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感性认知到理性升华

从感性认知到理性升华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与传播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实践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是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从感性认知到理性升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有效性探析

卢 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与传播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实践性。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与传播不能只是单纯的理论教育,其内在要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深化理论。这要求我们必须积极、科学地运用社会实践教学,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使得社会实践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

一、强化实践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然要求

1.强化实践环节,是认识规律和教育规律的本质规定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是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而信仰、信念、信心、信任,是认识层面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离不开实践。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人的认识能力的形成,归根结底取决于人们所特有的实践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自觉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它要求人形成关于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并以此为基础来确定实践改造对象的目标和方案。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高校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深入现实社会,参与具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增长知识,养成正确的社会意识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整个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活动,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拓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有利于大学生提高修养,完善个人品质。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对于实现教学目标,增强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具有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强化实践环节,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

毋庸讳言,我国目前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还存有诸多缺憾。长期形成的应试教育倾向,在短期内还不能克服,完全意义的素质教育形成,尚需时日。大学生入大学之前,学习生活的主旋律是“考重点校、上重点班、题海战术”,寒暑假和一般休息日,大多数学生被各种补习班剥夺。他们虽身处社会之中,但对社会生活缺乏全面的了解,认知能力、实践能力欠缺,书本知识和社会知识在结构上失衡。在校大学生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表明,他们需要在大学里补中、小学期间的实践课。不了解国情民意、不了解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不了解党和人民对青年学生的热切期望,就难以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授的理论知识,就难以辩证地思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因此,在校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赖于主渠道、主阵地的理论灌输,也有赖于他们投身火热的社会生活,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通过自己的头脑来思考问题,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给自身恰当的定位,按照党和人民的期望,不断校正自己的人生坐标,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

3.强化实践环节,是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现状的迫切呼唤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九风波”之后,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包括“九八方案”在内的多次加强和调整中,都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对教学实践环节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高校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的挑战面前,在各校激烈的竞争中,高校不断调整课程设置、学时计划,思想政治理论课受到严重弱化。特别是教学实践环节得不到保证,在个别院校,实践环节有名无实、形同虚设,有的是有学时无内容,有的是实践活动的参与面不够。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一些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不完整的,课程缺乏实效性是必然的。

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对课程今后的建设意义重大。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在调整课程设置的同时,必须强化课程的实践环节。

二、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内容与途径探析

实践对于理论知识、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授内容的真理性及其现实指导意义,仅凭教师在课堂的讲授是难以让学生信服的。目前教学的现状表明,许多学生还没有把理论知识的认知转化为认同,由认同升华为信仰,再由信仰、信念、信心、信任外化为行动,实现知、信、行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提高课堂讲授质量的同时,强化教学的实践环节,使正确的思想理论成为学生自我意识的有机组成部分。

1.社会实践活动——真理性确认的出发点

近年来,高等院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收到了可喜的成效。广大青年学生响应党、团组织的号召,利用寒暑假相对集中的时间,走进社会的大课堂,广泛开展了参观考察、社会调查、青年志愿者活动、“三下乡活动”、挂职锻炼、勤工俭学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青年学生在活动中受到了政治思想教育、国情民情教育、社会规范与社会角色教育、心志磨炼与个性养成教育、劳动和专业技能教育,把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活动中验证和应用。在受教育的同时,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实践单位及对象作出了贡献。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富有实效的实践环节,应当进一步加强引导、拓展领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积极投身其中。

2.多媒体教学——为理论知识打开鲜活的现实图景

社会实践活动受到时间、空间、经费等方面的局限,一是参加学生人数有限;二是学生遇到的问题具有不确定性,学生的收获和思考具有多向性。多媒体教学虽然也属课堂教学形式,但可以弥补社会实践活动的局限性。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可以选取与教学内容直接对应的社会生活内容,如电视播放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以及有关电视专题片。这样就大大地拓展了学生的参与面,使更多的学生间接地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在单位时间内,学生会得到专题的、信息量大的实践教育,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3.课堂讨论——在思辨与交流中拓展思维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相长,教学是一个互动过程。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意识。教师可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课堂讨论活动,运用辩论赛、主题发言、中心发言等形式,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疑问。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当前热点问题,精心设问、周密布置、适度总结、理性引导,就会让学生在思辨与交流中拓展思维,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用所学理论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专题讲座与形势报告——实践深度与广度的延伸

实践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显著特点。在实施“走出去”开放式实践环节的同时,也可以实行“请进来”,即请各级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及各行各业的模范典型来校举办专题讲座和形势报告,在集中的时间内,介绍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热点问题,讲述他们的成长经历,阐述他们对人生的看法,给学生以信仰、信念、道德情操、思维方式等多角度的激发和启迪。这种方式是学生实践深度和广度的延伸。

5.撰写论文——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升华的有效手段

撰写论文或调查报告,是学生实践活动的“果”。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对社会现象形成感性认识,再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分析,在收集相关资料、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撰写论文或调查报告,对某个课题做理性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一环节也是实践教学的关键,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性作用,在选题、资料信息等方面给予学生必要的、及时的指导。通过这一环节,促进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问题,运用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社会现实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在实践活动中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三、强化实践环节应注重的几个重要关系

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环节,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活动的组织策划、活动的领导机制、考核机制、物质保障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当前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在活动切入点的选择上,处理好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关系

社会舞台无限广阔,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学校在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在贯彻以人为本、尊重他们的意愿和兴趣原则的同时,要充分考虑青年学生的身心特点,考虑适合他们调研的领域,考虑他们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考虑他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对学生要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近年来,青年学生在社会活动中卷入非法传销等经济组织、卷入不良团体,人身、财产受到伤害的事件屡见不鲜,教育者应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2.在实践对象的状态上,处理好喜与忧的关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客观地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因此在设计和组织学生参观考察、调查访问、挂职锻炼等实践活动中,既要让学生看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受到鼓舞,增强信心,也要让学生适当地了解“阴暗面”,了解社会生活中的不平衡状态,了解某些地区和领域存在的严重问题,这样有利于使他们心灵受到震撼,激发其强烈的责任感。不能只看喜,不看忧。重要的是,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理性引导和激发,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3.在实践的组织形式上,处理好集中与分散的关系

每学年的寒暑假是组织实践活动的良好时机,学校都精心选题、精心设计,集中组织好若干个“小分队”、“调研组”,在选定带队指导教师、考察对象、经费投入、参加成员选拔等方面重点支持,以期取得优秀成果。同时,要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要号召和引导广大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回到家乡,就近、就便开展实践活动。总结几年来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仍有多数学生游离于活动之外,活动普及性不够。今后,应从组织工作和对学生的考核机制入手,解决好全员参加的问题,使社会实践成为每一个青年学生的必修课。

4.在实践活动的组织工作中,要处理好分工与协作的关系

学生实践活动的组织工作,无论是在社会大课堂里,还是在校园中,仅仅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应当建立健全必要的机构和机制。高校各部门要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地“齐抓共管”,活动才能开展起来,收到成效。学校党委和党政领导对此要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教务部门要把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及成绩纳入对学生的考核体系;学生工作部门、共青团组织、学生会组织应发挥组织协调功能;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重点应在主题设计、策划,信息收集,理性引导方面多做工作,并直接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教育、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实践任务。

总之,教学的实践环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教学目的,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意义重大。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先。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任重而道远。如何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是目前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环节,既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要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