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品储运业务管理

商品储运业务管理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商业仓库是储存商品的经济单位,仓库人员运用商业仓库的各种物质技术设备进行收货、保管和发货等业务活动。  另外,仓库及时、主动地向购销业务部门反映其库存商品的结构和其它问题,协同处理长期积压、近期失效和即将变质的商品,可以加速资金周转,避免和减少商品损失,从而促进购销业务单位改善经营管理。商业仓库的业务管理基本要求如下:  一、准确。

  165.商业仓库有哪些职能和种类?

  马克思指出:“没有商品储备,就没有商品流通”。商品从生产领域进入流通领域,再到消费领域,都需要经过商品储存这个环节。商品储存是由于商品生产和商品消费在时间上、空间上、数量上存在着矛盾所引起的。例如,有些商品季节生产,常年消费;有些商品常年生产,季节消费;有些商品甲地生产,乙地消费;有些商品集中生产,分散销售;有些商品分散生产,集中销售;有些商品,在销售前还要根据消费者的需要重新分类、编配、加工,等等。这些都是引起商品储存的原因。另外,由于交通不便或因风、雪、旱、涝等灾害,为了保证市场供应,也必须有一定的商品储备

  一般说来,仓库是用以储存和放置物资(商品)的场所或建筑物。商业仓库是储存商品的经济单位,仓库人员运用商业仓库的各种物质技术设备进行收货、保管和发货等业务活动。

  商业仓库一般有下列职能:

  一、保管、养护商品。仓库人员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保管商品,提高堆码技术,充分利用仓容,更多地储存商品;要做好商品养护工作,降低商品在保管过程中的损耗,杜绝损坏、丢失,保护商品的质量效能,维护国家财产的安全。

  二、监督商品质量。商品入库时,第一道工序是对商品数量、质量和包装进行严格验收。通过验收,一则可以防止劣质商品、变质商品进入市场,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二则向生产单位提出建议,推动生产单位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三则可以排除劣质、变质商品进入仓库,避免商品损失,做到安全储存。

  三、收发商品。收发商品必须手续简便,作业迅速,数量准确,服务周到。

  四、加工整理商品。为了便于运输和满足商品经营单位的要求,仓库不仅保管商品,而且对商品进行某些生产性加工业务,如对商品挑选、整理、分类、编配、组装、包装等。

  另外,仓库及时、主动地向购销业务部门反映其库存商品的结构和其它问题,协同处理长期积压、近期失效和即将变质的商品,可以加速资金周转,避免和减少商品损失,从而促进购销业务单位改善经营管理。

  为此,商业仓库应当采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措施,采用科学的养护方法,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管理制度,不断提高仓库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发展商品流通服务。

  我国的商业仓库种类很多,按仓库的隶属关系和使用范围来分,有商业企业的附属仓库、仓储企业或储运企业的仓库等;按仓库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所担负的主要任务来分,有采购仓库、中转仓库、供应仓库、储备仓库等;按仓库储存的商品种类来分,有工业品仓库、农副产品仓库、特种工业品仓库、特种农副产品仓库等;按仓库的设备条件来分,有通用仓库、一般专用仓库、特种专用仓库等。

  166.仓库的业务管理应符合哪些要求?

  商业仓库为了做好保管、养护商品和收发商品的工作,在进行业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仅包括经济规律,而且包括自然规律,如对商品的养护技术),执行国家的法律、政策,实行科学管理,以便促进购销部门加速与扩大商品流通。商业仓库的业务管理基本要求如下:

  一、准确。收发商品的品种、数量必须与货单相符,商品在库保管不错、不乱、不丢,做到帐帐相符、帐货相符、帐卡相符、数量准确。

  二、迅速。密切配合购销部门,尽量精简业务手续,做到进货快收,发货快出,快而不乱,加速商品流转。

  三、安全。仓库要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确保人身、设备和商品的安全。仓库里的大批商品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保证商品完整无损是仓库的经常性任务。根据我国商业部门有关安全条例规定,仓库要搞好“十防”,即:防特、防盗、防火、防中毒、防工伤事故、防自然灾害、防漏跑混油、防危险品事故、防商品霉变损坏,防设备损坏和交通事故。

  四、经济。仓库要坚持勤俭节约的方针,实行科学管理,加强经济核算,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提高经济效益。仓库要努力改善经营管理,进行挖潜、革新、改造,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合理组织劳动,提高劳动效率,充分利用仓库面积和容积,提高仓库面积使用率,做到既安全多储,又减少开支。

  167.商品入库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仓库收货业务可分为收货前的准备工作和验收入库两个阶段。做好商品入库前的准备工作,是迅速而准确地进行商品入库业务的一项重要条件。商品入库前的准备工作,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日常业务联系。仓库根据储存商品的任务,应经常与购销业务部门、生产单位和运输部门联系,了解来库商品情况,掌握入库商品的品种、特性、类别、数量和到库时间,以便精确地安排入库的准备事项。

  二、安排仓容。根据入库商品的性能、数量、类别,结合分区分类保管商品的要求,核算所需货位面积(仓容),确定存放位置,以及必要的验收场地。

  三、组织人力。根据商品进库的具体品种、数量,安排好接货验收人员和搬运、堆码、保管人员。在有单机操作或多机连续操作的条件下,则要事先安排作业序列,定人、定机。

  四、准备装卸、搬运和验收的机具。

  五、准备苫垫用品,并进行清洁、消毒工作。

  168.仓库如何做好商品验收工作?

  商品入库验收是仓库工作三道关(入库验收、在库保管、出库复核)的第一道关口,它包括对商品进行数量、质量和包装的验收。

  一、商品数量验收。首先,仓库收货人员必须根据业务部门或运输单位开列的凭证,将大件数量点收清楚。大数点收,一般采用逐件点数计总和集中堆码点数的两种方法。点收大件后,再根据商品入库单,分品名、规格、等级、产地、牌号、细数等进行核对。仓库根据商品性质、价值、生产技术条件、供货单位的信誉、包装情况、运输工具、气候变化等情况,合理确定验收比例。如易损易碎、价值大、生产技术低、工厂信誉差、包装不牢、长途运输中转环节又多的商品,必须扩大验收比例,甚至逐个点收;反之,则可缩小验收比例。有附件、配件的商品,要检查附件、配件是否齐全;液体商品有无渗漏痕迹;对于数量多、清点费时的商品,如纽扣、钢笔尖等,一般可按“打”、“罗”、“盒”等单位验收;对于散装或堆装商品,均应全部过秤清点。

  商品的重量,一般有毛重、皮重、净重之分。毛重是指商品本身重量与包装重量之和,毛重减去皮重后的余数即为商品净重。计算皮重一般有平均扣除皮重与除皮核实等两种方法。有的大型仓库设有地磅,进行整车过秤时,要注意车辆本身重量(作为皮重)的准确性。计重商品的检斤、过秤,均要填制磅码单,以便计算总重量。

  二、商品质量验收。质量验收是指收货人员根据合同规定的商品质量标准或根据样品对入库的商品进行检查,看质量是否完好、合格。质量验收的方法有下列两种:

  (1)感官鉴定法。即验收人员凭自己的商品学知识和实际经验来判断商品的质量。感官鉴定法是通过人的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和味觉去检验商品。如通过人的眼睛检查商品外观(色泽、透明性、结构、疵点、斑纹);通过触觉检查商品的光滑细致程度、弹性、硬度、温度等情况;通过嗅觉检查商品的气味(糖果、油脂、香皂、香水等商品的气味是重要的质量指标);通过听觉检查玻璃、陶瓷和铝制品器皿的质量;通过味觉检查食品滋味好坏,等等。有些商品要综合地通过几种感官进行检查。感官鉴定法简便迅速,不需要检验设备,在目前,它是我国商业仓库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但这种方法只凭个人的感觉经验,受验收人员的生理状态和操作环境条件所局限,缺乏客观的统一标准。对有些商品的成分、强度、含水量等指标的检验,很难达到精确的程度

  (2)理化鉴定法。这种方法是运用有关器械、仪器、试剂,对商品的规格、成分、技术标准等,进行物理的、化学的、生物学的性能分析,判断商品质量是否符合要求。这种方法不如感官鉴定法简便易行,但比较客观、精确,能全面揭示商品的性能、成分、强度和结构,能准确地测定商品的温度、湿度或含水量。

  仓库检验商品质量,可根据具体商品性能特点,或采用上述某一种方法,或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三、商品包装验收。购销双方对商品的包装一般有具体规定,如包装选用的材料、材料的规格、制作包装物的工艺、打包方式,等等。收货人员应查看包装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包装是否完整、牢固,有无破损、受湖、水湿、油污等异状。包装物的干湿度表示含水量多少,对商品的内在质量、储存安全影响很大,要特别注意检查。

  验收商品应当及时,最好在当天验收完毕。如果拖延时间,发生短缺或损失,就难以分清责任。仓库开箱拆包验收商品,应有两人在场,同时操作,验收后在箱件上应印贴已验收的标志,并迅速办理手续,及时入库。在验收中,发现有问题的商品,应作详细记录,以便据以与有关单位联系妥善处理。

  169.仓库如何处理收货中发现的问题?

