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行开拓的脚印

一行开拓的脚印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条道路上,布满了魏书生开拓进取、永不言败的脚印。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而这一时期的阅读为魏书生一生的事业奠定了基础。与这群学生一起,魏书生度过了他教育教学改革最初两年半的五个学期,终于迎来了他们初三毕业的那个时候,迎来了1981年的明媚夏天。魏书生只有初中文凭,从他青少年时期成绩的优异,再到电机厂

魏书生是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领军人物,虽然长期担任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还有几十项社会兼职,但他一直深爱着一线的教育教学工作,甚至在他做教育局长的前几年,他还兼任一个班的语文课。凭借出色的工作和优异的业绩,获得无数荣誉。他自1978年任中学教师,至今已33年,因他在教育改革中的突出成绩,先后荣获省“功勋教师”、“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殊荣。身兼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等38项社会兼职,讲学足迹遍及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及马来西亚等国。他撰写的教学体会文章和教育改革及方法的专著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魏书生,魏老师,魏校长,魏局长。从20世纪80年代初作为“优秀班主任”脱颖而出,到后来“教”而优则“仕”被任命为校长、教育局局长,魏书生这个名字一直响亮着。有人说,魏书生是一本大书。虔敬地翻开,发现他的教育教学以及管理过程中蕴涵着朴素的道理;掩卷琢磨,悟出他正是凭着自己的耐力和毅力,在中国教育领域里开拓出了独具特色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布满了魏书生开拓进取、永不言败的脚印。

(一)自学成才的典范

仰望事业的辉煌魏书生,不少人可能以为他一定是读过师范院校且才华横溢的大学生,不是本科,至少是个专科,而实际上,他连高中的大门也没有迈进一步。

魏书生出生并非书香门第,然而却一辈子以书为友,读书带给他恒久而丰厚的快乐。正如前面所言,这主要是他们家里父母崇尚知识崇尚阅读的结果。受到父母言传身教的魏书生从小也就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小就通过读书自学掌握了很多知识。

在魏书生的少年时期,就开始博览群书。可以说魏书生真正做到了开卷有益。他抓到什么书看什么书,什么书都能让他看得废寝忘食。这些早期的广泛阅读,拓展了他的视野,丰富了他的知识,训练了他的自学能力,为他后来的治学打下了基础,使得他从小学到中学,不管数理化还是文史地还是音体美,各科成绩都能名列前茅,还能从容地当好班级的学习委员。

他的阅读真正进入为我所用的理性阶段,也就是伴随着阅读进入到一个对自我对社会对世界的思考剖析质疑批判阶段,则开始于1965年他15岁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两本哲学书籍,一本是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纲要》,一本是大开本的高校教材《哲学讲义》。他最初是漫不经心地翻开了《辩证唯物主义讲课提纲》,可让他无法想象的是,一读之下他竟感到了心醉神迷,读得如痴如醉。他立刻一鼓作气地把《哲学讲义》也读完了,这一回,他觉得哲学对他是真有魅力了,和他以前看过的很多武侠小说相比,哲学书籍让他顿时明白了很多武侠小说里边无法讲清楚的道理,感受到了一种醍醐灌顶般的大彻大悟。

于是他反复阅读《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讲课提纲》和《哲学讲义》,又到各处去收罗其他与之相关的书籍,进而读《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读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进而开始读时事评论。在这样一个大面积的阅读思考过程中,他发现,他最大的收获并非是对一个专门的学科产生了热爱,而是在找到哲学的同时,他更找到了自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独立意志,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自由思想。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而这一时期的阅读为魏书生一生的事业奠定了基础。不仅仅是知识基础,更奠定了这种正确思维的人生价值观念。

阅读是人汲取人类智慧的最主要的方式,忘我地去阅读,就可以成为智慧的人,成为杰出的人。随着时代的变迁,魏书生后来到农村当知青的时候行李中最重要的仍然是书,启发他人生智慧的书。

