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办高校发展十大特点

民办高校发展十大特点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截至2008年年底,陕西有民办高校及民办高等教育机构49所,其中民办本科高校7所,独立学院12所,高职层次的11所,高教自考助学机构20所。拥有一支数量充足,质量较高的专任教师队伍是民办高校赢得发展的根本保证。近年来,民办高校普遍重视建设以专任教师为主体、以兼职教师为补充的师资队伍。

民办高校发展十大特点

民办高等教育是在国家公共财政投入不足与受教育者要求多样化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在起步阶段,政府对民办高校的管理因素较小,规范化程度较低,学校只要善于和敢于利用政策空间就会求得更多发展,也容易形成具有地方特色或学校特定的体制、机制、模式、特点等,也容易在硬件建设,软件建设、体制建设、内部管理管理等方面形成一些特点。注意总结、归纳、分析这些特点将对今后民办高校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也有利于民办高校的举办者、办学者认清形势,明确思路,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硬件先行,逐步改善办学条件

突出硬件建设,依靠硬件优势吸引生源,是发展民办高校的重要基础。自民办高校诞生以来,要吸引生源唯有依靠教育教学质量,而质量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所能臻善尽美,那么要吸引生源只能另选突破点。经过分析,只有先用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建设吸引生源。截至2008年年底,陕西有民办高校及民办高等教育机构49所,其中民办本科高校7所,独立学院12所,高职层次的11所,高教自考助学机构20所。在校学生32.4万人,其中统招生20.85万人。多年来,民办高校一直注重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陕西民办高校和民办高等教育机构有专任教师1.46万人,较2007年增长40.4%;固定资产总值83亿元,教学仪器设备价值13.3亿元,较2007年增长56.1%;纸质图书1764.96万册,较2007年增长39.7%。学校占地面积2.59万亩,建筑面积792.75万平方米,其中自有454万平方米,占总数的57.26%,其学生整体水平也有提高。西安培华学院、西安翻译学院、西安外事学院、西安欧亚学院、西京学院、西安思源学院、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陕西服装艺术职业学院等均投入大笔资金充实和完善各种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投资2亿元,征地500余亩,完成了建筑面积达13万平方米的新校区建设,且已投入使用。西安华西专修大学在蓝田、眉县共建占地千余亩的新校园,各类设施齐全,满足了近2万名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西安医学专修学院、西安工程机械专修学院杨凌新校区的建设在当地政府的关心扶持下进展迅速,一座座高标准、占地200余亩,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洋溢着现代化气息的新校园落成了。

民办高校在起步阶段,就十分重视学校的硬件建设,笔者很早就提出过“场地就是生源”的观点。陕西民办高校之所以能持续健康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从建校开始就加强了“根据地”建设,并在此基础上以滚雪球的方式不断扩大办学场地,改善办学条件、以良好的外部设施吸引生源。民办高校因机制灵活,决策迅速,所以人、才、物能尽其所用,高效运作。花小钱办大事,少花钱多办事(在基本建设中这一优势十分明显)。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和实施以质量求生存,以规模求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近几年,陕西民办高校在校园整体规划,教学行政用房、实验室、图书馆、实习实训基地、体育场馆、校园网、后勤服务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了明显进步,各具特色,具有较高建设水平,形成了陕西民办高校校园建设的群体优势,成为陕西民办高校区别于其他省市民办高校的主要特征之一。