  收货业务牵涉到仓库同供货单位、交通运输部门的关系,仓库对于收货中发生的问题,应本着主动及时、认真慎重、明确责任、实事求是的精神,求得妥善解决。

  在接货时,发现车皮或船舱铅封损坏,经与交通部门共同清查点验,确有异状或损失情况,应由交通运输部门编制商务记录或出具证明书,以便要求交通部门按章赔偿。

  点收大数时,发现件数短少,应立即在送货单各联上批注清楚,先按实数签收,经过复核确实短少,应通知运货人员和发货单位。开箱、拆包发现数量多余,应及时通知发货单位,不能作为溢余处理。如发现甲商品短少,乙商品多余,不能互相抵补。

  开箱、拆包验收发现商品有残损,变质情况,验收人员应将残损商品另列,好坏分开。或在入库单上具体写明残损商品数量,或单独填制残损商品入库单,然后通知发货单位。发现入库商品包装损坏十分严重,仓库不能修复、加固时,应主动联系有关单位帮助维修,然后再验收入库。未正式办理入库手续的商品,要另行单独存放。

  在点收由当地运来的商品入库时,如发现货与单不符(即商品串库),应将这部分商品另行堆放,并由送货人员带回,如在入库堆码时才发现串库商品,收货人员应及时通知发货单位。

  如果发现有货无单,收货人应一面安排场所暂时存放商品,一面催请有关单位补送单据,待收到单据后再行验收。如遇有单无货,仓库应及时与业务单位联系,待货到达再行验收;如查明确无来货,则应将单据送回业务部门注销。

  仓库经过验收,如果发现商品长余或短少情况,可填制“收货清点长余、短少表”。如果发现残损、变质情况,则填制“来货残损、变质查询及处理表”,然后及时与发货单位联系,协商处理方法。

  170.什么是商品保管的分区分类、货位编号方法?

  分区分类、货位编号,是根据仓库建筑、设备条件,将库房、货棚、货场划分成若干保管商品的区域,按商品的自然属性和保管条件划分成若干类,每个货区又分为若干货位,按顺序统一编号。在分区分类基础上,按号位固定储存商品。实行这种保管商品的方法,一般绘有分区分类货位平面图,以便顺利地开展商品储存业务。

  商品储存分区分类的方法有三种:一是按商品的种类、性质划分储存区域,这是一般仓库所采用的方法;二是按商品发往地区进行分区分类,这主要是适用于运输中转仓库和备货待运仓库;三是按商品危险性质进行分区分类,这主要适用于化学危险品仓库。货位编号的具体方法有两种:一是整个仓库统一按顺序编号;二是各库房、货棚、货场各自编号。

  实行分区分类、货位编号的管理方法好处较多:第一.把性质一致、包装规格一致的商品存放在一处,有利于合理堆码商品,既牢固又提高仓库的利用率。第二,由于同类、同性质的商品存放在一处,便于采取统一的养护措施,既能减少开支,又能更好地维护商品质量。第三,保管员按照分区分类的方法保管商品,便于熟悉商品的自然性能,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第四,商品按照编号固定地点存放,易于查找,存取方便,可以加快出入库时间,便于盘点对帐。第五,由于把不同性质、不同灭火方法的商品分区储存,既可避免互相影响,又能确保商品安全。总之,这种方法能更好地贯彻储存商品的“安全、方便、多储、节约”的原则,有利于进行计划管理、业务管理和劳动管理,有利于提高仓库的劳动效率,改善经营管理。

  仓储商品进出频繁,储存的商品种类、数量经常变动,会出现此货区已满载,彼货区却有空仓的不均衡现象。采用分区分类、货位编号的方法,应当摸清商品进出规律,及时进行调整。如根据季节变化和商品储存动态,调整货区、货位;每日统计空仓及空余面积,随时整堆并垛,做好日常的货位调整工作;还可以为待验收、待整理入库的暂时存放商品留有机动货区。如果货位使用率不均衡现象严重并反复出现,就应当重新规划货区,以提高仓库的利用率。

  171.商品堆码的要求和基本方法有哪些?

  商品堆码,是入库商品堆存、操作的方式和方法的总称,是商品保管工作的重要一环。对商品堆码的基本要求,一是保证人身、商品、设备安全,堆垛作业正确,轻拿轻放,货垛稳固,严禁超载。垛顶与库房柁梁、照明设备之间,货垛与墙、柱及固定设备之间,货垛与货垛之间,都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适应商品检查、养护、操作和消防安全的需要。二是便利商品出入库操作,货垛的位置应统筹安排,留出宽.度适当的通道,货垛不可阻塞通道。要贯彻商品先进先出的原则,避免堆成死堆(即一种商品的货垛被其它货垛围住堵死,提货时要翻堆倒垛),存放商品要定底堆码,分层标量三是在堆码安全、方便的前提下,尽量多储商品,提高仓库利用率,并节约苫盖、垫垛的物料。

  仓库人员应根据商品的性能、数量,商品包装的质量、形状,仓库的设备条件,季节变化和商品进出频繁程度,采用适当的堆码方式、方法。目前,堆码的方式方法大体上有三类:一种是散堆法,适用于存放没有包装或不需要包装的大宗商品,如煤炭、石灰、粮食、食盐等。另一种是垛堆法,适用于堆放有外包装或不需包装的大件商品,如箱、袋、篓装商品和大五金、木材等。根据商品的特点又可分别采取如下堆码方法:等数压缝堆码法、重叠堆码法、交叠堆码法、通风垛堆码法、牵制式堆码法、缩脚式堆码法、直立式堆码法、栽柱堆码法、立靠式堆码法和托盘堆码法等。第三种是货架堆码法,货架又分通用与专用两种,它适用于存放零星小件商品,如小五金、小百货、交电零件和药品等。

  172.仓库如何搞好商品储存养护工作?

  商品在仓库保管过程中,由于受外界自然条件(如空气、温度、湿度、灰尘)的影响,往往发生质量变化直至损坏,如物理、化学变化,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所引起的质量变化,以及各种虫害造成的损失等。

  商品养护工作应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除了严格验收、科学堆码、妥善苫垫之外,还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一、控制和调节仓库的温湿度。商品在保管中,绝大部分对温湿度有一定的要求。温度过高或湿度过大,会引起某些商品发热、溶化、霉烂、锈损甚至自燃、爆炸;温度过低或湿度过小,又会引起某些商品发脆、皱缩、龟裂、干瘪;而一定的温湿度又是微生物和各种害虫生长繁殖的条件。因此,严格控制库房的温湿度是做好商品养护的关键。保管人员要掌握所管商品安全储存所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经常观察和记录库房的温湿度,积累资料,摸清在各种情况下温湿度变化的规律,做好温湿度的调节工作。除某些现代化仓库有自动空调设备外,一般采用的方法有:(1)降温法。将冰块或冰盐混合物盛于容器中,放在库内吸热;在库房顶上加苫盖物,当阳光烈晒时喷水降温;在库房向阳面架设遮挡装置,在向阳玻璃窗上糊白纸或涂白漆,减少阳光辐射;装置电扇或用抽风机散热。在库外温度低于库内时,敞开门窗通风驱热;库外温度高于库内时,则以密封隔热。(2)升温法。设暖墙、暖气升温,采用地窖保温等。(3)降湿法。装置电动空气去湿机降湿;采用电力吸潮机或氯化钙、生石灰、木炭、干沙等吸湿;利用电扇、抽风机驱湿。在库外湿度低于库内时,可通风散湿;库外湿度高于库内时,则以密封隔湿。(4)增湿法。在库内地面洒水,设置容器盛水,悬挂湿麻袋、湿布等,使水分自然挥发,以增加库内所需要的湿度。

  二、经常保持仓库的清洁卫生。仓库里的灰尘、污土、垃圾是霉菌、害虫繁殖的场所,因此,要建立健全仓库清洁卫生制度,经常清扫、擦洗,必要时可使用药剂灭虫灭菌。对容易受虫蛀、鼠咬之害的商品,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破旧包装物要及时清理,苫垫用品应保持干燥清洁。

  三、加强商品储存安全管理。仓库要建立健全安全保卫组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地防火、防盗,确保商品安全。搬运商品要认真遵守操作规程,轻拿轻放,反对野蛮装卸。仓库可以建立商品养护组织,或设立专门的商品养护实验室,有的仓库可设专职或兼职商品养护员。

  四、建立、健全库存商品的检查制度。保管人员通过对库存商品的检查,可以及时了解与掌握商品在保管过程中的质量变化情况,以便采取防治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通常有以下几种检查形式:(1)经常性检查,如在拆箱发付零货时,查看商品质量情况;在日常收发货工作间隙,对库存商品有重点地开箱、开包检查;每日班前班后进行检查。(2)定期检查,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结合月末、季末商品盘点,由仓库领导者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另一种是配合上级领导部门所组织的季节性安全大检查,如在春季、霉季、汛期和冬季对库存商品的全面检查。(3)临时性检查,如在台风、暴雨、大雪等突发性气候变化前后,临时组织人力,检查库房有无漏雨或其它不安全因素,发现问题即行抢救,以减少损失。在检查中,应作好记录,本着“边检查、边研究、边改进”的精神,做好商品养护工作。

  173.仓库如何做好发货业务工作?

