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学生人际关系障碍及调适

高职学生人际关系障碍及调适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卑心理是高职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问题。自卑心理是一种自我评价过低引起的心理体验。自卑心理的形成主要来源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个人的价值是在于自身,而并“补偿”是一种掩盖和弥补自己某些心理缺陷和不足,保持心理平衡的有效方式。进行积极自我身心调控,逐步培养自信心,是克服自卑心理的关键。

人际交往问题就如同一张无形的网,一旦坠入其中就很难挣脱。因此,了解人际交往中的常见问题和障碍,并掌握基本的调适方法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有着实际意义。

一、自卑心理及调适

自卑心理是高职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问题。自卑心理是一种自我评价过低引起的心理体验。对大学新生来说,在从中学的“骄子”变为人才济济的大学中的普通一员时,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形成自卑感。一般来说,自卑感较重的人,大多性格内向、感情脆弱、多愁善感,往往认为自己在智力、能力上不如他人。大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客观原因:一是对自身条件,主要是生理条件的不满意;二是由于到了新的环境,周围有很多比自己更优秀的同学,有的同学不能很好地认识这点,便觉得事事不如别人而产生自卑;三是由于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他们经济困难,也容易产生自卑。自卑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深层次的体验是自己看不起自己。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在交往中常缺乏自信心,处事过分小心谨慎,畏首畏尾,善虑、敏感、多疑、孤僻。有自卑心理的人在社交场合一般不是积极主动参与,而是表现出拘谨、事事避让、消极被动、过于警觉,极易受挫。自卑的人往往会减少与人的交往,最后就变得不与人交往,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交往中的自卑心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调适。

(一)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

自卑心理的形成主要来源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要从自卑陷阱中走出来,必须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正确的认识。自卑者要正确评价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世界上十全十美的人是不存在的,因此过分的自尊和自卑是不可取的,我们没有必要对自己求全责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应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并运用自己的特点,塑造成功的人生。个人的价值是在于自身,而并

不随别人的评价而改变。

(二)尽可能“补偿”弥补自己的不足

“补偿”是一种掩盖和弥补自己某些心理缺陷和不足,保持心理平衡的有效方式。实际上就是通过努力,以某一方面成就来补偿自身的缺陷。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要善用“补偿”的方式充实自己,以勤补拙,以长补短。对于客观存在的缺陷或不足,如果能改变的,应该让自卑化为全力以赴的动力而加以改正。有些不能改变的,比如个儿矮,可集中努力于其他方面,拿破仑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一个人如果容貌不美,可用优美的谈吐来弥补;如有身体缺陷可以用加倍学习来弥补。“表现”就是适当表现自己。如果对某个问题深思熟虑,胸有成竹,就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努力克服“只想不做”的思想。同时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小事中循序渐进地增强自信。要学会助人为乐,关心帮助他人,这样能使自己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克服自卑感。

(三)积极的心理暗示

暗示法是一种现代心理治疗、心理训练中广泛运用的调节身心机能的方法。分为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两种。所谓自我暗示,从心理学角度讲,就是通过语言、形象、想象等方式,对自身施加影响的心理过程。这种自我暗示,常常会于不知不觉中对自己的意志以至生理状态产生影响。凡事要成功,就必须有坚定的信心。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生来就很优秀,更没有理所当然的天才。任何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去观察,都会给人以不同印象。要学会从光明的一面观察事物,积极进行自我暗示,自我鼓励,相信事在人为。当面临某种情况感到自信心不足时,不妨自己给自己壮胆,“我行,我能行!我一定会成功的!”暗示时间最好选择在早晨刚醒、中午午休和晚上入睡前进行,这样效果更好。

积极的自我暗示对于提高人的自信心,克服各种心理不适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进行积极自我身心调控,逐步培养自信心,是克服自卑心理的关键。高尔基说:“只有充满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把自信沉浸在生活之中,并实现自己的意识。”信心强的人,必定能克服自卑,战胜自卑。