二、以人为本,加快专任师资队伍建设

拥有一支数量充足,质量较高的专任教师队伍是民办高校赢得发展的根本保证。民办高校在起步阶段,任课教师几乎都是兼职教师,随着办学历史的不断延伸,各校对师资队伍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近年来,民办高校普遍重视建设以专任教师为主体、以兼职教师为补充的师资队伍。2007年陕西首次实现了专任教师数超过兼职教师数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客观条件是近年来国家培养研究生的力度明显加大,研究生的就业去向已将民办高校作为重要选择。现在民办高校在招聘教师时,每一个招聘岗位报名的研究生就有几十位甚至几百位,这为民办高校提高教师水平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根据国家规定必须具有3/4以上的专任教师这就迫使民办高校不得不加快专任教师队伍建设。其次是学校硬件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有了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一是学校开始落实有关教师的一系列政策,如“五险一金”,住房,职称、任用机会等。二是在成本核算中,兼职教师的费用已经比专任教师开支更大,用专任教师比用兼职教师从经济上讲也更合算。三是立足自身培养,让在职教师到国内外一些名牌学校进修,以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在校内则通过大量的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多年来陕西十分重视为民办高校培养高层次、高学历、高质量的教学人才,许多民办高校的教师通过进修学习,其理论水平和专业水平明显提高,教学能力日益增强,增进师资队伍的建设。主要表现在:一是专任教师比例不断加大;二是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有所增加,学校一方面注意从退休教师中聘任,还注意从海归派和其他行业选聘,其中本科院校专任教师比例较高,已达60%以上;三是教师年龄结构趋于老、中、青三结合并以青年教师为主;四是专业带头人逐步齐全,教学梯队逐步形成。2009年解决了5所民办本科院校的教师中级职称评审资格,为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创造条件。高校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六是加强教师培训,通过外派、留学和自身培训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以适应教学的需要。西安欧亚学院每年用以教师培训的经费已达500万元,可见培训力度之大;七是鼓励和支持教师在职进修、本修研考试等;八是组织各种参观、观摩、讲学,定期进行教学评估活动。通过教师岗位责任制和对教学过程各环节评估标准的确定,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九是要求并鼓励教师加强教学研究活动,一些学校还定期举行教学研讨活动,通过科研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十是建立考勤、考核和奖惩制度、进行动态管理,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师工作的自觉性。

三、软件支撑,不断强化学校内部管理

重视学院软件建设是民办高校实施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托。民办高校的管理水平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主要标志。民办高校区别于公办高校的主要特点之一在于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还要遵循市场规律、经济规律,不仅要有教育家的思维,还要有企业家、活动家的头脑。一所成功的民办高校,无一不是在这几方面兼而有之才得以发展起来的。各校的办学指导思想进一步端正,领导班子建设取得新的突破,依法办学意识进一步增强。目前各民办高校普遍建立了学校董事会(理事会)、院委会、党委、团委、工会、监事会等内部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在学生中建立了党团组织和学生会组织。

2003年我省与北京大学联合举办民办高校校院长研究生课程班,开设了12门课程,侧重教育学、经济学和管理学三大类别,课程班有40余名院校长及学校负责人参加,它开创了全国系统地培养民办高校负责人的先河,影响很大,效果很好。笔者作为这项工作的发起者和协调者,积极促成了该班的顺利进行。由于学校领导层水平不断提高,有效保障了民办高校的稳步健康的发展。同时,各校还自行组织院级领导赴国内外名牌大学培训,通过系统的学习,不少同志取得了博士学位、硕士学位

教学管理常规化。民办高校成立以来,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选用、课程安排、教师选聘、调整专业、课程安排、实习、实训等都有了相对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有效地保证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学生管理规范化。民办高校的学生基础条件要逊于公办院校,“先天不足”加大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因此,从严管理是民办高校学生工作的基本特征,有的实行严格的封闭式管理,有的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有的实行严格的请假制度,有的实行男女生公寓区封闭,有的实行十不准(如不准谈恋爱,不准抽烟,不准喝酒,不准留长发等)。主要措施是建立和完善班主任制度,严格学籍管理,严格考风考纪,全程监控学生学习、实践环节的进度与成绩,并及时反馈给家长和学生本人;加强就业指导,健全学生信息和学生档案管理等。民办高校通过加强党团组织建设和学生处、学生会等学生管理机构的建设,从思想教育入手,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按1∶150配备管理人员,高于国家规定的1∶200的比例,可见民办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更具针对性和严管性。民办高校的社团组织众多,各类活动开展丰富多样,适应了青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创造了较好的条件。学生管理工作难度较大,需要投入更多精力,采取更多的措施加以引导、疏导,指导和严格要求。

管理队伍建设本地化,各校主要立足于从本校毕业生和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中进行培养和提高。因这批人员对学校的情况熟悉,同时对学校的忠诚度较高,在管理工作中的优势比较明显。

经费筹措多元化。陕西民办高校多是在无大额投资的背景下滚动发展起来的。如何筹资成为办学者的头等大事,这是市场化运作的必然,也是民办高校的显著特点。现民办高校的经费来源一是依靠学费,二是依靠银行贷款,三是依靠建筑方垫资,四是依靠设备供货方延期付款,五是面向社会广泛筹资,六是在校内集资,这种筹款能力是民办院校主要负责人特有的资本运作能力的体现。民办院校要发展得快,发展得好,筹资水平是有决定意义的。

