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业企业和管理概论

商业企业和管理概论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商业企业是专门从事商品流通活动的独立核算的经济单位。  社会主义商业企业是整个商业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商业企业必须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杜绝经营性亏损。  四、商业企业必须按法律程序成立,经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审批,领得营业执照,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有的商业经营机构不实行独立核算,也未报请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批准,没有独立经营的“执照”,就不能称为商业企业。

  1.什么是商业企业?

  商业企业是专门从事商品流通活动的独立核算的经济单位。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单个的商人或以家庭为单位的商品经营方式,远远不能适应大规模的商品流通的需要,于是出现了商业企业。

  社会主义商业企业是整个商业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以社会主义国营商业企业为例,商业企业一般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独立从事商品经营活动。商业企业既买又卖,完成商品买卖的全部过程。商业企业首先以买者的身份,向商品供应者(包括经济组织与个人)购进商品,然后又以卖者的身份,把同一商品售给购买者(包括集团单位和个人)。商业企业的商品买卖活动,能够实现“货币一商品一货币”的完整过程。

  二、有完整的组织机构和一定的自主权。商业企业内部要进行科学的分工和协作,既有从事业务经营的机构与业务人员,又有从事管理的机构与管理人员。企业通过对职工、物质技术设备、资金的组织管理,实现较大规模的商品流通。

  国营商业企业在国家法律、政策、计划指导下,能够独立地支配和使用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在计划管理、商品经营、物价管理、劳动工资、机构设置、财务管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自主权,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实行独立经济核算。企业以自己经营的收入抵补各项支出,并应取得盈利。商业企业必须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杜绝经营性亏损。自负盈亏,取得盈利,是企业的重要特征,是它与事业单位的根本区别之一。

  四、商业企业必须按法律程序成立,经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审批,领得营业执照,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一方面,法律承认企业经济活动的独立性,保护企业正当的权利;另一方面,企业要对自身经济活动的后果负法律责任。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如果违背国家法律、条例和党的方针、政策,或由于不负责任而造成经济损失,企业就应承担经济责任直至法律责任。

  以上几个条件是互相联系而不可分割的。有的商业经营机构不实行独立核算,也未报请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批准,没有独立经营的“执照”,就不能称为商业企业。例如,一个商业企业的仓库,或企业内部的商品部、营业组,仅仅是这个企业的一个业务环节,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商业企业。

  2.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商业企业存在的必要性是什么?

  在社会主义整个历史阶段,存在着商品经济制度,生产者(包括生产企业和生产者个人)的产品,不能无偿地转让给消费者(包括集团消费与个人消费),而必须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通过货币手段进行等价交换。这种交换一般不是出产、消双方直接进行的。商业企业有许多商业工作者以及经营的工具设备和资金,企业内有科学的组织结构和严密的分工。商业企业是实现大规模商品流通的最好的组织形式。马克思指出:“交换的深度、广度和方式都是由生产的发展和结构决定的。”商业企业的存在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由于大批量的商品是由生产企业或集体经济组织生产出来的,那就必然要求有相应的组织形式——商业企业实现这些商品的流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商业企业存在的必要性还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一、可以缩短商品流通时间,加速社会扩大再生产过程。由于商业企业专门从事商品买卖活动,联系广泛,了解市场供求情况,又有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就能加快产品的收购与销售。如果让每一个生产企业既生产产品,又自己找原料,自己出售产品,那不仅不能集中力量生产产品,而且会由于原料供应不及时,产品销售不出去,而使生产难以正常地进行下去。

  二、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生产企业如果自营商品买卖业务,那就必须投入一定数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些资源如果在流通领域增加,就相对从生产领域中减少。一个商业企业不仅为一个生产企业供应原料,推销商品,而且为许多部门、企业服务,这样,它就能有效地集中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为社会节约更多的流通费用。

  三、由于商业企业专门从事商品交换活动,能够加速商品流通,于是,一方面可以使商品的价值迅速得到实现;另一方面,能够使商品及时供应市场,更好地满足人民生活需要。

  3.现阶段我国商业企业有哪几种?

  在现阶段,我国商业实行以国营商业为主导,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多条流通渠道并存和少环节、开放式的流通体制。我国商业企业繁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类:

  一、按照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来划分,有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国营商业企业;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商业企业;有劳动者个体商业企业;有各种类型的联合企业(其中包括中外合作、合资经营的商业企业)。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全民所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主导力量,对于保证社会主义方向和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领域的生产建设事业都可以放手依靠集体来兴办。我国现在的个体经济是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相联系的,不同于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相联系的个体经济,它对于发展社会生产、方便人民生活、扩大劳动就业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是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是从属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坚持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共同发展,是我们长期的方针,是社会主义前进的需要”。中外合作、合资经营的商业企业为数很少,但对发展商品流通、增进国际友谊、引进外资、借鉴学习国外商业企业经营管理经验,有一定作用

  二、按照商业企业在商品流通中的地位和作用划分,有批发商业企业和零售商业企业。批发商业企业是以向生产单位或向其他商业单位购进商品,供应商业单位转卖或供应生产单位消费为基本任务的商业企业。它是组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和城乡个体工商业户之间商品流通的枢纽;它处于商品流通领域的起点或中间环节。商品运动在批发企业还没有终止。批发企业销售商品的对象大多是转售者,而不是直接的消费者。批发企业无论进货,还是销货,一般数量较大。批发企业又分为工业品批发企业和农副产品采购供应企业两大类。前者以专业经营(专门经营某几类或某几种商品)的居多,后者则以综合经营的占多数。

  零售商业企业处于流通领域的终点,它出售商品的对象是直接的消费者(一般为个人和集体的生活消费),而不是转售者。商品从零售企业售出,即离开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实现了商品价值。零售商业企业的任务是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增加商品花色品种,扩大销售量,满足消费者需要。按零售商业企业经营商品种类范围和经营方式,可分为综合商店、联合商店、专业商店、百货商店和自选商品商场(或叫敞开售货商场、超级市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专业性的零售企业将有较大的发展。 

  三、按照商业企业的业务性质划分,又分为商品经营企业、经营加工企业、仓储企业(或储运企业)、社会服务企业。商品经营企业(如批发企业、零售企业)是从事商品买卖的企业。经营加工企业经营的商品大部或全部是本企业附设工厂(车间)制做的,这种企业在商业企业中的比重不大。仓储企业或储运企业从事商品储存、保管、分类、包装、运输等经济活动,并同商品买卖活动联系在一起,这些企业处于流通领域,属于商业部门。这些企业实行专业化经营,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加速商品流通,加强商品养护,减少商品损失,有利于充分利用并节约储存商品的建筑、设备和运输工具,有利于实现商品储运业务技术现代化。社会服务企业指具有生产、流通、服务三重经济职能的公共饮食企业和专门从事劳务服务活动的服务企业。

  此外,还有产销合一的专业公司及农工商、林工商、牧工商、渔工商等以销售为主的联合企业。

  四、按照经营商品的范围划分,有经营日用工业品的百货商业企业;有经营农副产品的副食品商业企业、粮油商业企业和水产品、土特产品商业企业;有从事食品的烹饪、调制的饮食企业;有为人民生活和为生产服务的旅店、宾馆、理发、浴池、修理企业;还有书店、报刊门市部等。零售商业企业综合经营的居多,批发企业则多数进行专业经营。在零售商业企业中,农村一般进行综合经营,城市除综合经营外,还有各种专业商店。

  五、按照商业企业的规模大小划分,可分为大、中、小型等几类企业。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批发、零售企业等各有不同划分的标准。例如,目前大城市的百货商店,职工130600人,全年销售500万~3000万元,营业面积10003000平方米的为中型商店;职工多于600人,年销3000万元和营业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的为大型商店;职工少于130人,年销500万元和营业面积1000平方米以下的为小型商店。

  六、按照商业企业的隶属关系划分,可分为商业部门管辖的商业企业和非商业部门管辖的商业企业。大部分商业企业归商业部门管辖,某些为特定对象服务或经营某种特殊商品的企业,由其他部门管辖。如铁道部门管辖的为旅客服务的商业企业;林业矿业部门管辖的为林业矿业职工及其家属服务的商业企业;文化部门管辖的书店;邮电部门管辖的集邮公司;银行管辖的专营金银首饰品的商业企业;生产部门、工业公司管辖的商业企业;旅游部门管辖的宾馆、饭店,旅游品商店;国防部门、军工系统管辖的民用产品销售门市部。

  上述各种类型的商业企业是由商品生产、商品流通和消费需要等方面的复杂因素决定的。各种商业企业既要分工经营,又要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积极性、创造性,这样才能加速与扩大商品流通,更好地为社会生产和为人民生活服务

  4.全民所有制商业企业与集体所有制商业企业有哪些区别?

  全民所有制商业企业的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人民所有;它是我国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主导力量;企业的主要领导人基本由国家机关委派,目前少数企业试行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企业的利润,除按国家有关规定提留一部分归企业支配外,其余部分均上缴国家统一支配;企业的工资标准和奖励原则,由国家统一规定,职工的个人收入和集体福利,不完全以企业的经营状况为转移;全民所有制商业企业一般是规模较大,物质技术设备比较先进,经营能力比较强,担负着国内基本生活用品的收购和调拨分配任务。它的经营活动在保证市场供应、稳定物价、活跃城乡物资交流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集体所有制商业企业是社会主义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商业企业的生产资料归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利润在按国家规定纳税之后,由企业自己支配;企业领导人员由集体选举产生。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特别是在目前我国社会生产力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发展集体商业企业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不要或很少要国家投资,扩大经营不受国家财力限制;组建快,容易办,有利于增加商业经营机构,开辟就业门路;规模小、网点分散,经营方式比较灵活,船小好调头,能较快地适应市场变化和人民消费需要;实行自愿组合、按劳分配、民主管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原则,经营好坏同企业和职工的物质利益有直接的联系。虽然集体商业企业的经营能力没有国营商业企业那么强,但如果没有集体商业企业,仅仅国营商业企业是不能圆满完成组织社会主义商品流通任务的。

  5.社会主义商业企业在本质上与资本主义商业企业有哪些区别?

  社会主义商业企业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其中,国营商业企业的生产资料属于全民所有;集体商业企业的生产资料属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企业的工作人员都是企业的主人,而不是当作商品被出卖的劳动力。人与人之间是同志式的平等、互助的关系,不存在谁剥削谁、谁压迫谁的不平等现象。当然,人们之间还存在着各种矛盾,这些矛盾不是根本厉害的冲突,可以经过民主协商、说服教育、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得到解决。企业职工根据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取得个人的收入。企业经营活动遵循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目的是促进社会生产发展,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企业也要讲求经济效益,所得利润不是归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集团,而是缴给代表人民利益的国家,国家把这些收入再用于发展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福利事业。

  资本主义商业企业的生产资料属于资本家所有,企业的店员不是生产资料的主人,而是被雇佣的劳动者,资本家与店员之间是不平等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企业的经营内容、经营方式和发展方向,完全服从于资本家攫取最大限度的利润这一目的。资本主义商业企业的买卖活动,一方面具有剥削性,它是建立在商业资本家与产业资本家瓜分剩余价值的基础上;另一方面,又具有盲目性,它受到资本主义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规律所支配。这样就对社会商品流通起到不良影响甚至阻碍的作用。

  6.商业企业的任务有哪些?

