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电图谁发明的

心电图谁发明的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命名心电图P、Q、R、S、T、U等,为心电图学发展打下基础,开创了临床心电图学。由于他对心电图机的发明和心电图创立和发展所做的巨大贡献,荣获了1924年的诺贝尔医学奖。1912年,Waller将心电图机的心脏电变化曲线命名为Electrocardiogram,即译心电图,被全世界认可和普遍采用。与此同时心腔内电图、心电生理学和介入治疗也在我国迅速开展。

1887年,Waller首次用毛细血管静电计在人体上第1次记录出人体体表心电图

1903年,荷兰生理学家设计出第1台弦线型心电流计。

Einthoven提出等边三角学说,规定了Ⅰ、Ⅱ、Ⅲ三个标准肢体导联,提出了定标电压的重要性,安放电极的要求,心电轴与导联的关系。命名心电图P、Q、R、S、T、U等,为心电图学发展打下基础,开创了临床心电图学。由于他对心电图机的发明和心电图创立和发展所做的巨大贡献,荣获了1924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1912年,Waller将心电图机的心脏电变化曲线命名为Electrocardiogram(ECG),即译心电图,被全世界认可和普遍采用。

1932年,美国Wilson根据Einthoven方程创立了“零电位中心电端理论”推出单极肢体导联VL、VR、VF和单极心前导联,即现称的胸导联V1、V2、V3、V4、V5、V6

1942年,Goldberger提出了单极加压肢体导联aVR、aVL、aVF。

20世纪50年代,Burger、Framk等提出了斜三角理论与导联向量概念,设计了矫正导联系统,如Fiank导联体系。

1954年,美国心脏学会倡议使用Ⅰ、Ⅱ、Ⅲ、aVR、aVL、aVF和V1、V2、V3、V4、V5、V612导联系统,成为当今国际上公认的心电图基准。以后又向右胸增加V3R~V5R和向左胸增加V7~V9,这就是当今的18导联系统。

我国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心电图的研究与应用,当时北京协和医院购置了一台心电图机,仅供科学研究用,于5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60年代相继开展了心向量图、胎儿心电图、高频心电图、频谱心电图工作,70年代引进了动态心电图,并开展了心房食管调搏,希氏束电图。与此同时心腔内电图、心电生理学和介入治疗也在我国迅速开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