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体能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学生体能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生体能的强弱,主要是由这些方面综合反映出来的。换句话说,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或学段,决定学生体能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不同学段的体能评价内容可以参考《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体能评价的指标中,形态、机能、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均属于定量指标。评价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的方法很多,目前国内外已普遍采用的有离差法、百分位法、指数法和相关法。

第四节 学生体能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学生体能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和综合的过程,它受学生生长发育、身体素质、心理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因此,对学生体能发展的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动态的、具有阶段性的评价过程。在学生体能发展过程中,评价反馈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只有通过对学生体能发展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才能有目的、有方向地发展学生体能,也才能实现学生体能发展的目标。

了解学生体能发展评价的方法、内容和指标体系,将有助于学生对体能发展有更深入的认识,能潜在地督促学生养成自觉发展自身体能的习惯,从而更好地贯彻和落实我国全民健身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能发展目标是社会对人的全新要求与个体健康协调发展的统一。

学生体能发展评价对提高学生身体健康,起指导和促进作用,通过评价学生体能的发展水平,来引导学生采用适于自身的健康方法,进行身体锻炼以增进学生的体能发展,从而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通过学生体能发展的评价,可以对学校体育进行全面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

一、学生体能评价的内容

学生体能的范畴包括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对特殊环境的适应能力等。学生体能的强弱,主要是由这些方面综合反映出来的。一个学生体能的好坏,通常表现为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身体形态

身体形态是指人体外部的形态特征,它反映了身体的生长发育水平、体质水平以及营养状况。反映身体形态发育的指标有身高、体重、坐高、胸围、臂围、腰围、腿围、肩宽、骨盆宽和体脂率等。

(二)生理机能

生理机能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它是身体活动能力的基础,它反映人体新陈代谢水平,以及各器官系统等功能的能力。

人体生理机能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物质和能量代谢、感官、体温等等。运动训练中经常涉及的身体机能指标主要有:心血管系统中的心率血压、血红蛋白、心血管系统运动负荷(哈佛台阶试验)、心电图;呼吸系统中的肺活量、呼吸频率、最大摄氧量;肌肉结构中的肌纤维数量、长度、类型;感官功能中的视觉、听觉、平衡机能;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血睾酮等等。

(三)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指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和协调等素质的能力,以及走、跑、跳、投、攀、爬等身体活动能力。

(四)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指人的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个性品质诸方面。它是大脑结构的特殊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人在某一时期内的心理倾向和达到的心理发展水平,是人进一步发展和从事活动的心理条件和心理保证。就其外延而言,心理素质包括人们所有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活动结果。

(五)适应能力

适应能力是指人们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生存能力。也就是说一个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适应得快就是能力强,适应得慢,或者不能适应就是能力较差了。对特殊环境的适应能力、恶劣环境等条件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以上五个方面的状况,决定着学生的不同体能发展水平。学生体能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即是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一个相互衔接的动态变化过程。各个阶段,学生体能的发展有其各自的特点和规律,也有其主导作用的因素,不同的个体之间又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换句话说,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或学段,决定学生体能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因此,对学生身体发展的评价,应从上面提到的几个因素,分学段、按性别进行综合评价。不同学段的体能评价内容可以参考《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二、学生体能评价的方法

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不同的评价指标性质及评价对象,学生体能评价有不同的方法。

(一)定量指标的定量评价方法

能够用一定的计量单位进行定量描述的指标(即有确定的测量单位),称为定量指标。对这类指标的评价,多借助于使用仪器测量所获得的数据,并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制度评价标准,设计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是比较客观、准确的。因此,也可以称为客观的定量评价方法。对学生体能评价的指标中,形态、机能、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均属于定量指标。

1.形态和机能发育水平的评价

评价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的方法很多,目前国内外已普遍采用的有离差法、百分位法、指数法和相关法。在评价身体形态发育指标的离差法、百分位法、指数法和相关法的原理,基本上也适用于对某些生理机能指标的评价。如呼吸差、肺活量、最大摄氧量、台阶试验指数、反映时、握力、背力等等,并非越大越好,只能制订一个正常值范围。因此,选择评价方法和制订评价标准时,应具体分析,不可生搬硬套。否则,评价是没有意义的。

2.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评分和评价方法

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机能能力。它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协调和柔韧等身体素质,以及走、跑、跳、投、攀爬等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水平,和人的体能发展水平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它是衡量一个人体能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

评价身体和运动能力的发展水平,多采用评价的方法。有标准百分法、百分位法、指数法、累进计分法和相关法等。具体方法选择,应根据需要和资料分布的特征而采用相应的评分办法。

