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

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成立于2000年9月,是在南洋研究院基础上组建而成的。此丛书旨在密切跟踪国际上东南亚研究的最新动态,以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为指导,注重东南亚研究的基础性、理论性和前沿性。
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成立于2000年9月,是在南洋研究院基础上组建而成的。南洋研究院(前身南洋研究所)创办于1956年,是我国最早设立的东南亚研究机构,也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国际问题研究机构之一,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学术声誉。

十年来,此中心根据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标准,努力工作,积极进取,大胆创新,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建设、咨询服务、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等方面均取得了新的进展。在2004年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的三年考核评估中,此中心的评估成绩为优。

一、总体情况

目前,此中心下设东南亚政治经济研究室、国际关系研究室、华侨华人研究室、历史宗教文化研究室、《南洋问题研究》和《南洋资料译丛》编辑部、图书馆、办公室,现有人员21人,其中,中心专职人员12人,校内外兼职人员9人。

此中心的研究方向和特色领域有:东南亚政治与国际关系研究,东南亚经济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东南亚华侨华人、历史与文化研究等。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十年来,此中心根据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努力工作,积极进取,大胆创新,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建设、咨询服务以及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等方面均取得较快的进展,其主要成绩和经验有:

1.坚持以基地建设为核心,构建多学科和综合性的东南亚研究体系

十年来,此中心新增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硕士点和2个本科专业。现有国际政治和外交学本科专业,世界经济、国际关系、专门史硕士点和政治学理论、世界经济、专门史博士点,拥有1个国家“985工程”创新基地、国家“211工程”子项目“中国与东盟关系研究”和1个福建省重点学科“东南亚研究”,逐步形成了国际政治、世界经济、国际关系、中外关系史等多学科和综合性的东南亚研究体系。

2.坚持以基础研究为主,注重应用研究

此中心以完成重大研究项目为龙头,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突出应用研究,在东南亚研究领域产出具有显示度的标志性成果。十年来,中心专职研究人员作为第一负责人承担的科研项目达54项,项目经费总额为1123万元,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6项,项目经费总额为498万元;国际(境外)合作项目8项,项目经费625万元;共出版学术专著(第一作者署名)26部,发表学术论文(第一作者署名)413篇,其中,在CSSCI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168篇,在国外(境外)发表论文47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项。

3.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

此中心实行全员聘任制,已形成一支梯队结构合理,知识、学历和年龄结构较为优化的学术团队。目前,此中心专职研究人员具有博士学位者占90%,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3名,1人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兼综合研究学部召集人,3人入选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至2010年9月,在校本科生138人、研究生174人,其中,硕士生111人、博士生63人,包括海外留学生17人、全英文授课国际硕士36人。

4.积极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基地的国际化程度

此中心科研人员每年均在东南亚当地进行过1个月以上的实地调研,每年在国外(境外)发表的学术论文多篇,每年均举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和数十场国外学者讲座,每年有数十批国外学者来访。

5.积极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不断提高参与政府重大决策的能力

十余年来,此中心承担各级政府部门委托咨询研究项目20余项,为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系列咨询研究报告,并获得采纳。同时,此中心还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权威性东南亚信息与咨询服务,接受了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美国《华盛顿邮报》、日本《朝日新闻》、德国之声、新加坡《联合早报》、马来西亚《南洋商报》、菲律宾《世界日报》等国内外著名媒体的大量专访。

6.深化科研体制改革,逐步形成新型的科研体制

此中心把科研制度创新作为基地建设的关键,通过主任负责制、设立学术委员会、驻所研究制度、研究人员全员聘任制、内部分配制度以及研究生导师制等改革,在人事制度、学术组织、科研管理和研究生培养等方面实行一系列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三、标志性研究成果

1.《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丛书》

从2002年起,此中心出版的这套丛书已成为东南亚研究的一个主要标志性成果。此丛书旨在密切跟踪国际上东南亚研究的最新动态,以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为指导,注重东南亚研究的基础性、理论性和前沿性。目前,此丛书已出版38部,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2.为外交部、中联部、商务部、国侨办提供系列研究报告

2005年起,此中心每年均为外交部、商务部提供关于东盟的政治经济形势及其对APEC会议影响的咨询报告,还为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提供了关于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咨询报告,均获得采纳。作为国侨办的共建单位,此中心为国侨办提供了大量东南亚侨情和侨务工作咨询报告,并有多项咨询报告获得国务院侨办课题研究优秀成果一、二等奖,优秀奖和资讯奖。

四、“十二五”建设思路

此中心将按照立足创新、提高质量、增强能力和服务国家的总体要求,明确战略目标,推进体制创新和学科整合。奋斗目标是:瞄准国际上东南亚研究的前沿,以国家发展目标与重大需求为指向,继续保持和增强东南亚研究的学科优势和特色,不断增强东南亚研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努力将中心建设成国际一流的东南亚研究机构。

1.积极争创学科新优势,增强东南亚研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继续保持此中心的研究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接近或达到与国际上知名的东南亚研究机构相当的学术水平,在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区域一体化、东南亚华侨华人研究等领域居国际一流水平。

2.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学术影响的东南亚基础研究高地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智库”

一方面,以国家发展目标与重大需求为指向,瞄准国际东南亚研究的前沿课题,以完成重大研究项目为龙头,力争在东南亚研究领域再出一批有国际学术影响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积极为有关政府部门制定发展战略与对外政策提供决策建议,并为社会公众提供权威性的东南亚信息与咨询服务。

3.培养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队伍,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建立一支结构优、素质高的科研队伍。在适度扩大科研队伍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科研队伍结构。在保持现有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基础上,推进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提升中心的国际竞争力

积极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按照国际通行的学术标准和研究机构的运行模式,拓展学术交流和合作的领域,开展东南亚研究的项目合作、人员交流和资料互换。

5.加强东南亚资料信息建设,努力建成国内一流的东南亚研究数据库和信息中心

“十二五”期间,扩大现有图书馆规模并调整结构,加大对东南亚研究网络资源建设的投入,加快东南亚研究系列数据库的建设,不断提高《南洋问题研究》的学术水平,增强其国际学术影响力。

6.以制度创新为导向,进一步深化科研体制改革

根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进一步深化科研体制改革。通过主任负责制,健全学术委员会制度,实行专兼职人员全员聘任制,建立研究团队或课题组,加强科研管理和加快分配制度的改革,逐步形成机构开放、人员流动、内外联合、竞争创新、“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型运行体制和有效激励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