(四)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争取成功的体验

自卑者容易把自己孤立起来,越怕,越退缩回避,越得不到锻炼的机会,能力就越得不到提高,就越被人议论、瞧不起,形成了越怕越羞、越羞越怕的恶性循环。对自卑者而言,他们将过去所体验到的挫折称之为失败,他们总是想尽量远离失败,但失败却是人生最重要而丰富的经历。事实上,心理学家们认为没有失败,只有信息的反馈。当我们勇敢地去尝试,由此带来一个结果,那这个结果会丰富我们的经验,增强我们的能力。其实,自卑的人往往比狂妄自大的人讨人喜欢,大多数谦虚,善于体谅别人。在学校我们应积极参加各种学生团体,参加各种活动,不断发挥自己的优势,体验成功的经验,这样也会使我们克服自卑,更加积极自信。大学生要鼓足勇气积极参加社会交往活动,这是打破恐惧心理的重要一步。勇气对自卑者来说是一座桥,当你通过这座桥,就可以步入广阔而多彩的交往世界,展示你的交际才能,获得更多的经验、友谊和朋友。

二、嫉妒心理及调适

嫉妒是存在于人类心灵中最不健康的一种负面情感因素。嫉妒之心是一种是为抬高自己,达到唯我独尊的目的而向竞争对手发出的一种仇恨心理。嫉妒也是一种缺乏自信,深感生命失落的心理感受。它是看到、感受到或预感到他人的才干、好运、地位、财富以及未来的命运好于或优于自己时对内心的一种深深的刺痛,这种刺痛又总是积闷为一种抱怨、憎恨的情感,并通过攻击或诋毁他人来维护心理的平衡,满足好胜的自尊。轻微的嫉妒,使人意识到一种压力,一种超越他人的动力,但严重嫉妒所导致的更多是焦虑、敌意和憎恨,并会导致重伤,诋毁他人,打击别人的进步等消极行为。产生嫉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视嫉妒。克服嫉妒心理可以从多方面入手。

(一)认知调节

嫉妒的产生往往来源于两种错误的认识:一是认为别人成功了,说明自己失败了。别人取得了成绩,说明自己没有取得成绩。二是认为别人的成功就是对自己的威胁,是对自己利益的侵害。能够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看待别人的能力和长处,客观、冷静地分析自己,找差距和问题。学会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缩小与嫉妒对象的差距,减少或消除嫉妒的心理。

(二)增强自信

一个人嫉妒他人时,总容易注意到他人的优点,却不能发现自己的强项,因而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要学习改变比较的角度和标准,调整自我价值的确认方式,发展自我定向的心理品质,建立完善的内在比较标准,从有利于自我的角度和标准与他人比较,从而获得自信。

(三)充实自我,提高自己的能力

要学会多参加有益的活动,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上,而不是嫉妒别人上。要不断树立新目标,缩小与他人的差距,提高自己的能力。当自己有很多事要做,就会无暇去关注别人,嫉妒别人。因此,学会把目光集中在自己身上,确定适合自己发展的目标,制订出近期计划。

(四)学会宽容

嫉妒是一种自我防御,因为不如人,却又接受不了自己弱于他人的感受,产生一种针对他人的贬低或攻击。目的是让自己处在劣势中还能快乐。被人嫉妒既是痛苦的事,也是快乐的事,因为人的嫉妒心是由羡慕心演化而来的。因此,正确的态度是宽容。宽容的心会把嫉妒变为真正的欣赏和友情。

三、猜疑心理及调适

现实中,猜疑是破坏人际关系影响人际正常交往的一个重要因素。猜疑有时甚至还会造成人际关系的严重冲突。所谓猜疑心理是一种由主观推测而产生的不信任的复杂情绪体验。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大都免不了猜疑,只是程度不一。猜疑心重的人往往整天疑心重重,或是无中生有,总以为别人在议论自己,瞧不起自己,算计自己。认为人人都不可信,人人都不可交。猜疑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1)错误的思维:美国的一位心理医生在他的《美好的心境》一书中写道:“多疑所引起的抑郁情绪均起因于错误的思想。”猜疑一般总是以某一假想目标为出发点进行封闭性思考的。这种思考从假想目标开始,最后又回想假想目标。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列子·说符》中的一则寓言:有一位樵夫上山砍柴丢了斧子,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的。从这个假想目标出发,形成一种消极的思维定势。他观察邻居儿子的言行举止、神色仪表,无一不是偷斧的样子。其实,斧子是樵夫自己将它丢在山上了。

