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儿童游戏的条件

儿童游戏的条件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可用于游戏的时间很多,教师要善于捕捉。集体游戏是由教师组织的,全班幼儿按照统一的教育要求与规则开展的游戏,如体育游戏。亲切、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儿童游戏的重要支柱之一。教师应为幼儿准备丰富多彩的游戏材料和设备,允许幼儿自由使用玩具,使玩具成为幼儿生活的伴侣,认识世界的阶梯。

第二节 儿童游戏的条件

一、游戏的时间

时间是开展游戏活动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安排出游戏的时间,以保证游戏得以顺利进行。为此,教师应注以如下三点。

第一,充足的时间是儿童游戏的前提。充足的游戏时间是儿童开展游戏活动的首要前提,游戏时间的多少直接影响游戏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充分的游戏时间,幼儿就有时间去寻找伙伴,准备环境,安排过程,使游戏既有好的开端,又能发展下去,进入高潮,还能进行集体评议和收拾整理玩具。如果游戏的时间不充分,那么幼儿在刚进入游戏没多久就得停止,这导致幼儿不能进行比较复杂的游戏,从而影响幼儿的发展。《纲要》明确规定:“要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户外活动和游戏时间。全日制幼儿园每日不得少于2小时,寄宿制幼儿园每日不得少于3小时,其中包括每日l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

第二,巧妙利用各种时间进行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可用于游戏的时间很多,教师要善于捕捉。例如,早晨幼儿陆续来园时,可以安排一些小型多样、便于收拾与整理的桌面游戏、结构游戏;教育活动前后的时间,可以进行智力游戏、音乐游戏;午睡起床以后的整段时间,可让幼儿从事角色游戏、体育游戏。另外,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基本要使室内游戏时间与室外游戏时间基本均等。室内游戏与室外游戏对幼儿的发展有不同的影响,室内游戏有利于幼儿社会情感的陶冶,而室外游戏则有助于幼儿运动技能的培养。为了保证幼儿身心的全面成长,教师既要为幼儿规定室内游戏的时间,也要为幼儿安排室外游戏的时间,并注意使这两种游戏的时间处于平衡状态,而不偏向任何一方。

第三,合理安排集体游戏、小组游戏和个人游戏的时间。集体游戏是由教师组织的,全班幼儿按照统一的教育要求与规则开展的游戏,如体育游戏。小组游戏和个人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进行的游戏。幼儿是生活在一个集体之中的,同时,幼儿又存在着个别差异,所以,作为班集体的一员,幼儿既有义务参加集体游戏,也有权利自由结伴形成小组游戏,或独自进行游戏。实践证明,集体游戏和小组游戏、个人游戏对幼儿的发展各有所长。教师只有科学地划分时间,使这两种游戏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才能使幼儿生动活泼地成长。

二、游戏的环境

游戏环境是开展游戏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包括游戏的空间环境和心理环境。

1.游戏的空间环境

游戏的空间环境包括户外游戏场地和室内游戏环境。

室外游戏场地空间面积比较大,经常接受阳光的照射,空气清新,而且外面的一草一木也可以是儿童的玩具,对儿童有着无限的吸引力。根据城乡建设保护部、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规定:“托儿所、幼儿园室外游戏场地应满足下列规定:一是必须设置各班专门的室外游戏场地,每班的游戏场地面积不得少于60平方米,各游戏场地之间采取分割措施。二是全园共有的室外游戏场地……室外游戏共用场地要放置数量适宜的大型设备和用具,设备、器具的数量与场地面积保持合理比例,以不妨碍儿童奔跑、活动为原则。游戏场地应没有任何危及幼儿人身安全的隐患,以保证幼儿能安然无恙地进行游戏。”

其次,室内环境要注意适当的空间密度。美国学者史密斯和科罗利早在1980年就对15平方英尺、25平方英尺、50平方英尺、75平方英尺这几种不同的空间密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当空间密度依次变小时,幼儿大肌肉游戏逐渐减少;当空间密度降到25平方英尺时,幼儿游戏中的社会行为及合作行为减少,侵略行为增多;当空间密度降到15平方英尺时,这种情况更加严重。他们的研究还证明:当把一个大的开阔的游戏空间分割成几个小的空间时,幼儿意外事故减少,合作行为增多,认知能力增强等。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建设部于1988年在《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试行)中明文规定室内人均占地面积为2.5~3.4平方米。十几年后的今天,随着经济发展、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幼儿园办园条件有所改善,但参差不齐,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有的幼儿园人均占地面积很大,而有的幼儿园却仍然很小;在对游戏空间的安排上也喜忧参半。所以教师在安排游戏空间时也要创造条件,使空间密度保持在一个适中的位置上,让幼儿有机会参加各种游戏活动。例如,当空间密度过小时,教师可重新安排设备、器械的陈设;同时开展室内外游戏活动,使幼儿得到分流;在会议室、家长接待室、娱乐厅、展览厅、绘画室等公用场所中设置玩具,对全园幼儿开放;严格控制班级规模,限定班级人数。另外,教师还要根据幼儿的人数和特点来划分游戏区。一般而言,教师在室内要设立4~6个游戏区,在各个游戏区之间,教师可用玩具柜、书架等作为隔离物,将其分开,并留下通道,以避免相互干扰,促进幼儿的交往与合作;教师还要把安静的游戏区与喧闹的游戏区严格分开,使静态游戏与静态游戏、动态游戏与动态游戏彼此相邻,使各种游戏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

