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升初”的秘密

“小升初”的秘密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京“小升初”信息公开披露相当有限。“小升初”绕过学区大派位的学生不在少数。北京市教委早在2012年8月即掀起新一轮“禁奥”风暴,声称将推进“小升初”入学办法改革,严禁奥数成绩与升学挂钩。2013年“小升初”工作尚未结束,北京2014年的“小升初”生源争夺战已经提前打响。

文 / 任波 杨佳秋

从2006年中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起,初中招生录取已全面废除考试。根据法律规定的“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各地应按户籍和居住地将学生分别划归对应学区,学区内小学生都可参与教育部门组织的片区所属公立中学学位的电脑派位(也称大派位),根据学生所填志愿随机分配录取名额,这也是多地政府认可的主流招录模式。

但是,上述力图实现教育公平的法律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彻底变形。

6月底,北京市“小升初”正式电脑派位前,财新记者拨打北京市多所初中的招生电话,均被告知,招生早已经完成。

“已经结束了,都定完了。”6月28日,财新记者拨通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顶级中学之一,下称人大附中)的招生办电话,询问“小升初”招生名额分配进展,对方如是回答。

为何派位还没开始,“小升初”招生就已闭幕?

答案很简单:对于学生和学校而言,看似公开透明的按学区进行电脑派位,不再是初中入学招生模式的真正主流。

此前的5月28日,民间教育研究机构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举办研讨会,并发布《北京市“小升初”教育信息公开情况调查报告》指出,在2012年海淀区等四区18所重点中学及19所重点小学中,从唯一一所公示“小升初”划片派位结果的东城区灯市口小学所了解的信息看,这所位于王府井附近、具有百年历史、在学区排名靠前的小学中,当年毕业生参加学区派位的比例不足50%,其中仅有1人被派到市重点中学,绝大部分参与派位的学生升入普通中学。

不参与派位的学生,主要是通过各种“择校”渠道先行获得北京市各级各类重点中学入学名额。“等派位是最差的选择。”参与上述调研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课题组成员郭君对财新记者说。

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2013年,全区“小升初”学生人数共2万出头,最终参加大派位的学生人数仅占33%-40%。

北京市教育培训机构清华园集团副总裁闻风对财新记者确认,这一比例“不能说百分之百精确,但每年相差不大,符合实情”。

北京“小升初”信息公开披露相当有限。闻风多年研究北京市“小升初”政策变化,依据从海淀区教委获得的各校信息和从海淀区各所学校逐一了解获得的数据,加以历年经验数据修正,得到了前述比例。这与财新记者从北京市多所重点中学和培训机构了解到的信息相符。另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2011年的一份研究报告,通过大派位方式入学的学生比例,北京市东城区约为44%、西城区约为33%、海淀区约为40%,均不足半数。

“小升初”绕过学区大派位的学生不在少数。其中,绝大多数学生均须通过或明或暗的书面考试方能获得招录资格。据上述数据计算,这一比例高达学生总数的58%左右。这些书面考试最核心的内容,无一不是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近年屡屡喊禁的“奥数”(“奥林匹克数学考试”的简称,由国际数学教育专家命题,出题范围超出所有国家的义务教育水平,难度甚至超过大学入学考试——编者注)。

教育部此前宣布,2013年6月中旬起,向全国派出十个检查组严查奥数班、占坑班(即部分公立学校的培训机构自办或与社会培训机构合办的小学生学科培训班,从中选拔优秀小学生升入本校初中)和择校。北京市教委早在2012年8月即掀起新一轮“禁奥”风暴,声称将推进“小升初”入学办法改革,严禁奥数成绩与升学挂钩。

但严禁的口号之下,奥数考试仍然暗流汹涌。2013年6月30日,一场奥数考试低调进行。仅通过小规模的熟人口耳相传和论坛发帖,就引来数千急迫的家长和学生涌入考场。参加考试的,是北京市海淀区将在2014年小升初的五年级小学生。发起考试的,是设于海淀区、被公认为北京市重点中学的101中学的占坑班,目的是为这所中学次年的初中入学选拔优质生源进行最后一次扩招。

北京市101中学这样提前一年的招生并不算早。同样位于北京海淀区的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下称清华附中),占坑班早在今年三四月起就率先悄然启动针对本届五年级学生的两轮奥数考试;据多家培训机构消息,至五年级课程结束前,清华附中已确定提前一年招录160名“优才班”新生的名单。

2013年“小升初”工作尚未结束,北京2014年的“小升初”生源争夺战已经提前打响。学生一旦被占坑班录取,还要经过多轮补习培训和高比例的淘汰,最终能被录取者为数寥寥。即便如此,2012年曾短暂停课的“名校”占坑班或早已悄然复课,或改头换面卷土重来,“禁奥”成为教育部门一个不能兑现的承诺。

北京市的窘境并非孤例。闻风说,北京如此,全国更是如此。在广州、成都、重庆、西安等大城市,“小升初”择校乱象大同小异,各自疯狂,更向中小城市蔓延。个别地区痛下决心遏制择校的努力,并未形成全局性的影响。

北京市是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入学乱象的一个最典型的样本。乱象的真正推手,恰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教育公平,所剩多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