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管理的程序与方法

学校管理的程序与方法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管理控制是完成计划任务,实现组织目标的保证。管理目标决定管理方法,管理方法离不开管理目标,它们有着与生俱来的亲缘关系。学校管理方法要符合学校管理的实际,是经过加工、提炼、条理化了的。可见,人的管理是最主要的管理。学校管理也不例外,学校管理者管理的中心问题就是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ABC法是西方管理学家艾伦·莱金提出的科学运筹时间的一种方法。

第三节 学校管理的程序与方法

一、学校管理的程序

(一)计划

计划我们可用“5W1H”来表示,即“为什么做”(Why):学校管理的原因与目的;“做什么”(What):为实现目的在学校安排哪些活动和内容;“谁去做”(Who):为落实活动配备哪些教学和后勤人员:“在什么地方做”(Where):为活动提供哪些必要的设施和场所;“在什么时候做”(When):有关的教育教学活动安排在什么时候进行;“怎么做”(How):为达到最佳的活动效果采取哪些手段和措施。

(二)决策

政策决策、经费决策、人员决策、教学决策、案情决策、其他决策。

(三)组织

组织就是对决策的实施与落实。

(四)控制

学校管理控制是完成计划任务,实现组织目标的保证。控制是及时改正缺点,提高组织效率的重要手段。控制是组织创新的推动力。

(五)评价

通过评价了解不同人员的绩效(或成绩),对于绩效(或成绩)优秀的人员和组织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绩效(或成绩)差的则给予批评或惩罚。通过这样的正负强化,使被管理者的行为得到矫正和控制,从而促使他们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实现组织目标,这本身就是学校管理的过程与追求

二、学校管理方法

极目远眺管理目标远景,管理者无疑会心驰神往,然而要到达“彼岸”,必须要有“桥”或“船”,它就是方法。学校管理者要想完成管理任务,实现管理目标,不仅要具备明确的指导思想,还要选择、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方法决定效果。”人们发现许多地方不是缺乏管理,也不是缺乏制度,而是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管理方法得当,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徒劳无功。可以说,在一定的管理科学理论指导下,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方法。管理目标决定管理方法,管理方法离不开管理目标,它们有着与生俱来的亲缘关系。离开了管理目标,管理方法就失去了方向,离开了管理方法,管理目标就失去了依靠和赖以达成的基础。

管理方法与学校管理方法的含义。管理方法就是在管理活动中,为了实现管理目标所采取的工作方式;是管理者为了履行管理职责、发挥管理功能、作用于管理对象、协调管理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保证管理活动顺利进行、进而实现管理目标而采取的专门方式、手段、措施与途径及其程序的总和。学校管理方法就是学校管理者为了实现学校管理目标,为了确保学校的各项管理活动能够朝着预定的方向发展,遵循学校管理的客观规律,依据学校管理原则的指导,执行学校教育管理的职能等,所运用的各种管理方式、手段、措施与途径及其程序的总和。

学校管理方法要符合学校管理的实际,是经过加工、提炼、条理化了的。它可能是来源于国外的管理理论,也可能来自企业管理,但是必须对学校管理的实践是有用的、有效的。学校管理方法种类繁多,难以穷尽,我们只讨论常见的、流行的。那么学校管理中有哪些常见的管理方法?

(一)制度方法

学校管理者根据学校的情况、问题与要求,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学校的方法。制度方法具有规范性、制约性和权威性的特点。这一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也使学校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由经验型的人治转变到科学管理的法治。它能改变“以人代法”、“以权代法”、“以言代法”的现象,使学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运用制度方法可以防止工作中的扯皮、推诿与纠纷等现象的发生,调解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矛盾与关系,提高工作效率。

(二)行政方法

行政方法指依靠学校行政组织及领导者的权力与权威,运用命令、指示和规定等手段,通过组织系统对师生进行的管理。行政方法具有强制性,它要求学校成员必须遵循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统一纪律和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权威性,它所依据的是组织和领导者的权力与威信,权威性越大,行政方法就越有效,权威性的大小取决于威信,威信主要取决于人格的影响;垂直性,行政命令、指示等是通过学校行政组织自上而下纵向垂直逐级下达的;时效性,指示、命令等行政手段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只对特定的对象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起作用,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三)教育方法

运用启发、说服、行为影响等方式,使受教育者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工作自觉性,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或手段。教育方法具有启发性,循循善诱、启发自觉、耐心细致是这一方法的特点,用说理使人悦服,而不是用强逼使人屈服;长期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非一日之功,也非一蹴而就;广泛性,教育的方法贯穿学校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其他方法的运用都离不开教育方法的配合。

(四)经济方法

经济方法指按照一定的分配原则,运用工资、津贴、奖金、罚款等经济手段对学校教职员工进行管理的方法。它的实质在于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经济方法具有利益性,物质利益是人们从事工作的主要目的之一,员工得到的物质利益是对他们工作的一种重要评价,对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有重要影响;间接性,这一方法不是直接干预教职员工的行为,而是通过对其经济利益的调节,来影响员工的行为;多样性,这一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工资、奖金、住房分配等。

(五)激励方法

激励方法是学校管理者运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师生员工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智力和体力潜能的一种管理方法。据西方管理学家的统计,企业管理者每天遇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98%是由人所引起的,而不是由机器或计算机所引起的。可见,人的管理是最主要的管理。学校管理也不例外,学校管理者管理的中心问题就是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励过程的要素有激励者、被激励者和激励因素。激励因素多种多样,有物质方面的,如金钱、物品等;也有精神方面的,如职务、名誉、理想等。激励的方式主要有信息激励、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等。

(六)ABC法

ABC法是西方管理学家艾伦·莱金提出的科学运筹时间的一种方法。它把一天需要处理的而又肯定无法全部处理完的诸多事务,全部写出来,然后按照轻重缓急将它们分为A、B、C三类。A类最重要,是每天必须要处理的;B类次之;C类可以缓一缓。经过这样的分类后,莱金认为,一位优秀的领导者、管理者,就得想方设法完成A类和B类的工作,若完成了,也就完成了一天工作的80%。但是,任何事情都是发展变化的,并不是一经安排就一劳永逸了。比如有人来电话催问,原来属于C类的某一件事,就可以将其从C类归到B类中去;或者有人上门来联系原属C类的事,那么就可以将其归为A类。这些动态的变化,往往会使原计划中A类和B类的工作中的一部分压到C类中去。这样,就能使工作做到有条不紊。ABC法的优点就在于将有限的工作时间,花在处理最重要的工作上,从而使管理者成为利用时间的主动者。在学校管理中,这一方法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

管理方法不是一般的手段、方式问题,而是管理艺术、管理水平的问题。此外,还有诸如沟通的方法、参与的方法、目标管理方法、控制的方法、抓点带面的方法等等。教学方法是随着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不同而灵活运用的,学校管理也是如此,“管理有法,管无定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