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选择历史事件之原则

选择历史事件之原则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人之读史习惯,在当年为的是科场、作文及一般知识。西洋教育系统中,历史之占一位置,也是沿袭文艺复兴以来的习惯。历史是供给士人以修饰及谈资的,没有这层装点,算是野人。我以为历史仍应保存在中小学中,而其目的,应该与自文艺复兴以来的士人教育用意不同,因而作用不同。第二是国民的训练。这三个要求既树立,其余一切物事,可以少论,“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中学生不知历代皇帝与年数,不为愚!

想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问,我们为什么应在中学中设历史一科(据二十一年课程标准,小学历史虽并入社会科内,但历史仍为社会科的中心)。中学中设这一科,本有它的历史背景,中国、西洋没有大不同。中国人之读史习惯,在当年为的是科场、作文及一般知识。当年学问本以经史为大端,并没有自然科学。当年知识本以人文为贵重,物质知识是为人不看重的。西洋教育系统中,历史之占一位置,也是沿袭文艺复兴以来的习惯。所谓liberal education者,本合不了历史。历史是供给士人以修饰及谈资的,没有这层装点,算是野人。到了现在,这话仿佛不该这样说了。物质界、生命界的知识无数,这在智慧上是无量价值。工艺界经济的知识无数,这在人生上是无量福利。以中小学生之时光精力,应付此等切身的知识,尚虑不及,还要谈历史吗?设若历史只是士人的装饰品、谈吐的资料、文艺的辅佐、胡思乱想所取材,还值得成一学校科目吗?

我以为历史仍应保存在中小学中,而其目的,应该与自文艺复兴以来的士人教育用意不同,因而作用不同。所有装饰性的、士流阶级性的、记诵性的,皆不与近代生活相干,所以可以一齐不釆。只有三个意义,我们似当充分看重。

第一是对于“人类”(Mensch heit)及“人性”(Menschlichkeit)之了解,把历史知识当作“人学”。若能实现这一个意思,历史当然不比动物学次要。人性是难于抽象解释的,尤其是人的团体行动。如借历史说明生命界最近一段的进化论,当然是与我们现在生活有关的。

第二是国民的训练。把历史教科做成一种公民教科,借历史事件做榜样,启发爱国心、民族向上心、民族不屈性、前进的启示、公德的要求、建国的榜样;借历史形容比借空话形容切实动听得多。“托诸空言,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第三是文化演进之阶段,民族形态之述状,在中国史更应注重政治、社会、文物三事之相互影响。

这三个要求既树立,其余一切物事,可以少论,“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中学生不知历代皇帝与年数,不为愚!

这三义在上文中再详说,现在另转到别一点上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