  商业企业通过商品采购、调拨、运输、储存、销售,一方面实现商品实体在空间上的转移,即把商品由生产领域运往消费领域;另一方面实现商品价值形态的转化,即由货币到商品,再由商品到货币的转化。商业企业通过这些经济活动,共同完成下述任务:

  一、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目前,我国生产部门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一部分由国家物资部门直接调拨分配,而轻工业部门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和农业部门所需要的大部分农业生产资料,是由商业部门组织供应的。商业企业根据生产单位所需要的原料、辅助材料的品种、质量、数量和时间,及时组织供应,生产单位就能顺利地进行生产。

  生产部门所生产的商品,经过商业企业收购、销售,一方面使商品满足人们的需要;另一方面最终实现商品的价值。生产部门所耗费的劳动得到补偿,因而,生产才得以继续进行下去。这正如斯大林所指出的:“有生产而没有销路就是致工业于死命;因为只有通过发展商业去扩大销路,才能扩展工业。”

  商业企业处于流通领域,了解市场情况,它可以根据消费(包括生产消费、生活消费)一方对商品数量、花色、品种、规格、式样的要求,向生产单位提出建议,必要时提供样品、图案去指导生产,推动生产发展。特别是对农业生产,商业企业可以根据国家对农副产品的收购计划及推行合同制度,使农业生产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商品由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必然要有一定的流通时问,商品流通时间是社会扩大再生产过程总时间的一个组成部分。商业企业专门从事大规模的商品交换任务,可以使工农业生产单位腾出一部分生产时间,缩短整个流通时间,从而加速社会扩大再生产过程,有利于尽快地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在社会主义社会,职工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取得货币工资,他们所需要的生活用品一般由商业部门供应。农民销售产品获得的货币收入,也要到市场上来购买商品。只有当劳动群众的货币收入买到相应的消费品后,按劳分配才得以实现。因此,社会主义商业企业应做好消费品的供应工作,把丰富多彩、质量优良、价格合理、群众喜用乐购的商品,送到城乡广大消费者手中,满足他们的需要。

  商业企业还可以通过对新产品的宣传、试销、展销,影响和指导消费,推动新的消费需求,扩大群众的消费范围,把群众的消费引向新的水平。此外,商业通过商品储存,合理分配调节供求矛盾,保障人民生活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做好生活资料的供应,满足人民吃、穿、用等方面的需要,就有助于调动劳动人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三、为国家提供积累资金。我国的财政收入,绝大部分来自社会主义企业上缴的利润和税金,这些企业当然包括商业企业。

  社会主义商业企业为了完成上述任务,必须贯彻“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在购销业务活动中,牢固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点、生产观点和群众观点,努力为促进生产、满足消费需要服务。

  7.国营商业企业为什么必须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

  国营商业企业的全部财产(包括房屋建筑、工具设备、商品等)属于代表全体劳动人民的国家所有。因此,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由国家统一领导,体现全体劳动人民的利益;必须执行国家统一的方针、政策和服从国家计划的统一安排。但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实践,所有权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商业企业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经营者,是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企业要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企业要在完成所承担的任务过程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就必须具有相应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商业企业具有一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好处是:

  一、便于国家对商业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国营商业企业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而不是国家行政机构的一部分全国的国营商业企业成千上万,而且每个商业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异常复杂的。如果国家对企业管理过多、过严、过死,就会脱离实际,就会指挥不当,甚至瞎指挥。同时,也必然束缚企业的手脚,难以发挥企业工作人员的智慧才能,就会造成经营管理不善。因此,只有商业企业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才能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才能使国家更有效地管理商业企业。

  二、有利于加速与扩大商品流通。商业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同国家的整个市场密切联系的。市场商品供求关系经常发生变化,某些商品有时供大于求,有时又供小于求。商业企业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就必须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以便充分有效地使用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适应市场的变化,加速与扩大商品流通,促进生产发展,满足人民生活需要。

  三、有助于提高商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国家在赋予企业经营权限的同时,还明确规定企业的经济责任和经济利益。这样,就把企业的利益与企业经营的好坏挂起钩来,把职工的利益与职工劳动的好坏直接联系起来,使企业职工从物质利益上关心企业的经营效果。企业为了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并获得经济利益,就要加强经济核算,注重经济效果,尽量以较少的劳动消耗、劳动占用,实现较多的商品流转量和利润额。扩大商业企业自主权是发挥企业内部经济动力,克服捧“铁饭碗”、吃“大锅饭”不良现象的有力措施。

  8.国营商业企业有哪些经营管理权限?

  扩大企业自主权,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但是,扩大企业权限又是一个十分复杂、涉及面很广的大问题,应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从不同类型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一般说来,国营商业企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经营管理权限:

  一、在计划管理方面。商业企业根据国家确定的长期计划任务,有权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趋势,具体安排短期的经济指标。在计划执行过程中,企业有权根据市场需要的变化情况,在保证完成国家下达的总任务的前提下,灵活调整有关计划指标。

  二、在商品经营方面。商业企业有权在规定的经营范围内,除关系国计民生的计划商品外,有权按照经济区域和专业化协作、联营的原则,选择各种合理的渠道、供货单位,采购商品,有权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和服务项目,满足市场需要。

  三、在财务管理方面。企业有权使用国家核给的自有资金.使用、支配各种物质设备、工具、资料,有权向银行开立账户和借款。有权按照主管部门规定的比例提留、使用利润留成和各项基金。有权按规定标准开支商品流通费用,有权按规定权限把多余的、闲置的固定资产出租和有偿转让、除上级公司有组织的调整资金外,有权拒绝任何单位和个人抽调和挪用企业的商品、物资、财产和资金以及向企业摊派和转嫁费用。

  四、在物价管理方面。除了有国家牌价的商品,必须执行国家牌价以外,商业企业有权根据国家规定的价格管理原则、范围、权限,确定国家允许范围内商品(包括本企业加工、改制、监制的商品)的价格;有权按照上级规定的作价办法,对鲜活商品分等定价;有权按照上级规定的原则和权限,对库存中有问题(如残损变质、质次价高、冷背呆滞)的商品削价处理。

  五、在人事管理方面。企业在主管部门核定的定员编制范围内,有权按照经营特点和实际需要,自行确定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企业有权根据实际需要,在劳动部门指导下公开招工,经过考试,择优录用。企业的行政副职可由经理提名,报主管部门批准,企业内中层行政干部由经理任免。企业可以根据需要从外单位、外地区招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并自行确定报酬。企业有权拒绝上级硬性分配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干部、职工条件的人以及无偿借调职工。经理有权对职工进行奖惩,包括给予晋级(每年晋级面不超过3%)和开除处分。企业在执行国家统一规定的工资标准、工资地区类别和一些必须全国统一的津贴制度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自选工资形式。

  六、在联合经营方面。在不改变企业所有制形式,不改变隶属关系,不改变财政体制的情况下,企业有权参与或组织跨部门、跨地区的联合经营;有权组织产销协作,加速与扩大商品流通。

  9.国营商业企业的资任一般有哪些?

  国家在扩大国营商业企业自主权的同时,还必须明确其责任。国营商业企业一般有下述责任: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政策,坚持社会主义经营方向,国家的法律、政策体现着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是正确处理国家、企业、消费者和商业职工个人之间,以及生产、流通、消费之间关系的依据。

  二、保证完成国家下达的计划任务,严格履行经济合同。

  三、认真研究市场变化,积极组织货源,扩大商品流通,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满足生产和消费需要。

  四、努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合理、有效地利用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不断提高劳动效率,加速资金周转,降低流通费用,增加合理利润,提高经济效益。

  五、保证国家的商品、财产、资金完整无损。国营商业企业的财产属于全体人民所有,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使其受到侵犯,或者受到不应有的无代价的调用,都不能损失浪费。企业必须对全部财产负责。由于失职造成国家商品、财产损失,要追究企业、直接责任者和有关领导人的经济责任、行政责任直至法律责任。

  六、严格遵守财经纪律,按时、足额上缴税金和利润。企业向银行借入的资金,要按规定使用和按期还本付息。

  七、商业企业要关心职工的身心健康,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办好集体福利事业,改善职工生活,通过各种教育形式,提高职工的政治觉悟、文化水平和业务技能。

  10.什么是商业企业的素质?

  商业企业素质是指商业企业经营活动能力的各种因素的综合。这些因素不仅指企业人员、物质技术基础和资金占用的状况,而且包括企业组织管理的状况。这些因素不是简单的数量相加,而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互相促进、互相推动的力量。

  衡量和评价商业企业素质的好差,主要看企业管理水平、经营能力,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反馈和决策能力。如信息系统是否灵敏,能否及时、准确地掌握消费者需求和市场变化情况,迅速做出经营决策。

  二、应变能力。如在外部条件变化时,能否主动对企业经营活动做出相应的调节,以保证完成企业的预期计划任务,实现既定的目标。

  三、竞争能力。如在激烈、多变的市场竞争中,能否以自己适销对路的商品、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和优质服务,不断巩固和扩大销售市场。

  四、发展能力。如能否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加速与扩大商品流通,满足社会需要。

  五、组织能力。如企业的管理体制、组织、机构、职责划分、人员配备、规章制度、业务程序,以及人、财、物之间的比例状况,供、销、存之间的比例状况等,能否有利于开展各项工作,有效地完成各项任务。

  11.怎样提高商业企业的素质?

  赵紫阳总理在19836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如果我们的企业不来一个根本转变,不在质量上、素质上有一个显著的提高,在国内就没有生命力,在国际上就没有竞争力,就没有出路。一句话,不前进,就无法生存。”一个企业的素质好,管理水平高,经营活动能力强,就能出色地完成所承担的各项任务,就能以最少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的生命力就强,就能得到发展。

  从商业企业内部来说,提高其素质,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提高思想认识,制定详细规划。提高企业素质,不仅关系到企业本身,而且关系到“四化”建设。商业企业是商业部门的基层组织,只有提高商业企业素质,才能加速与扩大商品流通,提高商业服务质量,更好地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同时,节约流通费用,增加企业盈利,为国家提供更多的资金积累。现在,商业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存在不少问题,提高企业素质是当务之急。提高企业素质,又不是一朝一夕突击一下就能做到的,必须长期抓下去。商业企业应根据国家的要求,从实际情况出发,确定提高企业素质的目标,在不同阶段,如近期、中期、远期,有不同的要求,并制定出相应的规划,使企业的素质循序渐进地、持久地得到提高。

  二、加强培养教育,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素质。商业企业的任务,是由其工作人员来承担的。因此,必须重视提高干部、职工的素质。通过政治、文化、业务技术教育,建立一支热爱商业工作、有文化、品德好、业务熟练的职工队伍。同时,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配备和建设领导班子,使领导班子的精神状态好,勇于创新,知人善任,组织指挥能力强,工作标准高,精通业务,能身体力行、带领企业全体职工不断前进。

  三、全面进行整顿,健全规章制度。现在,某些商业企业还存在着职责不明、互相扯皮、工作效率低、经营管理混乱、浪费严重的现象。通过整顿,执行经济法规,健全各项制度,完善商业经营责任制,使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各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象一部大机器一样,有节奏地、有效地运转,多快好省地完成各项任务。

  四、革新技术设备,提高劳动效率。一个企业的物质技术设备是否完备、先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经营能力的大小。目前,我国商业企业的物质技术设备比较落后,今后,应当随着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工业现代化的进展,逐步实现商业物质技术设备的现代化。这样才能提高商业劳动效率和服务质量,才能加速与扩大商品流通和资金周转,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五、完善管理体制,发挥企业的积极性。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商业企业在国家政策、计划指导下,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必须克服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管得过多过严的现象。在制定计划、商品购销、商品价格管理、劳动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应有一定的自主权,以便充分发挥企业和职工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积极性,有力地克服捧“铁饭碗”、吃“大锅饭”的不良现象。

  六、严格监督、考核,推动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监督是多方面的,既有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又有下级对上级的监督和平行级间、协作部门间的监督,通过监督了解企业各部门和工作人员是否履行了自己的职责,是否完成了规定的任务,是否认真执行了国家的法律、政策,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商业企业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通过定期考核,评定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经济效益的好差,监督、考核要与奖惩制度结合起来,对先进企业给以鼓励、奖赏,并总结、推广它们的先进经验;对后进企业,给以热情的帮助;对浪费损失严重、发生经营性亏损的企业,应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严肃处理。

  12.商业企业加强管理有何重要性?

