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说和少说

多说和少说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不能够简捷,那就是多说,说了不必说的。我以为两个“进行”是多说的。说“不懈的努力”已经包含“继续进行”在里头。说投机家的幻想要落空,底下又给说明原因,原因在人民政府的措施“仍然以保持物价稳定为界限”。多说的反面是少说。但这些问题经充分酝酿、组织学习、讨论终于得到解决。许多机关学校采取了自上而下的领导重视和自下而上的学习自觉相结合的方法。

说一个意思,说啰唆些好呢,还是说得简捷些好?

为听的人方便(说换成写,为看的人方便),当然说得简捷些好,只要传达了那个意思,不至于叫人家误会。而且简捷的话必然干净利落,这不单是说话方面的好处,也是思路方面的好处。如果不能够简捷,那就是多说,说了不必说的。夸张些把花钱来打比,那就是浪费。

先举些多说的例子,把我的意思说一说。抱歉的是手头虽然有不少的例子,可没有工夫分类研究,提出典型来。

(一)并不是说,东北区的财政已经是一帆风顺,……困难依然是很大的,还需要继续进行不懈的努力才能克服。——五月九日第二版《生产建设性的东北财政》

(二)工会、劳动局、工商局等联合组成的领导机构,事先向劳资双方进行解释政策并发动双方充分酝酿,并领导制定集体合同。——五月八日第一版《华北若干中小城市行业,广泛签订劳资集体合同》

(三)这样黑暗腐朽的封建主义的婚姻制度如不彻底废除,……则男女平等的口号和民主自由的社会生活是不可能实现的,广大妇女群众的劳动积极性的发扬是不可能实现的。——四月十六日第一版社论《实行新民主主义的婚姻制度》

(四)近因我们营业不振,对电话费无力负担,决定将电话机拆除。……——四月七日第六版《电话拆机如何收费》

(五)电车公司一切开支,依赖票款收入来维持,所以不能允许无票乘车的情况,以免影响收入,使人民财富遭到损失。……——四月十六日第六版《荣誉军人乘电车也要买足票》

(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投机家敢于冒险,与人民为敌,他就只有等着破产的命运。——六月十一日第一版社论《为物价完全稳定而努力》

(七)该县供销社……曾协同专区供销总社打通与东北的销路。——五月十日第一版《滦南县供销社广泛订立纺织合同,支持灾民春耕播种》

(八)申新纺织事业经营三十多年。……由于过去机构庞大,人事复杂,组织散漫,都成为今天困难的包袱。——五月十二日第一版《沪申新系七纱厂合组新机构》

(九)所以需要宣传物价必须稳定的观点,还因为当人民政府正在设法减轻人民的负担,向工业家和农民实行订货和收购产品,并救济失业者和灾民的时候,有些投机家又在恶意地散布物价将从新高涨的幻想。但是这些幻想是要落空的,因为人民政府的这一切措施,仍然是以保持物价稳定为界限的。——六月十一日第一版社论《为物价完全稳定而努力》

(一)(二)两例可以一起说。我以为两个“进行”是多说的。在(一)说“还需要不懈的努力”(连“继续”也可以省);在(二)说“向劳资双方解释政策”,就够明白了。说“不懈的努力”已经包含“继续进行”在里头。“解释政策”是做一种行动,既然在做,也就是“进行”了,不必重复说了。把“解释政策”认为一件工作(就是把它看成名词),上头再加上个动词“进行”,这样的说法未免弯曲、累赘。

在(三)例,我要说的是“劳动积极性的发扬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样的说法弯曲些,累赘些,不如说成“劳动积极性是不可能发扬的”来得简捷。“劳动积极性不可能发扬”就是“劳动积极性的发扬不可能实现”,既然“不可能发扬”,“发扬不可能实现”已经包含在里头了。

(四)例的“对电话费无力负担”也是弯曲的累赘的说法,说“无力负担电话费”多简捷。

(五)(六)两例可以一起说。说“不能允许无票乘车”,“他就只有等着破产”,够明白了,而且切实。加上个“的情况”“的命运”,反而把切实性减轻了,因为“情况”跟“命运”都是抽象性的。