  发货业务包括验证、备货、复核、包装、点交和销帐等项工作。对仓库发货业务的基本要求有:一是发货要准确。仓库人员必须认真按照提货单所列的商品出库项目备货,发给提货人,环环复核,力求准确,防止差错。二是发货要迅速,手续尽量简便,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备好货,把货发出。三是保证商品质量。对出库的商品要进行检查,劣质商品不能发往要货单位。四是包装完整,捆扎牢固,标记正确、清楚。另外,要注意先收进的商品要先出,易坏和近期失效的商品要先出,以避免损失。

  为了达到上述要求,仓库应加强与业务部门和运输部门的联系,使发货工作与商品调拨计划、运输计划紧密衔接起来,做到均衡发货,消除忙闲不均现象。如果向外地发货,应在备货的同时,通知运输部门办理发运手续,尽量缩短商品待运时间,加速商品流通。仓库还应积极做好发货的日常准备工作:

  (1)包装准备。有装箱、拼箱、改装等业务的仓库,在发货前应准备好各种包装材料及相适应的衬垫物。有些原件商品的包装由于远途或多次运输,翻仓倒垛或拆开验收,不能适应运输要求,必须进行维修加工或更换新的包装。

  (2)商品准备。有零发业务的仓库,对需要拆件零发的商品,在出库前就应拆件取出放于货架上;对桶装水剂、袋装粉剂,要事先做好分装。

  (3)工具准备。搬运装卸工具,刷写包装标记的用具、标签,打包工具等均要准备好。

  (4)合理组织劳动力,各个操作环节紧密衔接,保证不脱节、不窝工,以便提高劳动效率。

  仓库必须按照下列作业程序发货:

  (1)核单。仓库发货必须有正式的单据为凭。仓库人员对业务单位开制的商品调拨单或提货单进行认真审核,看付货仓库的名称有无错误,印鉴是否齐全、相符,商品品名、规格、等级、牌号、数量等有无错填,字迹是否清楚,有无涂改痕迹,提货单据是否超过了规定的日期。如发现问题,要及时联系,不能含糊不清地发货。

  (2)记帐。仓库记帐员根据单据所列各项,对照登入商品保管帐,并将商品存放的货区、库房、货位、编号以及发货后的结存数量批注在商品出库凭证上,交保管员查对配货。

  (3)配货。保管员根据出库凭证所列的项目内容和记帐员的批注,核实并进行配货。属于自提出库商品,保管员要逐项点付给提货人;属于发送的商品;如整件出库,应在包装上刷写或粘贴发运标记,再集中到理货场所待运;如有零件商品,保管员应把这些零件商品交至包装场所编配装箱。

  (4)装箱。凡不足整件的零货,如发往同一收货单位,可把几种商品拼装在一个箱内,或将某种零货改装为小箱。拼箱或改箱的商品,其包装要衬垫稳当,封钉紧密,捆扎牢固。不同运价等级的商品应分别包装。商品装箱后,由装箱人员开制装箱单。

  发送的商品,不论整件或拼箱,均须进行理货,集中待运。待运商品一般分为公路、航运、铁路等不同运输方式和收货点,进行分单(票)集中。然后填制商品启运磅码单,并通知运输部门提货发运。

  (5)发货。运输部门的人员持商品启运磅码单到仓库捉货,保管员要逐单一一核对,并点货交与运输人员。发货结束,应在启运磅码单上加盖“发讫”戳记,并留据存查。发货时要填写商品出门证,交给提货人员,以便门岗人员查验放行。

  在发货的全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要互相配合,认真复核,以便减少和消灭差错。

  174.仓库保管员的岗位责任有哪些内容?

  仓库为了保证内部上下左右之问的密切联系,相互协调,必须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做到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仓库主要有仓库主任、保管员、养护员、帐务员、总务员和警卫员等人员的岗位责任制。保管员是仓库的基本业务人员,数量较多,保管员的工作好坏对仓库的经营管理起着重大作用,其责任如下:

  一、根据入库凭证,认真验收入库商品,使入库商品的品种、数量、质量都要与入库凭证相符,如发现问题,及时联系,妥善处理。

  二、协同搬运工人,改进商品堆码方法,在安全、方便、节约的原则下,充分利用仓容,提高单位面积储存量。

  三、保管商品,熟悉商品名称、规格,牌号,坚持经常复核,定期检查盘点,做到帐帐、帐货、帐卡相等。

  四、认真执行商品进出库的操作规程,熟练地办理商品进出库业务手续,收发商品及时、准确,方便业务单位。

  五、保持在库商品质量完好,熟悉商品性能和保管、养护方法,做好温湿度的记录和调节工作,坚持仓库清洁卫生,货垛整齐,降低商品损耗,防止商品变质,损失。

  六、负责所管货区、货场安全,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发现不安全问题及时汇报研究解决。上班后不得擅离岗位,并且要注意保密。

  七、经常分析库存商品结构,及时清仓查库,主动与业务部门联系,对久储、不配套、呆滞、残次商品,有变质预兆和逾期将要失效的商品,应督促有关业务单位及时调出,以避免或减少国家财产的损失。

  八、对库房所用工具、设备及苫盖、铺垫用品,要合理使用,妥善保管,注意维修,尽量节省各项费用。

  175.商业企业如何搞好商品包装的管理工作?

  商品包装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盛装商品的容器,通常也称包装用品,或包装物;一是指包扎商品的操作过程。这两者往往是不可分割的,一般统称商品包装。搞好商品包装对于维护商品质量,减少商品损失,降低损耗,便于商品运输,节约运力,提高仓容,便于计算点验商品,美化商品,指导消费,以及提高商业劳动效率和服务质量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商业企业为了提高包装物的利用率,减少包装费用,应从以下方面加强管理:

  一、合理选择和使用包装用品。包装物应与商品的质量、性能、形状、体积、重量相适应,与运输工具的容积相适应,并便于清点、搬运装卸,应兼顾适用、牢固、经济、美观四个方面的要求。商业企业要协同有关部门使商品的外包装逐步标准化,即包装材料、结构形状、规格尺码、重量、标志等,定出统一的标准。拼装商品选用的包装大小要适宜,如果商品少,包装大,既浪费又不安全。分装商品选用的小包装物,要有统一的规格。商品分装、拼装或换装,要妥善放置,包装内的商品要摆放平稳,不能松、散、摇晃,还应选用合适的衬垫材料。

  二、加强对包装物的日常管理。商业企业应建立包装物的管理制度,购进的商品要按合同规定的包装标准对包装物进行验收;腾出商品的空包装物要及时整理,分类存放,登记入帐,妥善保管;包装物磨损后,要注意维修、加固,以便充分发挥其效能。

  三、做好包装物料的回收工作。商业企业应协同有关部门,对回收的包装物料制订合理的价格,确定简便的回收方式和手续,鼓励购货单位尽量多回交包装物,以便提高包装物的返回复用率。

  四、商业企业应重视对保管、验收、搬运人员爱护包装物料的教育工作,搬运、装卸商品要轻拿轻放,细心拆箱、拆包,严禁破坏包装的行为。对爱护包装、维修包装、退回包装有成绩者,应给以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

  176.仓库的定额管理有哪些项目?

  仓库的定额,是为了完成一定工作量(如储存商品),在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下,在人力、物力、财力的利用和消耗方面,应当遵守和达到的标准。科学的定额是实行计划管理的基础,是实行经济核算和考核、评定仓库职工劳动成果的依据,仓库的定额有以下几种:

  一、单位面积储存量。这一定额一般指仓库的实际面积每平方米平均储存的商品吨数。其计算方法是:

  每平方米储存量=日平均储存量/仓库实际面积

  平均储存量=逐日实际储存商品累计吨数/当月实际天数

  单位面积储存量定额的作用在于衡量仓容利用程度,可以促进保管人员经常注意挖掘仓容潜力,采用先进工具和先进技术,改进商品堆码方法,在保证商品安全和取放商品方便的前提下,尽量多储存商品,充分利用仓容。

  根据商业部要求,每平方米储存量,如系整出为主的库房,一般为07吨,整进零出为主的库房,一般为O5吨。

  二、帐货相符率。它是指仓库商品保管帐上帐货相符的笔数占储存商品总笔数的百分比。其计算方法是:

  帐货相符率=帐货相符笔数/库存商品总笔数×100

  这一定额是反映保管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可以促使保管员与帐务员密切合作,防止差错,保证商品库存量真实可靠。一般规定,凡商品的品名、规格、等级、产地、编号、数量等,有一项发生帐货不符,的,均属帐货不符(检斤商品由于磅差和自然增减量而引起的帐货不符,经过查清,以及正在办理查询的收付差错,均不列入不符笔数加以统计)。目前,整进整出为主的仓库帐货相符率一般不低于995%,整进零出为主的仓库一般不低于985%。

