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作中没有小事

工作中没有小事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每个人都要对工作保持足够的耐心。无计可施的阿粲只好继续做着择菜、洗碗的简单工作,他想既然自己没有更好的办法,那就把这个不好的工作做好再说。阿粲用心地记着大厨做菜的每一道工序以及调料的用量,心里琢磨着该怎样才能做出更好吃的饭菜来。工作中没有小事,不要看不起平凡的工作,其实平凡中孕育着伟大的种子。大多数工作的过程,就是和自己的厌烦情绪做斗争的过程!工作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富兰克林说:“有耐心的人无往而不胜。”什么是耐心?耐心是一种勇气,对一个理想或目标全然地投入,不屈不挠,坚持到底。

每个人都要对工作保持足够的耐心。做事和人的成长一样,都是从小到大、一步步开始的,没有人能够一步登天。眼高手低,好高骜远,自认为自己的能力很强,不干那种琐碎的小事,这种想法会阻碍一个人的进步。凡事需要一点一滴做起,如果缺少了这份积累和耕耘,一切都只能是空想。

清朝,有一个很穷苦的年轻人阿粲在扬州知府伊秉绶家里做厨子,最开始阿粲只是在厨房做着择菜、洗菜的简单工作,其他厨师戏谑说,这活儿连五岁的小孩都会做。时间一长,阿粲觉得这样下去没有出路,他找到大厨说想学习厨艺,却被大厨嘲笑了一番。

无计可施的阿粲只好继续做着择菜、洗碗的简单工作,他想既然自己没有更好的办法,那就把这个不好的工作做好再说。

阿粲开始偷偷地观察大厨做饭,由于他殷勤而礼貌,渐渐地,大厨偶尔也让阿粲给自己打打下手。阿粲用心地记着大厨做菜的每一道工序以及调料的用量,心里琢磨着该怎样才能做出更好吃的饭菜来。

知府伊秉绶很喜欢吃面条,于是大厨投其所好,烹制出各种美味的面条供知府享用。有一次,大厨因为家里有事,临时不在厨房。知府伊秉绶从外面回家,饥肠辘辘,便吩咐厨房做饭,但当时不是饭点,厨房里只有小厨子阿粲一个人在那儿。阿粲觉得机会来了,于是他亲自下厨,将平日所学倾囊而出,居然调制出了非常美味的面条。知府大人吃了后赞不绝口,说这是他吃过的最美味的面条,并要求以后就照着这样的味道来做。

由于伊秉绶喜爱结交朋友,家里常年宾朋满座,每次宾客来,伊秉绶便指定阿粲亲自下厨为客人做面条,人们都对这道伊家秘制的面条赞不绝口,纷纷效而仿之。

伊秉绶经常和一些志趣相投的朋友秉烛夜谈,由于当时的物质条件有限,外出吃夜宵显然不太现实。于是阿粲根据扬州油炸面的制作工艺,用刀将面皮切成条状,晾干后,盘成一定形状,最后再放入温油中炸成金黄色。这样炸出来的面条不但可炒、可焖,也可以煮成汤面。而且到了要吃的时候,还可以快速加工。

这道味鲜色美的面条就这样在圈子里盛行开来,并冠名为“伊府面”,这也就是当今方便面的雏形。

职业发展没有捷径,对于想拥有个人事业、想要有所成的职场人来说,拥有耐心是通向成功的不二法门。

工作中没有小事,不要看不起平凡的工作,其实平凡中孕育着伟大的种子。大事是由众多的小事积累而成的,忽略了小事就难成大事。从小事开始,逐渐增长才干,赢得认可,赢得干大事的机会,日后才能干大事。而那些一心想做大事的人如果不改变“简单工作不值得去做”的心态,是永远干不成大事的,那种大事干不了、小事又不愿干的心理要不得。

大多数工作的过程,就是和自己的厌烦情绪做斗争的过程!很多人几乎每天都要和自己的厌烦情绪做斗争:工作琐碎,让人厌烦;客户刁难,让人厌烦;合作者提出的条件太苛刻,让人厌烦;方案修改了一遍又一遍还是通不过,让人厌烦……

有一个传教士和农夫的故事:农夫开始时对传教士很反感,不管传教士讲什么,农夫都不听,传教士和农夫打招呼,农夫也不理,但传教士还是一如既往地跟他打招呼。有一次,农夫的一箩筐西红柿被打翻了,传教士正好碰上,就去帮他拣起来,农夫从此就愿意听传教士讲话了,他们之间的交谈也越来越多。最后,农夫终于成了传教士的忠实信徒。