(七)例多说了个“与”。如果重说一遍,多想一想,决不会说这个“与”。

在(八)例里,“机构庞大”“人事复杂”“组织散漫”是申新原有的情况。是情况,才会“成为今天的包袱”(“包袱”是比喻说法,不用比喻,就是“受累的负担”)。照原文,“由于过去……组织散漫”是个表明原因的说法。原因表明了,什么东西“都成为今天的包袱”呢?可没有着落。推究到这儿,就知道原来是多说了个“由于”。去掉“由于”,就切合作者要说的意思了。还有“包袱”这个比喻说法,现在大家都了解它的含义,无须形容。给形容上个“困难”倒有些别扭了,因为单说“困难”并不等于“难以负担”。这个“困难”大可以不要。

(九)例里我要说的是“但是这些幻想是要落空的”。幻想还有能够实现的吗?说投机家的幻想要落空,底下又给说明原因,原因在人民政府的措施“仍然以保持物价稳定为界限”。好像如果没有这个原因,投机家的幻想也许能够实现似的。其实“要落空”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幻想”本身里头,不必多说了(末了“界限”也有问题,因为不属于“多说”的范围,不谈了)。

多说的反面是少说。少说当然不能把意思说清楚。夸张些把花钱来打比,那就是吝啬——当用不用。现在也随便举些例子来谈谈:

(十)棉花、百货等商品价格,则逐渐达到产、销区间应有的合理差额。——六月十一日第一版《物价由落转趋平稳,武汉市场情况好转》

(十一)根据武汉市工商局的统计:四月份全市工商业申请停、歇业与申请开业两者约为七与一之比。——同上

(十二)在提问题中,有些单位也曾表现了认为税收是件麻烦事……错误思想。但这些问题经充分酝酿、组织学习、讨论终于得到解决。——四月八日第二版《张市公营企业完成纳税》

(十三)我保证把妇女组织起来,并发动妇女动员男子参加挖河。——五月十日第一版《宁河妇女下地生产,解决了春耕与河工的矛盾》

(十四)为了提高学习效果,……许多机关学校采取了自上而下的领导重视和自下而上的学习自觉相结合的方法。——五月十日第三版《平原六千干部补习文化

(十五)由于支部注意了健全党内组织生活,加强支部教育,并得到县区领导的直接帮助,因之能够团结全村农民,结合改良技术巩固互助组织,为广大劳动群众指出了劳动互助,生产致富的道路。——四月二十二日第三版《改良技术,巩固互助,山西榆社大寨村支部领导生产经验》

(十六)因此,在残余土匪可能进行破坏扰乱地区,一切人民武装均应……严密注意隐蔽敌人的一切破坏活动——六月二日第一版社论《全力领导夏收夏播》

(十)(十一)两例同样的少说了一点。就是“产、销区”“停、歇业”都没有说够。这不能拿“产销合作社”“进出口生意”来比拟。“产销合作社”是一个合作社,干生产又干销售,“进出口生意”是一行生意,做进口又做出口。“产、销区”可硬是两个区域——“产区”跟“销区”,“停、歇业”可硬是两回事情——“停业”跟“歇业”,不能够合并起来说。或者有人要说:“你没见有个尖点儿在那里吗?用上个尖点儿,就表示‘产’‘销’共同贯到‘区’,‘停’‘歇’共同贯到‘业’。”这个道理我当然明白。可是我要问:如果念给人家听,这些个尖点儿怎么念出来?还有,为什么一定要省说一个“区”一个“业”呢?(十)例的标题里的“由落”也说少了,无论念起来看起来,总要叫你一愣。

(十二)例里的“酝酿、组织学习、讨论”也是利用尖点儿省说话。如果念出来,人家只听见一连串的双音词——“酝酿”“组织”“学习”“讨论”,搞不清作者的原意。咱们凭两个尖点儿来揣摩,才知道“酝酿”跟“组织”是两回事,“学习”跟“讨论”又是关乎“酝酿”跟“组织”的两回事,二二得四,这里头实际说了四回事,就是“酝酿学习”“酝酿讨论”“组织学习”“组织讨论”。且不说听不清楚,单说看,必须揣摩一会儿才了解,也太难了。我要劝大家不要这么办(现在很有人喜欢这么办)。这不是简捷,简直是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可是说话写文章是决不能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