  三、收发货差错率。它是指仓库在收货、发货作业中发生差错的累计笔数占收货、发货总笔数的万分比。其计算方法是:

  收、发货差错率=收、发货差错累计笔数/收、发货累计总笔数×1000%

  这一定额的作用在于检查仓库的收发货业务是否准确,衡量仓库工作质量高低。为了减少差错,应做到:收发作业有序,操作思想集中,收货分区就位正确,实行规格堆码,层批标量,坚持存货有动必点,发货环环复核。目前,要求一般仓库此项差错率控制在5 9600以下。为了鼓励仓库职工及时挽回差错损失。差错发生后的三天之内能积极查清,没有造成直接损失的,可不作差错计算。

  四、商品损耗率。商品在保管过程中,由于水分蒸发、液俸挥发、粉末散失、商品溢流等物理性和化学性变化,必然发生损耗。商品损耗率是指商品在保管期中自然损耗量(额)占商品储存量(额)的比率。其计算方法是:

  商品损耗率=商品损耗率(额)/商品储存额×1000

  确定商品损耗率是为了促进仓库保管、养护人员提高养护水平,研究和采取降低商品损耗的有效措施,提高仓库的经营成果。

  确定商品损耗定额时,应考虑具体商品的性能、特点、保管地区、季节、期限和包装条件等因素。仓库要以商品实际损耗量同定额损牦量进行对比,计算其增减速度,总结经验教训,尽量压缩定额损耗,严格避免超定额损耗。

  五、保管损失定额。这是一项衡量商品保管、养护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目的在于推动保管人员加强责任心,提高算护水平,使商品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这一指标有两种计算方法:

  保管损失率=保管损失总金额/商品平均储存金额×10000

  每吨商品保管损失额=保管损失总金额/平均储存量(吨)

  保管损失范围包括:在库商品因保管、养护不善造成残损、霉变、丢失、缺少、超定额损耗以及不按规定验收而错收、错付所发生的损失。但是,有保管期限的商品,仓库预先催调过,存货单位不及时调拨出库而导致的损失,仓库不负责任。

  六、保管费用定额。这一定额是指保管每一吨商品,每月平均的费用开支额,计算方法是:

  月平均吨商品保管费用(元)=当月保管费用总额(元)/当月平均储存量(吨)

  保管费用包括工资、折旧费、摊销费、大修理基金及其他费用,它是商品在保管过程中的各种劳动耗费的货币表现。仓库的工作人员应当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劳动效率,精打细算,勤俭节约,以提高经济效果。

  七、工作量定额。它是考核仓库劳动效率的重要指标,分为保管人员工作量定额和全员工作量定额,计算方法是.

  保管人员平均工作量=保管品种数÷保管人员数

  保管商品吨数÷保管人员数

  收发货笔数÷保管人员数

  收发货吨数÷保管人员数

  上述保管人员指保管员、保管工人和验收、发货人员;全员即仓库全体职工,但不包括从事运输业务的人员。仓库工作人员为了完成和超额完成工作量定额,必须不断改进技术设备,合理组织劳动,提高劳动效率。

  仓库制定定额应当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职工群众意见,定额要有科学性。仓库在确定各项定额后,应当严格执行,并应根据技术设备的改进情况和职工业务技术水平的提高,经过一定时期,进行实事求是的调整。

  177.仓库从哪些方面加强安全管理?

  仓库工作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它是关系到人身安全、国家财产安全的大事。仓库安全工作应贯彻“以防为主”的方针,从以下方面加强安全管理:

  一、建立健全安全组织。仓库要设保卫机构和专职或兼职保卫人员,建立治安保卫委员会或治安保卫小组,制订治安保卫公约,搞好“十防”。要加强仓库的警卫工作,及时掌握出入仓库的人员情况,禁止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入库,核对出库商品是否与出门证所列相符。日夜轮流守卫,谨防盗窃与破坏等事故。

  二、做好消防工作。仓库消防任务,一是防火,二是消火,而应以防火为主。仓库工作人员要提高防火的警惕性,认真遵守各项消防安全制度,熟悉消防措施;健全消防组织,分工明确,责任清楚;积极消除和严格控制火险因素;消防设备要适应需要,摆放适宜,妥善保管,职工都应该熟练地掌握使用,万一发生火警,能够迅速有效地扑灭火患。

  三、搞好防雨汛、防台风的工作。仓库在雨汛、台风季节到来之前,应成立防雨汛(或防台风)办公室,加强防范,做好宣传教育,主动与当地防汛(防台风)指挥部联系,服从指挥部的统一领导。要搞好仓库的维修,改善商品储存条件,做好防雨汛、防台风的物资准备工作,以减少或避免财产损失。

  四、安全操作。仓库要不断改善装卸、搬运、堆码等作业的劳动条件,贯彻各项安全操作规程,提高仓库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操作技术水平。要关心装卸、搬运、堆码人员的身体健康,定期进行体格检查,经常预防和及时治疗职业病。

  五、建立健全仓库安全制度。实践证明,仓库的许多事故损失,是由于安全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严所造成的。仓库的安全工作要求应列入各部门、各工种的岗位责任制。仓库除了做好经常性安全检查外,还应做好季节性和节日的安全检查,发现问题,认真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改进。

  178.对仓库的地点选择和地区分布有何要求?

  设置仓库的地点,应考虑尽量缩短商品运输路线,有利于加速商品流通,要既方便供应者送货,又方便购买者取货,并有利于减少流通费用,提高仓储企业的经济效果。

  选择仓库的地点,还应综合考虑以下各项因素:工农业生产布局,商业购销业务需要,经济区划和商品流向,以及铁路、公路、航运等交通运输条件。

  选择仓库的地点,一般应符合如下要求:

  一、交通方便,运输通畅。这有利于商品运输、装卸和减少费用。对于吞吐量大、业务繁忙的仓库,可设铁路专用线或专用水运码头。

  二、地质坚实,地势高燥平坦。这可以保证建筑物的牢固和仓储商品的安全,并可减少建筑费。

  三、排水方便,给水充足。排水条件好,可防止雨季和汛期积水,保证商品安全和及时运输。水源充足,可保证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在江河附近,要掌握水文情况,防范外水倒泄入厍。

  四、环境要有利于防止火灾。仓库要与四周的其它建筑物有安全距离,以防外界发生火灾延烧仓库。尤其是油库和其它易燃品仓库,要特别注意易于防火,保证安全。

  五、防止污染,保证商品质量。例如,食品仓库要远离造成污染的工矿企业,注意不要设在工厂的下风处,防止商品沾污变质。

  六、电源稳定,便于作业。现代化仓库离不开电,如果没有稳定的电源,就会影响仓库业务工作的正常进行。

  此外,选择仓库地址还应考虑本地区经济发展远景,商品储存与商品收购、销售、调拨之间的比例关系。仓库建设要贯彻勤俭节约的方针,因地制宜,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不拆迁或少拆迁民房。

  170.合理组织商品运输有何意义?

  商品实体借助于运力在空间的转移,即是商品运输。商品的合理运输要求是:按照商品流通规律和商品流转计划,科学地确定商品的合理流向,合理地选择商品运输路线、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使商品经过最短的里程、最少的环节,用最快的速度,花最少的费用,安全地从生产地运达消费地。合理地组织商品运输,具有如下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缩短社会再生产过程,促进生产的发展。商品运输是商品生产在流通领域的继续,是实现社会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条件。如果没有运输,商品就不能自动地完成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转移,社会扩大再生产就不能实现。

  二、有利于加速商品流通,保证城乡人民生活的需要。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生产单位把产品制造出来,只有通过商业部门收购并及时地运往消费地区,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商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才能发挥得好。如果不及时、迅速地组织商品运输,而发生“夏令商品冬天到”的现象,那就会影响人民的生活。

  三、有利于改善商业企业经营管理,为国家增加资金积累。商业部门在组织商品运输过程中,必须消耗一定的活劳动与物化劳动,这些劳动消耗的货币表现就是商品运杂费,它是商品流通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合理组织商品运输,能减少在途商品量,因而减少流动资金占用量,减少商品在途损耗,其结果必然增加企业盈利,为国家提供更多的资金积累。就全国来说,每年的商品运输费若降低千分之一,就可以节约三亿元的开支。

  四、可以提高国家运输工具的使用效率。由于合理组织商品运输,就会消除和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浪费现象,节约国家运力,使现有的运力完成更多的运量,并把节约下来的运力用于运输其他物资,加速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建设

  180.组织商品运输工作的原则有哪些?