(2)个性中缺乏自信:心胸狭窄、缺乏自信容易产生疑心。一个不自信的人,看到别人在谈话就以为在议论自己。

(3)客观的流言蜚语:听信谣言也会产生猜疑心理。当个人没有达到预想目标产生失败时,有些别有用心的人不是帮你客观地分析原因,而是造谣中伤别人。受失败的情绪干扰,又听信谣言就更容易产生猜疑心理。猜疑心理是高职学生人际交往间的蛀虫,和谐人际关系之大忌,我们要想方设法克服它。

(一)培养理智,切忌感情用事

当出现猜疑念头后,要督促自己去寻找证据。比如,你在猜疑别人是否议论你时应先回忆在最近的一段时间内,自己是否引起过什么事端,是否有人在近期与你发生过争执等。如果疑点很多,证据实在、确凿,你应以诚恳的态度鼓足勇气找对方坦率交换意见。如果证据不足,主观推测演绎过多,甚至带有很强的想象色彩,你就该尽快否定自己的猜疑,用暗示法提醒自己不要想得过多,别把人想得太坏,等等。

(二)学会知人知己

猜疑心有时是在相互不了解的条件下产生的。如果一个人能够在短时间内认真观察他人,了解他人,把握其性格特征、处世方法等,就不会无端地去怀疑他人。比如当你知道某人为人正直、诚恳,极端厌恶说别人坏话时,你就不会怀疑他在你背后捣鬼。当你能正确估计出自己在周围社会关系中的地位,以及留给别人的印象后也不会随便猜疑别人是否跟自己过意不去。

(三)运用自我开脱法

即一旦产生猜疑心时,就暗示自己“人生在世,何能不受他人议论,走自己的路,让他人去说吧”,使自己从中得到解脱。此外,还要注意不听信流言。对小道消息或通过不正当渠道传来的、似是而非的信息,只能抱着参考的态度听,不能以此作为判断依据。避免偏听偏信,才不会引起误会和猜疑。

四、羞怯心理及调适

羞怯心理是害羞和胆怯的统称。胆怯是想交往又怕交往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害羞是胆怯在交往中的心理表现。胆怯必定害羞,害羞加剧胆怯。几乎我们所有的人都有过某种程度的羞涩和胆怯,不过有些人表现得特别严重。羞怯心理较重的同学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话未开口脸先红,话语低沉心发跳。在学习训练中遇到问题,宁可憋在肚子里也不好意思向老师或别的同学请教。

羞怯心理的产生:一是由于青春期生理变化引起的感应性反应。青年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激素分泌较多,外界刺激时会使体内的平衡被打破,变得紧张起来,出现冒汗、脸红、心慌等感应性反应。二是自卑等心理的影响。具有羞怯心理的大学生羞于与他人交往,特别是不敢与陌生人交往,是因为对自己的信心不足,害怕出错。三是成长中的环境影响。如果在童年、少年期交往中曾经受到过他人的训斥、嘲笑或戏弄,其阴影会造成相当久远的影响,以后进入类似环境或新环境就会出现胆怯。羞怯心理影响大学生的正常交往和心理健康,阻碍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不利于发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克服羞怯心理主要从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培养交往的自信心

自信心表现在各个方面,如果总认为自己缺乏交往能力,口才没有别人好,气质风度比别人差,见世面比别人少,在集体活动中就会畏畏缩缩,讲话办事瞻前顾后,学习讨论羞于开口,使自身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影响同学间的正常交往。因此,要培养交往的自信心,要看到自己的长处,而不必为自己的某些短处而自惭形秽,相信自己身上总有吸引别人之处,从而摆脱与他人交往的自卑阴影。

(二)努力丰富自身的知识

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娴熟的交往技巧,在交往中自然就会应对自如。知识可以丰富人的底蕴,增加人的风度,提高人的气质,也是克服羞怯心理的良药。要勤奋学习,努力拓宽知识面,掌握一些社交知识和技巧,通过知识的积累,增强交往的勇气。

