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论《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浅论《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洛克在《教育漫话》中的一个重大贡献,即是提出了一个包括体育、德育、智育在内的教育体系。《教育漫话》的这种结构安排看似随意,实际上体现了洛克的深思熟虑。在教育的途径问题上,洛克认为绅士教育只能通过家庭教育来进行,而断然否定学校教育。

浅论《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江汉大学教育学院 李廷军

一、《教育漫话》成书由来

洛克1632年出生于英国一个乡村律师家庭,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1652年进入牛津大学基督教会学院学习,并于1656年获得学士学位后留校。早在1683年,洛克和友人爱德华·葛拉克就书来信往,讨论子女教育问题,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在长期的通信期间,葛拉克深受教益,遂建议洛克将其整理出版,以使更多的人获益。洛克采纳了这一建议,他将10来年的这些书信重新加以整理,以《教育漫话》为名于1693年出版发行。在发表之前,洛克于1692年3月7日致函葛拉克,以极其谦逊的态度,将成书之功归于葛拉克,信中说:“按理说,这些‘漫话’本是属于您的,因为它们是我为您写的,内容不出您在我的信礼中所已知道的。”洛克同时对该书的文体作了说明:“除了次序跟原信发出的时间不一致以外,其余很少变动,读者看了我有些地方行文的随便与文体的风格,就很容易看出,这些漫话,与其说是一篇公之于众的论文,不如说是一段朋友间的私人谈话。”事实上,打动人的,恰是这种“私话”特有的随意和真诚。因此,《教育漫话》的雏形是书信札记,可谓是书信成巨著。我国随后出现的书信体《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不朽名著,同样饱含哲理、生动感人;但它们都是限于父子、兄弟私情,显得有些理所当然。而洛克与友人通信、指导教育一个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友人儿子10年之久,更反映出其博爱精神的可贵。

二、《教育漫话》内容介绍

1.约翰·洛克及其《教育漫话》

《教育漫话》原文(《Some thoughts concerning Education》)没有章节标题,只是自然分为217节(实际216节,213节缺失(wanting))。作者自列的“条目”,也似乎缺乏明晰的逻辑顺序——常常是一个话题,这里谈过那里又谈——彼此矛盾的地方不一而足。从整体上看,《教育漫话》的结构大致如下:第1节至第3节主要讨论教育的作用,第4节至第30节讨论身体保健,第31节至第146节论述道德教育(全书一半),第147节至第216节讨论知识与技能教育,第217节为结论,指出教育的培养对象。此外,其内容还涉及教育的作用、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师问题等方面的内容。

洛克学过医,也做过多年的医生,深知身体健康的重要。因此,他在《教育漫话》中首先提及的是体育,实质谈的就是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被视为一切教育的基础。“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幸福的一种简单而充分的描述。”这句话值得所有对孩子负有教养责任的成人牢牢记住。尤其在今天的中国,教师、家长同心协力,不惜以牺牲儿童的身心健康为代价换取分数,由此造成经常在网络、报端看到的让人心情沉重的悲剧报道。

洛克把良好的道德品质视作绅士人格的灵魂,他在书中反复提到了德育的重要性:“我认为在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是最不可缺少的;他要被人看重,被人喜爱,要使自己也感到喜悦,或者也还过得去,德行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觉得他在今生今世就都得不到幸福。”并且,“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因此,他认为,只有“把子弟的幸福奠定在德行与良好的教养上面,那才是唯一可靠的和保险的办法”。

智育也是洛克绅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他认为,德行是第一位的,智育居第二位。洛克说:“我想如果有人不知道把一个有德行的人看得比一个大学者更加无限可贵,你也会觉得他是一个大傻瓜的。我不只是觉得对心地良好的人说来,学问对于德行与智慧都有帮助;同时我也得承认,对心地不是这么良好的人说来,学问就徒然可以使得他们更加愚蠢,变成更坏的人”,“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二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洛克认为教学要遵循“由易到难,从简及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应该从心理所已具有的知识入手,进而探求那些与它相邻相关的知识,这样推演下去,使它从事物的最简单、最单纯的可分部分去达到它的目的”,这样,儿童的“性情就可以开发,思想就可以进展”。在本书的最后,作者指出“每个人的心理都与他的面孔一样,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与别人区别开来。两个儿童很少有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导的”。对儿童的教育要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进行,这和我们的祖师爷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有异曲同工之妙。

