息获取和分析的意识与能力成为自主学习的重要支撑,不仅能使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拓展研究范围,而且还能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

2.2 结构功能法使创新创业功能成为信息素质培养最本质的功能

2.2.1 创新是当今社会一个时代性的主题,也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神圣使命。创新教育所培养的创新人才,必须具备迅速获取信息的能力,因为信息时代的任何创新都离不开信息,信息丰富,有利于更多更好地提出创新设想,有利于对设想进行科学分析、鉴别、提炼、综合,有利于创新方案的实施和检验。

结构功能法在文检教学中建立创新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首先,建立以学生为本教学观念,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第二,具有创新的教学观念,科学地艺术地设计文检教学的各个环节,创设互动的学习环境;第三,树立“授之以渔”的教学观念,重点引导学生领悟学习文检课的方法,注重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对检索课题的完成过程举一反三、另辟蹊径;第四,引入探究型教学模式,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信息需求,促使其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来解决问题,激发了创新的灵感;第五,学用结合,针对大学生学术规范教育缺失的问题,以文检课为平台开展学术规范训练,利用模拟“学术研讨会”将文献检索、资料利用、学术规范三部分内容有机串接,营造一个学用结合的场景,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同时,以团队合作的实习方式,与学生的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而开展教学实习,让学生在学习中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第六,改革了考核方式,将创新作为重要考核指标,更突出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评价。

2.2.2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对其创业绩效具有很大影响。实施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结构功能法在文检教学中通过自主学习和创新训练,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有助于未来顺利就业。文检课的结构功能教学法可以使大学生具备成功创业者的一些个性心理品质,如创业独立性、开放性思维及缜密性、社会适应性和信息道德感。通过探究学习和创新训练,构建合理的多元化整体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如敏锐眼光、信息汲取、转化能力、管理信息的能力和管理决策能力、终生学习和将企业建设成学习型组织的能力、人生规划目标的能力、合作能力、剖析自己和企业,超越自我的勇气和能力及持续创新的能力等,这些都是大学生创业应具备的重要素质。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主动的求知者,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更大的主动权,让学生自主地探究问题,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强化开发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使之产生出更新、更有使用价值的信息。在培养学生信息素质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使学生具有创新素质是创业教育的目的,而创业教育本身又是培养创新素质的途径。

2.3 结构功能法是科学技术研究综合化趋向的必然结果

“当代科学技术研究的基本特点是综合的、跨学科的交叉研究。近十几年来,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鲜明特征是日益求助于多学科融合战略解决问题,这就导致了新的跨学科研究领域的出现,最终结成了具有确定的、特有的新概念和方法论的新科学。”(引自《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

“结构—功能大纲”,一是文检教学法体系内的综合,它综合了检索技能培训与信息素质教育;二是综合了与文检教学法相关的高等教育学、创造学等的原理;三是跨学科大类参照了社会学的某些原理,但这种综合不是“1+1”的简单结合,也不是一种折衷,而是有自己的教学目的、教学原则、理论基础,有自己的教学思想体系,形成了“有确定的、特有的新概念”,形成一种新的方法论,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综合教学法体系。正如伯恩斯坦提出的弱结构强功能的教学法。

3 大学文检课结构—功能大纲在大学素质教育中的践行

“结构—功能大纲”培养的目标,不是单纯培养大学生的检索技能,而是一种广泛获取信息、科学筛选信息、合理运用信息的综合能力,并最终体现为科研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借助大学素质教育平台,通过结构功能化文检课教学可以培养大学生四种信息能力:信息认知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研究能力、信息启发能力。这四种能力不仅包括专业素养、基本文化素养,还包括敢于挑战未知、勇于开拓创新的心理素质。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改变以前的应试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综合素质。“结构—功能大纲”的培养目标与大学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大学素质教育的正确导向是实施“结构—功能大纲”的政策保证。为此,要加强文检课的结构功能教学法在大学素质教育中的创新实践。

3.1 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课程目标取向,创建信息环境新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

在文检教师创设的情境和引导下,学生借助各自的主观经验,进行主动的和个性化的认知建构,对本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实现多元化的整体解决。最终使文检课学习成为在教师协助下学生心理自然展开的过程。具体包括:树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献观和情报观,建立起陪伴终身的信息情结,并将其融入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终身学习之中;建构文献检索和情报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科技论文写作技巧的知识框架,并自觉地加以运用;在教材设计上,既要介绍基本概念的定义及其关系,又要展示整个科技文献体系的框架;营造一种的情境,将文检课的课程内容实施,变成教师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在课程评价上,摒弃了对概念和理论死记硬背的传统考核评价方式,使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情境过程中,完成课程的多元化整体知识建构,为学生创造较为逼真的信息情境环境。

在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上,采用先进的模拟实境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并建设实习题库和试题库,配合在线作业系统、在线机考系统,实现了网上答疑,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加快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速度。如编制课题调研实习作业在线递交系统、基于Big6的在线课程系统、在线文献检索知识竞赛系统、调研课题库等,给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技术环境。

