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性格需要儿童自己培养

性格需要儿童自己培养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像我们前几章所说,儿童构建自己的品格,培养其令我们所爱慕的那种品质。环绕这个圆圈的第二个圆圈,代表着那些比较顽强和注重平衡的人,也就是那种接近完美或者属于“正常”类型的人。第三个圆圈区域表示各种不同程度的尚未达到正常的大多数人。最外面有一个较小的区域,表示超出正常范围的人,他们是一些超社会和反社会的人,这些人都无法适应社会生活,他们要么缺乏生存能力,要么成为犯罪分子。

就像我们前几章所说,儿童构建自己的品格,培养其令我们所爱慕的那种品质。这些显然都不是由于我们榜样的作用而形成的,我们也无法教导他如何形成。这些都是儿童3~6岁时通过自己的行为逐渐形成的。性格的形成也不是完全随意的,儿童的性格更是如此。我们要做的就是将教育建筑于科学的基础之上,以便于儿童能够高效地工作,不受干扰和阻碍。成人对儿童的性格发展无能为力,最多只能在他们的性格形成之后,能够理会成人的教育时,通过说理和劝告对他们的思想施加影响。只有儿童到了6岁,成人才可以对他进行说教,6~12岁,儿童才具备分辨善恶的能力,也只有这时儿童的良知才起作用。到12~18岁,儿童已经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此时我们才能够像对待成人那样向他们传授一些东西,类似于宗教的布道。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这些只能在儿童6岁以后进行,此时他们的性格和个性已经形成,无法通过自然的方式进行塑造了。这时我们会发现,孩子们已经难以接受我们的思想了,尽管我们渴望对他们施加更多的影响,我们的作用也只能是间接的,无法直接对他们施加影响了。

许多年轻的老师喜欢抱怨,尽管他们非常敬业,耐心地给孩子们讲解科学、文学等科目,但是孩子们却无法听进去,这不是孩子的智商不够,而是由于他们缺乏品格。没有品格就没有驱动力。只有那些成功地保持了某些或全部天赋的人,才能够拥有个性并真正学到东西,遗憾的是这样的人是极少数。大多数刚进学校的孩子都不具备这样的性格,到了这个时候,要求他们集中注意力已经晚了,因为他们难以做到这一点。如果他们在此之前没有形成认真的品质,提出这样的要求又有什么用呢?打个比方,我们这样要求孩子,就好比对没有腿的人说:“要好好走路!”这种能力是在早期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我们无法要求他们具备这种能力。

既然如此,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办呢?通常我们会得到这样的回答:“对待年轻人要充满耐心,我们要努力给他们施加影响,为他们树立榜样。”我们把希望寄托在时间和我们的耐心上面,认为总会有所收获。但实际上,我们什么都没有得到。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的容颜逐渐苍老,但仍不会有什么收获。时间与耐心并不能独自发挥作用。我们只有利用创造期所提供的机会才能取得成效。

我们应该把人类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平等地对待儿童、老人和自己,这样才能够在内心深处感受到人类的一些共通的东西,就是人人都有一种自我发展的倾向,虽然许多人对此有明确的意识,这种倾向却在潜意识里支配着他的生活。个人及社会都是如此,都有一种不断进步的倾向。无论如何,人类总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换句话说,人类的行为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处于发展之中,因为,无论自然界、生命,还是人类都有一种向前发展的倾向。

下面这个图,中心圆圈表示的是一种完美的状态。环绕这个圆圈的第二个圆圈,代表着那些比较顽强和注重平衡的人,也就是那种接近完美或者属于“正常”类型的人。第三个圆圈区域表示各种不同程度的尚未达到正常的大多数人。最外面有一个较小的区域,表示超出正常范围的人,他们是一些超社会和反社会的人,这些人都无法适应社会生活,他们要么缺乏生存能力,要么成为犯罪分子。除了这一小部分人之外,其他所有人都适应了生活,虽然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差异。我们所说的教育,就是针对所有这些人而言的。

人对于周遭世界的这种适应能力出现在生命初期,尤其是在6岁之前。那么在这里我们可以找到品质的渊源,要想适应这个环境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中间的圆圈代表的是一些接近完美的人,这些人强壮无比,不仅因为他们天赋充分,拥有更多的精力,还由于他们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外面那个圆圈代表那些次于他们的人,这些人的精力相对较弱,而且生活中会遇到更多的障碍

向美好社会类型和向低级社会类型人趋向图

在整个社会生活中,那些有大成就的人都具有最坚强的性格,那些性格较弱的人则倾向于滑向外圈,沦落为反社会或者社会多余的一类人中。这些人自制力较差,经不起诱惑。他们需要道德力量的支持,以便摆脱堕落的诱惑。这种诱惑能够带来快感,也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因为谁也不想成为罪人。但是,对这些软弱的人来说,堕落的诱惑如同地球引力一样无法抗拒,他们要保护自身,就需要道德力量的支持,进行不断地斗争和反抗。这些人想方设法约束自己,防止自己沦落下去。他们努力向那些受人称道的人看齐,把他们当做自己的楷模,或者虔信宗教,乞求上帝给他们以力量,克服这种可怕的诱惑。就这样,这些人逐渐在自己身上披上了一件道德外衣。这需要极大的自我克制力,因为这种努力是对本性的伪装,不是轻松愉快的事情。这些人如同登山者一样,必须用力攀住一块石头,才能支撑身体的平衡。年轻人会感受到这种可怕的空虚,而教育者则试图通过树立榜样来帮助他们。教育者总是把自己当成是榜样,尽管他们有时也会感受到欲望和空虚的恐怖。他们总是说:“我必须树立一个好榜样,否则我的学生将来会是什么样子?”这种沉重的包袱压在他们身上喘不过气。正如图中第三个圆圈所示,教师和学生都属于这种有道德的人。这就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我们的性格和道德教育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进行的,我们已经接受了这种教育方式,因为绝大部分人都受到了同样的限制。一句话,道德被认为是人的本能要求,人自然要防止堕落。