在(十三)例里,参加挖河的是妇女跟男子呢,还是只有男子?“发动”跟“动员”意思差不多,骤然一看,这句话很可以了解成号召妇女跟男子一同去参加挖河。幸而有个标题在,咱们看了标题(当然还有上文),知道妇女“下地生产”去了,挖河的只有男子。因此断定这句话实在是“‘发动妇女’去‘动员男子参加挖河’”。说起来有个“去”,这个“去”表明了关系。如果写下来也保留这个“去”,就不至于叫人疑惑了。

在(十四)例里,我要说的是“领导重视”跟“学习自觉”。“领导”就是领导干部、领导人物,现在很通行的了。“重视”什么?重视下级干部跟学生的学习。所以加上个“自上而下”,一点没有错。底下的话是跟这个对称的。用对称的看法看,上头的“领导”既然指领导干部、领导人物,底下的“学习”也该指参加学习的下级干部跟学生。可是这样的对称方法现在并没有通行,恐怕将来也不会通行。所以“学习自觉”是少说了话,为了硬要跟上头对称,没有把意思说清楚。至于“自下而上”又是多说的例子。下级干部跟学生自觉的乐意学习,怎么说“自下而上”呢?这是难以想通的。

(十五)例里的“结合改良技术巩固互助组织”又是一连串的双音词,跟(十二)例相同。这个话硬把表明关系的词省去了,跟(十三)例相同。改作“把改良技术和巩固互助组织结合起来”,就清楚了。再说这个例子的标题。明明是“巩固互助组织”,可是标题把“组织”省去了。“互助”跟“互助组织”不同,不能随便。为了形式的对称牺牲内容,无论说话写文章,都是不应该的。

末了一个例子也因为少说了一个表明关系的词,“隐蔽”的作用就不明确,可以把它看成个形容词,也可以把它看成个动词。如果把它看成个动词,毛病可大了,正好把原意了解得相反。事实上自然不至于了解得相反的。可是,为说得清楚起见,为什么不按照咱们说话的习惯,说成“隐蔽‘的’敌人”,把“隐蔽”确定作形容词呢?


辩论不是演说

当着大众的面前,把某一件事实原原本本地讲出来,或是对于某一个问题的意见,尽量地发挥出来;或是把某一种的科学,详详细细地讲出来,这都叫作演说。演说的人演说终了便好了,辩论却不是这个样儿。对于某一个问题,有人主张正面的,有人主张反面的,大家把理由像演说一样地说了出来以后,可以互相驳复。甲方说乙方的理由怎样的不充足,乙方说甲方的证据怎样的不完备,最后受公正人的批评,这叫作辩论。

辩论不是争论

小朋友在游戏的时候,发生了误会,往往会分成甲乙两派。甲派说乙派有什么错误,乙派也说甲派有什么错误,口讲指画,哓哓不休地争论起来。大家不肯认错,便变成谩骂,有时竟致打架,这就是辩论吗?不对,不对,辩论不是这个样儿的,这样的叫作争论。

辩论的态度很严正,很郑重,双方只是对于辩论的题目上尽量地发表意见,尽量地指出对方的错误,不羼入一些意气。谁胜谁负,全凭公正人的批评。胜的人没有傲态,败的人也不会负气。

辩论不是强辩

小朋友们时常还有这样的情形:

做错了一件事,说错了几句话,有人来替他纠正,告诉他错在什么地方,告诉他怎样做或怎样说才对,在理应当感谢那纠正他的人,可是有的小朋友却会不服。明知自己是错的,还要想法掩饰自己的错,和人辩难。这就是辩论吗?不对,不对,辩论不是这样的,这叫作强辩。

辩论的材料,理由很正当,证据很充足,只是从理论上或是事实上证明自己的主张,或是指摘别人的主张,不该有服气不服气的杂念夹在里头。


准备哪几件事

在实行辩论以前,像搜集辩论材料,预拟辩论纲要,练习辩论时的姿态等,都要先事准备。假使不先事准备,见对方讲得头头是道,理由十足,态度自然,自己会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就是能说几句,也都是空泛的话,既没有充实的理由,又没有确切的证据,更不能扼住对方的弱点,提出质问。语句的组织不能适当,语调的高低不能自然。这怎么能够博得听众的同情呢?