  在任何社会,都不可缺少管理。没有管理,人类社会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就建立不起来。今天世界各国,要发展国民经济,没有不高度重视企业管理的。商业企业管理的重要性表现在:

  一、只有加强管理,才能提高劳动效率。企业管理是职工集体劳动的客观要求。集体劳动是一种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劳动,集体劳动的规模越大,劳动分工与协作越细、越复杂,管理工作也就相应地越严密、越重要。管理是企业经营活动不可缺少的条件。马克思以乐队为例说:“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一个基层商业企业,有许多职工,许多工种,许多部门、环节,只有在统一组织、指挥下,每个职工的劳动、各个部门的活动才能相互协调,才能高效能地完成各项任务。

  二、只有加强管理,才能加速商品流通。商业企业的经济活动的中心是组织商品流通,即通过购、销、调、存等业务活动,组织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这也就是业务经营。商业企业只有搞好业务经营,才能发挥它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而管理就是围绕着业务经营来进行的,为实现业务经营服务的。经营与管理是商业企业经济活动过程中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通过科学管理,使购、销、调、存等各个环节紧紧相扣,使商品畅通无阻。

  三、只有加强管理,才能提高社会主义商业的服务质量。商业企业的任务是通过组织商品流通,促进生产发展和做好人民生活用品的供应。通过管理,使商业企业在进行各项经济活动中,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观点,贯彻为工农业生产服务的生产观点,加强全心全意为人民生活服务的群众观点。社会主义商业企业的财产属于公有,企业职工是企业的主人,它比资本主义商业企业有无比的优越性。如果不通过科学管理,企业的业务活动杂乱无章,工作效率不高,服务质量不好,这些优越性就难以发挥出来。

  四、只有加强管理,才能充分利用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左”的影响存在,加之企业管理经验不足,目前,我国商业企业同其它企业一样,管理水平不高,制度不够健全,职责不清,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浪费严重。管理的好坏,是企业经营好坏、成败的决定因素。因此,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的作用,是商业企业的当务之急。

  五、只有加强管理,才能适应实现商业现代化的要求。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工业现代化的发展,商业企业也逐渐由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技术设备代替手工工具,代替笨重的体力劳动。如果只有先进的物质技术设备,而没有科学管理,那是难以充分发挥其效能的。因此,只有把先进的技术设备与科学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商业现代化。

  13.何谓企业管理的两重性?

  管理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原理。一方面,管理具有与生产力、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它要求运用科学方法,合理组织发展生产力。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对企业里共同劳动的管理更是不可缺少。无论在任何社会、任何企业,只要进行集体劳动,这种集体劳动必然有分工和协作,也就必然需要管理。这种管理在各种社会都是共同的,所以又称管理的共性,或叫管理的一般职能。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另一方面,管理又具有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又称管理的特殊职能。因为,任何社会的生产都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任何一种经济管理都必然受一定的生产关系的制约。生产资料占有者阶级通过管理来实现本阶级的经济利益。如资本主义企业的管理,是资本家掠夺剩余价值的一种剥削职能,它所体现的是资本家同雇佣工人、店员之间的阶级对抗关系。列宁指出:“资本家所关心的是怎样为掠夺而管理,怎样借管理来掠夺”。  所以,这种管理的特殊职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由于企业管理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所以,它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具有本质区别。首先是管理的所有权不同,谁占有生产资料,谁就有管理权。资本家的企业,一切财产被资本家占有,企业管理权也由资本家所操纵。企业的工人、职员没有管理的权力,只能是被使唤,受剥削,受压迫。我国国营和集体商业企业的财产属于社会主义公有,企业的全体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企业的主人,他们对企业也享有管理权。其次,管理的目的不同。在资本家的企业,管理的目的是实现更多的剩余价值,牟取最大限度的利润,相反,我国社会主义商业企业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合理组织商品流通,更好地发展生产和为人民生活服务。社会主义商业企业所取得的利润,是实行科学管理、勤俭节约、提高劳动效率的结果。最后,管理的手段不同。在资本主义企业,管理是剥削和压榨职工的手段,是专制的,当职工违背了资本家的意志,触犯了资本家的利益时,资本家便会采取解雇、开除、镇压等专制手段对待职工。在我国社会主义商业企业,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从根本上消除了专制统治和饥饿纪律。当然,在集体劳动中,既有分工协作,就要求职工自觉地严格遵守企业的制度和劳动纪律。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关于管理两重性的原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企业管理性质虽然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但企业管理仍有两重性。如在一个商业企业内,有许多工作人员,有许多商品、资金和设备、工具等,企业与外部许多部门、单位、个人发生联系,企业的经营活动十分复杂,商品、资金每日都在周转。这就必须运用科学方法,合理组织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加速商品流通。今后,科学技术和生产越来越发展,商品流通规模越来越大,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就更加需要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企业与国家间,企业与企业间,企业内部各部门间,领导与职工群众间,在总的目标和总的利益一致的前提下,还存在具体矛盾;劳动仍然是谋生的手段,还没有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还存在着各种剥削阶级意识形态的影响;还有贪污盗窃、投机倒把以及其他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犯罪分子。这些情况说明,企业管理必须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正确处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促进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两重性的原理告诉我们,对资本主义企业管理应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既要学习和借鉴他们与生产力相联系的企业管理理论、经验、方法,加快我国企业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进程;又要批判、扬弃他们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压榨工人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因此,那种对待资本主义管理盲目排斥或盲目崇拜的态度,都是错误的,而应当是做具体的分析,采取科学的态度。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论述的:“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我们的方针是: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4.企业管理的职能包括哪些方面?

  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职能是由管理的两重性决定的,一方面是科学地组织企业的各种劳动和各项经济活动,另一方面是维护、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这两个方面是密切结合的,集中表现在:

  一、计划。进行管理,首先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计划职能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它对其它管理职能具有主导作用。计划职能包括:

  调查研究。即通过广泛的调查了解,占有大量的真实可靠的材料,然后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分析研究。

  预测趋势。即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经济活动未来发展趋势作出正确的估计、判断。

  设计方案。即为了达到确定的目标,设想各种可以相互替代性的方案。

  进行决策。即对各种设想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最后选择一个最优方案,这个方案应以最少的劳动消耗、劳动占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编制计划。即搞好综合平衡,订出周密细致的计划,这个计划既有指标,又有行动措施。

  二、组织。工作目标和计划确定之后,组织是实现计划目标和方案的重要手段。组织职能的作用是协调好企业对外和企业内部等各种关系,使得各方面密切配合,推动企业的经济活动顺利开展。组织职能包括:

  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确定管理体制,建立组织机构,明确职权、责任。

  合理配备人员,做到人尽其才,事得其人,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

  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建立科学、完善的制度、秩序。

  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设备条件,供应必要的资金。

  三、指挥。这一职能的作用是使企业各部门、各工种的工作人员齐心合力、步调一致,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而奋斗。指挥职能包括:

  建立一个有权威的指挥中心。企业内领导机构和领导人员通过下达指示、命令,推动下属机构和人员去履行各自的职责,完成规定的任务。

  做好思想发动工作,鼓舞企业职工的斗志,发挥下级部门和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对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进行具体指导。

  及时沟通各种情况和意见,集中群众的智慧,群策群力地完成各项任务。

  四、监督。这一职能的作用主要是考核企业各部门和工作人员对计划任务完成得如何,是否履行了自己的职责,是否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正确解决。监督是多方面的,既有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又有下级对上级的监督和平级间的监督。监督要同宣传、教育和奖励、惩处相结合。对先进者要鼓励、奖赏并总结、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对后进者,给以热情地帮助;对于因不负责任而造成损失者,应给以批评直至纪律处分。

  五、调节。在执行计划过程中,会出现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新的矛盾,这就需要通过调节职能,对企业的人、财、物,进、销、存重新进行综合平衡。调节是多方面的,可分垂直调节、水平调节和对内调节、对外调节。通过调节及时纠正偏差,重新组织力量,协调各方面的工作,保证既定目标和计划任务的实现。

  以上五个方面的管理职能,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是统一的,在管理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在企业的不同环节,各种职能的作用是不同的。因此,既要有所侧重,又要综合运用,才能提高管理水平,达到预期目的。

  15.两业企业管理的任务有哪些?

  商业企业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保证商品流通顺利进行,力争以最少的劳动消耗、劳动占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管理的具体任务是:

  一、合理组织经营。商业企业在组织商品购销活动过程中,仅在企业内部就发生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如劳动者之间分工协作关系、劳动者与商品流转量之间的关系、劳动者与物质技术基础之间的关系、商品流转量与物质技术基础之间的关系、商品流转量与资金的关系,等等。企业必须综合平衡,确定好各种比例,处理好各种关系,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效。为此,企业就必须加强计划管理、劳动管理、设备管理、商品管理、业务管理、财务管理,保证商品流通顺利进行,取得最好的经济效果。

  二、正确处理各种经济关系。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状况基本上是适应的,社会主义企业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国家、企业、职工个人之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在某些环节上还存在着矛盾,如企业中的吃“大锅饭”问题,按劳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倾向,单纯追求企业利润损害消费者利益的现象,等等。另外,在商品购销中的工业企业与商业企业之间、农业生产单位与商业企业之间、不同商业企业之间还存在着许多具体矛盾,只有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改善各种经济关系,才能促进商品流通的迅速发展。

  三、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健全规章制度。国家的经济政策、商业企业的管理条例、经营思想、领导体制、领导作风以及各项规章制度,都对企业管理起着重要作用。企业对人力、物力、财力的安排、使用,企业之间产、供、销关系的建立和协调,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遵守国家的经济法规和方针、政策。目前,某些商业企业还存在着小生产经营方式、“官”商作风、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法,以及企业的权、责、利结合不好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调整、改革。

  商业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引导企业职工从事各项工作的规范,是衡量职工工作质量的尺度,是保证企业业务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各项规章制度既要保持一定时期的稳定性,又要根据企业经营情况的发展变化、职工的思想觉悟和业务技术水平的提高、物质技术设备的完善,进行必要的修改调整。

  四、充分发挥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保证完成企业的各项任务。管好商业企业,必须做好人的工作。企业领导者要关心每一个职工,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文化、业务水平,合理安排他们的工作;制订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明确各级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正确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定期考核、评比和奖惩;改善劳动条件,搞好职工生活福利等。

  16.商业企业管理的原则有哪些?

  管理原则是在管理过程中应遵循的法则、规范。它来源于管理的实践活动,又是管理实践活动的指针。管理原则具有客观性,它反映了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的要求。

  商业企业的管理工作,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根据商业企业的特点,还应当遵循政治领导与经济管理相统一原则、计划管理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经济核算原则、责任与权力相统一原则、物质利益原则和管理技术现代化原则。

  17.什么是政治领导与经济管理相统一原则?

  经济是基础,对政治起决定作用;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积极反作用于经济,为经济服务。政治与经济既不能绝然分开,又不能混为一谈,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商业企业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商品购销业务促进社会主义生产顺利发展,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这是商业企业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政治始终不应该脱离业务。在商业企业管理过程中,政治对经济所起的积极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治对业务的领导作用。企业的全部经济活动要遵守国家法律和党的方针、政策,要正确处理国家、企业、职工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要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第二,政治工作对业务工作的监督作用。监督、检查企业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是否认真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条例;考核他们的工作数量、质量和是否履行了应尽的职责,鼓舞、赞扬、奖赏先进者再接再厉;教育、激励后进者努力赶上去;批评、处分、挽救因失职而造成经济损失的犯错误人员。

  第三,政治工作对业务工作的保证作用。通过思想教育.不断提高职工的政治觉悟,使职工热爱社会主义商业工作,积极地创造性地完成本职任务;加强安全保卫工作,打击贪污盗窃和投机倒把等破坏社会主义的活动,保证社会主义财产完整无损;排除各种错误倾向,保证业务活动顺利开展。

  在强调政治工作积极反作用于经济工作的同时,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政治领导只有正确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才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充分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否则,政治就会陷入空谈,流于形式,甚至阻挠、破坏经济活动的正常开展。

  18.什么是计划管理原则?

  商业企业实行计划管理,是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商业企业的经济活动必须服从国民经济统一计划的指导,才能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向前发展。同时,计划管理是企业社会化大规模经营的客观需要。商业企业不是孤立的,它同国家财政部门、银行和其他经济单位、事业单位之问,企业内部各项业务活动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做好购、销、调、存之间,人、财、物之间的综合平衡,即实行计划管理。

  商业企业实行计划管理是一条重要原则。只有实行计划管理,企业工作人员才能明确目标,胸中有“数”,发挥其积极性,才能使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有所遵循,并互相协调,才便于上级机关对企业的领导、监督、检查,才能以最少的劳动消耗、劳动占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

  常言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计划周密.各项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否则,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就会出现混乱,无效劳动多,损失浪费大。

  19.什么是民主集中制原则?

