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诗歌的掌握

诗歌的掌握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直接要求的教育起着束缚、阻碍、压制的作用。只是在这种场合,儿童的外部生命与内部生命仍然必须保持协调一致,这一点,当然是首要的和必不可少的要求。甚至通常几乎不接触生活的教学和通常脱离生活的学校应当进行这方面的培育。少数学生用唱歌的调子回答:“晚上好!”如果这些书中诗歌的描写和表现不够简短,特别是个别感受和印象的描写和表现

自然与生命是通过其现象对早期的人、很早时期的人说话的,只是它们说话的声音如此之低,以致尚未发展的儿童的感官、这一发展阶段上的人的未经训练的耳朵,还难以听到生命和自然的语言和声音,即使听到和感觉到了,也不懂得加以说明,翻译成自己的语言,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然而,当他最初感觉到和意识到自己作为不同于外界的一种东西之后,在他身上也已经产生了理解外界的,特别是理解自然的生命和语言的渴望,产生了有朝一日把从外部一切方面朝着自身接近的生命汲取到自身内部并使其成为自己的生命的预感。

日月流逝,四季更迭。春天带着它的细苞嫩芽和新枝鲜花,以欢乐和生命充实人的,甚至儿童时代的人的心灵,使血液更活跃地奔流,心脏更有力地搏动。秋天带着五彩缤纷的落叶及其馥香,以希望和憧憬充实人的,甚至儿童时代的人的心灵。而严酷的,然而是明朗、稳定和持久的冬天激发人的勇气和力量,而这种勇气、力量、坚忍、克己的感情将使儿童的心情和意识产生自由和愉快的感觉。因此,儿童与其说欢迎初春的花与初春的鸟,毋宁说更欢迎为他的勇气和力量开辟一条流畅而迅速的通道借以飞向远方目标的初雪。所有这一切,都是未来生命的预感,是静止的、尚处于睡眠状态的内在生命的象形文字,一旦加以正确的认识、评价和理解,便是引导人进入生活和通过生活的天使,因此人不应当失去它们,不应让它们化为烟雾。如果我们的幼年期和少年期如此贫乏空虚,以致没有朝气蓬勃和充满活力的形象,没有增强生命的、充满憧憬和希望、预感和信仰的感觉和感情,没有高尚的自我感受和自我意识,那么我们的生命还有什么价值呢?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的幼年期与少年期以及这个时期的,特别是少年期的憧憬和希望、预感和信仰是不是我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和为未来的生活汲取力量、勇气和坚毅精神的取之不竭的源泉。“天国宣告上帝的荣誉”等等以及“害怕主的人乃是幸福者”等等的话是否表达了上帝和自然的赞美诗作者生活中的基本思想,尽管其中包含着种种谬误?尽管这种思想在他最早期的生活中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然而在他最早期的生活中就已经在他身上发生作用的、存在着的、推动他的东西会在他后来的生活中表现出来。这样,这前一句不正是来自作者对自然的观察,而后一句来自对人生的观察吗?救世主基督生涯中的基本思想不也同样如此吗?他的话便是证明:“你们看看田间的百合花和天空中的鸟儿吧。上帝在培育和喂养它们;更何况作为上帝之子的人类,他会在何等程度上在生活的一切事情上给予关心呢?”“我必须按照我父亲所做的那样去做。”这两句话不正是以对自然和人生的充满思考的感受为基础的吗?

然而不仅自然和生命对人说话,人也愿意把由此而在他身上激发起来的,然而找不到言语表达的预感和感受说出来。这些用以表达他的预感和感受的言语,现在就应当按照他的心情与内部精神发展的要求提供给他了。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既不是如某些人错误地认为的那样,是表面的,也不是如另一些人坚信的那样,是易于在内心相互沟通的。不用说,这种关系包含着深刻的含义与重大的意义。仅就这种关系的和谐一致就必须在儿童的心灵里及早加以培育,然而与其通过牵强附会的、直接要求的言语来培育,毋宁采用如同通过镜子反映那样的间接的方式来培育。直接要求的教育起着束缚、阻碍、压制的作用。它可以驯服儿童,使其变成一个木偶。间接鼓励的教育,例如不是用于道德教育的那些诗歌里所反映的那样,会给儿童的心情和意志带来内部的自由,而这种自由对于儿童的这种心情和意志的发展和增强是十分必要的。只是在这种场合,儿童的外部生命与内部生命仍然必须保持协调一致,这一点,当然是首要的和必不可少的要求。这一点,在生活中越是可能表现得稀少和不明显,便越是应当在可能的情况下加以培育。甚至通常几乎不接触生活的教学和通常脱离生活的学校应当进行这方面的培育。

让我们走进这时正在这种意义上和按照这种精神开始上课的一间教室去看看。

教室里集合着十二名以上六至九岁活泼的儿童。他们知道今天他们将再一次在自己老师的指导下快乐地唱些什么歌。

排列整齐的孩子们等待着教学(按他们的称呼是课)的开始。

教师曾经偶尔在下午因事不到场。这是晚上。他走到他们跟前对着他们反复地按如下调子唱“Guten Abend”(晚上好!)。

p136.png 

对着他们唱的这首“晚上好!”出乎意外地如此接近他们的内部生活,致使他们充满喜悦、愉快和欢笑。

然后教师说:“我可不可以得到你们的还礼呢?”并对着他们再唱一遍“晚上好!”:

p136.png 

大多数学生用说话的调子回答:“晚上好!”有的学生回答说:“谢谢!”少数学生用唱歌的调子回答:“晚上好!”

