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努力构建高效优质课,加速学校教学信息化进程

努力构建高效优质课,加速学校教学信息化进程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领导和教师一贯注重教育信息化,积极培养教师信息技术的专业化,与此同时,我们也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的课题研究,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开展课程教学精品化的设计与施教,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正在深入发展之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效整合,它的根本性目的是构建出高效的优质课。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权威。

努力构建高效优质课,加速学校教学信息化进程

刘汝敏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国家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同志于2000年10月在教育部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首先提出来的。她要求,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我校是国家教育部首批认定的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也是全市最早开展教育信息化的学校之一。学校领导和教师一贯注重教育信息化,积极培养教师信息技术的专业化,与此同时,我们也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的课题研究,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开展课程教学精品化的设计与施教,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正在深入发展之中。现将我校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效整合,构建优质课教学的做法与认识粗浅论述如下:

一、什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

第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必须使网络环境与网络资源成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工具。教师运用网络环境与网络资源作为传递课本与自身知识的工具,要像教材、黑板、粉笔与教具那样来使用;学生运用网络环境与网络资源作为学习各类知识的认知工具,要像教科书、纸、笔和学具那样来使用,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必须将网络环境、网络资源和教材相融合。信息技术提供的资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这里既要有基础型知识,又要有拓展型与探究型知识;既能加强基础知识,又能延伸拓展相关知识,从而适应不同学生个性化的爱好与需求。

第三,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与网络资源同时具备视频与音频作用。有效整合能做到图文并茂,形声兼备,能创设真实的或是虚拟的形象化情境和数字化信息,充分发挥生动形象的教学媒体作用,丰富学习内容,变理性为感性,变抽象为具体,从而帮助教师教与学生学,使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知识,并进行自主探究。

网络环境与网络资源如果做到既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工具,又是教学的内容(教材),同时也是教学的媒体(教具与学具),以上三者与学科教学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无缝的整体,这就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真正有效的整合了。

对此,我国的现代教育技术权威,西北师大南国农教授作过一个风趣的比喻。他认为,有效整合不是盖浇饭或盒饭,这两种饭的菜和米饭是可以分开的,可以只吃菜或只吃米饭。而有效整合应该是扬州炒饭或手抓饭。它是将米饭、火腿、蛋、香葱等混合炒在一起,互相融合,形成一个整体,只能整体吃,不能分开吃,这才是真正的有效整合。

二、实现六项根本性的变革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效整合,它的根本性目的是构建出高效的优质课。什么样的课才能称得上高效优质课?我们觉得必须做到下面的六项根本性变革。

第一,推进教与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传统教学强调以“教”为主,而优质整合课就必须促进这种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要做到广泛利用网络环境与网络资源的优势,促使教学方式由考虑教师的如何“教”为主,转变为考虑指导学生如何“学”为主,即以引导学生如何学好出发,进行教学设计与施教。

第二,有效推进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权威。而在新的课堂教学结构中,教师应由课堂中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或高级伙伴,即“平等中的首席”;而学生则应由被动接受者或被填灌对象转变成为自主、自觉、自律的学习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与自主性。

第三,要体现教学内容的根本性变革。这就是要改变“以课本为中心”的限制,借助网络这个平台,利用网络环境与网络资源的优势,在学生学好书本上的基础知识的同时,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拓展性的学习内容,以拓展书本以外的知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第四,推进教学途径的根本性变革。传统教学通常“以课堂为中心”,学生往往缺乏实践的机会,限制学生进行多途径的学习。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将学生的学置于广阔的空间之中,很好地改变了“课堂为中心”的限制,让学生除课堂学习外,还可以拓展网络学习与社会实践,真正实现由课内向课外发展,最终促进全面提高的愿望。

第五,教学目标的根本性变革。通过有效整合实现的优质课改革了“智育第一”、“分数挂帅”的单纯性智育目标,强调学生要以“学会学习”,增强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水到渠成地提高知识质量和考试分数。

第六,根本改变教学方法,由以教为主改变为以导为主。要上出高质量的精品课,教师就要改传统的“填灌式”与“注入式”的教学,为“启发式”与“导引式”的教学。教师要充分运用网络环境和网络资源的优势,进行导学、导读、导疑、导思与导行,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以及他们的智慧与潜能。

作为一节优质课必须实现以上六个方面的变革,这六个方面的变革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缺一不可。

三、实现六个优化

每一节优质课必须要实现六个方面的优化。而事实上,也只有实现了以下六个方面的优化,才能使“整合”教学真正成为高效的优质课。

第一,优化教学过程。每一节优质课都应该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由于实现了“整合”以后,学习内容大为生动形象,学习空间得以充分拓展,学习手段更加丰富多彩,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起来,积极性空前高涨,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氛围始终不衰。这就为优化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也使优化教学过程成为可能。

第二,优化教学效率。信息技术提供大量网络资源,因而使教学重难点迅速突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在有效“整合”的教学过程中,重、难点得以轻松突破,学生的智慧与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从而顺利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大力提高教学效率。

第三,优化教学质量。在有效“整合”的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的平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度显著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得以增强,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的效度和效率,优化了教学质量。

第四,优化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积极性高涨的情况下,广泛促进思维活动,有效提高了他们揭疑、质疑、猜测、假设、论证、解疑、想象及发散等多种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活动,大大提高学习能力。

第五,优化信息技术能力。在“整合”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要学习工具是计算机网络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他们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传递信息都要运用信息技术这一主要工具。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必然成为学生的认知工具、知识表达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与师生、生生及人机交流互动工具。这样也必然有效优化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第六,优化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设计整合优质课,必然涉及网络资源的开发、重组,因为它是上好每堂课的主要内容,既是教学内容,又是教学工具,更是教学媒体。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执教者必然要多方收集合适的资料,精心组合,合理运用,从而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学习内容,以供不同层面学生进行选择学习,这就可以优化教学资源的组合和运用。同时,重组的教学内容也能更加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我校开展构建网络环境下的高效优质课的研究,目前还属于初始阶段,也正在逐步向纵深发展之中。相信在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之下,一定能构建起多种高效优质课的新型教学模式,为加速学校的现代化与教学的信息化,并作为兄弟学校的表率,作出应有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