以下的两事,应该事先准备:

1.拟制辩论纲要

2.练习辩论

拟制辩论纲要

拟制辩论纲要,须分做四步手续:

第一步是分析题目:凡是一个辩论的题目,都可分做正反两方面。譬如说:“夏天时的生活是不是比冬天时的生活舒适?”这一个问题,便可以分出正反两方面。说夏天时的生活舒适是正面,说冬天时的生活舒适是反面。参加辩论的人,先该认定自己主张正面还是反面,再仔细辨别题目中的重要含义,最后还应该去搜集材料,调查证据。

就拿上面的一个问题说,重要的含义是说明生活的舒适,便该从生活的舒适上着想。

第二步是搜集材料:材料要搜集得多,辩论的内容方可以充实。普通都从下面的三方面去搜集材料:一是整理自己原有的知识;二是征求别人的意见。因为个人的见解,个人的知识,难免不很正确,不很充足,所以须访问别人,以谋集思广益;三是查阅书报杂志。因为个人的知识和访问得来的,或许有错误,或许不翔实,书报杂志记载的比较可靠一些。

对于对方主张的理由也须预想一下,并搜集驳斥的材料,使对方的理由不能成立。

第三步是调查证据:要说明自己的主张,最好不要空口说白话,要引出事实来证明自己的主张,或是提出有力的证据,像调查表统计表等来充实自己的理由。

要驳斥对方的主张,也不要空口说白话,因为空口说白话,理由不很充足,决不能使对方心折。最好能引出事实来证明对方的主张错误,提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对方的理由不成立。

调查证据的方法,当然先要调查自己方面的。证据愈多,愈可证实自己的主张是有根据的。再依照了预想到的对方的理由,调查驳斥对方的证据,证据愈多,愈可使对方的理由动摇。调查证据时,须依下列的标准选择:

1.要十分确实的;

2.要切合现代情形的;

3.要公平合理没有偏见的;

4.要能打消别人的偏见的;

5.调查统计等要详细周密的;

6.要引用专家的经验话;

7.要适合听众的程度的。

第四步是拟制纲要:把搜集的材料,调查的证据,整理一下,做一个有次序的纲要。辩论纲要,大概都分成三个段落:第一段是引论,说出题目的主旨和本人对于这个题目的主张。为了要使听众清楚起见,须把理由分成几项,一项一项地说出;第二段是引证,引出事实证据,证明自己的理由是充足的。倘使每一项理由下都有一个证据,最好在说明了某一项的理由以后,立即举出那证据来证明,这样才容易使听众有确切的信念;第三段是结论,把自己的理由证据,总括一下,下一个有力的断语。

下面的一个表,就是编制辩论纲要的次序:

练习辩论

练习辩论的方法,依普通的情形说,分三种:

一种是练习辩论时的姿态。练习时,可以对了镜子说话,自己观察自己的态度怎样。如有不妥当的地方,随即改去,总求十分自然。许多有名的演说家辩论家都是这样练习的;一种是练习辩论时的发音。可以到空旷的地方去练习,使发声高朗;一种是练习辩论时的语调。先体会辩论材料的内容,哪一个地方应当慷慨激昂,哪一个地方应当悲壮淋漓,哪一个地方应当沉着轻和,然后仔细练习,总要高低得当,十分自然。

辩论的次序

辩论的次序,先是陈述,就是双方说明自己的主张。大概主张正面的先陈述,主张反面的后陈述。双方都把自己的主张说明以后,就开始复辩。就是驳斥对方的主张和补充自己的理由。大概主张反面的先复辩,主张正面的后复辩。

假使人数过多了,陈述和复辩的次序便不同。先由正面第一人陈述,其次是反面第一人陈述,再次是正面第二人陈述,再次是反面第二人陈述,继续轮流下去,到大家都陈述终了为止。复辩时,先由反面第一人复辩,其次是正面第一人复辩,再次是反面第二人复辩,再次是正面第二人复辩,继续轮流下去,到大家都复辩终了为止。

