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太师设帐韦州城

海太师设帐韦州城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座大寺见证了韦州经堂教育的兴盛,并流被至今。今天,韦州仍兴办着几所经堂教育的男、女学校。胡太师祖创立经堂教育于陕西渭城后,很快就被海太师及其父海师等著名经师传入韦州,开创了宁夏经堂教育史的先河。海东阳及其父海师定居于韦州,在此终身。

海太师设帐韦州城

img33

老照片:1936年的韦州远眺

美国传教士克劳德·毕敬士(Claude L.Pickens,1900-1985)摄

海东阳,号文轩,经名艾哈默德,人们尊称为“海太师爸爸”,生卒年代不详。他祖籍陕西咸阳渭城湾,与父亲海师(名讳不详)都是胡登洲的嫡传弟子。经堂教育兴起后,胡登洲的弟子们分赴各地讲学授课。其中海东阳及其父海师等来到宁夏南部的半个城(今同心县)、韦州城一带,并最终在韦州定居下来,使这里成为早期中国经堂教育的一个中心。

明太祖朱元璋封十六子朱栴为庆王,封地宁夏。洪武二十六年(1392年)在韦州城建造庆王府,次年入住。1394年又在韦州置宁夏群牧千户所,专为庆王府牧养羊、马,管理庆王府在宁夏各地的牧场。建文三年(1401年),庆王奉命迁王府于宁夏(今银川),负责庆阳、宁夏、延安、绥德等地军务。此后韦州成为庆王的避暑行宫。

明代以后,韦州也逐渐发展成为回族聚居区。韦州清真大寺是宁夏著名的古寺,今天仍是宁夏最大的清真寺之一。据说该寺始建于明洪武十二至十三年(1379—1380)间,由金满平带头募捐筹款建成,后于清康熙、雍正、光绪及民国年间多次扩建。该寺座西朝东,布局为对称的两进院式。大门为带斗拱的3间7檩歇山,两旁为同一形制而较小的便门。进门为开阔的庭院,南北各为对称的厢房。正面则为三层的“邦克楼”,斗拱十字脊,两侧还有对称的月门。穿过邦克楼即为礼拜大殿。大殿面阔九间,三脊两卷共五重,可容纳千余人同时礼拜。

这座大寺见证了韦州经堂教育的兴盛,并流被至今。民国时期,寺内附设有回民女子小学,1938年曾在寺内设阿洪教义国文初级讲习所。“文革”时该寺被毁。1979年重修,现礼拜大殿为钢筋水泥结构,共46间。另有阿洪住房、沐浴室、经文小学和女学教室。今天,韦州仍兴办着几所经堂教育的男、女学校。

img34

1936年的韦州清真寺

韦州今尚存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所立《清真教述圣公碑记》,追述海太师的事迹。胡太师祖创立经堂教育于陕西渭城后,很快就被海太师及其父海师等著名经师传入韦州,开创了宁夏经堂教育史的先河。据《经学系传谱》记载:胡氏嫡传弟子著名的有3人,其中2人即至同心城、韦州城设帐讲学。二传弟子著名的有4人,其中3人也到同心城、韦州城等地讲学。由此可见当时同心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盛况。其三传弟子也大部分授业于同心城、韦州城,他们学成后或返回原籍或云游各地,发展经堂教育,使之在各地回族中广泛传播。明末到同心城、韦州城留帐的著名经学大师有海师、海东阳、冯伯菴、冯少川、张行四等人,他们为中国各地伊斯兰教培养了不少讲经传道的学者阿洪。海东阳及其父海师定居于韦州,在此终身。二传弟子冯伯庵、三传弟子张行四等长眠于同心城,今有墓及墓碑可考。

img35

韦州老坟中的海太师墓及碑

《清真教述圣公碑记》立于韦州城南老坟地西南角,原来盖有碑亭,门上挂着“学大无疆”的横匾,碑亭西面盖有三间经房。“文革”中建筑被毁,石碑被推倒摔成两截。当时海氏后裔将残碑挖坑掩埋,使之得以幸存。该碑高153公分,宽73公分,厚21公分,正面刻有阿文,背面是汉文。碑文如下(阿文由海常佩阿洪翻译):

海太师爸爸,又名,艾哈默德,是当代著名的经师,学问渊博,精通圣教,并接受和研究苏菲派的哲学,从正确的教乘(阿麦立他立)和道乘(他立色立)升至引人为荣的第三道乘的指导者(穆日世德)矣。太师讳东阳,号文轩,祖西安,家世耕读,传教承风,有胸如天,有眼如日,有口如河,陶清山林,为清风明月主人。堪与西域有道谢赫并传不朽云。

海太师的再传弟子据传有兰州马、摆阿洪等人。一说从兰州马开始,才将他创建的教育形式移在清真寺专设的讲堂内进行,并且加以完善,后来遂称之为“经堂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