(二)定性指标的定量评价方法

无法用一定计量单位进行描述的,即没有确定的测量单位的指标,称为定性指标(或称质量指标、软指标)。对这类指标进行定量评价时,因为既无确定的测量单位,又无法通过仪器的测量获得数据,而主要是依据专家的主观经验(即经过多年实践而积累的专业经验)进行评价。所以,又称为经验评价法。这种方法,虽然也可以用排列名次或评分的方法进行定量,但由于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和客观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家们的经验,而专家的经验,又与各自的经历和知识水平有很大关系。因此,势必对评价的有效性和客观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对定性指标进行定量评价,常常要使用以质量学思想为基础的评价方法。

1.质量学对质量的定量评分方法

任何一种质量都可测量。在竞技运动中,早已采用了定量评分的方法来评定动作的美感、表现力。如竞技体操、艺术体操、蹦床、跳水、花样滑冰和花样游泳等项目。当今,对定性指标(质量指标)的定量评分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对各种技术水平、战术水平、训练效果以及比赛活动效果的评价。

质量学的评价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观的方法,它主要以专家的评价作为依据;另一种是借助于一定的量具或仪器设备的调查研究方法。在体育的实践中,应用质量学的评价方法,对定性指标进行的定量评价,要比第一种多见。

2.专家评价法

以调查专家们的意见的方法所获得的对定性指标的定量评价称为专家评价法。专家评价,可分为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两种。评价的方法,有的是口述自己的意见,有的则填写专门的调查表。无论是采用哪一种方法,都应该广泛地搜集和概括各种人的意见。竞技体操、艺术体操、蹦床、跳水、花样滑冰和花样游泳等的裁判方法,以及评选优秀科研成果奖等,都是典型的专家评价法。

专家评价的方法,主要是靠专家们的主观经验。而以主观经验进行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专家们的个人特点的影响,如知识、业务水平、经历、专业经验、个人爱好以及健康状况等。因此,每个专家的意见,都应当看成是随机的变量,需要使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加工和整理。现代的专家评价方法,是一个经过严密组织的、合乎逻辑的数理统计的程序系统。目的在于从专家们那里获得信息并进行分析,以求选择一些最适宜的解决办法,或对某一种行为的特征,进行尽可能客观的评价和比较。

3.调查研究法

对于定性指标的定量评价,除了质量学评价法和专家评价法外,有时还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以此获得有关定性指标的信息,并进行评价。这些方法,多用于解决教学和训练活动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比如像最佳化一类的问题。

采用填写调查表收集意见和信息的方法,称为调查研究法。它与访问、座谈等同属于询问法。但其主要区别在于,要求填写调查表的人,用书面的形式来回答一系列有关标准化的问题。采用这种方法,能够获取到一些至今还不能借助于仪器测量而取得的各种信息。对于专家评价来说,调查研究法起着一种辅助作用。如果从更广泛地搜集意见和信息的角度来看,它又具有特定的含义。调查研究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包括群体调查、个人调查、面对面调查、函调、指定专人调查以及匿名调查等。

(三)主体与对象的评价方法

1.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指学生体能的自我评价是学生个体的一种心理能力,也是学生自我意识的具体表现。学生针对自己的体能状况做出自己的评价。美国著名社会比较理论学者费斯廷格提出:“一个人对自己价值的认识是通过与他人的能力和条件的比较,才能明确评价自己的水平”。学生对自我体能状况的认识,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与自己的同伴进行比较,从而达到了解与认识自我的目的。

这种自我评价的方法通常是在教师或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的。常采用方式是由教师或专家设计出调查表,就有关问题让学生如实地回答问题,有时也采用学生自己写出自我感受、自我意志力的评价。这种方法如果运用得当的话,更能真实地反映学生体能发展的实际水平。

2.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是指老师依据学生体能发展目标,运用观察、测试、调查等方法,对学生的体能发展进行评价的方法。教师的评价既可对个别学生进行评价,又可对全体学生进行评价。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最基层的管理者、教育者,其对学生的观察相对比较系统,所以,教师的评价是学生体能评价的主要方式。

3.专家评价

专家评价是指由专门研究学生体能发展方面的专家、研究人员组织的对学生体能进行的评价。这种方法在前面已经论述过,其研究的范围常常比较大,如一个地区、市、省的学校学生体能发展的评价。

