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幽门螺杆菌引发疾病的机理

幽门螺杆菌引发疾病的机理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业已证实,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具有多种复杂致病因子的病原菌,幽门螺杆菌的致病因子可分为三类:定植因子、感染持续因子和引发疾病因子。世界卫生组织认为Hp是胃癌的始动因子。Hp感染的胃部疾病演变公认的规律是:由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

二、幽门螺杆菌引发疾病的机理——诱发胃癌的前提条件、可能的途径和过程及其与其他致癌因素的关系

业已证实,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具有多种复杂致病因子的病原菌,幽门螺杆菌(Hp)的致病因子可分为三类:定植因子、感染持续因子和引发疾病因子。动力和尿素酶是Hp定植人体最基本的因子,热休克蛋白等为重要定植因子,脂多糖是重要的感染持续因子;引发疾病因子较为复杂,其中尿素酶、空泡毒素及其相关蛋白最为人们所关注。癌变的机理目前普遍认为是:①Hp引起炎性损伤,使细胞更新加快,增生活跃,有丝分裂期的细胞较静止期细胞更易于受外源性或内源性致突/癌物作用而发生转化;②Hp感染时,炎症区自由基、超氧化物生成增加而诱发癌变;③Hp本身并不分泌致癌物,它导致胃癌的发生是通过一种间接的方式,如Hp的空泡毒素、尿素酶等毒力因子可损伤胃黏膜细胞,造成黏液排空、上皮脱落。世界卫生组织认为Hp是胃癌的始动因子。很多研究表明,Hp感染可引起胃癌相关基因的变异,包括原癌基因如ras,c-met,c-myc,c-erbB-2等的激活,而抑癌基因p53突变、失活;Hp感染时,胃窦部炎症粘膜的增殖区内表皮生长因子浓度显著高于非炎症区黏膜,由于表皮生长因子对胃有潜在致癌作用,因此推测Hp可能通过诱导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过度表达而引起胃黏膜细胞癌变。有证据提示:Hp感染作用于起始阶段使萎缩和肠化生出现并加速其发展;致胃酸分泌减少,胃腔内PH升高,这就有利于胃内其他细菌的生长;Hp可以还原亚硝酸盐,促进N—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后者是公认的致癌物;另外Hp感染引起胃黏膜屏障的破坏,增加了其他损伤因子对胃黏膜的损伤作用。Hp感染和胃癌发生是否有相同的遗传学基础尚不确定,家族调查表明Hp有家庭内聚集现象,对胃癌家族的调查也发现其子女中Hp感染率较高,这可能是密切接触人—人传播,也可能是遗传因素所致,某种遗传机理可能使Hp和胃癌的易感性同时增加。Hp感染的胃部疾病演变公认的规律是:由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