(三)增强交往能力的锻炼

大学生身在校园,要努力增加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与他人交往,使自己的交往能力得到发展。要为自己多创造一些交往的机会,在各种场合下鼓励自己大胆讲话,勇于发言。

五、社交恐怖症

社交恐怖症指的是总是害怕自己会在别人面前出洋相,担心被别人注意,对人际交往总是有强烈的恐惧感的一种心理障碍。社交恐怖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社交恐惧是在没有构成危险或威胁存在的情况下发生的,可以说是一种莫名其妙的反应。其主要特征有:不敢与恐惧对象目光对视,总是用余光注视他人;总是觉得别人在注视自己;讲话时爱摸鼻子、下颌等以掩饰内心的惊慌不安;与人交谈口齿不清,语言重复;总是采取回避行为;在社交场合出现面红、出汗、气短以及颤抖等生理反应。

社交恐怖症的心理基本上源于害羞,不管患者年龄有多大,其心智是相同的,只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同境遇和不同解释罢了。这里面有深层次心理的害羞,也有浅层次的害羞。其中特别是对异性社交恐惧在高职生中比较常见。开始时,他们内心可能对某一异性存在爱意,但又害怕别人议论,或担心遭受对方的拒绝,久而久之,就会从对异性的害羞演变成为在公共场合对异性的恐惧。

社交恐惧的形成过程:首先,患者对陌生人,甚至相恋的人感到害怕;其次,是对所有人回避;第三,在害怕中伴有明显的紧张、出汗和颤抖以及诸多自主性功能障碍;第四,在病情发展中,常出现过度自我防卫机制;最后,类似强迫症的明知不该,但无法自控的状态。

一般认为,以下个性特征者易患社交恐怖症。

(1)内向者。内向的人往往安静、内省、不喜欢接触人,情绪不稳定容易产生焦虑,对各种刺激的反应过于强烈,情绪激发后,又很难平复下来。因此,内向的人在与人交往时,强烈的情绪反应会影响正常的交往适应。

(2)敏感者。敏感的人常感到别人看出他(她)紧张不自然,从别人眼光中看出别人对他厌恶、鄙视或别人也不自然,不愿意与他继续交谈,因此更加紧张害怕。

(3)自卑者。自卑的人自我评价低,认为自己缺少社交技巧和能力,内心恐惧,怕引起别人不好的反应。

(4)完美主义者。过分追求完美的人对自己的要求过高,希望自己在所有人面前,在任何场合,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完美无缺,得到别人的称赞。但人无完人,在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反复的自我挫败,以至于到后来见人就紧张害怕。

克服社交恐惧障碍,一般通过心理分析和心理治疗。

首先,让其回顾一下所经历过的不愉快事件,分析一下自己的性格形成过程,以找出造成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其次,让其意识到社交恐怖症是如何形成的,结合以下的自我调节建议进行治疗。

一是不必过度关注自己给人留下的印象。当自己对社交场合过于紧张或害怕时,不妨让自己的思维走向极端。再坏又能坏到哪里去?最终我又能失去些什么?最糟糕的结果又会是怎样?我的脸大不了红得像个胡萝卜,我心跳又有什么了不起,我还想跳得比摇滚乐还快呢!结果呢,我们会发现实际情况远没有原先想象的那么严重,于是注意力就被转移到正题上了。如果你与陌生人交往感到恐惧,可以试试以下几步:第一步,与自己的父母无拘束地交谈;第二步,与同寝室同学畅谈;第三步,主动与隔壁寝室同学交谈;第四步,与同班同学交谈;最后,主动与上选修课的同学或同桌吃饭的同学交谈。

二是可以适当地做些克服羞怯的运动。例如,将两脚平稳地站立,然后轻轻地把脚跟提起,坚持几秒钟后放下,每次反复做30下,每天这样做两次,可以消除心神不宁的感觉。可以强迫自己做数次深长而有节奏的呼吸,这样可以使紧张情绪得以缓解,为建立自信心打下基础。

三是与别人在一起时,不论是正式还是非正式的聚会,开始时不妨手里握住一样东西,比如书本、一块手帕或是其他的东西。握住这些东西对于害羞的人来说,会感到舒服而且有一种安全感。然后,慢慢克服自己的胆怯心理,学会毫无畏惧地看着别人。