  一、及时。即根据商品的生产、供应、消费情况和交通运输条件,及时地把商品从产地运到销地,尽量减少商品在途时间,迅速地满足市场需要。

  二、准确。即从发货至收货的全部运输过程中,商品的品种、数量不错、不乱、不差,运输期限准确无误,切实防止各种差错事故。

  三、安全。即在商品整个运输过程中,保证人身、商品和设备的安全,防止商品霉烂、残损、丢失和爆炸、燃烧事故的发生。

  四、经济。即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充分利用一切运输设备,节约人力、物力、财力,降低商品运输费用。

  以上四条原则是有机联系的,不能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商业运输部门应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结合市场需求程度、商品特性和运力情况,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分别轻重缓急,合理组织商品运输。

  181.商品的不合理运输现象有哪几种?

  由于运输计划制订不周,商业机构设置不当,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而使商品在途时间长、环节多、流转慢、损耗大、运费高,均为不合理运输。商品的不合理运输现象,基本上有以下几种:

  一、过远运输。指舍近求远的商品运输现象。销地完全有可能由距离较近的供应地购进所需要的商品,却超出商品合理流向的范围,从远距离的地区运进来;或两个生产地生产同一种商品,它们不是就近供应邻近的消费地,却调给较远的其他消费地。

  假定甲、乙两个产地各供应某种商品30吨,丙、丁两个销地各需求该商品30吨,可以看到,甲地供应丙地,乙地供应丁地是合理的。而甲地供应丁地,乙地供应丙地,要多走550公里(即600200+400250),浪费16500吨公里(即400×30+150×30)的运力和运费。

  二、重复运输。指某种商品本来可以直接运达目的地,但由于批发机构或商业仓库设置不当,或计划不周,而在中途停卸,重复装运的不合理运输现象。如下图,商品完全可以从甲地直接运达丙地,但由于在乙地多设了一道环节,这样就增加了装卸时间,浪费了运力,增加了运输费用,

  三、对流运输、也称相向运输,指同一种商品,在同一条路线上,或在平行的两条路线上,相对方向运输,双方运程的全部或一部发生重叠运输。对流运输有两种,一种是明显对流,即在同一运输线上的对流。例如,一方面把盐从天津运往南京,而另一方面又把盐从连云港经徐州运往济南,从而造成运力浪费和运力增加。另一种是隐蔽对流,即在平行的两条路线上朝着相对的方向运输。

  四、迂回运输。指商品绕道而行的运输现象。例如,从甲地向丁地发运一种商品,不是走直线运达丁地,而是经过乙地和丙地绕道运达丁地。这种不合理运输现象,如果是由于计划不周一组织不善、调运差错而引起的,应竭力避免。有时由于客观原因,如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交通线路损坏的情况,这时不得不绕道运输。

  五、倒流运输。指商品从销地向产地或转运地回流的一种不合理运输现象。倒流运输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同一种商品从甲产地运达乙销地后,又从乙销地运回甲产地,或相对方向的中途另一个丁销地;二是同一种商品由丙产地运达甲产地。

  182.什么是按经济区域组织商品流通?

  按经济区域组织商品流通,是组织商品合理运输的首要条件。经济区域是多年来由于地理位置、生产布局、交通条件、供求关系和消费习惯等因素而自然形成的。经济区域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以一个工业生产比较集中的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域,这个城市的工业品向周围的若干市、县供应,这些市、县的农副产品供应这个工业城市。另一种是以一个交通枢纽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域,大量的工业品通过它向周围的市、县转运分拨,周围市、县的农副产品通过这里集散:这两种情况往往又是结合在一起的,不能绝然分开。

  商业批发机构和储运网必须根据商品的合理流向,按经济区域设置。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统一规划,合理分布。对于重叠的批发机构,一定要撤并,坚决减少不必要的商品流转环节。

  每一个批发机构应明确划定商品供货范围。其供货范围规定得是否合理,要看商品从产地运到销地是否能够经过最少的环节,走最合理的路线,用最短的时间,花最少的费用。同一个批发企业,对不同的商品来源应有不同的供应范围。如当地产品,应形成以该批发企业为中心向四周(市、县)供货的“辐射”区;外埠商品,处于中转环节的批发企业,一般不能再向来货方向倒流供应,而应向来货的行进方向供应,形成一个以该批发企业为支点,向左、右,前等方向供应的“扇形”区。

  经济区域和行政区划的范围,多数情况是一致的,有些是不一致的。不一致时,在组织商品流通时,要跨区供应与跨区收购,即同一经济区域分属于两个以上行政区管辖的,工业品实行跨行政区供应,农副产品实行跨行政区收购。

  按经济区域组织商品流通,可以加强产、供、运、销的密切联系,使商品流向合理,加速商品流转。

  183.何谓分区产销平衡合理运输制度?

  商品分区产销平衡,是合理运输的前提条件。分区产销平衡合理运输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各种商品的产销分布情况和交通条件,在产销平衡的基础上,按照近产近销原则,充分利用各种运力,科学地选择最经济的运输路线,合理地规定商品的流向和流通范围,从而在全国或省、市、自治区范.围内划分若干供应区域,并依此组织商品运输。这一制度最适宜于煤炭、粮食、木材、食盐、水泥、石油、食糖等大宗商品。对于某些品种复杂,而生产集中、消费分散、运量大的商品,也可以实行此种方法,不过要将其划分为若干大类,分别确定合理的供应范围。实行这一制度组织商品运输,便于采用定品种、定路线、定起止点、定运输工具、定费用的办法,能够提高运输效率。

  在规定产销区域时,必须认真调查研究,切实掌握各种产品的产量和产地分布情况、销地分布情况和商品需要量,历史上的产销关系,产地和销地之间的交通条件等。当某种商品一经划定产销流向区域后,必须加强管理,原则上不准违反规定的流向,不准越区。遇有特殊情况,要经过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对一时还不能实行分区产销平衡合理运输的产品,也应当执行“近产近销”的原则,打破行政区划,尽量缩短商品运输里程。

  在确定商品供销区域时,对于生产集中、销售分散的商品,可以产地为中心,将附近的消费区固定下来;对于生产分散、消费集中的商品,应以消费区为中心,与附近的产地固定联系。

  在实行分区产销平衡合理运输制度过程中,应注意处理好以下问题:一是处理好全国性的分区产销平衡与地方性分区产销平衡的关系。某一种商品在一个地区既有内调任务,又有外调任务。在优先安排全国分区产销平衡合理运输方案的同时,规划好地方的分区产销平衡。二是在对大宗的主要商品进行分区产销平衡时,不要忽视对广大居民喜爱的花色、品种、特产品等进行相互调剂。三是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生产力的合理布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应对原来的商品产销平衡区域进行适当调整,以便科学合理地组织商品运输。

  184.编制商品运输计划的步骤是怎样的?

  商品运输计划,是保证商品调拨任务实现的具体计划,按时间划分,有年、月、旬等三种运输计划。月度运输计划是重要的一种计划,其编制的步骤如下:

  一、准备资料。编制商品运输计划应具备的资料有:商品流转计划、业务调拨计划、购销合同和有关历史资料。此外,还要有铁路和公路线路图、水运航道图、有关运输规章制度等。计划人员对上述资料要熟练掌握,并初步进行分析整理。

  二、计算发运量和车数。计算总发运量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固定平衡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商品总发运量(吨)=商品供应计划金额-本地供应计划金额/历史商品发运平均每吨金额+历史商品发运平均每吨金额中转运量(吨)+商业系统外商品发运量(吨)

  三、分析研究。商业运输部门应根据有关资料和计算的结果,本着及时、准确、安全、经济的原则,充分考虑商品的购销情况、交通运输条件和产销地理分布情况,采用表上分析、图上作业、综合比算等方法,进行研究比较。

  四、讨论定案。经过初步分析研究之后,就可以着手编制月度运输计划草案。拟出草案之后,还必须细致讨论、修改。实践证明,企业的运输计划编制会议制度,是讨论月度运输计划的一种较好的形式。会议由本单位的领导人主持,召集计划、业务和储运等部门有关人员,必要时邀请当地交通运输部门的人员参加。这种形式可以沟通各个环节的情况密切各个方面的联系,加强协作,增强运输计划的准确性。讨论时,一般先逐项研究大宗的、主要的、市场急需的商品然后再逐项研究一般性商品。通过认真讨论,确定正式的商品运输计划。

  五、上级部门审批。上级储运部门对报来的运储计划应进行认真审查。审查的主要内容有:运输计划是否符合合理运输的原则,商品流向是否合理,计划内容是否合乎规定有无虚报.重报和漏报等情况,是否符合调拨计划,对市场急需商品、节日供应商品和支援农业物资是否作了妥善安排,各项计划指标(如整零比重、不同运输工具的比例、吨数、车数)的计算是否正确。

  185.什么是图表分析法?

  是在已确定的商品产销区域内,依据生产地和消费地的地理和运输路线的分布情况:按照近产近销的原则,在求得产销平衡的基础上,利用运输路线图和商品调运平衡表,找出产销之间最合理的运输路线。这种方法简单,各地区之间的供销关系在图表上显示得一目了然。

  例如,某种商品,从铁路线的甲地调出120吨,乙地调出180吨,丙地调出60吨;供应A120吨,B90吨,C90吨,D60吨,从下图就可以直接看出该商品的合理运输路线。

  186.什么是图上作业法?