  商业企业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进行管理。即实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既要加强集中领导,又要依靠群众实行民主管理。商业企业的职工是国家和企业的主人,是完成企业购销任务的执行者,他们对各项业务最熟悉,企业必须实行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和生活民主,保证职工经商理财、当家作主的权利。另一方面,一个企业有许多部门和工作人员,商品进、销,调、存业务活动错综复杂,客观上要求集中领导,统一指挥,而不能各行其是。

  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必须把集中领导和民主管理结合起来。只有集中领导,才能统一思想、统一指挥、统一行动,才能顺利地组织商品流通。但是,集中领导必须建立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才能集思广益,才能得到广大职工的拥护,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实行民主管理,一方面要依靠企业内部的职工群众,另一方面要接受商业企业服务对象的监督,零售企业通过召开消费者代表会议,批发企业召开零售企业代表会议,征求意见,改进本企业的工作。

  20.什么是经济核算原则?

  人们要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就必须节约活劳动与物化劳动,而节约活劳动与物化劳动,归根到底是劳动时间的节约。商业企业既要把购、销、调、存的经营活动组织好,又要取得盈利,这就不能没有核算。实行经济核算,就是运用价值形式,通过记帐、算帐,对经营活动中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进行对比分析,考核、评定经营成果。

  国家要拨给企业从事经营活动所必需的资金,赋予企业必要的经营自主权,明确企业对经营成果的经济责任。企业同其他单位、个人的交易,必须计价、结算,企业的商品、财产、资金不准无偿转让、挪用。企业要采取合理的经济核算形式,如在大、中型零售商业企业实行三级核算形式,即企业实行全面经济核算,门市部(商品部)实行半独立经济核算,营业组实行简易经济核算。

  企业的经营应以收抵支,并有盈余,不应出现经营性亏损。为了提高经济效果,企业应组织适销对路的商品,扩大销售;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前提下,节约各项费用开支,节省资金的占用;科学地组织劳动,提高劳动效率;加强财务监督,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同一切损害国家财产的现象做斗争,

  21.什么是责任与权力相统一原则?

  列宁指出:“管理的基本原则——一定的人对所管的一定的工作完全负责。”商业企业必须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否则,就谈不到科学管理。责任制就是通过一定的规章制度,按工作单位和岗位明确规定职权范围、工作准则及经济责任,做到各居其位,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各负其责,有奖有罚,奖罚严明。企业建立了责任制,就能推动职工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就能有效地防止无人负责、纪律松弛和官僚主义现象,就能使各种劳动协调而有秩序地进行,促进商品购销业务顺利开展,就便于对每个部门和工作人员进行监督、考核。

  建立责任制,必须做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责任是共同劳动、分工协作的客观要求;权力则是履行责任的手段和保证,二者是互相制约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如果只有责任而没有相应的权力,责任制就难以建立起来;反之,如果只有权力而没有责任,就可能对权力没有约束,出现脱离实际、滥用权力、瞎指挥的倾向。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必须坚持责任和权力相统一的原则,委之以责,授之以权,使企业的各级工作人员有职、有责、有权,以便发挥他们的积极性,独立处理各自工作职权范围内的一切事务,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实行独立核算的商业企业,应在人、财、物的管理上应有必要的自主权,并对经营成果承担责任。企业由于经营成果不同,企业和职工个人所得到的利益也不同。因此,赋予企业必要的经营管理权,就能促使其尽好责任,企业为了得到较多的利益,就会努力扩大商品流通,加速资金周转,降低流通费用,提高经济效果。

  22.什么是物质利益原则?

  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共产党人不但承认和维护广大劳动人民的物质利益,而且把为劳动人民谋求物质利益作为自己的任务。社会主义商业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必须贯彻物质利益原则。

  商业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获得盈利。盈利是企业经济效果的综合反映,也是国家积累的主要来源。企业以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实现较多的商品流转额和利润额,向国家贡献大,获得的物质利益也相应增多。这是推动企业不断改善经营管理的经济活力。企业在从事商品交换中,涉及到各种物质利益关系。如工商关系、农商关系、商商关系、商业企业与职工的关系、商业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等等。在这些物质利益关系中,一方的经济所得,就是另一方的经济所失。企业只有按照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正确处理这些物质利益关系,才能顺利地组织商品流通。商业企业要把职工个人物质利益跟职工劳动贡献大小相联系,个人贡献大,则获得的报酬多,个人贡献小,则获得的报酬少。这样才符合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由于职工对个人物质利益的关心,就会推动职工自觉遵守纪律,各尽所能,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劳动效率,其结果必然使企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为国家提供较多的积累,促进“四化”的实现。

  应当指出,物质利益原则绝对不是万能的,不能用物质利益代替思想政治工作。在贯彻物质利益原则的同时,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职工的政治觉悟,发挥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切实做好本职工作。

  23.什么是管理技术现代化原则?

  管理工作的技术手段有以下几类:

  获得信息资料的手段:如度量衡器、收款器具、商品检验器具、传送器等。

  信息资料的记录和储存手段。如人工手写记录、打字机、录音机、录象机、微缩胶卷和电子计算机等。

  信息资料的传递手段。如远距离电视传真设备、电话、电报、电传打字机、电视设备及各种传递信息设备等。

  信息资料的复制手段。如晒图机、各种复印机及印刷机等。

  信息资料的加工处理手段。如计算图表、计算仪器和计算机。计算机分电键计算机、打孔计算机和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是利用电子技术进行大量高速自动运算的机器,它根据工作人员预先编制的程序自动地处理各种信息。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快,具有记忆的功能,在正常的条件下,计算精确度很高,具有逻辑判断能力。商业企业管理人员运用电子计算机,可以及时掌握市场动态,预测市场发展趋势,研究消费品需求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商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搞好商品进销业务。

  商业企业逐步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可以使许多工作人员从日常烦琐、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可以减少统计、核算人员,提高劳动效率,更重要的是提高管理的效能,合理地使用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

  现代化的管理技术手段是靠人去掌握、使用、管理的,这就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努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实现知识化、专业化,以便充分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所提供的数据和资料,并根据管理目标要求,制定出科学的计划、方案,然后加以实施,达到管理最佳化。

  管理技术现代化不是孤立的,在实现管理技术现代化的同时,必须实行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现代化。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应努力改变某些管理人员那种主要靠传统习惯、感性经验进行管理的习惯,而应当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把企业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并且把数学方法、统计分析方法、运筹学、概率论、系统工程以及控制论等,逐步运用于企业管理中去,逐步实现管理现代化。

  24.什么是管理的经济方法?

  所谓经济方法,就是依靠经济组织(如工商企业、专业公司和财政、税收、银行等组织机构),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如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价值规律、按劳分配规律、商品流通规律等),利用经济核算、各种经济手段和经济杠杆(如价格、成本、利息、利润、税金、工资、奖金、罚款),在国家计划指导下,运用市场机制来管理企业。经济方法以经济责任、物质利益为推动力来调动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积极性。

  运用经济方法管理企业,应当改变政企合一、以政代企的管理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助长“官商”作风,不能提高商业服务质量,也不利于推动企业精打细算,开源节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商业企业应当加强计划管理,通过各种数量指标、质量指标考核、评价企业的经济效果。商业企业应实行经营责任制,把企业的责、权、利正确地结合起来,推动企业改善经济管理。商业企业应建立健全经济核算制,以收抵支,自负盈亏。企业之间通过经济合同保证商品购销业务的顺利进行.另外,企业应当利用各科一统计数据和资料,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肯定成绩,查找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改善经营管理。

  25.什么是管理的行政一法律方法?

  所谓行政方法,就是依靠行政机关的权威,通过下达指示、决议、管理条例、指令性的计划任务等行政手段来管理企业的方法。所谓法律方法,就是以经济立法、经济司法等强制手段乘管理企业的方法。行政方法和法律方法部具有强制性,但法律方法又具有行政方法不能代替的特殊作用.经济法规比行政指示、命令较为稳定,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发挥作用。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基本上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的,整个国民经济是有计划发展的。为了统一规划、综合平衡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协调商业企业之间及商业企业同其他企业之间的关系,国家和商业领导部门就需要实行集中统一的行政管理.没有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领导,就没有社会主义经济.同时,国家通过经济立法、经济司法等强制手段来管理企业,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才能保护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才能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秩序,保证国家计划的实现,才能正确处理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矛盾、纠纷,才能正确处理各种经济责任问题。

  运用行政方法管理企业虽然是不可缺少的,但国家的方针、政策、命令、指示,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行政领导机关及领导人员要注重调查研究,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为企业服务,反对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和不讲究工作方法的命令主义,反对主观主义的“长官意志”。

  管理的经济方法和行政一法律的方法是相互结合的。行政一法律方法保障经济方法的实施,保障企业正当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经济方法弥补行政一法律方法的不足,以经济利益作为动力来管理企业。

  26.什么是管理的数学方法?

  马克思曾讲过,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在商业企业,无论是编制计划,确定各种定额和经济指标,还是进行数字统计、经济活动分析,都存在经济现象间的数量关系,不仅需要初等算术、代数,而且需要微积分、线性规划、运筹学、概率论、数理统计等应用数学。

  管理的数学方法,一般来说是根据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实际资料,运用数学模型(这种数学模型是反映有关因素间关系和活动规律的数学公式和具体算法),通过运算,选择一个最优的管理方法。目前,我国商业企业运用数学方法进行管理还很不够。如某些商业企业在实行经营责任制过程中,由于计算方法简单、粗糙、落后,确定承包的商品流转额、利润额不准确,甚至误差很大,结果造成苦乐不均。有的企业不用多大劲就完成了承包指标,而有的企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没有完成。今后,随着逐步实现科学技术和工农业的现代化,社会分工的扩大,商品流通的发展,影响商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将更加复杂多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制定规划、进行决策,不能单纯停留在对问题的一般抽象的定性分析上,也不能单凭感性经验,更不能靠主观估计和臆想,而必须占有大量的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定量分析(其中包括数学分析),了解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包括数量关系),探求和掌握商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客观规律,把商业企业管理得更科学、更精细,推动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27.什么是管理的社会学一心理学方法?

  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商业企业不仅对物进行管理,更重要的是对职工的劳动的管理。企业的各级领导人员,应学会运用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启发职工的思想,引导他们的行为,为实现企业的共同目标而,努力。

  一个中型商业企业,一般由几百名工作人员组成,这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的集合体。企业的职工,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如不同的教育程度和经历,不同的性别,年龄、民族、岗位、职务、工作能力、业务经验、操作技能、特长、情感、态度、爱好,以及其他不同的社会特点。这些职工都不是孤立生活、工作的,他们在企业内部相互之间、他们同社会的各方面有着广泛的交往、联系。一个人总是生活在具体的社会条件之下,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人是有感觉、知觉、情感,能进行记忆、想象和思维的。因此,企业的各级领导要善于通过各种方法对所领导的每个工作人员的特长、爱好、性格、情绪、态度、身体健康状况、家庭情况、社会交往关系等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合理安排他们的工作,根据企业的实际条件,尽力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

  在企业职工中,有先进、中间、后进之分,他们的思想情况、心理状态、个性特点、人事关系不同,各级领导者应从他们的具体情况出发,采取妥善、有效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使他们热爱本职工作,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由于企业的每个职工的具体情况不同,彼此间发生矛盾是客观的必然现象。领导者应认真细致地分析所发生矛盾的具体类型、性质、特点、范围,矛盾双方的心理状态等,通过耐心说服、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法,加以妥善解决,增加相互间的团结友谊。

  商业企业在从事商品交换活动中,要同许多购买者打交道,特别是零售企业每天要接待众多的顾客。商业人员必须研究广大消费者千差万别、日新月异的生理要求和心理要求,掌握消费规律,组织适销对路的商品,改进服务方式和服务态度,把生意做活、做好,提高文明经商水平。

  28.商业企业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有哪些作用?