4.个体评价

对个体体能进行综合评价时,是在建立了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将每个个体各类指标实测值,按相应性别和年龄的各单项加权评分表评分,然后计算形态、机能、素质、心理及特殊环境的适应能力各类指标的得分,将五类指标的得分相加,计算总分。评价时,可按个体的总分直接进行比较,也可将个体总分查相应的体能综合评价表,对所属评价等级进行比较。

5.集体评价

对集体体能进行综合评价时,先按个体评价方法计算集体中每个个体的总分。评分时,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集体的平均总分直接进行比较,也可先对集体中每个个体总分按综合评价标准进行等级评价,计算集体中属各评价的人数,并按5(好)、4(较好)、3(一般)、2(较差)、1(差)计分,然后分别乘以各评价等级的人数,计算集体总分,并进行比较。

(四)整体与阶段的评价方法

1.整体评价

所谓整体指标评价,是按照学校体能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全部指标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其方法是对学生体能发展评价中的指标分别进行测试或调查,把测试结果按体能评分标准计算出总分,从而得出总分进行评价。

2.局部评价

所谓局部指标评价,是指按照学校体能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指标或具有年龄、性别特征的指标进行评价。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受时间、财力、物力、人力等的影响,不可能对体能的全部指标进行测试、评价,而是对一些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评价。例如,在小学阶段可以重点测试学生的形态和部分机能指标进行评价。

3.阶段评价

如前所述,体能发展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它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评价的重点是不同的,从个体体能发展来看,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都可分段评价,即阶段评价。

4.跟踪评价

跟踪评价是在阶段评价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从小学到大学的全程评价,即跟踪评价。阶段评价是跟踪评价的基础,它可以进行横向评价。而跟踪评价主要是看个体纵向发展的状况,是个体体能发展变化好坏的反映,能够预测个体体能发展趋势。

三、学生体能评价的指标

体育教学是根据国家制订的体育教学大纲进行的,所以,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评价学生体能发展水平的基本依据。学生体能的发展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每个阶段在体能的发展上都有各自的要求。这主要有身体发育、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内容。在各个阶段其发展规律是不同的,所以,在选择学生体能发展指标时要依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运动素质和心理发展水平而定。

学生体能评价活动总是以一定的目标为依据对被评价对象属性作价值判断的。它既是发展学生体能工作或活动的方向,也是对其评价的依据。依一定目标进行评价时,会感到这些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原则性、抽象性和概括性。例如,对学校的特殊环境的适应性进行评价,若直接以它为依据,就会感到太空洞、太笼统,难以捉摸、无法操作,评价结果也不可能具体、准确、科学。所以,必须对体能发展目标进行分解,使其具体化、行为化,具有可操作性。

(一)身体形态发育水平

根据“国际体力测定标准化委员会”(ICPFR)和“国际生物学规划”(IBP)的测定方案,人体形态主要包括体格、体型、身体成分、身体姿势等方面。

1.体格

体格是人体外部形态、结构、发育状态和体能水平的体现。一般可分为长度、围度、宽度和体重等。

长度主要包括:身高、坐高、肢长(上肢长、手长、指距、下肢长、小腿加足高、小腿长、足长);围度主要包括:胸围、上臂紧张围和上臂放松围、大腿围、小腿围、踝围、腰围等;宽度主要包括:肩宽、骨盆宽等;体重主要整个人体重量。另外,依据个体差异为了能更好地反映人体体格状况,通常人体比例更能反映人体的形态和发育状况。如体重与身高之比、指间距(肩臂长)与身高之比、坐高与身高之比等。

2.身体成分

体脂率是指人体内脂肪重量在人体总体重中所占的比例,又称为体脂百分数,它可反映人体内脂肪含量的多少。体脂成分的高低,可以反映人的营养膳食结构和体质水平。正常成年人的体脂率分别是男15%~18%和女25%~28%。体脂率应保持在正常范围,若体脂率过高,体重超过正常值20%以上就可视为肥胖。肥胖则表明运动不足、营养过剩或有某种内分泌系统的疾病,若体脂率过低,达到体脂含量的安全下限,即男性约低于5%,女性低于13%~15%,则可能引发功能失调。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尤其是不科学的营养习惯,再加上缺乏体育锻炼。因而造成在中小学生中“肥胖儿”的比例大幅度上升,导致整个中小学生体能下降的趋势。因此,对身体成分进行测定评价对学生体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给科学营养膳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对身体成分的测定通常可利用水下称重法和皮褶厚度法。

3.体型

体型是对人体某个阶段形态结构及组成成分的描述。人体体型受年龄、性别、营养、生活环境、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体型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