稳定安全工作常抓不懈。稳定安全工作在学校整个项工作中占有特殊地位,这项工作尤为突出。俗称公办院校出现不稳定事件,大不了上级更换校领导摘帽子,民办院校出现问题那则有可能整顿、停办甚至要摘牌子。可见二者区别之大。民办高校切实加强了对安全稳定工作的领导,明确了各级人员的管理职责。普遍建立健全了以预防为主的长效机制,对稳定安全给予高度重视,并视作民办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两年是民办高校和高等教育机构狠抓稳定安全工作的重点年,2008年迎奥运,2009年防甲流感、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一系列重大活动中,都对民办高校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民办高校能竭尽全力,消除隐患,化解矛盾,完善处理突发性事件的应急预案。

四、质量优先,稳步提高办学水平

坚持把质量放在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民办高校不断发展的原始动力。民办高校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以规模求发展,走先上规模、上硬件以学费还贷的发展道路,在基本完成原始积累之后,现在开始走以上质量、上硬件的道路,即在发展规模的同时,力求把教学质量列入学校工作的中心,经过不懈的努力,2007年西安培华学院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是西部地区首家取得这一资格的民办高校。2009年西安翻译学院、西安外事学院、西安欧亚学院、西京学院同时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使民办本科院校的办学层次不断提高,内涵不断优化。西安思源学院、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经教育部批准设置为本科院校。我省民办本科高校数占全国同类院校43所的1/6,居各省之首。经教育部批准还成立了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7年底我省17所民办高校有在校生18.2万人(包括统招计划生、成教生、自考生),首次校均达到1万人,办学效益明显提高。其中纳入国家计划学生13.2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55.7%,在我省民办高等教育历史上也首次实现了国家统招在校生数超过非统招在校生数的目标。这对提高生源质量,稳定办学规模,实现规范管理,提高毕业就业率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近两年来,陕西先后有15所民办高校接受了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组织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通过评估,达到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的目的。有力地促进了这些学校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促进了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成绩显著。

一些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在为学生提供自考助学辅导的同时,适应社会需要,增添了成人高等教育,订单教育、技能教育等,突出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学生就业提供一技之长和必要的业务素质准备。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民办高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对教学条件都投入了较多资金,实验室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已达到较高水平,有些设施还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为提高教育质量创造了重要条件。

各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根据民办高校学生不同层次和专业的特点,学生的学习基础,注意因材施教,总体推进,精讲精练,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强调技能教育和实习实践教学,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不断加强实践性教学,加强对实习活动的组织指导,提高实习效果。加强与实习单位建立密切的联系,为学生的实习和就业奠定基础。

民办高校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但在教学类型、办学层次、教育形式、教学内容呈多元化态势,即从本科教育、高职教育、专科教育、成人教育、中等教育、五年制教育等,以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办学效益。教学必立足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各校在探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等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模式中,一些具备条件的院校设立了职业资格证书鉴定站,逐步推行学生毕业直接进行技能考核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试点,有的学校进行学分制试点,加强精品课程、名牌专业、精品教材等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和加快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有的学校进一步深化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有的学校加强人才培养基地和示范性教学实验中心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完善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有的学校加强教学评估,严格教学过程的监控和指导,这些工作的开展都将推动民办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发生质的变化。

五、办出特色,唱响职业教育的主旋律

集中优势,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特点是民办高校快速发展的主要手段。民办高校,包括本科院校在内都是以高等职业教育为培养目标,这是民办高等教育今后及未来一段时间,务必明确的办学重点和办学方向。陕西注重根据社会需求并结合学校特点,准确定位,加强了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教材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建成了一批能满足人才培养所需的就业、实习、实训基地。一些民办院校坚持以学科特色为抓手,将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结合,注意文理渗透、理工结合,推动学科综合化,这些学校在经济类、语言文学类、管理类专业建设上因投入小,市场需求量大,逐步形成了规模优势。近年来,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突出职业特色,不少学校开始向工科学科、专业转型,西安外事学院面对已不适应市场发展就业率偏低的专业,及时减少招生数量或者停办。如法律专业因就业困难需求下降则已经停办。西安思源学院、西安高新科技职业学院都加大向工科转型的力度,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还有一些单科性的院校,注重在重点领域与国计民生联系紧密的行业发展,建成了一批与衣、食、住、行、美、医等相关的专业群。如陕西服装艺术职业学院、陕西旅游烹饪职业学院、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西安海棠职业学院、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这些专业特色鲜明的学校,办学规模均在万人左右,生源充足,发展迅速,就业率高,前景广阔。在非学历教育机构中,西安印刷科技专修学院、西安航空旅游培训学院以专业特色鲜明,发展很快,年招生人数突破千人。实践证明,这类院校因特色突出,定位准确,管理成本低,设备利用率高,学生就业好,也在竞争中取得了优势地位。目前,陕西民办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布局日趋合理,专业定位初见端倪,各校特色日益显现,而一批非学历教育机构在不断完善办学条件的同时,更加注重专业建设,实行错位发展战略,赢得发展空间,为今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狠抓就业,尽力为毕业生寻求工作岗位