  商业企业内部的各种职能机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就象人的身体一样,虽然各种器官、部位所起的作用不同,但是它们相互之间是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商业企业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能起到以下的作用:

  一、合理的组织机构,可以把企业所有劳动者的智慧、才干、经验、能力集拢起来,形成群策群力的战斗集体,并引导这种集体的力量为实现企业的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把企业的劳动者合理地组织起来,可以创造出一种新的力量,有助于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有助于互相取长补短;这种合理组织起来的力量,会远远大于原来分散力量相加的总和。

  三、有了合理的结构组织,明确上下隶属关系和相互间分工、协作关系,即有了一层一层的组织,明确了谁领导谁,谁与谁相配合,责任清楚,就便于开展工作,就能有效地防止互相摩擦、冲突和推诿责任等现象发生,就能高效率地组织商品购、销业务,加速与扩大商品流通。

  四、企业建立了合理的组织机构,无论企业的工作人员怎样调动,各项业务活动仍然能够稳定而连续地顺利开展下去。

  五、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机构,合理设置职务,安排各种人员。安排人员时,应该充分考虑每个人的特点,做到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以有利于发挥每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六、有了合理的组织机构,有利于在企业的各部门间、各环节间开展劳动竞赛,有利于按工作单位和工作职务进行监督、考核、评比,推动企业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

  总之,商业企业只有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才能保证顺利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才能顺利地组织商品流通,以便更好地为社会生产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

  29.商业企业设置组织机构的原则有哪些?

  商业企业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能够使企业的所有劳动者有效地工作。企业要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统一领导原则。企业内部实行统一领导,才能保证全体工作者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列宁说:“如果没有统一的意志,把全体劳动者团结成一个象钟表一样准确地工作的经济机关,那么,无论是铁路、运输、大机器和企业,都不能正常地进行工作。”企业必须统一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企业的规章、业务程序必须统一制定;企业各部门的职权范围要统一划分;企业领导部门对下级组织的工作要有统一的指示,企业不可实行多头领导、令出多门,也不可各自为政、闹分散主义。

  二、分级管理原则。企业领导对各部门、各环节,不可限制过多、过死,下级部门不能事无巨细都要请示上级、听从上级的摆布。应在企业统一领导下,使各级组织具有同它们所承担的责任相应的权力,以便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灵活地处理各种具体问题,充分发挥其积极主动精神。

  企业在设置机构时,要考虑干部的有效管理幅度,如一个经理能领导多少科长和商品部主任,一个商品部主任能领导多少组长,一个组长能领导多少营业员,工作效率才最高。根据国内外企业管理的经验,一个领导人管辖46个部门,一个班组长领导12人左右为宜。

  三、机构精简原则。企业的组织机构要与企业的规模大小、任务多少、经营商品的种类结构相适应,不可讲排场,更不可铺张浪费。根据“精兵简政”和防止官僚主义的原则,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管理层次、机构和多余的人员,尽量减化业务程序。如果层次重叠,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滥竽充数,不仅指示、命令传达缓慢,影响管理效率,而且在曲折、反复传达中,容易出差错,并会助长文牍主义和官僚主义。

  四、专业化分工原则。企业的各个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一定的工作范围内,应尽量从事较为单一的专业化的业务活动,并且要明确干什么和怎么干,不允许出现名义上是共同负责,实际是职责不清、无人负责的混乱现象。企业按专业化原则建立组织机构和安排人员,可以推动各部门的工作人员钻研业务,做到精益求精,并且熟能生巧,发挥其创造性,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五、相互协调原则。企业的纵向机构之间(即上下级组织之间)、横向机构之间(如各科室之间、各部之间、各组之间),分工要明确,责任要清楚,这是搞好协作的前提条件。否则,责任不清楚,就会出现互相摩擦和互相“踢皮球”的现象。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上一道工序、前一个业务环节要为下一道工序、后一个业务环节提供方便条件。只有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等能主动配合,才能使购、销、存业务活动有节奏地、顺利地开展下去。

  六、讲求效能原则。企业设置组织机构要注重工作效能,如果工作效能低,说明组织机构不够合理,就有必要进行调整、改进。组织机构的设计要以事为依据,因事设机构、设职务、配人员,要做到人与事高度配合,工作量负荷饱满,而不能因人设职、因职找事。只有以事为中心设置机构,各级组织机构的办事效能才会高,发挥的作用才会大。

  今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商品种类..结构的变化,企业规模的调整,企业在流通中所处地位和所起作用的变化,企业物质技术设备的改进,必须随时调整组织机构。如果一个企业的组织机构做到命令统一,指挥自如,分级管理,权责分明,机构精简,人员精干,相互协调,密切配合,意见沟通,信息传递迅速无误,那么,这样的机构组织战斗力就强,就能防止官僚主义,工作效率就高,工作成果就好。

  30.商业企业内部一般应有哪些部门?

  商业企业内部一般应该设有业务经营部门、职能管理部门和行政事务部门。

  一、业务经营部门。它是企业内部的主要部门,直接从事企业的经营业务活动,负责对外建立经济联系,办理从商品购进到销售,包括验收,保管、运输在内的全部业务工作。

  业务机构可按经营的商品种类分工,如某些批发企业的专业商品科,大、中型零售企业的商品部(组)。企业的每个业务部门经营一类或若干类商品,负责这类商品从进货到销售全过程的业务工作。各个业务单位应该实行经营专业化.做到进、销衔接,以便于同供货单位和购买者进行业务联系,有利于掌握市场供求变化,组织进销平衡,制订经营计划、业务机构也可按业务过程分工,如商品采购科、供应科、商品检验科、储运科等。这种分工有利于各个环节互相促进、互相制约,有利于统一安排人力、物力、财力,统筹安排商品收购与供应。有些企业把上述两种分工方式结合起来,如成立商品采购科、商品检验科、储运科,而又按经营的商品分工建立专业供应机构。业务机构还可按照供应地区范围分工,如许多市、县公司的批发部和零售企业的门市部。企业业务机构的划分,应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以环节少、手续简便、商品周转快、方便供应者与购买者为原则。

  二、职能管理部门。它对企业的业务活动起着计划指导和监督调节作用,目的是为搞好经营业务服务。如计划统计、财务会计和劳动工资等科室。职能部门是企业行政领导人指挥经济活动的参谋和助手,其任务是:在其主管的工作范围内,对业务单位和人员进行指导、监督,在专业技术上给予帮助;搜集、整理、分析经营管理资料,供领导和有关业务部门参考;提出具体计划和建议,做领导人员的参谋。

  职能管理部门是企业有关管理职能的具体承担者。设置职能管理机构,应从本企业规模大小、任务轻重和经营商品的特点出发,既要看到设置职能部门是进行科学管理的客观要求,该划细的就划细,又必须力求精简,该合饼的就合併,以便有效地发挥管理的作用。

  三、行政事务部门。它包括人事、秘书、总务等科、室。人事部门负责干部、职工的选拔、调配、教育、工资、生活福利和安全保卫工作。秘书室负责档案和文件的整理、保管、分发,以及日常行政事务。总务部门负责管理固定资产、家具用品和职工生活。行政事务部门不直接从事企业的业务活动,但它是保证企业完成经营任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些部门应当树立为业务经营服务的思想,围绕着企业经营管理开展工作。

  31.何谓企业管理机构的“直线制”?

  把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隶属关系和分工协作关系用一定形式固定下来,便是企业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直线制”是其中的一种。这种组织形式,是企业经理直接或通过一个中间管理环节,领导和管理企业的工作人员。它实行上下垂直领导,故称为直线制。

  直线制的优点是机构比较简单,权责比较分明,上呈下达迅速,解决问题及时,避免官僚主义,适于小型商业企业。采用这种组织形式,管理职权集中,要求企业领导者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和组织指挥才能,具有多种知识、技能和丰富的业务经验。

  32.何谓企业管理机构的“职能制”?

  “职能制”,是指企业内的各个职能部门,在其管理范围内有权领导企业业务经营环节的经济活动,下级部门的负责人除了接受上级行政主管人领导外,还必须接受各职能部门的领导。职能制适应现代企业业务经营复杂性的特点,各种职能都有专人负责,管理深入。但是,它排斥必要的集中指挥,形成多头领导,下达的指示容易相互矛盾,致使下级经营环节无所适从。职能制不利于建立健全责任制,往往造成无人负责现象,我国商业企业已不采用这种组织形式。

  33.何谓企业管理机构的“直线一职能制”?

  “直线一职能制”,即直线制与职能制相结合,它以直线领导为主体,同时发挥职能部门的指导、参谋作用,取两者之长,避两者之短。我国大、中型商业企业一般采用这种组织形式。“直线一职能制”,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而各职能管理部门协助经理对企业进行有效的领导,它们对企业各业务环节没有直接指挥的权力,但对下属业务环节的有关职能管理人员(如零售企业的会计科对商品部的财会人员)有指导、监督的权力。采用这种形式能更好地体现民主集中制原则,既防止多头领导,又发挥各职能部门的积极作用,使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能密切配合,行动一致。

  34.何谓企业管理机构的“矩阵”组织形式?

  “矩阵”组织形式的特点,是把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同按特定任务(或工作项目)划分的部门结合起来,也就是在同一组织结构中,既有纵向职能部门,又有横向管理系统(按特定任务或项目),形成一个矩形,故借用数学上的术语,称为“矩阵”组织形式。

  “矩阵”组织形式的实质,是在已有的直线一职能制结构中,为完成特定任务,从各部门抽调专业人员,组成临时或长期专门小组(或办公室、委员会),同有关部门进行水平的联系,协调各有关部门的活动,并有权指挥参与执行特定任务的工作人员。

  这种组织形式的优点,是能把上下左右、集权分权实行最优的结合,它适应技术进步、市场竞争的要求,集中不同部门、不同的专业人员进行密切的协作配合,有利于解决复杂问题,有利于提高职工的业务能力和责任心,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矩阵”组织形式的缺点是:由于实行纵横向双重领导,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职能部门和执行特定任务部门之间的矛盾.当双重领导意见不一致时,具体工作人员就可能因工作方向不够明确而无所适从。再者,如果工作上出了差错,也不大容易分清责任。因此,“矩阵”组织形式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35.大型零售企业有哪些管理环节和职责?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大型零售企业内部的各级管理环节及其职责如下:

  一、企业内部的上层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上级下达的计划任务;建立健全企业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编制企业的商品流转计划和财务计划,经上级批准后下达执行.组织企业经济核算,按期编报各种统计报表、会计报表。统一领导企业的进货任务,研究商品库存情况,合理组织销售。统一掌握和调度企业的流动资金,合理使用企业基金。检查、监督各部、组正确执行商品牌价,并在上级规定的权限内定价、调价、核价。更新、购置必需的营业用具(如计算、售卖、度量衡器具等)。负责录用新职工,并根据业务工作需要统一调配企业职工,负责对干部、职工的培养教育、考勤、奖惩、选拔、任免等,组织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管理职工生活。对外建立经济联系,正确处理各种经济关系。

  二、企业的商品部(门市部)。其主要职责是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实现企业下达的各项任务编制具体计划,采取有效的行动措施。贯彻执行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业务规程,组织商品采购,增添花色品种,提高服务质量,扩大商品销售。合理使用企业核定的资金,管好国家财产,降低商品损耗,审批权限内的财产损失。在本部范围内调配劳动力,合理组织职工劳动,对职工进行培养教育。组织经济核算,及时提出各种会计报表、统计报表,

  三、企业的营业组。它是商业企业从事商品经营活动的基层组织,企业下达给商品部的计划任务是营业组直接完成的。营业组是按照经营的商品种类来划分的。营业组的大小应根据管理方便、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原则来决定。营业组一般设正、副组长和兼职民主管理员若干人,在组长的领导下,分别负责本组的商品采购、服务质量、商品陈列、清洁卫生、物价管理、经济核算、生活管理、劳动纪律和政治宣传等各项工作。营业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直接组织本组营业员的业务操作活动,保证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企业下达的计划任务,力求加速资金周转,降低流通费用,提高商业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

  36.批发商业企业有哪些管理环节和职责?