陈述和复辩的时间,都不是漫无限制,可以一直讲下去的。陈述的时间,普通规定每人以十分钟为限。复辩时间,普通规定每人以六分钟为限。到了规定的时间,便不能再讲下去。所以陈述和复辩时应当直截痛快地说扼要话,不要多说废话。复辩终了以后,由公证人从两方的理由态度语言等各方面比较高低,评定次第。

辩论的态度

我们在前面曾经说过,辩论不是争论,辩论不是强辩。争论和强辩,都是意气用事的,辩论便不该负气。自己的主张,当然不肯让步;对方的弱点,当然要尽力攻击;对方的驳复,当然要尽力申辩,但是态度一定要十分和善。因为辩论是理论上的探讨,不能像无知小儿的吵嘴那个样儿。

辩论时更当有沉静的态度,陈述才能清楚,辩词才会锋利。假使没有沉静的态度,一上台去,便心慌意乱,应当陈述的不陈述,应当申辩的不申辩,那便毫无精彩了。

辩论者的能力

辩论者应当有两种能力:一种是抑制感情的能力,一种是尽力形容的能力。对方的理由层层逼迫,弄得自己无词可答时,不要有厌恶、仇恨、愤怒等的恶感,使对方难堪;自己的理由十分充畅,使对方无懈可击时,不要有傲慢、轻视、冷笑等情形,使对方难堪。这都要有抑制感情的能力。

列举的理由,引证的事实,提出的质问,凡是重要的地方,不要轻轻带出,使听众忽略过去。这便要有尽力形容的能力。


引起听众注意

要使听众注意,最重要的当然是材料丰富,立论确当。但也有材料很丰富,立论很确当,却不能引起听众注意的,这毛病在不会引起听众的注意。同样的一句话,有的人会说得使人十分注意,有的人会说得使人十分生厌,这全在于演词有没有刺激性。激昂的话是有刺激性的。同样的一层意思,有的人会说得栩栩有生气,有的人会说得索然无味。这全在于演词的组织是不是清楚简当。演词的组织简当,语调流畅,可以使听众兴奋,集中注意力。

维持听众兴趣

要维持听众的兴趣,须注意以下两点:

1.多用故事做譬喻:多说纯理论的话,是很沉闷的,听众的注意力便要涣散。能多用确切的简短故事做譬喻,便可使听众感兴趣。

2.态度要庄谐并作:辩论的态度固然要庄重,然而过分地庄重了,就成呆板。听众看见了一副呆板的神气,就要生不快之感。所以有的时候,须带些诙谐的意味。但是也不能过分,因为过分了,容易成为浮滑,听众看见了一副浮滑的神气,也要生厌。所以说:态度要庄谐并作。

扼住对方弱点

善于辩论的人,辩词都是针锋相对的。你攻击我什么,我就申辩什么;你怎样地驳斥我,我也怎样地驳斥你,层层驳诘,好像剥茧抽丝。

当对方在陈述和复辩时,须仔细地静听着:把对方所说的理由,一项一项地摘记在纸上。再仔细地想:哪一项理由不充足,用什么话来攻击,使对方的理由不成立?用什么话来证实自己的理由?用什么话来答辩对方提出的问题?提出什么问题来质问对方,使对方无言可答?这样的辩论,才能有声有色,针锋相对。

上面已经把辩论的意义,辩论材料的搜集方法,辩论纲要的拟制方法,实行辩论的方法,辩论时的注意点等,都讲得很明白了。小朋友!看完了这本书,可以组织一个辩论会,大家规定了办法,约定了时间,请老师做公证人,实行辩论。看谁的辩论技能好,看谁搜集的材料好,看谁的辩论态度好。

  

