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拥抱”一词在大多数中国人的眼中,是一个比较谨慎的词。我对拥抱也很含蓄,不敢随便谈起,在我的观念中,拥抱是夫妻双方的事,即使是恋人也不能在别人看到的地方拥抱。也是从那时起我对拥抱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但他在不惑之年下了一个月的决心,才第一次拥抱了自己的母亲。他说这种拥抱来得太晚了,希望从现在开始,能够表达的个人情感一定大胆地说出来。

五、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支教日记

朱东站(1)

“支教不苦”——守着巨大的庄园、看着快乐的孩子、静静倾听自然的声音,享受着纯朴与宁静!这便是一位支教者的写真:一个蹬着轮滑、在孩子们的惊叫声中“飞”入校园的快乐的支教者。一年的支教生活,不仅仅是一位支援者,更是一位收获者心灵的收获。

img54

图1-10 幸福支教的源泉

2007年7月,我有幸成为一名支教教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享誉全国的“桃花之乡”平谷区支教,尽管在出发之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到了支教学校还是有很多不适应:偏远、交通信息不发达,更让我难以适应的是孤独:一到晚上,满校园就我一个人……

不过也正是这种平和,让我心静……寂寞之时就写日记,一年下来写了十几万字,支教的过程也成为我快乐成长的过程!

我拥有一个庄园

在国外只有非常富裕的人才能拥有庄园,在中国即使很富裕也很难拥有自己的庄园。但我不同,最起码现在不同,我现在拥有一个庄园,以后我可能也因为曾经拥有过而幸福。我的庄园很大,有一个操场和一座两千多平方米的建筑,你说幸福不幸福。

幸福不只是自己居住,还有很多人。听不见整天讨厌的汽车声了,你想,整天讨厌的声音现在听不见了,就像聋子突然听到声音一样美好吧!不过有点过于安静了,几十米外的小虫叫都听得特别清楚。不过幸亏有它们在歌唱,不然拥有再大的豪宅也不会幸福。人追求安静,绝对安静也是一种恐惧;人追求拥有,绝对拥有也不一定能够快乐。人追求脱俗,一旦脱俗了也许更加痛苦。在这里听到的都是都市里的人向往的那种自然的声音。远处的狗叫声,近处的小飞虫的声音,简直就是进了“百草园”。如果我要是早就住在这个地方,可能也会写出“三味书屋”这样的名文吧!

我拥有庄园,我快乐!我住在这样的庄园里,我幸福!我会为我曾经住过这样的庄园而自豪!

我给孩子们带来了活力

来到支教学校,我可能不会使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发生多大的变化,但是我能给孩子们带来很多值得回忆的东西,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很多他们在课本里学不到的东西,更主要的是给他们带来一种积极向上的活力。很有可能几十年以后,他们也能记起我这个支教一年的老师。

我决定从住处走路到学校的第一天,很多学生问我怎么不开车了。我告诉他们,生命在于运动。学生非常高兴地说,怨不得你那么瘦呢?原来是锻炼的结果。过了几天,我决定早晨穿轮滑鞋上班,这样既可以节约时间,又能锻炼身体,而且还能提高轮滑技术。学生这次看见我,更是吃惊,一些同学老远就跑过来,一边跟着我跑,一边问我:老师你从哪里滑过来?老师你累不累?老师这个好玩吗?我像英雄一样被他们护拥着进了学校。有的孩子高兴地跑到班里叫其他同学赶快出来看,朱老师穿轮滑来的。一时间校园沸腾了,孩子们奔走相告,做值日的也不做了,读书的也停了下来了,热闹极了。你一定没经历过这种场面,这么多学生为你欢呼,为你高兴,为你激动,被你感染!我都差一点找不到北。好家伙,这时候我才体验到当名人的苦恼,一上午不停地有孩子跑过来问这问那,就差找我签字了,幸亏全校只有几十个孩子,要是几百个孩子那还得了。

第二天早晨,一些上次没有见到我穿轮滑鞋的学生,特意来早点,在大门口等着我,孩子们依然那么兴奋。就这样接连几天,孩子们都处在兴奋之中,他们好像都吃了兴奋剂,不对,用老人们的话说,是“人来疯”。不管是什么,孩子们比以前有了活力,有了理想,有了见识,有了积极向上的愿望。我一个老师能给孩子们什么呢?这点精神活力,我觉得最可贵,它远比一些知识宝贵得多。