1969年7月16日,魏书生来到陈家大队的红旗小学做了一名民办教师,开始了他的教书生涯。这一时期,他开始接触教育理论、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跟随红旗小学的正副校长学习实践教育教学理论,从这两位校长身上,他看到了教育的神圣和教师的伟大。

1971年又被招工到盘锦电机厂工作,任政工干事。不久他就从一个不懂任何电机厂专业生产知识的民办教师变成了电机厂的生产能手,还自学并且琢磨提高电机厂生产效率的方法,并写出了两本专著来研究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即《谈改造世界观》和《谈工作方法》。不久,他便因为出色的工作能力和业绩被评为厂级领导接班人。

在电机厂工作的六年时间里,他仍然念念不忘想当一名老师。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实现了梦想。1978年2月,魏书生拖着行李拎着书箱,就到盘山县第三初级中学报到来了,他的生命历史也从这时起,获得了一个崭新的开端。但同时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从学校的生源到师资力量,再到学校环境,都很差。面对这样的情况,他没有退缩,而是更加深入了解学生,更加系统深入的自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课程,面对他人的冷嘲热讽,魏书生老师一如既往地努力。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学期转眼过去了,这一个学期里,魏书生的工作卓有成效,连他在特差班上的公开课,都受到了校领导和其他老师的好评。第二个学期就让他担任学校教务处副主任。但他仍然坚持要到教学一线上课。

与这群学生一起,魏书生度过了他教育教学改革最初两年半的五个学期,终于迎来了他们初三毕业的那个时候,迎来了1981年的明媚夏天。

两年半的时间,这个班连续三次被评为县三好班级;班级团支部被团县委评为先进团支部,全班有79人加入了共青团。初三毕业时,全班有28人达到了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线,31人达到了一般高中的录取分数线,还有8人考入了职业高中,3人考入了中专,升学率达到93%。在全县40所中学里,初中升高中的考分超过300分的学生共有72人,而魏书生这一个班级里,就占去了19人。这届学生的语文成绩在全县遥遥领先,参加县里中学语文能力测验,获得第一名;参加全县30多所中学听说读写能力竞赛,获得第一名;参加升学考试比重点中学平均还高7.8分。

奇迹自然给魏书生带来了荣誉,1980年,他被命名为营口市模范共产党员;1981年,他被评为省级优秀班主任;1982年,他当上了省劳动模范。这一切足以让任何一个累计教龄不过6载、年龄只有30出头的青年教师骄傲自豪。

魏书生只有初中文凭,从他青少年时期成绩的优异,再到电机厂工人时所取得的成绩,以及他后来当老师仅仅六载就在全省甚至全国崭露头角,是什么原因让魏书生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

靠的是魏书生持之以恒的自学!他通过自学,博览群书,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他通过自学,掌握了生产技能,为工厂作出了巨大贡献;他通过自学,掌握了教书育人的专业知识,开创了教书育人的方法技巧;他通过自学,培养了学生全面的素质,赢得了巨大的荣誉,更赢得了他人的尊重和敬仰!

魏书生真可谓自学成才的典范!

(二)教育改革的先锋

1978年2月,经过魏书生持续不懈的诚挚的请示,终于被获准到盘山县第三初中当了一名语文教师。魏书生初到盘山三中,条件艰苦,学校硬件软件环境都很差,而且他没有读过师范,因而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这些对每个准备作教师的人必不可少的专业素养,他几乎全不具备。要在教学上进行改革,谈何容易!

但是,他从学生时代开始就饶有兴趣的学习哲学,给了他最基本的方法论启示。他曾花大力气攻读的哲学并尝试撰写的《谈改革世界观》和《论工作方法》两篇哲学著述,使他独具了观察、研究教育问题的慧眼。

他以唯物主义的观点为指导,从盘山县第三初中的实际出发,又用辩证的方法分析学校、班级、学生、教育、教学,管理诸多方面的矛盾,从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入手,开始了他的改革。由于他是学科教师兼班主任,因此,他的改革便是教学与班级两项改革同时起步。