我们做工作,也要像那个传教士一样,要有耐心和恒心,最终我们一定会赢得对方的理解与支持。

干一行,钻一行,行行出状元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是做事的根本,尤其做“精”更是重要,也就是钻透与工作相关的点点滴滴。不要觉得“钻透”是很难的事情,只是你还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巧而已。

每个工作岗位都有自己的岗位特点:如工作的性质、服务的对象、领导的要求、同事的性格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去进行细致的研究,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开展工作,这样才能将工作做精做细。

当目标、任务明确后,接下来就是细化的过程,如果能在每一个点上做到最好,那么自然就能把工作做“精”。

1923年,美国福特公司的一台大型电机发生故障。专家们前来“会诊”,但一连数月都没有找到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专家们一筹莫展。

于是,他们请来了移居美国的德国科学家斯坦敏茨。斯坦敏茨忙碌了两天两夜后,在电机旁用粉笔画了一道线,说:“打开电机,把这个地方的线圈减少16匝。”工程师们照办后,电机果然恢复正常运转。

斯坦敏茨向福特公司要1万美元的酬金。有人说:“画一条线值1万美金,这是敲竹杠!”

斯坦敏茨淡淡地说道:“粉笔画一条线,1美元。知道在哪里画线,9999美元。”

画线很简单,人人都会画,但要“知道在哪里画线”,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你“敬业”但不“精业”,绝对不可能把“线”画在关键点上。

要干好一件事,必须具有精湛的业务能力。人们常说,手里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如何得到“金刚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勤学苦练,掌握本领,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成功没有捷径,靠的是努力和付出。

工作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少人一遇到问题,总是难字当头——这太难做了,接着便泄气。于是不仅问题没解决,自己的业务能力也难以提高。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都想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是在投资公司里面做事,那你是不是融资高手,是不是并购专家,是不是投资理财的神奇人?如果是在传媒里做事,那你是不是那个最敏锐的发现者?你是不是那个想出点子能获得满堂彩的资深编辑和记者呢?

要想实现愿望并不是无条件的,关键是看你有没有能力,有没有真本领。业务技能精湛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条件,也是适应竞争的需要,所以,我们要干一行精一业。

做一个不可顶替的人。技能好比是一座矿产,如果我们的个人矿产只比别人丰富一点点,那么我们能不能够使它更加丰富一些呢?如果我们不比别人更富有,反而更贫瘠的话,那我们如何让自己成为那个不可或缺的人呢?要想不被人代替,你得有一手绝活。

所以,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精通它,成为自己职业领域的专家。与其他有能力做这件事的人相比,如果你是工作方面的行家里手,就能赢得良好的声誉,那么,你就永远不会失业。

胡琴“圣手”孙佐臣早年练功时,数九寒天,把两手插在雪堆里,等到手冻得僵硬麻木,才拿出胡琴来拉,不练到手指灵活、手心出汗不收琴。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在舞台上眉目传情,顾盼生辉,他那一双传神的眼睛让人难忘。但很少有人知道,为了让眼神亮起来,眼睛近视的梅兰芳每天早晨放飞鸽子,然后让眼光追随着鸽影上上下下,锻炼眼力。

一代乒乓球高手邓亚萍为了增强手腕的力量,曾用铁拍子练球。

关于敬业与精业,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曾有过这样的分析,一个人对待自己的职业,能够有责任心、有趣味,发扬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专心致志做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在任何时候、任何岗位,需要的都是认认真真、任劳任怨、老老实实、尽职尽责的敬业人。敬业精神,就像一幢大楼的基石一样。视工作为儿戏,懒懒散散、粗枝大叶、麻痹大意,是我们极力反对的。然而,敬业并不是一个人工作态度和能力的全部,我们提倡的,不仅是要敬业,还要专业、职业、精业。

敬业不易,精业更难。一个人如果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精通业务,即使工作态度再好,也是不称职的。我们曾经要求“又红又专”,这句话如果放在工作范围内来解释,“红”就是敬业精神,“专”就是精业本领。把握好“敬业”与“精业”之间的关系,在“敬业”的同时,不断增强工作能力,不断提高“杀敌”本领,才能在当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