一个老师有时候课下对孩子的影响,会比课上更多。我为自己的一些特长而高兴,但遗憾的是,这里没有游泳馆,如果有,我会再次让他们有充满精神的活力。

来支教,我给了孩子们真正的东西,我心满意足了。这就是我的幸福。

缺少拥抱的儿童教育是苍白的

“拥抱”一词在大多数中国人的眼中,是一个比较谨慎的词。我对拥抱也很含蓄,不敢随便谈起,在我的观念中,拥抱是夫妻双方的事,即使是恋人也不能在别人看到的地方拥抱。在我懂事以后,恋爱以前,就没有主动拥抱过别人,也没有被别人拥抱过,即便结婚以后,也对成人之间的拥抱感到不好意思。学校有好几次活动,都是一些教育专家和心理专家主持的,都有教师之间相互拥抱的节目,从校长开始,每位教师之间都拥抱一下。就这个动作,感觉对于教师之间的沟通起到了很大作用。也是从那时起我对拥抱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我觉得农村孩子对于拥抱的缺乏,是以后无法弥补的遗憾,可能也是一些人不孝敬的根源。农村孩子很少有人能回忆起妈妈的拥抱,更不用说爸爸了。我通过观察得出一种结论:小时候得到谁的拥抱越多,长大以后和谁的关系越好,相互理解地越深。这是一般的规律,个别现象除外。一个从小就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很难深刻地和父母相互理解。

网上曾做过一个名为“拥抱·爱”的公众调查。57.1%的人不会吝惜自己的拥抱,希望直接表达出对家人、对朋友、对爱人的深情厚谊;64.8%的人可以接受“当众拥抱”;34.6%的人是为了“给所爱的人以支持或鼓励”才去拥抱;70.8%的人会以“琐事见真情”的方式代替拥抱;94.1%的人“最想拥抱父母或爱人”。张学友在做客《艺术人生》时提到自己的妈妈。他说母亲不仅是早年家庭的生活支柱,更是年少时自己心灵最后的庇护港湾。但他在不惑之年下了一个月的决心,才第一次拥抱了自己的母亲。他说这种拥抱来得太晚了,希望从现在开始,能够表达的个人情感一定大胆地说出来。

人类之间最好的身体接触方式就是拥抱,因为它很简单又很明确地表达着人与人之间最真的关爱。心理学研究表明,那些经常被触摸和拥抱的孩子的心理素质要比缺乏这些的孩子健康得多,成人更是如此,它会让你重拾童年的安全感、温暖感。中国孩子远远比美国孩子得到的拥抱和亲吻少,到了10岁左右,就很少有人再拥抱和吻你了,包括你的父母亲人。这是我们的孩子可怜之处,农村孩子更是可怜,我就是这样一个受害者,但是我无法拥抱这些孩子们,因为我是一名男教师,在此,我呼吁女教师们,给孩子一个拥抱吧!他会终身受到鼓舞的。

我把孩子们“忽悠”了

“忽悠”一词老师使用似乎不太合适,因为这个词多少有欺骗的意思,作为老师是不能这样做的,即使是善良的欺骗也使不得。老师和孩子之间是一种诚实的交往。我在没有来支教以前,真是认真,没有欺骗过孩子们。但是在支教工作中,我不得不忽悠孩子们了。

在以前的工作中,虽然我在好几个岗位上做过贡献,但是也没有想到支教学校需要同时担任几个学科的教学。劳动课、信息课、校本课还凑合,自己多少还有点基础。美术课确实让我很是头痛,因为自打小时候起,就没有接触过美术。有人夸过我写的字,但从来没有人表扬过我画的画。教孩子们美术可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现在很多美术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到了小学,对美术课都发愁,更不用说我了,可以说我在美术上就是一个弱智。不管什么智,支教学校分配给咱的任务,咱不能说完不成吧。

可是,老师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可我一滴水都没有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绝对是真理,即使是魔术还需要道具呢!书到用时方恨少,恨也没有用,又不是我的过错,我是号称数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搞的是数学。这真是赶鸭子上架呀!不上也得上。