四是增加社交吸引力。在与人接触时,注意自己的外表形象,经常读些课外书籍、报纸杂志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阅历,多参加社团及其他集体活动,通过人际交往掌握社交技巧,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没有人天生就具有社交吸引力,所以你必须有耐心,还要付出努力,请相信只要你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延伸阅读

学会赞美

1.赞美出于真诚

不真诚的赞扬,给人一种虚情假意的印象,或者被认为怀有某种不良目的,被赞扬者不但不感谢,反而会讨厌。言过其实的赞扬,不能实事求是,会让受赞扬者感到窘迫,也会降低赞扬者的威信。虚情假意的奉承对人对己都是有害无利。

2.赞美要不失时机

对朋友、同事身上的特点,你要尽可能地随时随地去发现。如果你真心喜欢,就要抓住时机,积极反馈。他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所说的一句话,所做的一件事,你都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赞美的时机多种多样,当时,事后,大庭广众之下,两个人独处之时,都可进行,但一般以当时赞美为好,当众人赞美为好。

3.力争是第一发现

你所发现的对方特色、潜能、优势最好是别人谁也没有发现的,甚至是连他自己也没发现的内容。你的赞扬会使他恍然大悟,瞬间即增强自信,从而对你产生好感。

4.与对方的内心好恶相吻合

他自己认为有缺点,内心极为厌恶,但却被你夸奖,这会令人无法接受。如果你赞美某个朋友像电影明星,而他恰恰讨厌这个明星的相貌或性格,那你的赞美就适得其反。

5.寻找对方最希望被赞美的内容

各人有各人的优势,在自然优越的地方,他们固然盼望得到别人公正的评价,但在那些还没有自信的地方,尤其喜欢受到人家的恭维。例如,女孩子喜欢听人称赞她的智力。如果她的智力又不是太差,那么你的称赞一定会使她雀跃无比。

6.间接恭维

引用他人的评价,对某个朋友、同事过去的事迹,也就是既成的事实,加以赞美,被称为“间接恭维”。这证明你对他的成绩、声誉有所了解,对方会欣然接受你的亲切与热情。

7.背后赞扬

在背后赞扬人,是一种至高的技巧,因为人与人之间难得的就是背后能说好话,而不是坏话。如果朋友知道你在别人非议时挺身而出,主持公道,一定会非常感激你。

8.引其向善的赞美

赞美与谄媚、奉承、拍马屁的区别就在于“引其向善”。你希望对方拥有哪些优点,巩固哪些优点,你就要发现这些优点,并及时予以鼓励,对方的自尊心受到激励后会朝你赞许的方向努力。

9.含蓄性的赞美

过直、过露的赞美时常会令对方感到过分和肉麻,太抽象含蓄的赞词同样可使人迷醉。语词本身含有多方面的意思,可做多种解释,对方不自觉地往好的方面去想。比如你赞扬他:“你的眼睛好漂亮!”如果是,对方会不自觉地往好的方面去想;但如果并非如此,这便成了一种讽刺。所以,还不如说“你很有气质”更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10.直观性赞美

初次相识时,可较多地使用这种方法。从表面的饰物入手,对其衣着、装饰等具体事情予以发现性适度赞美,会让对方感到轻松、自然、亲切,从而使气氛活跃起来。

(摘自谭谦章,袁一平.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练习与思考

1.什么是人际关系?

2.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有哪些?

3.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有哪些?