经过自己的不断探索,他在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上有了新的进展:讲究民主和科学这两条线,并不断的细化、深化、具体化。就民主而言,他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跟学生商量学习程序。科学性则侧重于引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做到语文自动化管理,在不批改作文、不留作业、不考试、不补课的前提下提高语文成绩。其实他的“六步教学法”就是民主科学教育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反映。

他抓住当时不仅对全班、全校,而且对全县、全省、全国,不仅在当时,而且在今后都有普遍意义的“差生”问题,深入调查研究。他先后和100多名差生谈心,开过几十次差生座谈会,和最差的学生一起听过150多节课。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实验研究。通过调查分析,他得出的结论是“差生”之所以差,根本原因是他们没有崇高的理想、无畏的胆略、坚强的意志和科学的方法。遵循这一来自实践的认识的指导,他的教学改革与班级管理,转变差生的学习态度,把后进生当做一个世界,相信他们有一部分脑细胞需要学习、想学习。与差生组成互助小组,经常交流。在短时期内,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作为他总结解决差生问题的第一篇文章《思想政治教育与智力资源开发》,首次发表在《辽宁教育》1980年第4期上,便产生了重大反响。而作为他总结解决差生问题后一篇更具有深度的力作《发展差生智力问题初探》,在全国引起轰动,从1978年到1983年12月,在不到6年的时间,他便从盘山县走向了全国。

随着对差生问题的深入研究,他开始广泛涉猎中外有关教育方面的论著,从心理学到教育学、从教育史到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动态,以及现代化教育管理科学,他如饥似渴地吸收,并结合本国、本校、本班、本人的实际,借鉴那些对自己当前的改革有益的东西。

他还借助那些经过消化已经掌握的现代教育思想、教育原理和教育方法,在系统总结解决差生问题的经验之后,他又抓住新的矛盾,开始了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探索。

能力的培养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热点。他强调语文学习时的自动化管理,提高学习效率,通过画“语文树”熟悉语文知识。还主张教学目的要明确,重点、方法都要想好,上课不必面面俱到,这样教学才有中心,眉毛胡子一把抓,其结果将会是什么也没学好。还让学生自己写教材分析,如列生字表,列单元数量,每类文体各占几单元,列课后练习总数等。还自创了“六步教学法”和“四遍八步读书法”。“六步教学法”,顾名思义,分六步进行。

第一步,定向。即确定这一课的学习重点,要达到的目标要明确。

第二步,自学。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老师不必也不需要越俎代庖。

第三步,讨论。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把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互相讨论;讨论也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答题步骤去解决。

第四步,答题。也是立足于由学生自己去解答疑难问题。由每个学习小组承担回答一部分问题。这样,疑难之处越来越少。然后由教师回答解决剩下的疑难问题。

第五步,自测。根据定向指出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由学生拟出一组十分钟的自测题,由全班学生回答,自己拿出红笔来评分,自己检查学习效果。

第六步,自结。下课前,每个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口头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收获,在不同类型的学生中选一两名单独总结,使学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

魏书生还总结出了“四遍八步读书法”,即:

第一遍,跳读。第一步记梗概,第二步记主要人、事、物或观点。这一遍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1 500字。

第二遍,速读。第三步复述内容,第四步理清结构。这一遍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1 000字。

第三遍,细读。要完成理解和掌握字词句,圈点摘要,归纳中心这样三步任务。这一遍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200字左右。

第四遍,精读。完成第八步分析写作特点的任务,速度不限。

四遍八步读书法,旨在培养初中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这只是魏书生在教学过程中总结教学方法的一些片段。

对这些问题的探索,使他的教育改革自然地汇入了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他在这方面努力探索的代表作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再探》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等文章。通过这些代表作,魏书生从纵横、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等多种侧面,以全新的视野提出并论述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自我教育能力的紧迫性、重要性和可行性。在培养自学能力方面,他以自己的实践为依据,论述了“提高认识,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培养习惯”的规律,在培养自我教育能力方面,他按照“认识到新我旧我之争,感受到新我胜利的幸福,制定扶植新我的计划,日夜自新无歇时”的思想发展的逻辑展开分析。贯穿于这两个能力的分析与论述之中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学上“知、情、意、行”的相互关系及其转化的规律。而哲学上的内因与外因相统一的理论以及国外新的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理论,也在这里得到了最充分地运用。