  图上作业法,是根据运筹学原理,采用线性规划的方法,通过对各产销地点之间运输里程的计算和对比(吨公里),确定商品流向,制订商品合理调运方案。运用图上作业法,一种是调运路线成线状,方法较简单,只要在交通图上绘出没有对流的商品流向来,这个方案就是最小吨公里方案。另一种是调运路线成圈状。下面对成圈状调运路线的图上作业法举例说明:

  假设某商品在各个生产区的调出量和各个消费区的调人量为:

  生产区    消费区

  甲地调出90吨    A地调入90

  乙地调出60吨    B地调入90

  丙地调出90吨    C地调入60

  在规划时,将顺时针方向运行的划成内圈,将逆时针方向运行的划成外圈;商品流向不应发生对流情况;内圈外圈的流向线的长度应分别等于或小于整个圈长的一半,否则就不合理,必须进行调整。根据上列资料绘制商品流向图如下页。

  全圈总长=280+1 60+250+210+100+2001200公里

  内圈流向总长=160+200+210=570公里

  外围流向总长=280公里

  内圈、外圈流向线的分别总长度,都小于整个圈长的一斗(600公里)。所以,这个调运方案是合理的。

  187.什么是表上作业法?

  表上作业法,是运用表格进行运算的一种方法,制订合理调运方案,以求得无数产地和销地的商品调运最小吨公里。在规划时,应按照产销平衡的原则,依次选择运输距离最近的地方安排商品调运。

  例如,某种商品从甲地调出100吨,乙地调出90吨,供给A60吨,B40吨,C40吨,D50吨。

  为求出该商品最短的运输路线,先找出每个调入地与甲乙两个调出地之间的距离差,编出距离差比较表,再按距离差的大小,进行顺序编号。如下表:

  根据上表按距离大小顺序排列,可确定如下调运方案,并作表如下:

  商品调运平衡表

  ┏━━━━━━━━━━━━┳━━━━┳━━━━┳━━━━━┓

  ┃调出地          ┃    甲  ┃    乙  ┃  调入量  ┃

  ┃数量(吨) 调入地      ┃        ┃        ┃          ┃

  ┣━━━━━━━━━━━━╋━━━━╋━━━━╋━━━━━┫

  ┃                        ┃        ┃        ┃          ┃

  ┃    A                   ┃    60  ┃        ┃    60    

  ┃    B                   ┃        ┃    40  ┃    40    

  ┃    C                   ┃    40  ┃        ┃    40    

  ┃    D                   ┃        ┃    50  ┃    50    

  ┣━━━━━━━━━━━━╋━━━━╋━━━━╋━━━━━┫

  ┃    调出量              ┃    100 ┃    90  ┃    190   

  ┗━━━━━━━━━━━━┻━━━━┻━━━━┻━━━━━┛

  188.什么是综合比算法?

  要合理组织商品运输,商业储运部门必须对各种可能利用的运输路线、运输方式、运输工具和经过的转运环节、商品在途时间、全部费用以及商品安全程度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对比,从中选择最经济、速度最快、商品损耗又少的商品运输方案。例如,从甲地运往乙地一批商品,有三种不同的运输路线和发运形式:一是从甲地用铁路货车直达乙地;二是从甲地用铁路货车运到丙地,经过丙地用轮船运达乙地;三是从甲地用江海联运方式,经过丙地运达乙地。这就要对以上三种情况,通过比里程、比环节(应少)、比时间、比费用、比安全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比算,来选择最合理的运输路线和工具。

  进行综合比算,首先要调查研究,占有资料,如有关商品的产地和位置,销地和销量,商业网点的分布和购销量;交通运输资料;中转环节及中转能力;各项运杂费用;全程运输时间;商品损耗情况和商品在途时间所占用资金引起的交付利息金额等。

  第二步是对各条运输路线进行计算,对上述资料要综合分析,不能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运算要精心细致。大宗商品应一种一种地比算,小宗商品可一类一类地比算。应按不同运输路线、运输工具、整车或零担,一条一条地摆出。然后再按照运输过程,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计算时间,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计算费用。最后,经过比算选择里程最近、环节最少、时间最短、费用最低、损耗最少的运输路线。

  189.我国有哪几种商品运输方式?

  商业企业应根据商品特性、运输距离的远近、供应任务的缓急,合理选择运输方式。商品运输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直达直线运输。系指商品从产地(或供货单位)直接运达消费地区、销售单位或主要用户。直达运输与直线运输不同的地方是:前者主要是越过不必要的批发仓库,减少运转环节;后者主要是按照经济区域商品合理流向,选择最短的路线,避免迂回、倒流现象。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精简环节和选择运输路线是结合进行的,所以,通常将这两种形式合称为直达直线运输。品种单一、运量较大的商品,鲜活食品,易腐烂的其它商品,适宜采用直达直线运输方式。

  开展直达直线运输,应注意全面规划运输路线,绘制合理流向图表,建立与直达直线运输相适应的手续制度,合列调整与建立中转机构,密切各方协作,做到互相配合。

  二、“四就直拨”运输。它是就工厂、就车站(码头)、就仓库直拨和就船(车)过载的简称。“四就直拨”的特点,主要是越过中间环节,减少装卸、搬运次数,有利于降低商品损耗和运杂费用。就厂直拨,指商业批发企业对收购工厂的产品就厂验收后,不经过批发仓库,把商品从工厂直接调拨给要货单位。对农副产品则就地直接调到加工厂和消费单位。就站(码头)直拨,就是将到达车站或码头的商品,在交通运输部门允许占用其货位的时间内,经过接交验收,不运入批发仓库,直接分拨或送给有关销售单位或主要用户。就库直拨,是从仓库发货时不采取逐级层层调拨的方法,而是越过不必要的中间环节,直接拨给销售单位或主要用户。就船过载,指外地调入的商品经过就船(车)验收后,商品不入库保管,随即安排其它运输工具进行换装、分运给有关销售单位或主要用户。“四就直拨”运输方式适于品种、规格简单的大宗商品。采用这种运输方式要进行认真细致的工作,要求计划严密,时间性强,联系及时,产、供、销、运各部门环环扣紧,密切配合。要加强对调运机构的管理,健全商品运转的票据传递、货款结算等手续制度。

  三、短途运输。一般指地区性短距离运输和为干线集散货物的支线运输,它象微血管一样,深入长途运输干线的两侧和两端,深入到各个经济区,直至最小的商品产地和消费地点。短途运输主要是为农副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和市内商品调运服务的,它与干线运输存在着彼此依存、分工协作、互相促进的关系。短途运输搞不好,就会使一些商品在集散地长期积压,占用货场,堵塞车站和码头,从而影响生产和市场供应。

  四、货物联运,系指交通运输部门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运输工具联合起来,实现多环节、多区段相互衔接运输商品的一种方式。采用联运方式,发货单位只要在发站(港)办理一次托运手续,收货单位就可以在到达站(港)收货。中途变换运输工具的换装转运工作,概由铁路或其他交通运输部门负责。

  货物联运的具体形式有:水陆联运,水水联运,陆陆联运。组织联运可使各种运输工具紧密配合,充分发挥现有技术设备的效能,加速车、船周转,并可以减少托运手续,节约商品流通费用。

  联运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条龙运输,它是在水陆联运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这种运输方式采取定船舶、定泊位、定装卸时间、定载运量、定船次的办法,使商业、铁路、航务、港务有机地衔接起来,做到“车不逾时,货不落地,船不过日”,相互配合,均衡地组织商品运输。一条龙运输可以合理使用运力,充分利用水运,减轻铁路压力,具有许多优点。

  五、中转运输。系指商品在运输过程中不能一次直按到达目的地,运至某一适宜地点再进行转运、换装或分运.由商业储运部门统一发货、统一中转和统一收货。中转运输分两种情况:一是运输中途变换运输工具,而不能办理联运手续;二是合装整车发运到适当地点,进行中转分运。

  为了发挥中转运输的作用,必须做好组织工作。要选择好中转站的设置地址,尽量延长整车运输里程,缩短中转分运站与收货地的距离。要加强中转商品的计划性,办好中转运输的业务手续,认真验收,遇有差错,及时查寻处理.包装如有破损,要认真修补。

  190.我国有哪几类商品运输工具?

