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

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基本价值和根本目的。有效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以新课程三维目标为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内涵,精心设计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现代教学理论称之为教学污染现象。教学有效知识量高是有效教学的一个基本特征。

二、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

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基本价值和根本目的。新课程强调,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去促进学生个体的全方位发展,改变以往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倾向,使获得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有效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以新课程三维目标为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内涵,精心设计每一课的教学目标。

(二)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

有效教学既是预设的,又是动态生成的,是充分预设与动态生成的辩证统一。预设是生成的前提和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超越和发展。没有充分的预设,就不可能有有效的生成;只有预设,没有动态的生成,就只能是机械地完成教学任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如果只讲“动态生成”,而抛弃了应有的“预设”,或者远离教学目标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学生想到哪儿教师就跟到哪儿,那么这种教学实际上就是在开无轨电车,是无效的动态生成。同样,只讲预设,没有动态生成,不能根据教学实际作出灵活的调整和变化,就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有效教学必定是预设和生成和谐、辩证的统一。

(三)教学的有效知识量高

教学实践表明,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学的有效知识量。所谓教学的有效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真正理解并有助于其智慧发展的知识,是能提高学生有效知识的知识。学生的有效知识是其个体活化的、可以随时提取、具有迁移性的知识,是智慧发展的象征。教学有效性的法则就是教学的效果取决于教学的有效知识量。如果教学的有效知识量为零,则教学效果也为零,此时,教学内容不论如何正确、科学,都属于无效教学。现代教学理论称之为教学污染现象。此时,教师讲得越多,教学时间越长,教学污染就越严重。教学有效知识量高是有效教学的一个基本特征。必须指出,从教学论意义讲,对不同学生而言,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情境中,其知识的有效性价值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教学的有效知识量是“个体性”的,“有效知识”只能是“个体的有效知识”。

(四)教学生态和谐平衡

当代教育生态学研究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多种生态因子组成的关系错综复杂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类个体、群体与其他多维生态因子发生着复杂的动态组合和互动,力量的消长和平衡,能量和物质的传递和循环。只有当整个教学生态系统处于动态和谐和平衡时,教学才能高效优质地实现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和发展的目标。教学生态和谐平衡主要包括教学方式和思维结构的和谐平衡、教和学的和谐平衡、课堂环境的和谐平衡。

(五)学生发展取向的教师教学行为

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具体体现为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使学生在科学知识增长的同时也成为人格健全的社会人。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准备充分、组织科学、讲解清晰,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行为模式,代之以学生发展为取向的教师教学行为。具体而言,学生发展取向的教师教学行为主要有如下几个要求:第一,变牵着学生走为导着学生走;第二,把思维过程还给学生;第三,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第四,开发课程资源,关注学生体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