继此之后,随着他走上全校的领导岗位,他便在班级工作的基础上,从更宏观的角度开始探索学校管理问题。他认为,社会、企业、机关、家庭、学校、班级,都有一个管理是否合理的问题。班级和学校不过是缩小了的社会。社会上有什么,班级和学校便可能有什么。管理得好,大家在集体中就能形成合力。一旦每个人都发挥了潜力,形成了合力,集体就增强了实力,这样超越别的集体才有可能。那么,怎样才能管理得好呢?

他认为学校工作最难办的就是人琢磨人,所以他在学校管理方面也是下工夫搞好民主和科学这两个方面的主题。他在这方面探索的代表作有《班级管理要靠民主和科学》《浅谈教育改革》。谈到管理思想时,他曾说:“说心里话我没有什么新方法,只是认真思考70年前‘五四’运动提出的口号‘民主与科学’,并诚心诚意地将其运用于班级管理,结果使我和学生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思想解放与个性自由,从而提高了工作与学习的效率。”

他用“民主”来调动人的积极性,靠科学来认识事物的规律,而这正是现代管理思想的核心,一切管理不论是宏观如社会、中观如学校、微观如班级,归根结底无不在于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并按管理对象的运行规律加以管理。魏书生在班级管理和在学校管理方面的成功,就是民主与科学这一管理思想的有效性的有力论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他又适时地把竞争机制引入管理过程,开始管理工作的新探索。

沿着魏书生教育改革的脚印寻觅,我们可以十分鲜明地看出他踏出的路正是一条开时代先河的改革之路。

当魏书生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回顾他走过的改革之路,从综合的角度,对进一步深化改革进行哲理上的思考,他认为改革怎样才能深化呢?这个问题在魏书生撰写的《教育改革回顾与前瞻》一文中,曾做过明确回答。他认为,一方面是向自己的大脑深化;另一方面是向学生大脑深化。就深化对自我的改革而言,要处理好更具普遍意义的四个方面的关系,即和社会的关系;和工作的关系;和他人的关系;和自我的关系。就深化对学生大脑潜能的开发而言,他提出主要靠两大点,两大点即:一靠民主,二靠科学,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这种哲理性的思考,已远远超出了教育这个特定的范围,而且适合于中国这块改革热土上一切致力于改革——发展——创新的人们。对于魏书生来说,这是他的改革的指导思想的最高升华。

由此可见,魏书生确实是一位有胆识、不避艰辛、勇于探索的改革家,堪称教育界的一面旗帜!他是用宏观战略的眼光,改革教育,闯出了一条适应时代要求、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育人的开拓之路!

(三)教书育人的楷模

作为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且大多数人也都懂得,无论是从教育的目的来看,还是从科学知识本身以及教学活动的特点与任务来看,教师都应该从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使学生全面发展。

但是,在教育现实实践中却往往不尽如人意。我们发现,大多数教师往往忽略育人,他们要么只做教书匠,放弃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要么脱离教学实际,脱离教材,脱离学生的实际,对学生进行空洞的政治说教。

在魏书生看来,教书育人是自身心理发展的需要。他在教师的社会地位并不高的年代,放弃当工人、做领导的机会,主动要求到学校工作,而且要当一线的教师,即使当学校领导也要上课,根本的目的就是体现人的价值。他自己的理想就是做一个真诚、善良、无私、乐于奉献的人,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他在自己的岗位实践着自己的理想。同时他更希望把自己的学生也培养成这样的人,看着自己的学生朝着这方面发展,是他自己最大的快乐。因此在魏书生看来,把学生培养成人,也就是育人,是他的教学追求的最崇高的目标,所以他对学生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围绕育人展开的。育人已成为他自觉的行为,他不需要刻意的准备,也不需要郑重其事的渲染,但总能做到恰好,已经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了。

