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病人角色的变化

病人角色的变化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角色缺如的不良后果可能是拒医,贻误治疗的时机,使病情进一步恶化。因此,护理人员要对这些病人进行心平气和的、有目的的心理护理和药物治疗护理。而病人往往较多强调自己的权利而忽略了义务,很容易与医护人员发生冲突。病人角色适应不良在多数病人身上都会发生,医护人员对此要有所理解和思想准备,注意引导和解决这类问题。角色的变化和心理冲突,主观感受和体验与正常时有了差异。

社会的常态角色转为病人角色的过程中有一个角色适应问题。在角色适应中可出现一系列角色适应不良的表现,综合起来主要有下述几种。

1.病人角色缺如 病人角色缺如的主要表现是意识不到自己有病或对疾病所持的一种否认态度。人们期望病人按病人身份行事,但病人的行为有时与人们的愿望相反。例如,不承认自己有病或虽然承认自己有病,但没有意识到自己病情的严重性,不顾体弱而从事不应承担的活动,不配合治疗。角色缺如的不良后果可能是拒医,贻误治疗的时机,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2.病人角色强化 病人角色强化的主要表现是对自己所患疾病过度关心、过度依赖医院环境、不愿从病人角色转为常态角色。他们往往不承认病情好转或痊愈,诉说一些不易证实的主观症状,不愿出院,不愿离开医护人员,不愿摆脱帮助,按时打针、吃药,按医嘱办事成了自己的行为模式。虽然躯体疾病已康复,但病人的依赖性加强和自信心减弱,心理上产生了“衰弱感”,不愿重返原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3.病人角色消退 病人角色消退与角色强化的情形相反,它表现为疾病还未痊愈,病人却从病人角色过早地转入常态角色。这种情形多发生在疾病的中期,是角色冲突的再现。它对疾病的进一步治疗和康复不利。此时,病人不顾病情而从事力所不及的活动,表现出对伤病的考虑不充分或不重视,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

一位患高血压病住院治疗的老先生,得知患癌症的老伴想吃水果,于是就偷偷跑出医院买水果送到家中,结果因劳累使病情加重。

这是丈夫角色冲击了病人角色,造成病人角色减退的表现。

4.病人角色恐惧 角色恐惧表现为对疾病的过度惧怕、担忧,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和态度。他们过多地考虑疾病的后果,而对自己的健康过度悲观。他们往往四处求医,滥用药物。一旦疗效不好,还可能任疾病发展,拒绝继续治疗。因此,护理人员要对这些病人进行心平气和的、有目的的心理护理和药物治疗护理。同时,耐心地讲解疾病知识,必要时用各种方法来驱逐焦虑和恐惧,如护士应主动给病人以帮助,细心地倾听他们的不满,满足其需要,尽可能地排除不良刺激等。

5.角色假冒 这类人并无疾病,但为了摆脱某种社会责任、义务或获得某种利益而诈病。

6.角色认同差异 医护人员通常从理性的角度看病人,强调病人应遵从病人角色和义务,行为符合病人角色或身份。而病人往往较多强调自己的权利而忽略了义务,很容易与医护人员发生冲突。病人角色适应不良在多数病人身上都会发生,医护人员对此要有所理解和思想准备,注意引导和解决这类问题。

角色的变化和心理冲突,主观感受和体验与正常时有了差异。除病体反应外,主要因为病人患病之前集中精力忙于工作和学习,心理活动经常指向外界客观事物,对自己的躯体状况不太留意。病人一旦患了病,就会把注意力顿时转向自身,甚至对自己的呼吸、心率胃肠蠕动的声音都异常地敏感。由于躯体活动少,环境又安静,感受性也提高了。不仅对声、光、温度等外界刺激很敏感,就连自己的体位、姿势也似乎觉察得很清楚。比如,有的病人一会儿觉得枕头低,一会儿觉得被子沉,一会儿埋怨床单不平展,不时地翻身。有的病人会出现空间知觉的异常。正常人认为鲜美的味道,却可能引起病人反感;正常人认为美丽的颜色,病人看了却感到讨厌;甚至正常人的嬉笑也会引起病人的厌烦。护患关系建立在护患双方的良好沟通的基础上,才能全面了解病人,如从病人心理方面来说,由于疾病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需要,表现出来就是病人角色的适应与偏差问题,因为人患病后,在出现身体上的不适等生理反应的同时,也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心理反应,这些心理反应的产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病人角色的适应。人们都期望病人完全按病人角色行事,但是有的病人从社会常态角色转为病人角色或从病人角色返回社会常态角色的过程中,存在角色适应和角色偏差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