  产区批发企业(包括中转区)和销售区批发企业的组织形式有一定差别,现以产区批发企业为例,其管理环节及职责如下:

  一、批发企业内部上层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上级指示。编制企业的商品流转计划和财务计划,经上级审批后,领导各科、室执行。建立健全企业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根据上级规定的经营方针和原则,研究改进商品的经营方式方法,组织调查研究市场供求情况,在规定的经营范围内调整购销计划,在规定的权限内审批进销价格和财产损失,掌握使用企业的各项基金。管理干部、职工。对外建立经济联系。

  二、各专业科。其主要职责是:在企业经理领导下,负责编制本科经营商品的流转计划,由计划科汇总平衡。调查研究产销规律及市场供求情况,协助工业部门安排生产,帮助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组织商品收购,监督生产企业及时按计划(合同)交货,按合同规定调拨供应商品,有计划地组织商品储备。合理组织本科的职工劳动。

  在专业科内,可以按商品种类或业务(收购、验收、调拨、供应等)性质设置若干小组。

  37.什么是商业专业公司?

  商业专业公司是商业企业系统的基本形式,它是由同类企业和性质虽不尽相同却有关联的企业结合起来的大型经济组织,它既从事经营业务,又对下属的企业进行领导、管理。商业专业公司实质上就是商业企业,它拥有独立支配和使用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进行经济核算,计算盈亏,具有法人资格,对整个公司的经营后果负有经济和法律责任。

  我国商业专业公司按权限集中程度可分为全国性专业公司和地方专业公司;按经营的商品划分有百货公司、五金公一二食品公司等各种专业公司;按不同的业务划分有上述商业性专业公司以及饮食公司、服务公司、仓储公司等;按在商品流通领域所处的地位划分,有专门的批发公司、零售公司、批零兼营的商业公司;按参加的部门划分又有工商联营公司、农商联营公司、工农商联营公刊、牧工商联营公司等。

  商业专业公司的基本职能是监督、检查所属企业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编制公司的商品流转计划和财务计划,经商业行政机关审批后,组织所属企业落实、执行;建立健全公司系统的规章制度;组织调查研究市场商品供求情况,合理分配调拨商品,研究并改进商品的经营方式方法;领导、帮助所属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38.建立与发展商业公司有何重要意义?

  商业公司的出现,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大规模商品流通的必然结果。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必须有计划地发展和不断完善商业公司,其重要的经济意义在于:

  一、商业公司大多是全国性的,其经济活动能够与整个社会的商品流转计划相衔接,因而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推动所属企业按照计划开展经营业务,防止盲目性,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二、商业公司在经营商品的范围内,在各个地区统一政策、统一领导,有利于加速商品流通。商业公司可以按经济区域设置机构,不受行政区划、层次限制,因而能大大减少管理环节,精简管理机构。有些商业公司,特别是基层公司,由于统一安排商业网点,统一调配、使用物质设备和劳动力,就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商业经济效益。

  三、商业公司网点多,人力、物力,财力雄厚,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全国性的或地区性的)组织大规模的商品流通

  四、商业公司实行专业化经营,便于采用现代化的经营管理设备和方法,提高劳动效率和服务质量。

  五、商业公司担负着对所属企业的领导、管理的职能,这样就可以分担国家商业行政机构一部分管理工作,使国家商业行政机构集中精力于制定商业政策、长期规划和对商业企业的监督、检查,有利于加强国家商业行政机关对企业的领导。

  六、商业公司与所属企业的关系建立在经济核算制基础上,主要依靠经济手段管理所属企业,并对所属企业经营状况负有物质责任,因而有利于防止经济组织的官僚化、衙门化。

  39.建立商业专业公司应符合哪些要求?

  建立商业专业公司应该符合下列要求:

  一、商品分工、行业分工和地区分工相结合,以商品分工和行业分工为主建立商业专业公司。这有利于深入调查研究市场供求情况,掌握商品流通规律,按照需要安排市场;有利于加强经济活动分析;有利于按照各行各业的特点实行具体指导;有利于提高经营专业化程度和企业管理水平。在工矿区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同行业的企业少,可以建立地区性的综合公司。

  二、商业专业公司的种类应当多样化。这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和生产、流通、消费情况比较复杂等一系列经济因素决定的。因此,专业公司的设置要因地区、因行业、因商品、因经济条件制宜,要以有利于促进生产发展、安排好市场和提高经济效益为原则。

  三、应根据经济核算的原则,按照经济区域建立专业公司。如果强调专业公司按行政区划、行政层次建立,就会增加商品流通环节,加大商品流通费用,延长商品流通时间,而且容易出现政企不分和用行政手段经营商业的弊端,使专业公司变为行政机关。专业公司按经济区域设置机构、网点,不仅能加速商品流通,而且能够节省投入流通领域的人力、物力、财力。

  在公司内部,各企业之间、各级公司之间的经济关系必须建立在经济核算制的基础上,实行等价交换,通过经济合同制度保障各级公司及基层企业正常地顺利地开展经营业务。

  四、在专业公司内部实行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总公司应集中负责掌握购销政策,决策经营方向,制定发展规划,建立与调整机构,确定全公司的商品流转量及主要经济指标,建立健全公司系统的规章制度,了解市场商品供求趋势,合理分配、调拨商品,协调分公司各级组织之间的经济关系。总公司下属的各级公司直至企业,在商品经营、计划制订、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物价管理等方面,都要有必要的自主权,以便发挥基层企业及各级公司的积极性。

  40.我国当前商业行政机构的主要职能有哪些?

  商业行政机构是主管商业工作的国家机关,是我国各级人民政府的组成部分,如在国务院设有商业部,在省(自治区)、市、县人民政府设有商业局。地方商业局既受同级人民政府领导,又受上级商业行政部门的业务领导。

  各级商业行政部门既领导着下级商业行政部门,又管理所属的专业公司或商业企业。各级商业行政部门为了管理本地区的商业工作,在内部设有若干综合管理部门(如计划、财会、劳动工资、教育、组织技术、商业科技等)和各种业务部门,另外还有行政事务部门。

  商业行政机构的基本职能是:领导、管理所属商业系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树立政治观点、生产观点和群众观点。正确处理农商关系、工商关系、商商关系,以及国家、企业、职工和消费者的关系,充分发挥商业部门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实行计划管理,组织综合平衡,合理分配商品,安排好市场供应。汇集和传布经济信息,掌握和运用经济调节手段,配合有关部门领导与管理社会主义市场,打击投机倒把分子,稳定市场物价。建立健全所属系统的商业管理制度,组织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加强基层建设,使所属系统的企业都要有一个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领导班子和一支又红又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工队伍。管理所属系统的基本建设,不断改进商业的物质技术设备条件。培养训练干部,做好所属系统职工的生活福利工作。对所属商业公司和企业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总结,推广先进的商业工作经验,提高商业工作水平。

  各级商业行政机构要把所属系统的商业工作管理好,必须加强调查研究,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使所有的政策、指示,要求都符合商业工作的实际情况,必须经常反对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命令主义。

  41.商业企业一般应有哪些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对企业的各项业务规程、劳动操作和管理工作做出的文字规定。商业企业要组织好商品流通活动,必须建立健全各项必要的规章制度。企业的规章制度是引导职工从事各项工作的规范,是衡量职工工作质量的尺度,是保证业务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手段。

  商业企业的规章制度很多,按它们的内容,可分为下述几个方面:

  一、领导和工作责任方面。应有企业经理负责制,各级干部责任制,职能机构和职能人员责任制,业务人员责任制,经营责任制等。

  二、计划管理方面。应有市场调查、计划编报程序、各种定额管理、统计报告等项制度。

  三、业务管理方面。应有经济合同,商品采购、商品运输、商品验收、商品保管、商品销售、商品盘点等项制度

  四、物价管理方面。应有物价登记、明码标价、制定价格(部分商品>、削价处理、物价保密、物价检查等项制度。

  五、商业服务质量方面。应有服务标准、商品陈列、退货换货、清洁卫生等项制度和服务公约、柜台纪律等。

  六、劳动管理方面。应有定员、定额、考勤制度,职工招聘、调配、培训制度,工资、奖惩、退休、退职制度,劳动保护、技术安全制度,干部选拔、考察、辞退、罢免制度和思想政治工作制度。

  七、财产管理方面。应有财产保管、领用、维修、清查等项制度。

  八、财务管理方面。应有资金、费用、利润管理制度,

  九、民主管理方面。应有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会议)制度、民主管理员制度、选举企业各级领导人制度、合理化建议制度、购买者监督制度。

  十、生活管理方面。应有食堂管理、托儿所管理、住房管理、卫生设施管理、文娱活动场所管理、图书资料阅览、医疗保健、困难补助等项制度。

  另外,还应有文书、档案管理制度。

  在上述规章制度中,责任制是核心,认真贯彻责任制度,可以把企业的各方面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其它制度的贯彻执行也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42.什么是商业企业的经理负责制?它有哪些好处?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现代企业分工细密,生产具有高度的连续性,技术要求严格,协作关系复杂,必须建立统一的、强有力的、高效率的生产指挥和经营管理系统。只有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才能适应这种要求。”在商业企业实行经理负责制,就是由经理行使统一指挥企业经营管理的职权。经理一方面具有管理企业的权力,企业经营管理的一切重大事宜由经理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后做出最后决定;另一方面,对企业承担任务的执行情况、经营成果负总的责任。经理根据国家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负责企业的计划管理,业务管理、人事管理、物价管理、财务管理。

  在企业行政指挥系统中,副经理是经理的助手,在经理的领导下,分工负责企业的一方面工作。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各个经营环节,企业的全体干部、职工,都必须服从经理的统一领导。

  顾名思义,“经理”就是负责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经理是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代表。实行经理负责制,是企业领导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使企业真正做到以业务经营为中心的组织保证。商业企业实行经理负责制具有以下好处:

  一、有助于在统一意志的指挥下,使全企业协调一致地开展各项工作。实行经理负责制,可以避免过去许多企业出现的那种名曰集体负责,实际上等于无人负责的现象。

  二、有利于发挥经理和企业行政指挥系统的作用。权力是履行责任的手段和保证。经理和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各个经营环节的负责人都有职、有权、有责,就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就能避免令出多门,责任与权力脱节,经理有职无权而无法负责,甚至出现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混日子现象。

  三、有利于实行党政分工,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行经理负责制,可以避免党委包揽行政事务的弊病,使党委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充分发挥党的监督、保证作用。

  四、有利于发挥企业职工当家做主的积极性。随着企业自主权的扩大,企业经营责任制的完善,职工的物质利益将同企业的经营成果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广大职工不但积极参加业务经营活动,而且更加关心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行经理负责制,经理可以由职工代表大会选举,请上级任命。经理要定期向职工报告工作,征询职工的意见,接受职工的监督。这样,就有利于对企业实行民主管理。

  实行经理负责制,对经理要求就高了。经理必须是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必须是懂业务的内行,必须勤奋,善于动脑,善于组织、指挥,善于沟通情况,协调各方面的力量。经理必须深入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对企业的重大问题应主动征求党、团、工会等组织和职工群众的意见。总之,经理必须精明能干,否则,就担负不起领导企业的重大责任。

  43。商业企业实行经理负责制党组织应从哪些方面发挥作用?