  要合理组织商品流通,必须善于选择运输工具。目前,我国有以下几种运输工具:

  一、铁路运输。它是我国现代运输业的骨干,其特点是,货运能力大,运行速度快,一般不受气候和季节的影响,管理高度集中,运行连续性强,比较安全准确,运费比公路运费低。铁路运输规定的起码里程为50公里,因此适于大宗货物的远程运输。采用铁路运输,在货物集散过程中,花费时间较多,并增加装卸环节和费用。商业运输部门应根据商品的性质、数量选择不同类型、不同吨位的货车,尽量节约运力和运费。

  二、水路运输。我国海岸线南北长18万公里,加上台湾、海南岛等岛屿,共有32万多公里;内河通航里程达36万多公里。一条可通千吨轮驳的航道,其通过能力高于一条铁路,投资又少。水路运输的特点是,运费低,载重量大,一万吨级轮船的装运量相当于铁路货车250300辆,一艘拖轮的拖带能力相当于几十辆到100辆四吨汽车的载重量。但水路运输速度慢,商品在途时间长,资金周转慢。由=F速度慢,装卸环节多,商品损耗大,某些地区的内河受枯水、洪水和冰冻期的限制。因此,价值低、运量大、时间要求不急的笨重货物最适于水路运输。

  三、公路运输。我国基本上实现了县县有公路,乡乡通汽车,村村有大道,公路干线达到了“平、实、净、美、畅通”的要求。公路运输担负着极其广泛的短距离的货物集散任务,大量的工业品下乡、农副产品进城,都需要通过公路运输。公路运输的特点是:机动灵活,迅速,装卸方便;但运费比铁路、水路高,汽车装载量小,燃料消耗大。公路运输即汽车运输,能较快地给车站、码头集散货物,可以减少火车、轮船停留时间,加速火车、轮船运转,提高运输效率。

  四、航空运输。它的速度最快,能保证远距离运输在很短的时间内到达。但由于飞机营运成本高,装载量小,运价高,不能广泛地大量使用它来运送商品,只适于远距离运送急需、贵重和时间性较强的物品。商业运输部门必须严格按照航空运输部门的手续制度办理空运业务。飞机是一种新型的运输工具,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五、管道运输。管道运输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运输方式,它能够不间断地均衡地进行运输,商品安全,损耗少,机械化程度高,能节省人力,减轻劳动强度,在管理和使用上比较简单方便,它适于运送液体、气体商品,如石油、煤气等。

  六、民间运输。民间运输是现阶段不可忽视的一支运输力量,它的特点是面广、量大、点多,虽然每一个民间运输工具载运量小,速度慢,但它却担负着地方性运输的70%以上的货运量,它与现代运输工具进行接力运输。因此,目前还应充分利用民间运输工具。

  191.从哪些方面提高运输工具的使用效率?

  为了节省运力和运输费用,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运输工具的使用效率:

  一、改进包装方法。商品包装要标准化,使商品包装的规格、外形与运输工具的容积相适应;尽量压缩商品体积,减少商品占用容积。

  二、提高技术装载量

  (1)组织轻重配装。一个车皮光装重质货物,往往不能充分利用货车容积;如果光装轻泡物资,就不能完全利用货车载重量。组织整车货物轻重配装,既能充分利用货车载重量,又能尽量利用货车容积。计算轻重商品配装。

  式中,PM——重货装载重量  P——货车标量YK——每m3轻货重量  YM——每m3重货重量  V——货车容积  PK——轻货装载量

  (2)货物解体装载。如把缝纫机、自行车及农业机械等商品拆解为几部分,分别包装,然后装运。解体装载可以缩小货物体积,提高装载能力,便于装卸、搬运,加速商品运输。解体装载应以保证商品质量为前提。

  (3)压缝装载。对包装规格一致的轻泡货物,可采取压缝装载法,它可提高装载量15%~20%。

  (4)多层装载。在敞车上设置可以分解、组合的栅栏,中间隔板的双层或多层架子,多用于装载牲畜。

  (5)紧密装载,巧装满载。根据货车类型和货物的包装形状,采取多种多样的紧密装载的方法。如对装、长短接装、大小套装、口底套装、粗细套装、内外套装、颠倒装载、梅花形装载等方法,使货物相互之间空隙缩小到最低程度。此外,还有外插支柱、毛竹放宽、起脊加高、翻下车门、网装空桶、围帘加高、木材围装等方法。

  (6)散装商品运输。粮食、水泥可采用这种方法,它可以提高劳动效率,节省包装材料和减少包装费用,提高装载.量,降低流通费用。

  三、提高整车比重。这样做,意味着用同样多的车辆能运更多的商品,既可以降低运费,又能加速商品运转。

  四、组织双程运输,消除车船空驶。双程运输可以节省大量车船,它适于各个集散地之间的不同产品的交流运输和地区之间的短途运输,有利于工业品迅速下乡,农副产品及时进城。

  五、加速车船周转。要尽量缩短车船停留时间,在保证商品质量的前提下,快装快卸,提高装卸效率;提高管理水平,集中统一收发货物,消除压车、压船、压港、压货现象,促进车辆多拉快跑,加速周转。

  192.集装箱运输商品有哪些好处?

  集装箱是一种特制的货箱,具有一立方米以上的容积,能长期使用,它通过机械快速装卸,现代化车船运送,途中转运不动箱内的货物可以直接换装。集装箱运输是一种先进的运输方式,可以达到安全、迅速、简便、节约的要求。它有以下优点:

  一、便于使用机械,大幅度减轻劳动强度,提高装卸效率,节省人力。

  二、可以充分利用车辆和轮船的载重量。成件商品装入集装箱后,中途换装可以原籍转运,为扩大联运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能保证商品运输安全,大大减少货物损失和差错。

  四、能缓和棚车和有舱盖货船的需要量。

  五、可以减少库房需要量。集装箱一般四面严密,雨水不易侵入,商品装在集装箱内就好象放在仓库里一样。

  六、可以减少运输上多环节的理货交接程序,简化手续。商品运输交接只按装箱个数进行点交,方便顺利,既可提高交通运输部门的服务质量,又能使接收单位迅速收到商品。

  七、装卸操作不受气候影响,保证车船正常运转。

  八、可以缩短商品在途时间,有利于做好市场供应。

  九、可以减少商品外部包装。

  开展集装箱运输,要科学地组织货物流向,使集装箱运输往返都有货可装;配合集装箱运输,装卸地点要添置机械动力起吊设备;集装箱运输的装卸地点要修建一定面积的硬面场地、通道和少量货棚;要设专人负责办理装箱和托运业务;集装箱要系列标准化,箱型吨位应适于所装商品特点,要充分利用运载工具和适于机械操作。

  193.商品运输业务有哪几道基本环节?

  为了及时、准确、安全、经济地组织商品运输,商业企业必须与交通运输部门、供货单位、中转单位、仓库以及企业内部各个环节密切配合,搞好协作,迅速、准确地办好商品运输业务。商品运输业务一般有下列几道基本环节。

  一、发运业务。发货时要做到:商品包装牢固,运输标记明显清楚,单证齐全,单货相符,单货同行,以便为收货单位提供良好条件。

  商品发运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整车发运。即一批货物装入一个车箱发运。整车发运分单一品种整车、多品种合装整车、中转整车和整车分卸几种情况。(2)集装箱发运。商品发量由一个整车作为发运单位减低到一个集装箱。这就增加小批量商品采取直达运输的可能性,可以节约包装和流通费用。(3)零担发运。按铁路运输规章规定,零担商品每件货物体积不应小于001立方米,或件重小于10公斤。发运零担商品,必须在每件商品上加贴或拴挂货签。性能不同的商品,不能作一批(一票)发运。

  在车站装车发运,应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1)组配。即按商品运输计划和铁路货运章程,组织商品配装整车。(2)制单。即根据组配好的商品调拨供应单,填制货物运单和运输交接单。填制单证,字迹要清楚,内容要准确,不错不漏,不乱写简化字和同音字。(3)托运。发货单位按规定日期向承运站提交货物运单,将商品运至发运站的站台货位,与货运员办理点件、检验等交接手续。在装车时,应进行监装,使预定组配的商品装好、装完,不甩退。装车完毕,向车站交付运杂费。(4)送单。托运人员将领货凭证、付费单据、运输交接单、商品供应单的有关联次,分送收货单位或中转单位以及发货单位内的有关部门。(5)预报。当商品发运后,立即向接收单位发出通知,使收货单位做好接收准备。预报以电报、电话方式将发站、到站、发运车号、运单号、件数、重量、发运日期等告知收货单位。

  二、收货业务。收货单位接到发运商品的信息后,应做好人力、运力的准备工作。商品到车站、码头后,提货人员按货物运单所列商品的件数、重量,办理点、验交接手续。如发现短件、散、漏、残损、变质等情况,应会同交通运输部门编制商务记录,作为查明情况、追究赔偿的依据。收货单位在货到五天内,应将运输交接单回执注明收货情况、加盖公章后寄给发货单位。

  商品就站分拨可以减少运输环节和费用。能直接分拨的商品,收货单位要通知有关要货单位,同时开出商品调拨单据。要货单位直接到车站、码头提货,或由供货单位负责送贷。不能就站(码头)直拨的商品,应分别送交各储存仓库。交库时,仓库人员根据商品入库单和商品调拨供应单点、验商品,点交清楚后,仓库人员在入库单上签收,以便分清责任。

  三、中转业务。它有如下几项工作:(1)接收中转商品。商品到达后,能就站(码头)直拨的就直拨,以便加速商品运输,减少运输费用。不能直拨的商品,应及时组织人力、运力运至中转仓库。如遇有货单不同行或货单不符情况,应一面接货,一面查明并纠正。进入中转仓库的商品,应按收货单位分别堆码,标记朝外。如有破、散包装,应立即修补、加固,以便继续转运。(2)发运中转商品。对中转商品应力争缩短待运期,要及时发运,做到一批货一批清。发运中转商品,要注意单、货同行或单据先行。对于有时效、季节性、救灾、鲜活、易腐商品及市场急需商品,应优先转运。(3)密切与收、发货单位的联系。中转环节应按时填报中转运输计划,准确填制中转商品通知单,及时寄交收货单位,使收货单位做好准备工作。为了提高货运质量,加速商品流通,中转单位应与发货单位、收货单位签订商品运输合同,并主动征求他们的意见,不断改进中转业务。

  194.商业运输单位的经济指标有哪些?

