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的教育是怎样影响社会的

中国的教育是怎样影响社会的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的新教育制度始于庚子年以后,当时的《学堂章程》是抄日本的。所以中国学校制度好比地层,要待地质学家查勘他是如何积累出来的。在这一个局势之下,我用我相信的道理办台湾大学。因为办台湾大学,想到中国整个的学校制度,这一篇文,是出题不是作答案。针对这个毛病,学生在各级学校,应受到能力的训练。

导读

这是一篇有价值也很有趣的文章,傅斯年建议应将游民教育改为能力教育,将资格教育改为求学和做人教育,将阶级教育改为机会均等教育,将幻想教育改为现实教育。这些改变的目的是使学校成为培养健康人格和知识的场所,而不是一个负责发证的机关,社会在人才选择上也应以人的品德和能力为标准,不要出现某种歧视的用人制度,这在今天尤为重要。

中国的新教育制度始于庚子年以后,当时的《学堂章程》是抄日本的。民国改元,稍许有些改变,但甚少。直到1921年光景,才大改特改,改的方向可以说是模仿美国,更正确些,是受美国的影响以后经常有些小改动,改动的动力,大体来自教育部。凡是一位新任教育部长上任总当有一番抱负,经久之后,便有一番作为,这样作为,每每是抒发自己的理想,这理想或者来源于他的留学时代的环境或者来源于他的哲学。此外一切可以影响教育部长的人,也多能如此发生效力。但全盘的改,乃至彻底的检讨,是不容易办的,所以也就因而不办,然在旧有的不改动一个大前提之下,再添上些新的,却是“轻而易举”,所以也就这样办。即如中学课程添了又添,添到世界无比的高深(章程上),大学制度又像美国(学分制)、又像大陆(学期制),都由于这个缘故。所以中国学校制度好比地层,要待地质学家查勘他是如何积累出来的。

我们现在在这个岛上,正是检讨过去一切的时候,正是我们出问题给自己的时候。我们的挫折的缘故在哪里,我们要检讨。我们万万不可再不问不思的一味因袭旧脾气,因为实在因袭不下去了——假如要存在的话。在这一个局势之下,我用我相信的道理办台湾大学。因为办台湾大学,想到中国整个的学校制度,这一篇文,是出题不是作答案。

我们这些年来使用的学校制度既是累积的地层,而不是深思善改的结果,在今天,我们的教育是怎样影响社会?我们要先问,现在的学校制度有没有毛病,这当然就他的效果说。我想有的人回答这个问题时认为有毛病,也有的人认为大致可以。可以不可以,原是比较之词,假如中国走经济的上坡路,“天下太平”,有广大的新地可以移民,有工业可以缓进,我们也许觉得今天的学校制度无大毛病。即如美国,他的学校现状(不能说制度,因为没有划一的制度)也有很多很基本的毛病,许多教育家、社会学家、哲学家在忧心中检讨,然而美国一直飞腾走经济的上坡路,加以美国社会没有中国的科举遗毒、官样文章、唯名主义、拖延困难主义,所以我们在远方的只见美国教育之发达。假如美国走下坡路,他那教育作风、学校办法,恐怕要千疮百孔的暴露出来。……

针对现局中之弊端,作为改革的原则,我一时想到的有五项,如下:

第一,现在是层层过渡的教育,应改为每种学校都自身有一目的。入国民学校为的是什么?当然是为升入初中了。入初中为的是什么?当然是为升入高中了。入高中为的是什么?当然是为升入大学了,入大学又为的是什么?当然为一张大学文凭,作为资格了。假如研究院设得多,还要政府公费入研究院。一句话,一切学校都是过渡学校,今天过渡到大学毕业为满足,不然不满足,将来“学术发达”,还要过渡到研究院毕业为满足,不然不满足。如此下去,社会是不会健康的,学校成了变相科举,是不能建立近代型的国家的。

这个事实,使得一切办学校的感觉困难,学生在校以升学为目的,不以求学为目的,于是应做的事不易做通,不必做的事,须做许多,这在中学尤其不了。

为改变这个风气,必须每一种学校有他自身的目的,毕业后就业而不升学者,应为多数;升学而不就业者,应为少数。每一种学校,既有他自身的目的,则在课程上、训练上,应该明明表现出来,必须使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不至于不能就业,才算成功。至于有业可就与否,则乃一社会问题

