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然生存胜于雕琢

自然生存胜于雕琢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只有不过于看重自己的生命,敢于栉风沐雨,才能使自己健康长寿。把一生心血献给敦煌艺术事业的常书鸿,80岁以后,饮食仍顺其自然,他没有太多的禁忌,喜欢吃鱼吃肉,也爱吃甜食。俞伯平、郑逸梅、常书鸿先生的生活习惯,并非人人都可以效仿。我们只是要从中看出一个养生的真谛:自然生存胜于雕琢生存。因为顺其自然,放弃雕琢,是对自己生命力的高度信任,是面对人生的大彻大悟。

■ 原文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 译文

人民之所以遭受饥饿,是因为统治者的赋税太重,所以才会遭受饥饿;

人民之所以难以治理,是因为统治者多行暴政,所以才会难以治理;

人民之所以轻生去死,是因为统治者太贪图太奢侈,所以才会不怕去死。

只有那些放弃个人生活享乐、清静恬淡无为的人,才会比追求奢侈生活的人更贤明。

■ 活学活用:自然生存胜于雕琢

这一章接续上一章,谈人民的生活态度与统治者的作为。

统治者赋税太重,多行暴政、贪图奢侈,人民就会因此遭受饥饿、难以治理、轻视死亡,终而铤而走险,纷纷造反,统治者也就面临倒台死亡的命运了。

那如何才能减少人民的苦难,使人民安居乐业,不去铤而走险呢?“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统治者只有不把自己的生看得太重要,这就是爱护百姓和自己生命最好的方法。对于这一点:唐太宗李世民看得比较清楚,他曾对属下说:

“民所以为盗者,由赋摇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着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当官的是这样,我们一般的老百姓也应该如此。因为只有不过于看重自己的生命,敢于栉风沐雨,才能使自己健康长寿

据秦时月先生的《寿星奥秘》介绍,91岁高龄去世的著名红学家俞伯平,生前喜欢吸烟,喜欢吃肉,不喜蔬菜、水果,很少运动,无论冬夏都喝生水。他把自己的长寿之道称为“大水养鱼法”,即无拘无束,顺其自然。

素有“补自大王”之称的掌故作家郑逸梅,平素不太讲究饭菜的营养,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1988年被评为“全国健康老人”。把一生心血献给敦煌艺术事业的常书鸿,80岁以后,饮食仍顺其自然,他没有太多的禁忌,喜欢吃鱼吃肉,也爱吃甜食。他说:“我能吃这些东西,说明身体需要。我没有注意去追求长寿,只是顺其自然而已。”

这些老人对生命顺其自然,但他们却是长寿之人。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把自己的生命看得太重了,生怕死了,出门就怕沾上细菌,传染疾病,把自己装在套子里,封起来,结果因为整天精神高度紧张,病没少得,死得更快。现在有些独生子女家长对小孩的身体健康过分看重,出门怕风吹,戴上口罩,游戏怕出汗感冒,不准跑动……整天关在家里,大人不离左右,结果搞得小孩弱不禁风,经常生病。生病后又巴不得早点好,一点小病就住院,打吊针,只喊医生开好药、贵药、特效药,结果小孩的抵抗力越来越差,药的剂量越来越大,最后干脆一年四季药不断,小小年纪就成了个“药罐子”。

看重生本出于好意,却办了错事。其实他们倒不如学习许多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态度,让孩子泥地里滚、野地里睡、风里来、雨里去,结果身体却很结实、无灾无病。

断章取义:

每个人的生理、心理以及健康状况各不相同,养生保健不能一概而论。俞伯平、郑逸梅、常书鸿先生的生活习惯,并非人人都可以效仿。我们只是要从中看出一个养生的真谛:自然生存胜于雕琢生存。因为顺其自然,放弃雕琢,是对自己生命力的高度信任,是面对人生的大彻大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