以就业引导专业建设,以专业吸引生源是民办高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的重要依据。良好的就业状况是民办高校生源稳步增长的重要因素。民办高校从生存的需要出发,一贯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第一,在学生入校时尽可能尊重学生志愿,让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适合自己的专业。第二,在专业设置上力求与劳动力市场接轨,为毕业生就业,创造先天优势。第三,毕业前加大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做好走出校门适应职业生活、社会生活的心理准备、能力准备。这一切对培养高质量合格人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缩短了学生就业后的职业适应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第四,各校投入大量的人力从事学生就业推荐工作。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与全国各地人才交流中心建立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实行网上推荐,与全国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建立毕业生推介交流活动,学校几乎每周举行一次人才招聘会、毕业生就业推荐会等,诚邀全国各地的数千家中外企业前来学校招聘毕业生,增加学生就业机会。第五,不少学校还将毕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使推荐工作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如西安外事学院在北京,上海等沿海5个城市建有实习就业基地,把就业工作前移,一方面减少西安就业压力,另一方面更适应当地用人单位的需要。通过内引外联,校企合作,增加学生就业机会。多年来,民办高校的统招生就业率能保持在80%以上,略高于公办院校的就业率。2005年就业率达94.48%, 2006年达93.97%。大部分专业的就业率在95%以上。近年来,各校在提高就业率的同时,开始关注就业力,既强调就业率,还要强调就业单位、就业时间、就业待遇、就业环境、就业满意度等。

七、积极鼓励、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在缺乏雄厚的社会投资和众多人口支撑的背景下,依靠政策求发展是民办高校成功的根本动力。陕西民办高校的发展,更多的是依靠国家和省上的政策扶持。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陕西才能在较短时间内设置了7所本科院校、11所高职院校,12所独立学院,这是令其他省十分羡慕的大举措。陕西省已出台的政策主要有《陕西省民办教育促进条例》,其立足在于促进民办高校的发展,而这一政策的制定出台时间在全国名列第一,在扶持力度上也明显大于其他省区,更重要的是各级部门在执行中多采取理解、宽容、扶持的态度。2007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从这一年开始,国家开始直接通过资金资助民办高校的在校生来体现国家对民办高校的扶持力度。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我省将18所民办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国家政策资助体系。据统计2007年陕西财政为民办高校已提供奖助学金共计3169.35万元,其中奖学金57.6万元,励志奖学金346.75万元,助学金2765万元,惠及38325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08年我省财政为民办高校提供各类资金已达近亿元,同时各民办高校也从学费的总收入中拿出6%用于扩大资助范围和受益面,此举确保了民办高校的贫困生能继续接受高等教育,完成学业。民办高校的学生在国家扶持政策及学校扩大资助面的影响下,普遍收益,因学费困扰学生求学的现象明显减少,学生的流失率已控制在5%以内。再次体现了国家对民办高校的学生与公办高校的学生一视同仁的政策落实。

政府为了解决民办高校的土地问题,陕西多次召开省市有关会议,研究民办高校的土地补办手续,将其纳入市区发展规划等遗留问题,有效解决了民办高校的后顾之忧。对不少以前违规使用土地和未经审批开展大规模基本建设的,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协助解决。省教育厅在学士学位授予权,中级职称评定等方面都向民办本科高校倾斜。2009年促使4所民办高校均获取了学士学位授予权。为了提高生源质量,2009年还将5所民办高校和4所独立学院的部分专业招生纳入二本院校批次,其生源质量有明显提高。

八、监督引导,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

党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障作用是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政治保证。陕西民办高校党的建设起步早,1999年各校都成立了党组织,规模大的学校还成立党委,2007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规范管理的若干意见》下发,对加强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随后,按照有关规定,省委教育工委陆续向16所民办普通高校委派了党组织负责人兼督导专员,民办高校党的组织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民办高校的党组织积极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积极参与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一些高校根据需要不断充实完善党组织的办事机构和校内党组织的网络建设,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党务工作干部队伍,重视加强对申请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通过举办业余党校的形式,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机构、慎重发展”的原则发展党员,为党增加了新鲜血液。民办高校现在校生已达26万余人,且年龄多在18—22岁之间,正值人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加强对青年人的党的基础知识教育,从中积极发展新党员意义重大。它关系着我党的未来,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据统计,2007年全省民办高校已有基层党组织357个,党员15453人,其中学生党员11415名,教职工党员4038名,分别占民办高校学生和教职工总数的4.23%和25.99%。大部分学校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为重点,联系自身实际,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全面素质。