很多老师夸奖过我,说我聪明,干什么什么成,一开始我不相信,夸我的老师多了,我就慢慢地相信了。我在担任初级游泳教练的时候,自己刚会“狗刨”,但是我要教给孩子仰泳,不能示范,咱讲理论,让别的班的孩子来示范,就这样12天,25个孩子全都学会了,而且每人都能顺利地游50米,在给家长汇报表演时还得到了赞扬。很多游泳馆工作人员的孩子都是我教会的初级游泳。轮滑我也没有进行过专业训练,但是我成立了北京育英学校小学部轮滑队,自己训练的轮滑队上过中央电视台,上过“同一首歌”,市、区比赛拿过很好的成绩。说实话那时候不是“忽悠”,而是胆大,也不知道累,傻干!

虽说教美术困难重重吧,但是比起教游泳、轮滑来还是容易的。至少没有危险呀,不用担心孩子溺水、也不用担心摔伤。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就凭我这十几年的教育经验也能胜任。

慢慢地我发现,现在的美术课和我认为的美术课有一些区别,美术课不但是画,而且有很多动手制作,用脑欣赏的内容。

欣赏的能力我是有的,我有着三年书法本科学习的经历,而且是北京名校书法本科毕业的。这次正好有了用武之地,书法、美术都属于艺术专业,艺术具有相通性,而且书法和美术最早还是一家,在审美角度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我就是利用欣赏书法的角度去“忽悠”孩子们的。再加上自己计算机方面的特长,发挥电脑的作用,努力收集资料,上网下载有关资料,每节课播放课件,每一节美术课都给孩子“忽悠”的陶醉了。特别是有一节公开课,孩子们都不愿意下课。

创作画,咱不会,照葫芦画瓢还是努力的,有的课需要示范,我提前先在下面练几下子,到课堂上,把书上简单的内容画上去,有时候孩子们都为此震惊了,好像他们的老师当中还没画过这么好的呢!我可能算是羊群里的长颈鹿了吧!每次下课孩子们都要留下来合张影,有时候甚至不舍得擦。这也大大增加了孩子们的绘画欲望。

有人说:教育是创造,创造需要激情。唯有创造,才能使鲜活的生命更具灵气。有激情,才会有勃动的韵律,才会拨动学生的智慧之弦,奏出生命的灿烂乐章。有激情,才会激活学生的创造欲,使学生的创造火花呈现燎原之势。有激情,才会使师生收获到创造的成果,享受到创造的快乐,引领师生融入同乐的激动境界,升华生命的价值。每节课我努力使自己洋溢着激情,努力的“忽悠”着他们,引导他们进入艺术的殿堂。用忽悠弥补自己的缺点,现在看来孩子们已经被我彻底“忽悠”了。可怕的是我可能有点忽悠过头了,有个孩子想长大以后成为我这样的“画家”,到那时我可真是无地自容了。教育因激情而鲜活,理想因激情而美丽,生命因激情而精彩。读书在,激情就在;梦想在,激情就在;热爱在,激情就在;执著在,激情就在。

不过这让我对艺不压身这个观点有了深刻认识,学习的东西不一定什么时候就用上了。就像我学习书法,很多人不理解我为什么学习它,现在不就清楚了吗,为了支教呀!

你别也被我“忽悠”了。

“忽悠”是需要努力的,而且非常需要努力,不然你就无法“忽悠”别人了!

支教不苦

很多朋友知道我去支教了,都非常关心,有的见面就问,见几次问几次,支教的地方很苦吧。没时间见面的,就打电话关怀,也是老一套,我现在回答都不用想,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动程序了。张嘴就来,而且有时还没等他问我就提前说出来。

为了让更多的人放心,我想通过邮件告诉他们,支教不苦。

首先说吃,民以食为天,吃到什么地方都是放到第一位的。在这里,吃的是城市里很多人梦想的食品,秋天是南瓜、韭菜,冬天是萝卜、白菜和粉条,春天依然是萝卜、白菜和粉条。虽然东西一样,但是吃法不同,今天是萝卜馅儿的包子、明天是白菜馅儿合子,后天是白菜熬粉条,大后天不是萝卜就是白菜,再过一天就回家了,吃什么也不在意,就想着回家呢!吃肉的时候是有的,我认真数过,总共不到2位数。现在我对白菜、萝卜已经建立了一种特有的感情,每次回到家以后就不愿意再迫害它们。这也让我回到了20年以前,那时我刚十多岁,吃什么都香,怎么能苦呢!今天不也是这样吗?