3.2 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以研究性学习和知识发现能力带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3.2.1 应用“合作—探究整合”的学习法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引导学生提出有兴趣及能力探究的问题;然后,利用事实、数据检索和文献检索的方法,通过合作对其进行完整的课题调研;最后,利用检索结果进行研究和情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一篇格式规范的综述型论文或检索分析报告,以此全面衡量学生综合运用建构起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基于专业方向的课题,引导学生完成从课题分析、检索策略制定、检索结果评价与分析综合到课题研究进展综述撰写,全方位体验信息问题解决过程,享受探究学习的乐趣。

3.2.2 在教学中采用“合作—互动式”的教学法,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

将教师与学生角色进行互换,即由“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改为由“学生讲,老师与学生共听”的教学形式,教师点评和学生评价相结合。这种教师与学生双方都积极参与的活动过程改变了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让学生以课题小组的形式合作进行课题调研,这种协作式的学习环境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的思维及表达能力非常有效,通过这样的团队作业,学会了在团队中如何分工协作。

3.2.3 引入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强化综合信息能力培养,尤其是文献研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在保持和精炼原有的文献检索基础知识及文献检索工具使用技巧的基础上,增加信息分析与鉴别模块、检索应用综合案例分析和研究性课题调研综述报告撰写方法,并适当增加文献的知识发现、信息文化、个人文献管理工具的使用、生活中的检索、科研水平评价方法等内容。

3.3 加强教学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利用文献检索工具、网络工具等各种信息途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检索工具使用技巧模块教学中,主要由学生结合调研课题在课堂上交流检索策略与技巧。让学生在课堂上介绍自己的心得,达到鼓励优秀学生,提高学生发布表达信息的能力。以课堂研讨促进检索实践,课题调研内容与专业知识挂钩,可以激发学生利用文献检索工具进一步创新的意识。

积极参与学校的科研学术活动,充分利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为文献检索课程教学目标提供实践平台的USRP活动。如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文检教研组以文献检索为主题的“我校化工学科学术影响力比较研究”、“我校信息学科学术影响力比较研究”的项目成为该校USRP立项。

辅以创新教育讲座,开阔视野,增强大学生创业的信心和能力。如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开设的以下讲座:以色列情报活动揭秘、论文写作与文献检索、endnote使用方法介绍、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及其应用、基于文献的知识发现、专利文献检索及分析、如何对信息进行筛选与分析、免费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等。

3.4 改革教学手段,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检索课教学中来,使网络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

网络教学彻底突破传统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为学习者提供图形、声音、文字、影像等多种教学信息,并能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习效果,拓展课堂教学的内容,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求选择学习内容,自由地构建知识系统,从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并将大大地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创业能力。

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广泛、成效显著,同样也可以为构建和完善文检课的结构—功能大纲作出贡献。如:Blog应用于检索课网上辅助教学的实践,通过群体间的交流和共享,使学习效率和知识结构实现较大的提升和拓展;“基于Moodle的信息检索课网络协作学习平台”、“应用NetOP School软件实现信息检索课互动教学”等,实现现代网络交互式多媒体教学,增强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性;PBL(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法,提供基于网络平台提问的方式,设疑提问以激发学生提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适合于文献检索这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基于网络的WebQuest教学方法,即网络探究,它是一种基于网络资源并以探究为取向的研究性教学方式。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挑战性,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生大学生创新灵感和创业勇气;基于Web2.0的相关技术,如Blog、RSS、Wiki等在文检课教学中作用突出。它们以用户为中心,强调用户间的互动与合作以及将用户合作的结果展示给其他的用户。这也给文检课教学应用带来更多思维、方法、手段的变革,这种变革大大促进了学习的个性化、合作化和研究化,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可见,通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注入,使文检课的授课模式趋于个性化教学,学生通过个性化网络学习系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这个全新的学习环境中,自由、快乐而有效地学习,从而加强对学生信息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3.5 加强对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的社会,谁具有较强的情报意识,谁就有可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赢得先机,争取主动,获得成功。信息意识的强弱决定了获取、判断和利用信息能力的自觉程度。信息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通过几次文检课就可以获得的,它需要一个培养和形成的过程。文检课老师在平时上课的时候,应结合“结构—功能大纲”的教学要求,加强和培养学生的情报意识。鼓励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工作、休闲娱乐的时候对周围事物多观察、多留意、多思考,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信息意识,逐渐地使自己成为一个对信息“敏感”的人,从而提高适应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应对未来创业挑战的能力。

综上所述,教学法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什么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凡能激发学生喜爱和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大学文检课的“结构—功能大纲”是适合现代大学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法体系,因为结构功能化文检课各教学环节的结构设计,均围绕着提高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核心功能而展开的,关键是教学要灵活、要切合实际。

参考文献

[1](美)杰弗里·亚历山大.社会学二十讲[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2]敬卿,王群.从传统信息检索到面向知识创新——信息检索课改革与发展前沿述评[J].图书馆,2008(1):58-59.

[3]张云.信息素质教育与文献检索课整合设计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7(5):74-77.

[4]葛敬民,王立学.关于文献检索课内容设置和课程体系的新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2):92-94.

[5]彭丽喃,李三衡.论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J].情报科学,2005(5):682-685.

[6]颜瑜,杨海鸥.文献检索课在网络时代的改革[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