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是工厂吗?

学校是工厂吗?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学校与工厂、企业、商业组织具有不同的性质和使命。事实上,学校追求的不应是“学校是加工的工厂”命题中的效益、效率、标准化。

(四)学校是工厂

这一假设把学校看成工厂,学生只是有待加工的对象,有待严格按照设定好的规格、标准塑造的产品;教师只是生产线上的工人,流水线上的一个环节,他们的教学活动需要根据效率原则给予严格控制、测量、操纵;学校的内部关系也不再是人与人的关系,而是“监管者”、“工人”与“物品”的关系。行政人员根据一定的标准监控、指挥教师,教师按照固定的程序、标准的要求去加工、塑造学生。在这一假设中,学校中的个人被作为学校实现其整体目标、提高效率的工具,他们的自主性、独立个性既不需要存在也不需要提倡。为了达到提高效率的整体目标,一切与标准化、量化无关的因素,如情感、需要、兴趣、爱好要么被清除、要么被压抑、要么被漠视;任何与服从、驯服相背离的主动性、能动性、反思性、创造性的品质都将被削减。

毫无疑问,运用科学管理理论、借鉴商业组织的优秀经验有助于改进学校,这一点已为大多数人认同。但是,学校与工厂、企业、商业组织具有不同的性质和使命。早在1912年,《美国教师》杂志就发出了这样的告诫:“学校的组织和方法已经呈现出有别于我们经济生活中的商业、企业的形式。毫无疑问,我们已经屈从于‘大商业家’的傲慢,并已经接受了立足于他们价值观之上的效能标准。我们已经赞同以价格和产品——在工厂和百货商店里流行的概念——来衡量教育工作的成果。但是,既然教育处理的首先是有机体的问题,其次是各个个性特征的问题,它就不应模仿标准化的制造过程。”[14]这段话明确指出了学校与包括工厂在内的其他组织的本质区别,即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它面对的是有个性的、能动性的生命体——学生,而不是无生命的物品。这一本质上的区别要求学校不能像工厂一样过分地追求效率、效益、标准化,更不能像工厂那样组织和运作。

把学校作为工厂的观点存在的问题不是学校是否应追求效益、效率,而是学校应追求什么样的效率?应如何追求效率?事实上,学校追求的不应是“学校是加工的工厂”命题中的效益、效率、标准化。单纯强调标准化、统一性,强调测量、等级控制,强调效率、效益的学校不会产生真正有效的、高质量的教育成就。原因在于这样的学校所追求的整体效率、效益的目标是以牺牲学校中个人的创造性、独特性、能动性为代价的。在这样的学校中,“儿童像羊群一样被赶进教育的加工厂,在那里无视他们独特的个性,而把他们按同一个模样加工和塑造。我们的教师们被迫,或自认为被迫去按照别人给他们规定好的路线去教学”。[15]教师的工作不再是一种艺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相反,只是一种程序性的、无变化的简单的重复。在这样的学校中,任何个人都不再是一个有完整生命的能动存在,只是学校——这个运转的机器上的一个零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