2.游戏的心理环境

亲切、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儿童游戏的重要支柱之一。教师应明确在游戏中的角色,教师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不是领导,也不是权威,而是幼儿的帮手和支持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鼓励和引导幼儿构思,协助他们创作,但却不可因此去支配幼儿或干预他们的决定,更不是教幼儿如何做或代替他们做。在游戏中,教师应该鼓励儿童,让儿童自己去思考,过多的干预会限制儿童的想象,太高的期望会给儿童造成压力,只有在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儿童才能自然的表现自己,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游戏中去。另外,良好的心理环境还需要教师帮助幼儿之间建立互助、友爱的伙伴关系。儿童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文明礼貌、友好谦让,在游戏中互相协商或交换玩具,都为游戏能继续深入增加了可能性,提高了儿童游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游戏的材料

材料与设备是游戏的物质支柱。教师应为幼儿准备丰富多彩的游戏材料和设备,允许幼儿自由使用玩具,使玩具成为幼儿生活的伴侣,认识世界的阶梯。

首先,材料要具有可操作性。不同的玩具、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但都要以幼儿的操作为基础。在幼儿园里,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教师为幼儿准备的玩具、材料,过于追求型的逼真,常常把“饺子”“汉堡”“饼干”等一个个精心包好,游戏时不许幼儿拆开弄坏,幼儿失去了动手操作探索的机会,而这些“不许”,也大大的减弱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如果我们准备的材料、创设的游戏环境幼儿不感兴趣,不想去玩,那么我们准备的环境就是失败的;反过来,如果游戏环境、游戏材料选择得当,就能激发幼儿的活动欲望,他们就能充分利用环境中提供的材料,积极主动地探索,接受信息,并能反作用于这些材料,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因此在创设游戏环境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它的操作性。

其次,尽量提供无固定功能的材料。玩具如果只是让儿童看或只是按固定的模式让幼儿模仿,那是“死”的,这类玩具表面上变化多端、实际上是“死”的玩具。好的游戏材料应该是便于孩子操作、组合和重新设计的,更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无固定功能的游戏材料,往往可以使儿童按照自己的想象创造出游戏的多种玩法。例如,喝完牛奶之后的吸管,可以将它们一小捆一小捆放在一起,练习数数;可以进行吸管贴画,贴出花朵、太阳、小动物等;还可以将他们剪成一小段一小段,然后用绳子将它们穿起来,变成了美丽的手镯、项链。在类似这种的材料中,幼儿往往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促进了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另外,在无固定功能的基础上,教师要多为幼儿建立超级组合游戏材料单元,使各种游戏材料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例如,把钻桶与平衡木、攀登架、滑梯等器材融为一体,这样,几个幼儿能同时进行游戏,互相学习,相互竞赛,既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及与人合作能力,又促进了创造力的发展。

再次,变换游戏材料的陈列。为了吸引幼儿参加游戏,教师要为各个游戏区提供具有新异刺激的材料,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变游戏区的原有陈设来进行,例如,把室内的小椅子排成三排,使幼儿有可能去玩“乘公交车”的游戏;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减游戏区的材料来进行,例如,给角色游戏区增加几顶消防帽、几节水管、几部对讲机;此外还可以通过把一个游戏区的材料转移到另一个游戏区,以打破游戏区材料一成不变的呆板气氛,例如,把结构游戏区的积木移进体育游戏区等。

最后,鼓励幼儿自由使用游戏材料。游戏材料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隐蔽的作用,并不自然显示,只有当幼儿使用材料时,才能发挥其价值。游戏材料是各种符号的综合,也是一种信息,它能被发出,也能被接受。幼儿接受材料不是被动的,他们往往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通过游戏来理解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教师不仅要建立玩具储藏室,开设玩具架,鼓励幼儿去使用,而且还要给幼儿配备一些常用的游戏材料加工工具,引导幼儿根据游戏的需要,自己动手制作玩具,使幼儿通过活动来学习。

四、儿童的自主游戏

游戏是学前儿童有机体的内在需要,是内发而非外力强加,因此游戏必须是儿童自由选择的,是以游戏活动本身为目的的愉快活动。自主是儿童游戏的重要条件。游戏的形式、材料以及游戏的开始,都应该由儿童自己掌握,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体力和智力来进行。如果游戏失去了自主性这一特征,而是由教师进行精心安排和导演,儿童只是在不得已的条件下,被动地参加游戏,担任游戏的某一角色,从表面上看,儿童是在参加游戏,实际上儿童并没有真正地玩游戏,他们认为是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也就失去了游戏的积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