魏书生把自强放在第一位,育人放在第二位,教书放在第三位。他认为,教师必须要自强,要管理好自己。通过管理自己的心,才能了解学生的心;通过走进自己的心灵世界,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并且要正确处理好人和自己的关系。人管理好自己,处理好自己的关系,发现自己的上进心、事业心、责任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这些种子萌芽,通过浇灌、扶持,让它长粗、长大、长壮,成为你自己心灵世界的主旋律,你就有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你就守住了自己的快乐阵地,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一个人内心的境界修炼得这么高,能把这么多人生道理想通想透,真是不简单。他对教师职业的由衷热爱,辛勤耕耘,敢于创新,更值得我们学习。修炼好自己的内心,提高自己的修养,是教书育人的前提。所以,魏书生的教书育人是修己及人的,是以身作则的。

魏书生还认为,要在教书育人上做出成就,还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第一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是自然的产物,要热爱自然。人类只有爱护自然,保护生态平衡,自然才会赐福于人类。人要经常到大自然中去,感悟人与自然的亲密,关心自然,美化自然,这样,你才会理解人生和幸福,才会生活得快乐。

第二要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关系。人是构成社会的因素,不能脱离社会。

第三要处理好人与职业的关系。要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把职业当成事业。把平平凡凡的工作看成是宏大事业,去钻研去努力去探索。不要见异思迁,不要得过且过。要经常想到自己工作的重要,自身责任的重大。只有这样,才能静下心来,排除杂念,认真探索本职工作的途径与方法,寻找规律,取得成绩。

第四要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不神化人。无论任何人,都没有神化的必要。无论职位多高,无论贡献多大,从人的角度来讲,他都是人,而不是神,决不能把人神化。神化人的人,被人神化的人,都不会有好的下场。也不丑化人。无论任何人,都没有丑化的必要。无论他身份多低,无论他多么贫穷,无论他犯过多么严重的错误,他都是人。从人的角度来讲,和我们都是平等的。我们要尊重他们,同时还要与他人建立互助的关系。

第五要处理好人与自己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己的关系,往往被人所忽略。或者人们还没有意识到。要解放自我,珍爱自我,超越自我。如果一个人能够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那么,他的一生将是幸福的,是有造诣的。

正因为魏书生在教书育人方面的认识的正确性和独特性,才在他的教书育人生涯中作出巨大成就。曾被教育部、全国教育工会授予“五讲四美、为人师表”先进个人称号;被辽宁省政府授予“五讲四美先进个人”称号;被国家教委授予“全国青少年德育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被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被全国教育工会授予“中国十佳师德标兵”称号;被盘锦市委、市政府授予“十佳公仆”称号……因为他的突出贡献,还连续五届当选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为党和祖国的教育事业积极献言献策。

因此,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向魏书生学习,树立崇高的做人理想,把育人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立志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教育和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中国教育的传奇

魏书生没有经过正规师资教育,学历也只达中学,却有“现代孔子”之称,甚至在中国教育界形成“魏书生效应”。读魏书生,有太多的震撼,太多的感动,太多的钦佩,甚至还有太多的不解与困惑……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是中国教育的传奇。

魏书生,1950年生,16岁初中毕业,18岁“上山下乡”当知青,19岁当民办教师,21岁进工厂,28岁起到中学任教。他仅受过九年教育,只有初中文凭,没有机会接受专业性师范教育的洗礼。但是34岁时,仅有短短六年中学教龄的他竟然创下扬名全国的教学改革成果——“六步教学法”,并被授予“特级教师”称号。这些名誉称号是很多教师用一辈子才能争取到的,甚至有的教师在有限的教学生涯中还难以得到这样的荣誉称号,而他仅仅只用了六年时间!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早在1984便指出:魏书生“是个教育家”,而且“不是一般的教育家,他立志教育事业,有一种忘我精神”。