2.《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的一个重大贡献,即是提出了一个包括体育、德育、智育在内的教育体系。洛克是第一个提出了精密的体育理论的教育家。在德育方面,洛克强调道德教育要及早实践,对儿童要及早管教,强调以道德教育统领其他各育,强调德育的生活化和道德规范的践履,强调道德教育的自律和由外在他律向儿童内在自律的转化,所有这些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在智育方面,洛克重视通过学问和知识的学习来培养和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后来出现的所谓“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之争,明显受到了洛克思想的影响。

《教育漫话》的这种结构安排看似随意,实际上体现了洛克的深思熟虑。他把体育放在首位;同时,与才智教育相比,洛克更重视道德教育。洛克的教育理想实际上就是要培养身心健康、品德高尚、博学多艺、温文尔雅的绅士。洛克明确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绅士。所谓绅士,就是一种有德性、有学问、有能力、有礼貌的人。他们“不管作为一个私人,还是作为国家统治的参与者,都必定掌握了关于人的知识(the knowledge of men)”;他们身体强健、德才兼备,外可御敌、内可安邦。在洛克的心目中,似乎正是这样的绅士成为自由民主社会的真正守护神,这种人正是刚刚执政的英国资产阶级理想中的人。他们具有从事资本主义工商业所需要的实用知识和技能,言谈举止符合上流社会的要求,是一种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人。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他所倡导的绅士教育,是专为资产阶级贵族子弟设计的,他本质上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主张剥夺穷人子弟受教育的权利。在教育的途径问题上,洛克认为绅士教育只能通过家庭教育来进行,而断然否定学校教育。在教育的作用问题上,洛克没有认识到教育与环境、遗传之间的辩证关系,更没有认识到教育要受到经济政治的制约,具有教育万能论的理论倾向,这显然又是错误的。他还提出上帝的问题作为德行的基础,要儿童爱上帝、服从上帝,显现出他客观唯心主义的一面。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可以辩证地看待“绅士”概念内涵的变化。由于现在大多数中国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在经济上已经基本具备了为子女提供最好教育的条件,学校教育中“三好学生”的标准也和“绅士”的合理要求大致相同。因此,洛克的《教育漫话》时至今日,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洛克那深入浅出的描述,常常拨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去反思;那饱含哲理的文字,娓娓动听,所讲的大都是切实的小道理,时常不经意间解开我们心中的疑惑,让我们的眼前豁然开朗……洛克对教育力量的深刻信念、对父母的教育责任和早期教育的重视以及其他很多具体教育工作的见解等,仍然给我们以深刻的启发意义。

我国素有重智育、轻体育和德育的倾向,屡屡出现中小学放暑假后马上续上“第三学期”的怪现象。学生“假而不休”,被家长逼着到处“赶场子”,上各种各样的培优班,美其名曰“别人都在学,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其实,人的漫长一生,可比作一场马拉松赛跑。开始领跑的选手,往往并不是最先到达终点的人。“笑到最后的人才是笑得最甜的人”,说的也是一个道理。笔者认为,在人生的婴幼儿阶段、中小学阶段,恐怕最重要的还是身体锻炼,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质。有这些准备为基础,有了革命的“本钱”,何愁不能后程“发力”,一举胜出呢?

参考文献

[1]Introductory Note http://www.bartleby.com/37/1/1001.html

[2]Dedication:To Edward Clarke of ChiPley,Esq.http://www.bartleby.com/37/1/1002.html

[3]John Locke(UK):Some Thoughts Concerning Education,1692 http://www.bartleby.com/37/1/

[4][英]约翰·洛克著.教育漫话[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