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规划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

城市规划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城市规划包括居住社区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等各项规划,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立足于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城市规划根据城市生活的各种需求,统筹安排各项城市公共设施的布局。上海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将进一步对城市养老设施的需求进行研究和部署。城市规划是生活更美好的重要保障之一,好的城市规划才能让城市更美好。

城市规划包括居住社区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等各项规划,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立足于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居住社区规划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良好的居住社区对生活品质和个人成长至关重要。居住社区规划设计要适应居民日常生活的需求,综合考虑居住日照、采光、通风、防灾等,配建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小学、幼儿园、菜场、社区活动中心、公共绿地和停车位等设施,创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方便居民生活。

居住区建设是城市建设的“半边天”。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中心城和郊区城镇,按照规划建设了若干大型居住社区,2000 —2012年期间,年均住房竣工面积约2 100万平方米,全市城镇住房总量从2.09亿平方米上升到5.62亿平方米,12年增加了1.7倍。这些住房包括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含廉租房、公租房、动迁安置房和共有产权房),不断满足不同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

公共设施规划

城市规划根据城市生活的各种需求,统筹安排各项城市公共设施的布局。诸如,行政服务中心、商业中心、博物馆、大型体育场馆、综合医院、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等,不断满足市民求学、就医、购物、休憩、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森林公园更是完善城市生活、调节城市小气候不可缺少的场所。

上述各种公共设施和公共活动场所的规模、等级和服务半径,则根据它们服务人口的多少确定,并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紧密结合,合理布局,便于社会公众使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公共设施和公共活动场所的需求也会相应变化。例如,当前上海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7.1%,对养老设施的需求增加。上海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将进一步对城市养老设施的需求进行研究和部署。

基础设施规划

城市基础设施包括城市道路、机场、铁路、港口、码头、供水、污水处理、雨水排放、电力、通信、燃气、消防、垃圾处理等设施,它们是保障城市运行的坚实基础。不论工作、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城市基础设施,可以说,基础设施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城市规划需要明确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和布局,满足城市运行的需求。同时,相关基础设施的布局还要针对市民担心的噪声、空气、电磁污染,依据各种安全规范,设定防护距离或设置防护措施。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规划是生活更美好的重要保障之一,好的城市规划才能让城市更美好。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不仅是城市规划专业人员的事,也是需要每位市民都来关心的事。

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以来,在国家战略的激励下,上海市委市政府以《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引,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浦东已建成多功能、外向型、现代化新城区。2009年国务院批复原南汇区整体建制划入浦东新区,同年确认上海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浦东是“两个中心”建设的核心功能区。新的国家战略、新的发展空间,浦东又开始了“二次创业”的征程,充分发挥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先行先试效应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世博会、迪士尼、商用飞机制造等辐射带动效应,成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先行者,上海迈向全球城市的“排头兵”。

高起点规划,紧凑型发展

改革开放之初,由于产业结构有待升级、发展空间严重受限等问题,上海在全国的领先优势逐渐被削弱,城市建设也面临窘境;同时,浦东处于中国“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的交汇点,对推动长三角地区和长江流域的发展,乃至对全国改革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