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课程的综合性方面,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规定小学以开设综合课程为主,在小学开设了“品德与生活”“艺术”“思想品德与社会”“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等综合课程。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省实施国家课程的计划,规划地方课程,报教育部备案并组织实施。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

1.制定全新的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阶段的课程标准,代替以往的教学大纲

为了改变以往课程功能中仅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将之转变为通过知识传授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合作、生存、做人,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先制定了各科课程标准以代替原有的教学大纲。这些课程标准的制定从“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具体设计课程目标,以使课程功能的转变从学科的层面得以体现和落实。

2.改革课程结构,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为凸显新课程的均衡性,新课程从整体上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调整了各门课程的课时设置,增加了自然科学和艺术类课程的课时,适当减少了语文、数学、外语等工具性课程的课时。在课程的综合性方面,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规定小学以开设综合课程为主,在小学开设了“品德与生活”“艺术”“思想品德与社会”“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等综合课程。在高中课程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八个学习领域共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技术等科目,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一模块都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提出要求与建议。除此以外,普通高中还设有“综合实践活动”。在课程选择性方面,新课程改革倡导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鼓励开设选修课程,以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发展多样化的需求。

3.改革课程评价体系,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与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在学生评价方面,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强调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在教师评价方面,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课程自身方面,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的执行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4.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以增强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新划分了国家、地方、学校在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中的职责分工。教育部的职责在于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制定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积极试行新的课程评价制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国家课程的计划,规划地方课程,报教育部备案并组织实施。

中小学可以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为了具体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新一轮课程改革调整了国家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比重,在义务教育阶段,新的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规定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要达到九年总课时的10%—12%,高中则必须在学校开设的选修模块中拿到至少6个学分(总学分为144,必修学分为116个)。

5.改革课程内容,体现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改革现行基础教育课程内容中存在的“难、繁、偏、旧”以及与学生生活、现实世界相脱节的现状,增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加强学科知识、社会生活与学生经验的整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内容方面力求体现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以及学科发展的趋势,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关注学生的经验和现实的社会生活。如《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明确提出高中课程内容的选择遵循如下基本原则:①时代性——课程内容的选择体现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反映各学科的发展趋势,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同时,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更新。②基础性——强调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及灵活运用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注重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高中课程内容既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更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基础。③选择性——为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各学科分类别、分层次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

6.改革课程实施,倡导学生参与、探究、实践和合作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了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落到实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求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课程,请谈谈自己的理解。

2.课程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3.课程的理论流派有哪些?各自理论的基本点是什么?

4.影响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对课程各有什么作用?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内容是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