第二个圆圈代表的是强烈地趋向完美的一类人。这里没什么吸引力,但是他们更想变得完美,这是一种真诚的愿望。这些强健的人不会偷别人的东西并非因为害怕惩罚,他们就是那么高贵,连随手拿别人一个瓶子的想法都不会有;他们远离强暴和武力,也不是因为受到道德的束缚。简单地说,他们不需要别人的东西,他们憎恶暴力,渴望完美,因为这符合他们的天性。他们对于完美的寻求不是一种牺牲,而是一种追求,仿佛这样能够满足他们最强烈的渴望。生活就是这样,很多人愿意遵守前人的规矩或者习俗的戒律,或是寻求精神导师的指导。但是,图中中间区域代表的人不是这样,他们都是一些不受诱惑的圣人。这些人不需要任何人的说教,因为天性使他们自觉遵守这些戒律。

健康状况的不同,可以区分出强健者和软弱者精神上的差别。比如,患有慢性气管炎的人不得不靠温暖的毛衣来保护胸部,不得不经常洗热水澡和为促进血液循环而按摩。尽管这个人表面上看不出什么问题,但是他却时时小心谨慎,注意很多问题。另外,这种人的消化功能可能也不好,要想维持体力就必须吃补品和药物。

这些人与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在生活上过得小心翼翼,生怕进医院或者死亡。他们的生活完全受制于医生的叮嘱,需要护士的看护或者家庭的帮助。请再来看看那些身体健康的人们吧,他们生活上不会受任何限制,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在任何天气都可以进行户外活动,甚至可以凿开冰块进行游泳。然而其他人却只能躲在家里不敢出门。对于第三个圆圈之中的病弱者来说,精神上的良师益友是十分必要的。以阻止滑向诱惑或者堕落的深渊。但是第二个圆圈里的人就不需要这些帮助,生活给他们带来的只有快乐。

现在我们再来考虑一下完美圈的一些情况。我们必须努力把品格建立于事实的基础上。什么是完美?是拥有各种美德,还是达到了某种精神境界?如果是某种高超的精神境界,这种境界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必须把这个问题弄个水落石出才行。上面已经讲过,性格总是约束人的行为,而且不断朝着某个方向发展,这对于所有的人似乎都一样。这就好比人类社会也在不断进步一样,这是一种自然规律。所以,我们现在有必要讨论一下最核心的问题,因为人的完善就是人类发展的目标所在。在科学领域,只要有人做出新的发展,社会就会被推进一步。精神领域也是这个样子,只要人的精神发展到另一个阶段,便是人类对整个社会的一种推动。因为生命本身就有一种前驱的力量,促使人们不断前进,不停地追求自身完美。

中心圆圈的人就是一种很好的代表,他们充满自信,斗志昂扬,也没有不必要的欲望,从不努力去抗拒什么诱惑。总之,从品格角度而言,第三个圆圈里的人太多了,他们需要用拐杖来支撑自己。如果教育仍旧一如既往,人类的水平甚至还会降低。假如一个第三个圆圈的传教士向一个属于第二个圆圈的孩子讲道,他可能会说:“不要吃肉,这可以导致罪恶。”孩子们听了也会说:“那好吧,我不喜欢吃肉。”或者他对另外一些人说:“穿这些衣服会着凉的,要穿得暖和一些。”回答也许是:“不要紧的,我们已经很暖和了。”显然,来自第三个圆圈的教师只能降低儿童的水平而不会将他们带到完美的中心。

假如我们认真观察过学校的教育,就会发现其中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特别是贫乏和单调性。今天的教育是令人感到屈辱的,它培养了人的自卑感,人为地降低了人的各种能力。每一个部门都限制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使其大大低于自然的水平。它给能够快步如飞的人提供拐杖。这是一种建立于人的较低能力而不是较高能力基础上的教育。如果人类的大多数是低能的,这也是人为的过失,因为他们的品格的形成在构成时期受到了阻碍。我们不得不努力重新达到人的真正标准,让我们的儿童能够运用他们的创造力。到那时不属于完美圈的第二个圆圈里的人也会趋向完美;不是为了准备自卫,而是去占领,去征服第三个圆圈。如果在人的整个生活中心理的建构只能有一次,如果那时心理构成不能出现,或由于不良的环境而使心理构成情况糟糕,那么就不必惊奇大多数人发育不全。但是如果品格能按自然的形成方式发展,如果我们不是进行道德说教而是给他们以积极行动的机会,那么世界就会需要一种完全不同的教育。

传统教育的最大功劳就是将人培养成一个个谦谦君子,他们知识底蕴深厚并且富有道德感,可是这些人的能力却往往遭到人们的质疑。一旦我们能够唤起人类的激情,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既然人的性格是在一个特定阶段里形成的,如果错过这个发展阶段,它就永远无法完成,任何说教都无济于事。

这里再谈谈新旧教育的区别。我们需要在适当的时间帮助人们建立起这些品质,充分发挥出人性的力量。社会已经建立起高高的城墙和厚厚的壁垒,这一目标的实现并非轻而易举。新教育要做的事情,就是拆除这些屏障,这样人们才能将目光放得更远。这种变革是悄然发生的,不需要流血和牺牲,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如果这项革命成功的话,暴力此后也就没有了生存的土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