九、依法规范,保证学校健康发展

依法办学、依法管理是陕西民办高校稳步快速发展的安全保障。2006年底2007年初,国家有关部门针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的要求。陕西省委、省政府对贯彻这些文件,研究落实颁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规范管理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于我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对加强和改进我省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规范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明确具体的要求,是指导我省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陕西在抓民办高等教育法规建设的同时,还抓紧有关配套制度建设。省教育厅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做好民办高校资产过户工作的通知》,对完成民办高校资产过户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该文件的全面贯彻落实将进一步有效地维护民办高校的法人财产权。省教育厅会同省工商局下发了《关于加强民办学校招生广告和简章管理的通知》、省教育厅制定了《关于做好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严肃民办高等学校、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招生工作纪律的通知》等,对规范民办高等教育的招生工作提出明确具体要求。省上通过积极宣传民办高校的招生政策,加强招生广告和简章的备案、招生过程的监督检查和加大对违法招生行为的查处力度等环节的工作,有效地维护了民办高校的招生秩序。

省教育厅在引导民办高校发展的同时,加强了对民办高校的监督管理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监督与管理措施,定期对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学校治安与稳定等进行专项评估与检查;年终认真组织开展了年度检查工作。对乱招生、乱散发、刊播虚假广告(简章)等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保证了民办高校的稳定健康发展,规范了民办高校的办学秩序,维护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形象和声誉。

十、达标转设,规范独立学院的办学行为

把独立学院纳入民办高等教育的管理范畴是有效保证独立学院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独立学院对增加民办高等教育资源,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提高管理水平都将产生深远影响。2008年教育部颁发了《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26号令),就独立学院工作提出新要求。今后一段时间,独立学院的变革将受到社会、家长及广大考生的密切关注,其中独立学院的运作模式,即将所收学费的三分之一上交公办高校争议最大。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合理回报只能从办学结余中提取,而不是从学费总收入中提取。另外,这种从独立学院拿钱养活公办院校的做法值得商磋。俗语说:“喝稀饭的还要给吃米饭的进贡”,有失教育公平。因为在独立学院就读的学生大部分是社会弱势群体家庭子女,本来家境就困难,却还要掏出高于一本二本院校一倍甚至二倍的学费就读,接受高等教育的质量却不如一本二本院校。这些学生学费的三分之一还要给已经接受国家大量教育经费的公办院校,真是富者更富,贫者越贫。长期下去将会引发社会不稳定,加重教育的不公平。

现在从法律上明确了独立学院的民办性质。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益性事业。独立学院依法享有《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等规定的鼓励、扶持政策。省教育厅依法履行对独立学院的办学许可证管理、招生简章和广告备案、有关信息发布、年度检查、表彰奖励、违法违规行为查处等职责。独立学院的设置标准参照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的设置标准执行;设立后的独立学院,应根据核定的办学规模充实办学条件,符合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的要求。普通高校参与办学的无形资产必须计入独立学院办学总投入。独立学院内部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精神确立。独立学院也由试办阶段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作为民办高等教育的一种办学模式,独立学院应该严格执行民办高等教育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将发展重点转移到稳定规模、提高质量、规范管理上来。

国家对已设独立学院给予了从2008年算起五年的过渡期,并明确了相关政策,即①基本符合《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教育部第26号令)的要求,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向教育部提出考察验收申请,教育部组织考察验收,并对考察验收合格的独立学院核发办学许可证。②符合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设置标准的,可申请转设民办高等学校,颁发民办教育办学许可证。③既不申请考察验收,也不申请转民办高等学校的,可继续教育教学活动,但必须按照《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的要求,规范体制机制,充实办学条件,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下,有序地做好报请验收或申请转设工作。在我省12所独立学院中,以上三种情况都存在,即有一批合格的独立学院继续以独立学院名义办学;一批符合普通本科高校设置条件的可以自立门户转设为纯民办高校后继续办学;还有一批因各种原因达不到设置标准无法转设的,或考察验收不合格的再保留一段办学时间,待具备条件时,再提出转设或验收申请,仍达不到条件的将缓招或直至停办。

民办高等教育经过30余年的发展,积累了许多办学经验,形成了一些办学特点,不断总结研究丰富这些内容,更能鼓舞的斗志,再攀高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