  党的十二大“报告”明确指出:企业中“党的工作和行政、生产工作,必须适当分工。党不是向群众发号施令的权力组织,也不是行政组织和生产组织。……党的领导主要是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的领导,是对于干部的选拔、分配、考核和监督,不应当等同于政府和企业的行政工作和生产指挥。”党的性质、任务和职能说明,商业企业实行经理负责制后,决不是削弱党的领导,而是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是书记没事干了,而是担子更重了。企业实行经理负责制后,党组织应从以下几方面发挥作用:

  一、加强企业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党要管党,是企业党组织的首要任务。只有把党建设好,才能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谈得上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发展党员;对党员既要加强党性、党纪、党风的教育,又要关心他们的专业知识、业务技术水平的提高,以便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我国社会主义企业既担负着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任务,又担负着建设高度精神文明的任务。要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有效,必须围绕这两个文明建设进行。党的工作干部,不仅要懂时事、政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而且要熟悉业务,结合业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做到系统教育正规化,从完善对青工的政治轮训转向对全体职工进行政治轮训;日常教育制度化,使日常对职工进行的形势任务和党的方针政策的教育具有感染力、吸引力、说服力。

  三、积极支持经理行使统一指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职权,保证、监督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各项任务指标的完成和超额完成。教育干部和职工在各项经济活动中遵守社会主义商业道德,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防止干部中的以权谋私和官僚主义作风,正确处理国家、企业、消费者以及企业职工个人之间的关系。在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书记要当好经理的参谋,经常针对干部、职工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向经理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经理研究新问题,开创新局面,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同时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四、加强对企业工会、共青团组织的领导,协调好企业中各个组织之间的关系。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和职工代表在审议企业重大决策、监督行政领导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的权力和作用,体现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

  44.商业企业为什么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在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政治集中体现广大劳动人民的意志、愿望和物质利益。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企业职工是完成企业任务的决定因素,企业不能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它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企业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使职工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不能离开思想政治工作。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有着极大的优越性,要使职工对此有深刻的认识,除了通过亲身体验外,主要的是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教育职工、武装职工。要组织职工学习历史唯物主义,教育职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热爱社会主义,激发职工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二、要使职工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不能离开思想政治工作。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也存在着矛盾。如积累与消费的关系,积累是为了扩大再生产,最终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当前,由于我国经济还比较落后,面临着实现“四化”的艰巨任务,积累不能过多削减。这就要求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使职工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作风,在提高劳动生产率、丰富社会产品的基础上,逐步改善职工生活。

  三、要肃清旧社会剥削阶级的残余和思想影响,不能离开思想政治工作。在现阶段,我国还存在着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各种犯罪分子,如贪污盗窃分子、投机倒把分子、蜕化变质分子。虽然这些人不多,但是,他们的破坏和腐蚀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十年内乱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特别是“左”的流毒和影响还没有消除干净。国外资本主义腐朽思想、腐朽生活方式,对我国还产生着影响和腐蚀作用。在我国还残存着剥削阶级的个人主义,存在着轻视劳动、轻视商业人员的旧思想和无视职工民主权利的封建家长式领导作风,等等。因此,企业必须对于部、职工进行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教育,抵制和反对一切剥削阶级思想的侵蚀,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四、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能离开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商业现代化,需要先进的物质技术设备、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但必须紧紧跟上强而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否则,职工中存在的思想涣散、纪律松弛、工作消极、损公肥私等不良现象就很难得到克服,任何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制度、方法,都将难以发挥它们的效力,我们的商业企业就不可能管理好、

  五、要端正商业企业的经营方向,完成企业的任务,不能离开思想政治工作。某些商业企业还存在着片面追求利润,“利大大干,利小小干,无利不干”的倾向;有些企业变相涨价,缺两短寸,克扣顾客;有些企业的人员利用职权,以权谋私,开“后门”,走“后门”,优亲厚友。因此,必须通过政治思想教育,使干部、职工牢固地树立政治观点、生产观点和群众观点,才能克服上述各种不良现象,全面提高商业服务质量。

  六、要充分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不能离开思想政治工作。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精神状态下,其工作效率与成果是截然不同的。这个人如果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工作,他就会积极热情,他的才能、智慧、内在的潜力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如80%~90%),这个人若在不好的精神状态下工作,他就必然会消极、懈怠,那么这个人的才能、智慧、潜力就只能发挥出一部分(如20%~30%);这个人如果在愤懑不平的情绪下工作,不仅工作效率会很低,甚至会出现差错、事故直至破坏行为。要使绝大多数职工经常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工作,这就要求企业的党组织加强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时地、妥善地解决职工中的各种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使先进者戒骄戒躁,继续前进;使中间者查找差距,向先进者看齐;使后进者树立信心,改变落后状态。

  45.商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商业企业对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既要系统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教育,又要开展日常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具体内容主要有:

  一、通过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帮助企业职工完整地、准确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认清社会发展规律,树立唯物史观,认清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而奋斗。

  二、通过社会主义商业经济学基本理论教育,使企业职工认清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他们感到从事商业劳动是我们伟大事业的一部分,克服轻商思想,热爱本职工作,为人民做出贡献。

  三、通过党的方针、政策教育,使企业职工树立起政治观点、生产观点和群众观点,提高政策观念,克服资本主义经营思想和经营作风,正确处理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关系。在企业职工中提倡文明经商,对购买者认真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经营思想,并同一切违背党的方针、政策的错误倾向进行不懈的斗争。

  四、通过革命传统和道德修养教育,使企业职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增强主人公责任感,发扬忘我劳动的集体英雄主义精神,培养职工礼貌待人、团结协作、忠诚坦白、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克己奉公等良好的道德作风,使营业人员不断改善服务态度,关心体贴顾客,通过销售商品把党和人民政府的温暖送到每一位顾客的心中。

  五、通过社会主义法制、纪律教育,使企业职工自觉地遵守社会主义的法律和劳动纪律,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46.商业企业如何进行思想政治工作?

  重视向广大人民进行革命理论教育和思想教育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原因之一。根据我们党在思想教育工作方面的基本经验,商业企业的领导人员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应该遵循下列各项原则:

  一、要真诚实意。对职工,无论是个别谈话,还是在会上讲话,或是采用其它形式教育、批评同志,都要有纯正的动机,善良的愿望,要有一颗关心、爱护,团结同志的好心。

  二、要以事实为根据。无论是评选劳模、树立标兵,还是对有缺点的同志进行批评,都应当严格以事实为依据。领导干部、政工人员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偏听偏信,主观臆断,不能凭印象办事,凭成见看人,不能以感情代替政策,要真正掌握第一手材料。

  三、要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因此.对于职工中的思想、政治方面的问题,要认真分析问题的性质、范围、类型、程度,及其发生的时间、地点、条件等因素。进行思想教育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能千篇一律,死搬硬套,更不能无限上纲。绝对不允许把有缺点的同志甚至把好同志当成敌人进行无情的打击、斗争。

  四、要争取主动。领导者和政治工作人员要腿勤,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要眼勤,善于观察发现问题;要脑勤,善于分析问题。对出现的新生事物,要热情赞助、支持,发扬光大;对出现的问题.要协同有关部门和人员采取有效措施,迅速解决在萌芽之中。

  五、要从严要求。不能把严格要求理解为态度粗暴,公开训斥,而是在处理问题时要坚持原则。有的干部“怕”字当头,对于职工不敢大胆管理,认为“管得多,意见多,管得少,意见少”。于是,企业中就容易出现思想涣散,纪律松弛。秩序紊乱,无人负责,浪费损失等不良现象。因此,干部不能放任不管,应当认识到严格要求是对党的工作高度负责的表现,也是爱护职工的具体表现。

  六、要耐心说服。教育者对被教育者应采取平等的态度,不要以势压人,更不能以势欺人,而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要反复启发职工的政治觉悟和责任感。在处理问题时,要讲清道理,说明意义,分析原因,指出办法,让职工知道应当怎样做,不应当怎样做。

  耐心说服教育并不排斥必要的纪律处分。对个别因错误性质严重的同志,要进行严格的批评直至必要的纪律处分。这也是为了教育犯错误者以后不再重犯,并使其他同志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七、要以正面表扬为主。旗帜鲜明地表扬先进,是思想政治工作有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思想政治工作的天职.首先是善于发现工作对象的优点和长处,善于把工作对象身上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而不能仅仅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工作对象的缺点和错误上。

  表扬必须与批评相结合,批评他人尽可能与检查自身相结合。必须健康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要摆事实、讲道理,必须是和风细雨,从团结愿望出发,达到教育同志、团结同志的目的。

  八、政治工作要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企业职工的许多思想问题,是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在经营思想、确定指标、相互协作、工作调配、干部任免、劳动报酬等问题上,经常存在着全局与局部、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的矛盾.存在着工人阶级集体主义同个人主义、本位主义的矛盾。要妥善解决这些矛盾,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企业领导人员与政工干部必须深入到购、销、调、存等各个业务环节,使政治工作落到实处。政治工作绝对不能空谈,不能搞形式主义,不能同业务工作搞成“两张皮”,更不能干扰业务活动的正常开展。

  九、群众自我教育,发动群众人人做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和职工间,职工与职工问,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有困难互相帮助,有经验互相交流,有长处互相学习,有缺点互相劝勉,有问题互相谈心,形成一个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和守纪律的革命集体。

  十、身教同言教相结合,身教重于言教。企业领导干部要忠于职守,克己奉公,严格遵守党的方针、政策和企业的制度、纪律,要求职工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好;要求群众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言必信,行必果,一切言行做职工群众的榜样。

  十一、对职工的身心健康要关怀备至。企业的职工是国家和企业的主人,是企业任务的执行者。领导人员对每一个职工要有真挚的无产阶级感情;对职工中的各种问题,要区分是客观实际问题还是思想认识问题。对于客观实际问题,应根据其需要和可能的条件,尽力帮助解决。如劳动条件、劳动强度是否适当,对每个职工的工作安排是否合适,其才能是否得到发挥,人群关系是否融洽,他们的劳动是否受到应有的尊重,家庭经济生活是否困难,他们的文化、业务技能是否得到逐步提高,他们在政治上进取要求是否实现,等等。如果能够实事求是地帮助职工解决上述种种问题,就能较好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如果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问题一时难于解决,也应耐心地做好解释说服工作,职工群众是会通情达理的。

  47.商业企业主要有哪些民主管理制度?

  社会主义尉营商业企业的生产资料属于全民所有,企业的职工是国家和企业的主人,因此,必须保证广大职工和他们选出的代表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利。实行民主管理制度,是社会主义企业区别于资本主义企业的基本特征之一。商业企业只有实行民主管理,才能做到每一个劳动者在各自的岗位上以主人翁的姿态进行工作,人人关注企业的经营,人人重视企业的效益,人人的工作成果同他的社会荣誉和物质利益紧密相联,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不断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才能更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同时.实行民主管理,有助于密切干群关系,改变领导作风,克服官僚主义、家长式作风和特权思想。

  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是职工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制度,它是职工群众参加决策和管理企业、监督干部的权力机构。其职权是:审议经理的工作报告、企业商品流转计划或各项定额指标的确定、财务预决算,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并做出相应的决议;讨论决定企业各项基金的使用,以及职工奖惩办法、职工住房分配等有关职工切身利益方面的事宜;讨论通过企业体制改革事项、工资调整方案、职工培训计划和全店性的重要规章制度;监督企业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对一贯努力并卓有成绩的干部,有权提请上级主管部门予以提职、晋级;对不负责任造成损失的干部.有权建议上级主管部门予以批评、处分或撤换。

  以往,我国有些零售企业曾建立过职工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企业管理委员会,由经理负责主持,吸收各方面负责人及部分职工代表参加,经常听取经理汇报经营管理情况,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协同经理研究、解决经营管理中重要问题,协调各部门的关系。这种形式对改善企业管理,密切领导和群众关系,发扬民主曾起了积极作用。

  民主选举企业各级领导人员的制度,是职工群众行使当家做主权利的重要方面。列宁指出:“群众应当有权为自己选择负责的领导者,群众应当有权撤换他们,群众应当有权了解和检查他们活动的每个细小的步骤,群众应当有权提拔任何工人群众担任领导职务。”民主选举领导人有助于做到任人唯贤,克服选拔干部中的某些片面性,有利于领导人员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和自身的锻炼提高;群众选出的领导人,其威信也较高,有助于改善干群关系。目前,有许多企业由民主选举产生班组长、门市部(商品部)主任,也有少数企业试行民主选举企业经理制度。随着职工政治觉悟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应逐步实行民主选举企业各级领导人员的制度、

  企业的班组(批发企业的专业科、股、组)实行民主管理员管理制度,是把小组的各项工作分别由小组选举的兼职民主管理员分担。这些民主管理员职责,根据班组任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班组有政治宣传员、进货管理员、服务质量检查员、经济核算员、商品陈列卫生管理员、物价员、生活管理员等。班组的事情由大家来管,小组人员才能心情舒畅.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智慧、经验和劳动热情,才能有效地完成各项任务。

  另外,商业企业还有合理化建议制度、零售企业接受消费者的监督制度。

  商业企业实行民主管理,必须加强党的领导,通过对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一方面克服职工中某些资产阶级派性、无政府主义、极端民主化等错误倾向,正确处理民主和集中、民主和纪律、民主和责任之间的关系,把职工参加企业管理的积极性引向正确的方向;另一方面,使企业领导人既要诚心诚意听取和采纳职工群众的意见,又要大胆指挥,敢于负责。

  48.零售企业接受消费者监督的形式有哪些?