这时教师特别对着这部分学生说:“你们也对我唱一支‘晚上好’的歌吧!”于是,学生便轻声地用如下各种调子唱起来:

(第一个学生)(第二个学生戏谑地)(第三个学生)

p136.png 

教师要求另一些学生以同样方式唱,他们用与教师完全相同的或相似的调子唱着“晚上好”。

教师:“(第一个学生)已经对我唱过‘晚上好’了,现在请你们一起对我唱。”于是学生们便照着第一个学生一起唱起来。

教师:“(第二个学生)已经对我唱过‘晚上好’了,现在也请大家一起对我唱。”于是他们又照着第二个学生一起唱起来。

教师现在叙事式地继续唱道:

p136.png 

“是这样吗?”他问道。“好吧,现在让我们一起唱。”

(教师同学生一起重复上面的歌。)

教师继续叙事式地唱道:

p136.png 

“这也确实如此吗?好,我们也一起来唱吧。”

现在他们一起唱这支歌的全部。

现在由对这支歌的真正意义感受最深且能自己重新加以表达的学生单独来唱这支歌。

教师就这样地抓住由一年四季的季节印象唤起的感觉并通过自然现象的描写把这种感觉表达出来,通过唱歌与对唱的方式把教学继续进行下去。

通过这样的教学,耳朵和声音应当同时得到发展,通过言语和声音表达的感觉应当变得敏锐起来。如若外界的事情今天与昨天相似,那么,今天的教学也与昨天一样开始并继续下去。这样,孩子们多次地重复唱同一支歌,其中一个孩子快活地说:“我们可不可以马上再唱一支关于阳光的歌?”这个问题自然地同时也表达了孩子们在经过了长时间连续不断的雨、雾、风之后能重新有一个晴朗爽快的天气的衷心愿望。教师对儿童的这种感情作出了反应并唱道:

p136.png 

孩子们也一起欢快地跟随着老师这样唱。

这里所介绍的教学过程开头的课是特意安排的,因为这些课的题目决非孩子们所喜爱。荒凉、阴郁的秋天,潮湿、寒冷的夜晚不可能起到激发内部生命的效果,而早晨、春天、春天的散步、山坡上的休息等等更适宜于唤起内部的生命。然而由于最初体验到了那种阴郁的情景而现在更强烈地憧憬美好光景的儿童,必然会更兴高采烈地欢迎那在绒毯般皑皑白雪覆盖下的原野上阳光灿烂的第一个晴天和第一个清澄明亮的月夜星空的到来,并且必然地会更热烈地和内心充满感情地为迎接正在来临的新春而歌唱:

瞧,多么晴朗的天空!

树叶、花朵和杂草

装饰着田野和树林。

或:

欢迎你,回春的绿野!

欢迎你,蔚蓝的天空!

欢迎你,鲜花盛开的河谷草地!

我们欢呼,春天已经来临!

这类汇集了诗歌、短歌和短诗表现的具有实用意义的集子在世上是很多的。一个生活在自己事业中、充满着和渗透着事业心的教师可以从中汲取对其有用的东西。这些书都是众所周知的,对于那些想了解其内容的人来说更为熟悉。如果这些书中诗歌的描写和表现不够简短,特别是个别感受和印象的描写和表现不够简短,那么一个专心致志和善于思考的教师是易于将儿童瞬间的感受和感情以及关于自然的印象转变为活生生的描写的词语的。

在这些描写的词语中也不乏关于幼儿和少年儿童自己生活的表现,例如:

我们孩子们,我们欢快地奔跳,

如同森林中的小鹿;

但我们也得认真学习,

因为孩子们也会变老。

也有表现一个人或几个人的特殊生活的诗歌,例如:

可爱的小鸽子,你给我欢乐;

食物在我手,快快飞来吃。

表现生活在一般的高级关系中的动物界的诗歌,例如:

你想听一支美妙的短歌吗?

那就听蜜蜂的歌唱吧。

它能出色地唱给你听,

人人都爱勤奋与艺术。

特别表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有,例如:

如果我是一只小鸟,

并且也有两只翅膀,

我将飞到你的身旁。

母亲啊,我的母亲!

请别再留在远方。

或者:

知心快乐的弟兄们,

和蔼亲切的姐妹们,

在这相亲相爱的圈子里,

我唱着快乐的歌儿,

学会和睦相处。

或者:

假如兄弟姐妹和睦相处,

多么可爱,

多么美好!

假如他们手挽着手一起走过人生美丽的土地,

同样可爱,

同样美好;

假如我们看到他们漫步在一起,

美而又美,

好上加好。

关于幼儿和少年儿童内心生活的诗歌,例如:

 

小孩的天使

 

一个天使悄悄地到处游荡,

谁的眼睛都看不见他,然而他能看到一切。

天国就是他的祖国,

并受慈爱的上帝派遣。

他挨家挨户地拜访,来到了一间小小的卧室里;

这里降生了一个漂亮的小孩,享受着父母给予的慈爱。

天使愿在这里定居下来,

永远地陪伴着小孩。

还有一首是:

充满欢乐的甜蜜日子啊,

请别离开我!

我穿着年轻人的华丽衣装,

感受着甜蜜的幸福。

我在皎洁的月光下无忧无虑地入睡,

在新的一天的晨曦中醒来,

为了这新的一天,

我纵情欢呼。

然而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忘记,如果由于它表现儿童自己的生活而称它为教学的话,那么它必须如同树上的蓓蕾和幼芽那样,从学生自己的生活中自然地产生出来。儿童在接受言语和声调之前,应当先有感觉和内部生命。我这里所说的教学过程与人们通常实施的教学过程之间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此,后者仅仅从外部把短诗短歌教给幼儿和少年儿童,因此,这些短诗和短歌既不能唤起生命和把握生命,也不能表现生命。

总之,以前关于宗教格言的掌握,特别是在该部分开头所说的一切,在这里也是适用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