第二,现在是游民教育,应当改为能力教育。因为一切学校成了过渡学校,一切教育成了资格教育(即当年所谓“混个功名”),自然所造出来的寄生者多,而生产者少了。唐朝的韩愈辟佛,专从社会问题出发,当时的和尚、尼姑、道士、道姑是逃避兵役、逃避劳动、逃避租税的人,弄得遍天下都是。于是韩愈大大叫苦说:

古之为民者四(士、农、工、商),今之为民者六(加上释、道)。……真……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贵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

他忘了一件,“士”也太多了,也是消费生产的。凡在社会上无用的,便是社会的寄生虫,寄生虫是要吃死他所寄生的主人的。

历史上的科举制度造出了些游民,为数究竟还少,然而在家也够鱼肉乡里的了。学校承袭科举制造游民的效能,学校越多,游民也越多。毕业之后,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只有过其斯文的游民生活,而怨天怨地。这些高等游民有些忽然大“得意”,更鼓动一般人做游民。

针对这个毛病,学生在各级学校,应受到能力的训练。所谓能力的训练,就是生产力的训练,和文明社会必要的技能的训练。

第三,现在的学校是资格教育,应该改为求学教育和做人教育。

读者或者觉得我这一条说得奇怪,现在的学校难道不是为的求学吗?当然,无论如何坏的学校,总有一部分学生在求学,然而整个的看,这样艰难的课本,能达到求学的目的很大吗?这样的教法,能达到求学的目的很大吗?所以一入学校,第一件事是升级毕业,最后一件事也还是升级毕业。先生不好,无所谓,设备不好,更无所谓,只有毕业文凭乃真是要紧的。至于如何陶冶性情,更不在话下,这当然不可一概而论,但这样确是不少的。

第四,现在的学校是阶级教育,应当改为机会均等教育。

所谓一切人一齐平等,本是做不到的,因为天生来在禀赋上便不平等。一因为贫富的差别,或者既得利益的关系,使察赋与学力能升学的不升学,不能升学的反而升了,确是不公道,而且在近代社会中必是乱源。因此,社会上的待遇和地位,虽无法求其绝对平等,也不应求之过远,然机会均等却应为政治的理想。所谓机会均等,并须先有教育机会均等作根本。

其实教育机会均等也是不容易的。国民学校是义务教育,当然可以说是相对的均等,虽然不能说是绝对的均等,因为学校也有好坏,有人是有选择力,有人是没有的。但政治总是论大致的,义务教育若真能普及,也可以说在这一阶段是均等了。以后呢?人初中无法均等,至少目前如此,因为这受家庭和地域的影响最大。但初中以后,总当尽力使其接近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其办法一面是由地方,社会,或学校,广设贫苦子弟升学奖助金,使穷人的子弟真好的能升学,一面是严格限制胡乱升学,使有钱有势的人而不够程度的不能升学。

第五,现在的学校颇有幻想成分,我们应当改为现实教育。

我们要问:

一、我们这一套学校,照它的性质,照它的数目比例,为的是什么?

二、我们这套学校,抗战以来越来越多,可曾于创办前想到师资从哪里出来否?

三、我们这一套学校,学生毕业之后,究竟能有多少就业?就业成效如何?可以不为社会之累赘否?

四、我们这一套学校,曾用何种方法使它一校有一校之作用,而不仅是挂牌子发文凭?

五、我们国家的人力物力能办多少?办了后,能否增进人力物力,以便再去办?

这些问题,不过举例而已,假如对这些问题不能作一自信的答案,那么其中含有幻想的成分大约不免罢?

以上的五个原则是一个大问题。由这个大问题,产生很多并不小的问题。这些问题,我以为在今天是值得想想的。……我为这些问题近来写了一篇两万字的文,现在把其中的总问题一部分节略写下来就是这篇短文,希望大家对这问题想想换我自己,也只是想到问题,还不能有满足自己的方案。

(1950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