  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他们理所当然地对社会主义商业企业有监督、检查的权力。同时,零售商业企业担负着直接为消费者服务的任务,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牵涉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零售企业必须接受消费者的监督。接受监督的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设置顾客意见簿和意见箱。意见簿应放于营业室明显处;意见箱应由经理亲自开启,这也具有保密性。企业应指定专人负责,及时整理、分析消费者的意见。属于对营业员个人的批评意见,经过核实之后,要进行说服教育;表扬意见,要公布,给予鼓励。属于经营管理方面的意见,应分别情况责成主管部门认真处理,作为改进工作的依据。对于带有普遍性的重要意见,则应综合地在店堂公布,表示对消费者负责,进一步接受监督。

  在营业室进门处应悬挂一张通知,大致的内容是:欢迎顾客提出批评、建议,说明意见簿、意见箱存放地点,本企业上级公司及商业机关、商业检查部门的地址、电话号码。每个柜组应订立服务公约,张贴出来,接受顾客监督。

  二、设立顾客接待室。接待人员要谦虚、礼貌地接待每一位来访的顾客,认真细致地记录顾客的意见、批评、建议,并及时汇总,交给有关领导人批阅,迅速处理。企业对顾客的来信,要认真处理,及时答复。

  三、召开消费者座谈会或消费者代表会议。大中型企业可以不定期地召开消费者座谈会,有重点有目的地征询意见.吸收合理化建议,听取群众对企业各项工作的反映,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据以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地区性的零售商店,如副食店、粮店等,服务对象比较固定,可以定期召开消费者代表会议。经理应向代表报告本企业的工作,其中包括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措施,会上请各位代表充分发表意见。对代表的意见要分项整理,做到件件有着落,责成有关部门和人员负责办理。商店还可邀请义务监督员,请他们广泛地搜集、了解消费者的意见。

  四、登门访问。企业经理或派专人到居民区或集团单位征求意见,或结合送货上门主动征求消费者意见,不仅有助于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而且有助于密切企业与群众的关系。

  五、请广大顾客群众参加评选最佳商店、最佳营业员活动。评选条件应具体明确,张贴出来,请顾客把自己认为最佳的商店名称、最佳的营业员证号写好,投入评选箱内,定期统计、揭晓。

  此外,零售商业企业接受消费者监督的形式还有:经理在营业室值班制、营业员佩带写有工作符号的胸章、企业在营业室设置公平的度量衡器、抽查顾客已买到的商品是否足斤足尺及营业员挂牌售货等。

  零售商业企业必须真心诚意地接受消费者的监督,把消费者的批评、建议做为推动企业克服“官商”作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的动力。

  49.国营商业的经营承包责任制包括哪些内容?

  商业经营承包责任制是在国家政策、计划指导下,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为目的,以提高服务质量为中心,兼顾国家、企业、职工、消费者利益,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经营管理制度。它的基本内容是:

  一、企业向国家承担责任。遵守国家的政策、法律、财经纪律,维护消费者利益,完成所核定的各项经济指标.改善经营管理,积极扩大商品购销业务,加速资金周转,降低费用水平,保护好国家财产,增加国家积累。企业各个部门直至每个职工也都要分别明确所承担的责任。

  二、在业务经营、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劳动工资管理,物价管理等方面,国家赋予企业必要的自主权;企业赋予备个经营环节必要的管理权;企业职工要有民主管理权。

  三、国家根据企业承担经营责任的实际执行情况,给予企业经济收入。如果服务质量高,经济效益好,企业就多获得经济收入;如果服务质量、经济效益一般,企业获得的经济收入就少;如果企业没有实现所承担的责任,应当受到惩罚。如有违犯国家政策、法令、损害消费者利益及其它重大事故,除追究当事人责任外,并根据情节追查企业有关领导人应负的责任。

  四、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企业职工多劳多得,有奖有罚,不搞平均主义。

  50.国营商业为什么要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

  赵紫阳总理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指出去:“我国过去经济体制的主要弊端,在管理方面是权力过分集中、政企不分;在分配方面是吃‘大锅饭’、平均主义。”多年来国营商业也是这样,企业经营好坏一个样,职工干好干坏一个样,致使企业管理落后,服务质量下降,经济效益不高。为了克服这些弊端,一方面要扩大企业自主权,使商业企业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经营者;另一方面,要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把企业的利益同企业的经营成果联系起来,把职工的报酬同个人的劳动成果联系起来,使企业不再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不再吃企业的“大锅饭”,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但是,由于国营商业是全民所有制性质的商业,是计划经济的组成部分,所以在扩权分利的同时,必须明确企业对国家、职工对企业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同时给企业以相应的经济权限和经济利益。这就要求建立起责、权、利相结合的责任制度。所以,责字当头,责权利紧密结合是经营承包责任制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企业管理的方式要同企业经济活动的特点相适应。那么商业企业有些什么特点,适于搞经营承包责任制呢?

  首先,商业经营具有多样性。商业企业网点星罗棋布,规模大小不一,包括几十个自然行业;企业内部,劳动过程既要统一组织、互相配合,商业职工又要独立劳动分别接待顾客,经营的商品更是成千上万,规格千差万别。

  其次,商业经营具有多变性。商业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不论是生产还是消费的变化,都要求商业企业及时作出相应的反应;商业企业经营的环境是开放式的市场,市场供求瞬息万变,随时都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商业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群众,他们的需求千差万别,这就要求商业企业必须具有相应的应变能力和经营自主权。

  最后,商业经营具有服务性。商业不直接生产商品,而只是通过购销活动买卖商品,以手工劳动为主提供各种服务。买卖商品的双方都是人,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才能实现商品转移,买卖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服务。服务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商业劳动者本身,这是任何机器和他人所取代不了的。所以,要搞好商业经营.在更大的程度上要靠调动职工本人内在的积极性。实行商业经营承包责任制,就有利于企业和职工自主、灵活、自觉、主动地去开展经营。

  51.国营商业企业如何健全经营承包责任制?

  商业经营承包责任制在许多商业企业试点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初步打破了“铁饭碗”、“大锅饭”平均主义的弊病,为商业企业管理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给商业企业体制改革充实了新的内容。但还必须花大力气继续从以下几个方面健全、完善经营承包责任制:

  一、首先要坚持社会主义的经营方向。从责、权、利三者之间的关系来看,“责”是核心和主体,企业和职工必须对经营成果负责,必须在提高商业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力争增加盈利。

  二、要加强企业整顿,实行民主管理。企业要有一个忠于职守、精明能干、团结战斗的领导班子。企业职工要真有当家作主的权利,形成一个“经理操心,组长费心,职工关心”的群策群力搞好企业经营管理的局面。

  三、要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运用科学的方法,经过认真详细的测算,确定出各项承包的经济指标。如果指标定得不科学,就会出现苦乐不均的现象,起不到调动企业积极性、改善经营管理的作用。

  四、必须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必须把企业的经营成果同职工收入的多少紧紧地联系起来,从根本上扭转“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不良现象,促使职工振奋精神,开动脑筋想办法,把生意做好、做活。

  五、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防止克扣顾客、变相提价、短寸少两、乱摊费用等片面追求利润或牟取非法利润的\错误倾向,树立为消费者服务思想,提倡互相协作的共产主义风格和劳动态度。

  52.商业企业实行岗位责任制的好处、种类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岗位责任制是企业经营责任制的基础,它是通过定岗位,定工作任务、定人员、定职责权限,把企业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人,做到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每一个工作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应做什么工作,通过什么方法、手段去完成,应当做到什么程度,有哪些要求,应负什么责任等,都要用文字明确规定出来。

  一、实行岗位责任制的好处。岗位责任制能促使每人守职尽责,钻研业务技术,做到精益求精;有助于各部门间、各环节间、各岗位间密切联系,相互协调;便于对每个部门、人员的工作情况(数量、质量)进行考核、评定;便于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进而推动企业全面完成各项任务。

  二、岗位责任制的种类。商业企业的规模大小不同,经营的商品种类结构不同,担负的任务不同,岗位责任的种类也不同。一般来说应包括以下几种:以经理为首的企业各级行政领导人员的责任制;企业各个职能机构及其成员的责任制;企业各个经营环节和业务人员的责任制;总务后勤人员的责任制。此外,还有党组织、工会、共青团等工作人员的责任制。

  三、实行岗位责任制的注意事项。商业企业要完善岗位责任制,首先,对每一个岗位规定的责任应当符合客观实际情况。标准过高或过低,要求过严或过宽,都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其次,要做到责任和权力的统一。如果没有与责任相适应的权力,责任制就难以建立起来。第三,岗位责任制的内容要简明扼要,易懂、易记,便于执行检查。第四,上下之间、职工之间要严格监督、检查,否则就会流于形式第五,岗位责任要同劳动成果相联系,同个人物质利益相联系,推动职工履行职责,完成任务。第六,要提高职工的政治责任心,坚守岗位,按原则和制度办事,主动负责,把工作做好。

  53.为什么说商业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怎样增强商业企业的活力?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增强企业的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对于商业部门来说,增强商业企业的活力,则是商业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一、为什么说增强企业的活力是商业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这是因为:

  (1)商业企业是组织商品流通的主要承担者。我国百分之九十左右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是由国营商业企业和集体商业企业实现的;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的流通都是通过商业企业组织的。在整个社会商品流通体系中,商业企业是大动脉和微血管。只有增强商业企业的活力,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纽带和桥梁作用。

  (2)商业企业是商业劳动者和流通资料结合的主要形式。我国商业部门的劳动力和流通资料绝大部分由商业企业所支配和使用。只有增强其活力,商业企业才能够更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以最小的劳动耗费实现商品流通,提高经济效益。

  (3)商业企业的利润和税金是社会积累的重要来源。增强企业的活力,充分发挥商业企业的作用,改善商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效率,降低费用水平,增加利润,就能够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积累。

  (4)商业企业通过执行国家法律、政策和计划,通过组织商品流通,对巩固工农联盟、密切城乡关系和地区关系、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增强其活力,商业企业才能在这些方面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

  二、商业企业活力的增强应该表现在哪些方面?主要应该表现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企业的物力、财力得到合理利用,企业的发展能力、竞争能力、应变能力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不断得到增强。

  三、怎样增强商业企业的活力呢?

  (1)放宽政策。在计划管理、业务经营、物价管理、干部任免、劳动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扩大企业的权力,使商业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经营者,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2)继续完善商业经营责任制。实践证明,实行商业经营责任制是克服职工捧“铁饭碗”,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有效措施之一。企业向国家承担责任是商业经营责任制的中心环节。企业必须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增加盈利。

  (3)改进经营思想和管理办法。商业企业职工要树立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思想,树立为客户服务的宗旨,克服自然经济的陈旧观念和手工业式的管理方式,在经营方针上,要由过去主要以产定销、分配供应转变为以销定进、自由选购;在企业经营范围上,专业经营与综合经营相结合;在经营方式上,批发兼零售,经营商品与修理业务相结合,经销与代销相结合,还可采取固定门市售货、流动售货、敞开售货、展销、试销、函购、电话订购、送货到门等多种销货方式;在经营商品的渠道上,应当是人不分公私、货不分南北,打破行政地区封锁;经营的商品应当质量第一,适销对路,薄利多销。

  (4)实行工资制度改革。工资制度要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挂钩,企业的奖金要与利润直接挂钩,使企业的职工从物质利益上关心企业的经营和经济效益。

  (5)商业企业实行经理负责制。企业的全部行政工作由经理统一领导和指挥,充分发挥企业行政指挥系统的积极性。企业党组织要真正起到监督和保证作用,并做好企业职工和党员、团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