辩论资料举例

铁的功用比棉大。

正面

本组承认铁的功用比棉大。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世界,是铁的事业的世界。像火车、电车、汽车、脚踏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器具,都要用到铁,假使没有铁,交通便不能如此便利。像织布机、面粉机、造币机、缝衣机以及剪刀、凿子等工业器具,也都要用到铁。假使没有铁,工业便不会如此发达。再像锄头、铁耙、戽水器、播种器、翻土器等,也都要用到铁,假使没有铁,农业便不会如此的发达。更像烧饭的铁锅、切菜的刀等,也都要用到铁,假使没有铁,我们就不能够熟食,恐怕还是要做生番。更像枪、炮、剑、军舰、潜水艇、鱼雷等,也都要用到铁,假使没有铁,我们就不能征服恶人。世界上一旦没有铁,便成了不进步的世界。科学家说:铁的需用和文明程度有关系。野蛮人不会用铁,文明愈进步,用铁的地方愈多,这就可见铁在现代社会上所占的地位了。铁的需用既是这样的多,铁的功用就可见是很大了。所以本组承认铁的功用比棉大。

反面

本组承认铁的功用不及棉。我们身上的衣服原料,不是大都用棉花纺织成功的吗?哪一个人的身上,不穿着用棉花纺织成功的衣服?哪一个人的身上,可以一天离开了棉花的制造品?冬天不穿衣,便要冻死;夏天不穿衣,虽不冻死,然而赤身露体,总不像样。世界一天一天地进步,棉的功用也一天大一天。分开说:

1.和人生的关系:像篷帐、帘子、毯子等,都是用棉做成的。棉籽可以榨油,是油类工业的重要品。棉籽又可以做肥料,是农田肥料的重要品。棉的枯枝,又可以做燃料。

2.棉在实业上的地位:我们中国人,靠着棉花生活的,很多很多,请大家看这张调查表:

照表上看来,棉业确是我国的重要实业。再看世界上靠纺纱生活的人数有多少:

纺纱锭子      一万五千万枚

在厂工人      九百万人

投资总数      八十万万元以上

3.棉和国力的关系:英国和美国是靠商业发财的,据过探先先生说:“英美商业上的来往,最多的是棉。”再试看印度。印度是给东印度公司灭亡的,就是给东印度公司用棉花生意灭亡的。

本组从棉和人生的关系、棉在实业上的地位、棉和国力的关系三方面着想,觉得棉的功用比铁大。

正面复辩

说棉的功用也很大,我们是承认的;说棉的功用比铁大,我们却不承认。

我们试仔细地想:假使没有铁来做种棉花的器具,农家还能种棉花吗?拿什么东西来垦植呢?假使没有铁来做纺织的器具,能够把棉花纺成棉纱,把棉纱织成棉布吗?假使没有铁来做剪刀、缝针,能够把棉布剪成各式各样的衣服吗?能够把棉布缝成衣服吗?假使没有铁来做轮船、火车,便不能把棉花运送出去,便不能靠着棉花发财。假使没有铁来做纺纱锭子,便不能靠纺纱生活。

反面复辩

棉的功用和铁的功用都是对人说的。假使人都冻死了,铁的功用虽然大,也没有人去利用它。人类必须吃饱了穿暖了才能想法利用铁,做成各种铁器。如说铁的功用大,先请把棉做的衣服脱去,换了铁做的衣服来说话,诸位能不能呢?不必请诸位答复,一定是做不到的。至于铁质的各种器具,却都可以用别的金属来代替。到了现代,用别的金属来代替铁的趋势,一天盛一天了;用别的东西来代替棉,却没有这样的盛。更如铁可以做枪炮,好像是一项很大的功用,其实有很大的害处。战争的祸,经历过的人,总可以想得到,就是未经历的人,从报纸上也可以看得到。血肉横飞的情形,真是伤心惨目,这不是用铁制造枪炮的害处吗?说到棉花,虽然也可以做成火药,可是没有铁做的枪炮,火药也就没有用处。况且现在的枪炮里装的大半是铁做的子弹,用火药的真是很少的。铁做的枪炮,有这样的害处,诸位能说出棉质的东西会发生杀人放火的事实吗?

棉的功用,我们是从正确的统计表上看出来的;铁的功用,却只是空说,没有充足的证据,谁能相信铁和人生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本组从各方面看来,总觉得又暖又软的棉花,它的功用比冰冷的铁大。有的时候,铁的区区功用,简直不足以抵消它杀人放火的滔天大祸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