  为了推动商业运输单位做好工作,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建立一系列的经济考核指标。目前,商业运输工作的经济考核指标有以下几种:

  一、运输计划的准确性。以铁路货运为例,其计算公式如下:

  运输计划准确性=全月发运总车数/月计划内车数+计划外×100

  车数+跨月保留车数

  通过对运输计划准确性的检查分析,了解计划执行情况,发现先进经验,加以总结推广;对于薄弱环节,采取适当措施,配合交通部门努力完成运输计划;同时,判断原计划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以便作为修订计划的依据。

  二、商品待运期。它是指商业运输单位从收到业务部门的调拨单(发货单)时起(中转单位从卸车、卸船时起),到商品装车、船办完托运、结算手续止的天数,计算公式如下:

  商品待运期(天数)=

  当月逐日累计待运商品、待结算实重吨数/当月逐日累计发运(已结算)商品实重吨数

  商品待运期应尽量缩短,这可以加速仓库商品周转,减少在途商品和商品损耗,节约流动资金,并能迅速向市场供应。

  三、车皮标重、容积利用率。它是衡量铁路货车载重能力是否合理利用的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车皮标重利用率=全月发运商品实装吨数/全月发运车皮标重吨数×100

  车皮标重、容积利用率越高,经济效益就越大。商业运输人员应配合交通部门提高车皮利用率,力求达到容积满,重量足,减少亏吨,降低运费。

  四、整零比量。以铁路货运为例,其计算公式如下:

  整车比重=全月整车(包装合装整车)发运吨数/全月铁路发运总吨数×100

  零提比重=全月零担发运总吨数/全月铁路发运总吨数×100

  一般来说,整车比重越大,商业运输单位组织商品发运的水平越高。除了数量零星或特殊要求,需要采取零担运输方式外,其它商品应力求整车发运。

  五、货损货差率。货损货差是指商品在装卸、搬运、中转、收货过程中,属于商业储运部门工作过失所造成的货损货差。凡属于交通部门的责任和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事故,则不能称为货损货差。其计算公式如下:

  货损货差票数率(万分比)=全月发货损货差票数/全月发运(或中转、收货)商品总票数×10000

  货损货差损失金额率(万分比)=全月发生货损货差损失金额/全月发运(或中转、收货)商品总金额×10000

  为了降低货损货差率,应教育职工加强责任心,爱护国家财产,健全责任制度和商品交接手续制度;在装卸搬运商品时,要轻拿轻放,妥善堆码,确保商品安全无损。

  六、合理运输节约金额。商业企业由于合理选择运输路线和运输工具,及时调整不合理运输计划,开展直达直线运输和“四就直拨”,提高整车发运比重,改进商品组配方法和装载技术,提高装载量,减少待运期,节省下来的运杂费就是合理运输节约金额。

  在计算合理运输节约金额时,应分项统计节约金额,以便反映合理运输具有成效的里程、环节、时间和运力等具体数据。在计算时,应以上一年末为基础,进行分析比较,当年有新的改进,确实比上年的运杂费开支有节约者,才能作为当年节约额。

  七、其它运输指标

  (1)商品运量。即每一个商业运输单位办理的发货、收货、中转完成的实际运量,也就是经铁路、水路、公路的实际吨数。自有车、船完成的运量,应单独统计。商品运量这一指标可以衡量商业运输企业的经营成果,完成的运量多,则承担的任务大,经济效益好。

  (2)运输人员平均工作量。这一指标反映运输人员的工作效率的高低,计算公式如下:

  运输人员平均运量= 每月(或每年)商品实际运量/每月(或每年)运输入员数

  运输人员包括运输管理人员、办理运输工作的人员,不包括装卸队和自有车(船)队人员。一般来说,平均每人运量越多,则工作效率越高。

  (3)平均每吨公里运费水平。这一指标指通过铁路、水路、公路发运商品(不包括市内搬运)平均每吨公里付出的运费,它反映商业运输企业组织商品运输的工作质量,在计算时,应分别计算铁路、水路、公路发运商品平均每吨公里运费。以铁路货运为例,其计算公式如下:

  铁路平均每吨公里运费=铁路实付运费总和/铁路发运总吨公里数

  (4)运输业务盈亏额。它是计算商品运输独立核算企业的收益或亏本的指标,公式如下:

  运输业务盈亏额=运输业务总收入额一运输业务总支出额

  计算结果,得正数即为盈利额,得负数即为亏损额。商业运输企业应提高管理水平,力求扩大商品运量,减少各项费用开支,增加经营收入。

  195.商业企业的汽车队(班)应建立哪些制度?

  对商业自有汽车应认真贯彻“科学管理,合理使用,定期保养,计划修理”的原则,对汽车队应建立以下制度;

  一、岗位责任制。明确规定汽车队各种人员的具体职责,如应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标准、要求,通过什么手段、方法去实现,应负哪些责任,有哪些职权等。通过岗位责任制,达到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车队的驾驶员最多,应在驾驶人员中实行定人、定车、定任务、定成本(包括节油标准)、保安全的责任制度。要加强计划性,实行定额管理,做好日常的计划检查和原始记录统计工作,定期公布货运量和各项指标完成情况,促使驾驶员努力实现高产、优质、低耗、安全运输。

  二、生产安全制度。为了确保人员、车辆、商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车队全体人员应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车队要建立各项安全制度。

  三、商品交接制度。驾驶员与收货单位、发货单位,必须办理商品交接手续,作出书面记录,双方签章,以便划清商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责任,防止丢失、破损事故。

  四、物料领取、回交和盘点制度。物料保管员对库存的油料、材料、配件、工具和轮胎,必须建立明细帐目,并定期盘点,做到帐货相符、帐帐相符。驾驶人员与保修人员领取与回交物料用品要严格按照定额规定和手续制度办理。在物料领取中。要单车分帐登记,便于单车核算。

  五、汽车保养、维修制度。汽车在行驶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机器零件必然逐渐产生不同程度的松动、磨损和机械损伤,因此,必须及时进行必要的技术保养、维修,以便保持汽车技术状况的完好和外观的清洁,保证行车安全,并延长车辆使用寿命。车队应认真贯彻例行保养和一级保养、二级保养制度,应按车损情况,安排大修、中修、小修。

  六、超产和节约奖励。奖励的内容一般包括:完成和超额完成车吨公里计划,节约燃料、材料,行车安全里程等。对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有显著效果者,应在其增加的经济效果中,提取一部分做为奖励金。

  196.商业汽车的管理指标有哪些?

  目前,商业部对商业专业汽车管理的经济指标,规定有如下六项:

  一、平均车吨月产量(吨公里)。这一指标是用来考核车队汽车平均每一吨位月产量的,有利于促进营运率的提高,其计算公式如下:

  平均车吨月产量(吨公里)=月货运周转量(吨公里)/汽车总吨位数

  二、完好车率。它是用来考核车辆技术状况的,通过评比,可以促进车辆完好比重的提高,计算公式如下:

  完好车率=完好车日数/总车日×100

  三、出车率。它是用来考核车辆的利用程度,并分析研究车辆出勤情况,计算公式如下:

  出车率=出车日/总车日×100

  四、里程利用率。它是用来考核车辆实载和空载程度的,以促进车辆的合理调度,提高实载行驶里程率,计算公式如下:

  里程利用率=车辆实载行驶里程/车辆行驶总里程×100

  五、平均车吨节油量(公斤)。它是考核驾驶员开车所耗燃料是否合理,也是制定供应燃料计划的依据,计算公式如下:

   平均车吨节油量=实际耗量—全车队燃料消耗定额/总车吨位 

  计算结果,得负值即为节约数,得正值则为超耗数。

  六、平均车吨上缴利润额。这一指标反映商业车队的利润水平,计算公式如下:

  平均车吨上缴利润额=车队上缴利润总额/总车吨位数

  平均每一车吨上缴的利润额越多,说明车队的经济效果越好;反之,则差。通过这一指标的分析,促进车队加强经济核算,不断改善经营管理。

  另外,车队应实行单车核算,合理制订单车经济指标,财会上分车记帐,合理分摊各项费用。在一定时期内,单车营运总收入减去单车各项开支(如燃料费、折旧费、养路费,工资、车队行政管理费摊销、福利费、奖金、税金等),得正数为利润,得负数则为亏损。通过单车核算,推动驾驶员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保持车辆完好,提高汽车使用效率,节省费用,更好地完成运输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