第二件大事就是住了,关于住的问题,更是幸福,我来到的第一天就写了一篇感想,题目是我拥有一个庄园。多么幸福呀!这是在北京非常有钱的人才能实现的梦想,我在这里实现了。自己拥有几十间房屋,还有一个很大的运动场,都可以打高尔夫球,只可惜我不会,也买不起球杆,但是没有人的时候我可以站在主席台上想象,想象我打高尔夫球的潇洒,那多幸福呀!而且吃水、用电都不用花钱,更没有人吵闹,就像我们说的共产主义一样,这是我一直盼望的生活,你说苦吗?

这更是痛快,上了五环,再走京承高速,时速没有下过90公里。多爽呀,在城里几乎没有的速度,在这里得到了释放,这车才真叫车,速度真爽!

空气

空气污染让很多城里人感到恐惧,抽时间就想到郊外呼吸新鲜空气。现在,我可以天天呼吸绝对新鲜的空气,新鲜得能让人嗅出泥土的芳香。这是多么幸福的事!谁能说苦呢?

工作

给我提供了多种锻炼机会,美术、校本、信息、劳动这些学科都是以前我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在这里有了实践的机会,大家都夸我能干,是个多面手。真让我感到幸福,这么多人信任我,还有苦可言吗?

友情

这里的老师朴实得让我感动。我在这里只能支教一年,一年后一定要回去的,回去以后不知道什么时间还能再来一次,但是这里的老师却把我当成了真心的朋友,知道我爱人做手术,都表示了真心的问候,每人拿出100元给我爱人买补品。拥有这样的朋友,就是在深山里也是幸福的,哪有苦的味道呢?

幸福是对生活的一种陶醉,是自己的感受,我感觉支教是很幸福的,心灵受到一次洗礼。支教不苦!

支教虽然结束了,尽管在支教中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不过我在支教中学习到的知识,却对我终身有益,特别是学会了用幸福的、欣赏的眼光看待问题。在我所支教的学校的老师们,也享受到了我的幸福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对生活的新认识。

我想也会给您带来一点感动吧!

故事链接

从高中到小学

从高中一下到了小学,面对如此“简单”的知识,面对如此“调皮”的学生,有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学生上课不听讲、作业书写不规范、改错不认真……每节课我都在喋喋不休地说,一遍又一遍地强调,一节课下来,我通常是口干舌燥,但从作业和测验中反馈出的结果来看,学生并没有接受,弄得我自己的情绪也很低落。

于是我请同伴听课,他们都建议我少讲,将课堂还给学生!我怀着试试看的态度,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自己发现,可刚一放手,教室里一片“混乱”……

怎么办,与同伴反复交流,现在我的办法也多了起来:我的眼睛开始迅速搜索遵守纪律的同学,并轻声说道:“某某同学做得真棒,一直在认真听老师说,我要看看谁和他做得一样好”;“某某同学的眼睛一直盯着老师”“真好!我又看到有一个同学准备好了”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几句话,教室里面顿时安静了下来。

正如张老师所说:孩子是最敏感的,老师有一点变化,他们都能很快地察觉到,因为你在变,所以孩子也要变才能适应你,可不要小看了这些孩子,他们可是聪明得很。

是呀,一直以来,我总是在要求孩子们改变,却从来也没想到自己也该变换个“造型”了,现在看来,教师的变化真的可以带给孩子很多很多……

(中关村第四小学教师 王 卫(2))

【注释】

(1)朱东站,1975年出生,1995年参加工作,取得首都师范大学艺术教育本科学历,北京教育学院学校教育本科学历,2003年调入中关村第四小学,从事班主任工作。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最好的方法就是借鉴自己的童年。

(2)王卫,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于2007年9月加入中关村第四小学。受四小的感染来到四小。经过一段时间的亲身实践,愈发感到自己的价值,感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每个人都是重要的”的教育理念将永远植根于我的心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