魏书生1986年起任辽宁省盘锦市实验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除了学校工作,他还有“五多”:即社会兼职多;会议多,每年有4个月以上的时间外出开会,还要承担各种讲座和报告;来访客人多,每年在学校期间,常常要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接待客人;信件多,平均每年要收到1 200多封来信;稿债多,有人计算,魏书生用于语文教学的时间,仅占他全部工作时间的十分之一。就是这十分之一的时间,他既当班主任,又教语文课。一年外出开会四个多月,从不请人代课、带班,从没占用学生一节自习课补语文课,学生却能自学,班级仍能自动化管理。教语文课,一篇课文只讲一节课,每学期120课时,只用30多节课就轻松教完了。没批改过一本作业,没批改过一本作文,除统考外,没搞过测验、考试。但教会了学生怎样留作业,怎样批改作业,怎样批改作文,怎样出题考试。在他手下,再乱的班级也会变好,再差的学生也能成才。他所教的班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升学考试成绩每届都名列全市前茅。这真令同行拍案叫绝!这太神奇了!

魏书生1995年起兼任盘锦市教委副主任,1997起年任盘锦市教委主任、党组书记,另外还有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全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等多项社会兼职。但他始终不离教学第一线,坚持上语文课,1998年前一直当班主任。现在,身为教育局长的他,除兼上一个班语文课外,还做着不挂班主任名的班主任工作。身居高位却不离开教学第一线,坚持自己上课,这又是一道神奇的风景!

魏书生教学二十多年来,无论什么样的班级,只要经过他的点化教育,学生快乐健康,综合素质高,班风积极向上,考试总是成绩名列前茅,其教学改革严整而科学,教育理念极具前瞻性。如今,魏书生自己在教育改革领域取得了举国瞩目的成就,荣誉称号铺天盖地地洒向魏书生。举国上下的专家学者同行都在研究魏书生。

那么,是什么样的魔力让魏书生所带的班级发展得如此健康蓬勃有力?他的教学方法到底有何独到之处?魏书生说:

“我的教学理念其实一点都不新鲜,我一靠民主,二靠科学,最根本的就是这些。过去我读佛经、读圣经、读马克思理论,发觉从佛教、孔夫子、基督教到马克思都是讲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教育的民主和其他的民主都一样,老师有了教学民主的想法,教与学之间有民主气氛,教学中多和学生商量,学生学习起来会更积极。思想上相互理解,感情上相互交流,教学效率就会高。我跟学生的关系一向较好,民主就好像一座搭在师生之间的心灵之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师生之间的心灵桥梁就越宽。”

魏书生认为,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民主精神,首先要做到师生之间能够真正的互相沟通,甚至和学生建立“互助”的关系。一方面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另一方面,教师也必须设法让学生理解其对教学、对人生的看法,才能让学生发挥积极性。魏书生一再强调:

“首先要有民主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了解学生的难处,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一起商量教学改革的态度。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教师居高临下,或是站在学生的对面,一味强迫学生去学。”

魏书生认为,民主是让学生主动去做,而科学的管理使学习形成习惯,习惯使事情变得简单,例如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的习惯,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凡事养成习惯,才能走向成功。

由此可见,魏书生富有传奇色彩的法宝就是民主加科学。有人把魏书生的教育改革思想进行了总结,归纳起来就是:

一个核心——育人,以及由此生成的素质观、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

二个原则——民主与科学,以及由此而折射出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规律。

三个统一——社会本位与以人为本的统一,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统一,主体思想与发展思想的统一,以及由此整合而反映时代精神、强调以人为本、促进主体发展、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现代教育思想。

四个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工作的关系,人和他人的关系,人和自我的关系,以及由此扩展开来的富于哲理的思考。无论任何人,要改变客观世界,都首先要从主观上改变自我、超越自我,方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五个支柱——以培养自学能力为宗旨的学科教学论,以培养自我教育能力为宗旨的班级工作论,以学会学习为宗旨的学习方法论,以养、教结合为宗旨的家庭教育论,以规则与威信相结合为宗旨的学校管理论,以及由此派生的一系列相关的丰富多彩的独到理论和具体方法。

富有传奇色彩的教育人生经历,富有创建性的教育改革思想,魏书生,中国教育的传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