体型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个体的体能。体型通常分为三种类型:肥胖型、瘦长型、匀称型。肥胖型显然体力较差,故体能弱;细长型无力;只有正常的体型才表现出较高的体能。

4.身体姿势

身体姿势是人体各部分在空间的相对位置或存在于空间的状态。因为人体是个占有一定的空间的实体,无论何时何地,人体各部分之间都保持着一定的相对位置,并与环境保持着一定的力学关系,从而表现为身体姿势。

通过对身体姿势的测评,可以了解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情况,发现和纠正形态缺陷,促进人体型和体态朝着完美的方向发展。

对身体的测评,通常又分为整体姿势测评和局部姿势测评(脊柱生理弯曲、胸廓形状、腿形、足形等)。不同姿势对人体的体能具有不同的影响,如扁平足、O型腿不利于人体运动能力的发挥。

(二)身体生理机能水平

身体机能水平,即机体新陈代谢的功能以及各器官、系统的工作效能。它主要包括心血管机能(脉搏、血压等)、呼吸机能(肺活量、最大摄氧量等)等身体机能。

1.心血管机能

心血管机能主要是指脉搏、血压、贝拉克能量指数、耐力指数、克兰普顿血液下垂。另外,还有运动负荷下的心血管机能,如30秒30次蹲起、哈佛式台阶试验等。

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安静时一般成人心率约为60~80次∕分钟。临床上安静时心率超过90次∕分钟称心动过速,60次∕分钟以下称心动过缓。经过较系统的体育锻炼或劳动锻炼的人,安静时心率明显减慢,有些训练水平较高的运动员可达到50次∕分钟。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动脉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也称动脉血压。心室收缩时血液大量射入血管,主动脉压力急剧升高,这时的压力称为收缩压力;心室舒张时压力降低称为舒张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脉压差。血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肌收缩力量的大小和血管弹性。

2.呼吸机能

呼吸机能是指肺活量、最大摄氧量等。呼吸机能动态试验测评,如5次肺活量试验、定量负荷后5次肺活量试验、闭气试验。

肺活量是指一个人全力吸气后呼出的最大气量。肺活量是一种常用的反映呼吸机能的指标,它和身高、体重、胸围对内成正相关。正常成年人的肺活量,男性为4000~4500毫升,女性为2600~3200毫升。

最大摄氧量(VO2max)是指运动中每分钟由人体呼吸系统吸入并由循环系统运输到肌肉而被肌肉所利用的最大氧量,是评定人体运动时有氧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优秀的男女耐力项目运动员VO2max分别可达6升∕分钟和4升∕分钟,男子最高值可达7.4升∕分钟,女子最高值可达4.3升∕分钟。

(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1.力量素质

力量分为静力性力量(肌肉等长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及动力性力量(肌肉等张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以肌肉快速收缩的形式所表现的动力性力量,亦称“爆发力”;肌肉持续工作的能力,称肌耐力。

(1)静力性力量:握力、背力。

(2)爆发力:纵跳、立定跳远。

(3)肌肉耐力:引体向上、斜身引体、双杠臂屈伸、屈膝仰卧起坐。

2.速度素质

速度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其表现形式有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及周期性运动中的位移速度等。

3.耐力素质

耐力是指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并对抗疲劳的能力。耐力可分股骨耐力和心血管耐力。在体育运动中,常以中长跑或5min以上定时跑成绩,作为衡量一般耐力水平的有效指标。

4.柔韧性素质

柔韧是指扩大关节运动幅度的能力,它主要反映韧带、肌腱与肌肉的伸展性。柔韧素质对于保证速度及力量素质的充分发挥、保证动作的协调性、扩大动作幅度及防止伤害事故均有重要意义。

一般主要测试指标有:立位体前屈、坐位体前屈。

5.灵敏性素质

灵敏是指在复杂条件下对刺激作出的快速和准确的反映以及灵活控制身体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它是速度、力量和柔韧等各种身体素质在特定条件下的综合反映,因而是一项综合身体素质。

一般主要测试指标有:立卧撑、侧跨步。

6.运动感知机能

运动感知机能具体可分为:上肢定位机能,重量感知机能,用力感知机能,空间感知机能等。

7.平衡性机能

平衡性机能包括:静力性平衡能力和动力性平衡能力。

另外,评价指标体系中还有心理发育水平(学生健全心理素质、意志力)的指标,对特殊环境的适应能力(学生健康行为方式及习惯、挫折承受力及遇险自救能力等)的指标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