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训少一些,指导多一些

教训少一些,指导多一些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彤彤妈试着与这个孩子沟通,但出乎她的意料,这个孩子很合作。这时,彤彤妈终于明白了,一定是这位妈妈用错了教育方式。这位母亲不明白为什么要纠正,彤彤妈说:“别看这是大同小异的两段话,其实有着很大的不同,前者是居高临下的指挥,后者是朋友式的赞美和鼓励。我觉得您在教育孩子上,不妨换一种方式,多一些引导,和孩子做朋友,而不是教训孩子!”在生理上,叫青春发育期。

彤彤妈最近工作的时候,遇到了这样一个家庭

妈妈是某公司的老总,她能把公司管理得井井有条,但对自己的儿子,她却用“无能为力”来形容,因为不管她说什么,儿子总会与她对着干。在无奈的情况下,她才找到了心理咨询师。彤彤妈试着与这个孩子沟通,但出乎她的意料,这个孩子很合作。

“为什么总是与妈妈做对?”

他直言不讳地说:“因为妈妈总是像教训、指挥员工一样来对待我,我觉得自己不是他儿子,感觉生活在妈妈的阴影里。”

这时,彤彤妈终于明白了,一定是这位妈妈用错了教育方式。于是,她把这对母子请到一起,当着孩子的面把孩子刚才说的话讲给她听。妈妈听后非常诧异,过了一会儿,她十分激动而又真诚地对儿子说:“儿子,你和我的员工当然是不同的,妈妈希望你更出色!”

听完这句话后,彤彤妈立即给予纠正:“您应该说‘儿子,你真棒,在妈妈心里你是最优秀的,我相信你会更出色’。”

这位母亲不明白为什么要纠正,彤彤妈说:“别看这是大同小异的两段话,其实有着很大的不同,前者是居高临下的指挥,后者是朋友式的赞美和鼓励。我觉得您在教育孩子上,不妨换一种方式,多一些引导,和孩子做朋友,而不是教训孩子!”

这位母亲听完,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教育支招:

其实,这位母亲的教育方式在中国很典型,家长对孩子多以教训和指挥的口气来教育。例如:

“你这个笨蛋,成绩怎么总是在中游徘徊呢!”

“不就是考了前五名吗,什么时候考个第一名让我看看!”

“这段时间你确实有进步,不过不要夸你两句就骄傲呀!”……

这些话会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家长对孩子的俯视和责备,孩子长期生活在父母的教训中,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和激情。而对于父母,他们也只能“唯恐躲之而不及”。尤其对于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们,在父母长期的打击下,他们要么“反击”,要么“忍受”,这对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利的。

事实上,做家长的也有苦衷。谁不愿意自己的孩子生活在快乐中,谁愿意在这样的残酷的竞争中去拼命?可怜天下父母心,没有谁希望训斥自己的孩子。为了孩子能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他们常常有意无意地教训孩子。但实际上,这种教育方法并没有多少成效。当然,教育子女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孩子都很特别,都需要父母去特别对待。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要做的是引导,而绝不是教训。

进入初中的孩子,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在生理上,叫青春发育期。青春发育期这个阶段,既不同于儿童,也不同于成人,它的最大特点是生理上快速生长,急剧变化,随之带来的是他们的独立意识的增强;他们也渴望进入成人的世界,希望得到成人的尊重。如果父母对孩子还是像他小的时候一样,以一个极具权威的身份在教训他,就会造成他的敬而远之,不愿意向家长披露心迹。因此,家长要在内心里把自己和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把他看成是家庭中很重要的一个成员来对待,遇到问题也要和孩子多商量,对孩子多加引导。要尊重孩子,尊重他的人格,尊重他的意见,不能动不动就训斥,那样只会使孩子离你越来越远。

那么,具体来说,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方法一:给自己“洗脑”,摒弃传统的家长观念。

家长长期以训斥的口吻教育孩子,都是家长制在心中作怪。因此,家长要想与这些初中孩子和谐相处,要想使自己与孩子的关系更加亲密,让孩子乐意与自己“合作”,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给自己“洗脑”,即打破那种传统的家长观念,不要总想着去挑孩子的毛病,而要不断提醒自己:孩子虽然小,但也已经是个大人了,他需要尊重;我的孩子是最棒的,他具备很多优点;允许孩子犯错误,并帮助孩子去改正错误……

方法二:放下家长的架子,做孩子的朋友。

有些家长为了维护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刻意与孩子保持距离,从而使孩子时刻都感觉到家庭气氛很紧张。亲子之间存在距离,沟通就很难进行。在没有沟通的家庭里,这种紧张的气氛往往就会衍化成亲子之间的危机。

因此,父母不能太看重自己作为长辈的角色。因为长辈意味着权威和经验,意味着要让别人听自己的。但事实上,在急速变化的多元文化中,这种经验是靠不住的。不把自己当长辈,而是跟孩子一起探索、学习、互通有无,这种做法会让家长在孩子的教育和沟通上变得更加自由和开明。

方法三:让孩子“有话能说”,自己“有话会说”。

家长与孩子交流时,要坚持一个双向原则,让孩子有话能说。比如,在交流的时候,无论孩子的观点是否妥当,你首先都应该给予赞赏和鼓励,然后再予以指正,这样可以鼓励孩子更大胆、更深入地交流。同时,作为家长,要注意说话的口吻。同样的道理,采用命令的口吻和用道理演示达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很明显,后者的效果会更好。如果能用通俗易懂的话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用简明扼要的话揭示一个复杂的现象,用热情洋溢的话激发一种向上的精神,孩子自然会潜移默化,受到感染,明白父母的苦心。

沟通,是解决一切教育问题的良药。沟通是亲子关系升温的基础,离开了沟通,所有的教育都将无从谈起。作为初中孩子的家长,一定要丢弃要求孩子“这么做、那么做”的固有观念,同时也要丢弃把孩子赶向特定方向的强迫观念。在孩子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家长更应适时地拿起激励和表扬的武器,减少孩子遇到困难时的畏惧心理和失败后的灰心情绪,增强他们成功的信念,而不是训斥和责备;然后,再和孩子一起讨论、确定克服困难或弥补过失的途径和办法。你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必然有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有利于两代人的沟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