4.结合你宿舍的实际情况,起草制订一份可行的“寝室公约”,并说服寝室同学一起修改、完善后执行。

5.写出自己的10~20条优点;写出一位好朋友的10~20条优点,在适当的时候讲给他听,观察对方的心理反应。

心理测试

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本量表共28个问题,每个问题做“是”(打√)或“否”(打×)回答。请你认真完成。然后参看后面的记分方法,对测验结果作出解释。

是1  否0

1.关于自己的烦恼有苦难言。

2.和生人见面时感觉不自然。

3.过分羡慕和妒忌别人。

4.与异性交往太少。

5.对连续不断的会谈感到困难。

6.在社交场合感到紧张。

7.时常伤害别人。

8.与异性来往感觉不自然。

9.与一大群朋友在一起,常感到孤寂或失落。

10.极易受窘。

11.与别人不能和睦相处。

12.不知道与异性相处如何适可而止。

13.当不熟悉的人对自己倾诉他的生平遭遇以求同情时,自己常感到不自在。

14.担心别人对自己有什么坏印象。

15.总是尽力使别人欣赏自己。

16.暗自思慕异性。

17.时常避免表达自己的感受。

18.对自己的仪表(容貌)缺乏信心。

19.讨厌某人或被某人所讨厌。

20.瞧不起异性。

21.不能专注地倾听。

22.自己的烦恼无人可申诉。

23.受别人排斥与冷漠。

24.被异性瞧不起。

25.不能广泛地听取各种意见、看法。

26.自己常因受伤害而暗自伤心。

27.常被别人谈论、愚弄。

28.与异性交往不知如何更好地相处。

评分和解释

如果总分在0~8分,说明受测者善于交谈,性格开朗,主动,关心别人,对周围朋友很好,愿意与他们在一起,彼此相处得不错。

如果总分在9~14分,说明受测者与朋友相处有一定的困扰,人缘一般,与朋友的关系时好时坏,经常处于起伏变动之中。

如果总分在15~28分,说明受测者在与朋友相处时存在严重困扰。分数超过20分,则表明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程度很严重,而且在心理上出现较为明显的障碍:受测者可能不善于交谈,也可能是个性格孤僻的人,不开朗,或者有明显的自高自大、讨人嫌的行为。

打“√”的给1分,打“×”的给0分,总分:(  )。

下面根据各个小栏上的得分,具体说明受测者与朋友相处的困扰行为及其纠正方法。

记分表Ⅰ栏上的小计分数,显示出受测者在交谈方面的行为困扰程度。

如果得分在6分以上,说明受测者不善于交谈,只有在极需要的情况下才同别人交谈,总难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无论是愉快还是烦恼;受测者不是个很好的倾听者,往往无法专心听别人说话或只对单独的话题感兴趣。

如果得分在3~5分,说明受测者的交谈能力一般,能够诉说自己的感受,但不能讲得条理清晰。如果受测者与对方不太熟悉,开始时往往表现得比较拘谨与沉默,不太愿意与对方交谈。但这种状况一般不会持续太久。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受测者可能会主动与人搭话,这方面的困扰也就会随之减轻或消除。

如果得分在0~2分,说明受测者有较高的交谈能力和技巧,善于利用恰当的说话方式来交流思想感情,因而在与别人建立友情方面,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

记分表Ⅱ栏上的小计分数显示出受测者在交际与交友方面的行为困扰程度。

如果得分在6分以上,说明受测者在社交活动与交友方面存在严重的行为困扰。例如,在正常集体活动与社交场合,比大多数同伴更为拘谨;在有陌生人或老师在场时,往往感到更加紧张;过多考虑自己的形象而使自己处于越来越多被动和孤立的境地。

如果得分在3~5分,说明受测者在社交与交友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扰。受测者不喜欢一个人待着,需要和朋友在一起,但却不善于创造条件并积极主动地寻找知心朋友。

如果得分在0~2分,说明受测者对人较为真诚和热情,不存在人际交往困扰。

记分表Ⅲ栏上的小计分数,显示出受测者在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扰程度。

如果得分在6分以上,说明受测者缺乏待人接物的机智与技巧。在实际的人际交往中,受测者也许有意无意地伤害别人,或者过分羡慕别人以致在内心嫉妒别人。因此,可能受到被人的冷漠、排斥,甚至愚弄。

如果得分在3~5分,说明受测者是个多侧面的人,也许是一个较圆滑的人。对待不同的人,受测者有不同的态度,而不同的人对受测者也有不同的评价。受测者讨厌某人或者被某人讨厌,但却非常喜欢一个人或者被另一个人喜欢。受测者的朋友关系某些方面是和谐的、良好的,某些方面却是紧张的、恶劣的。因此,受测者的情绪很不稳定,内心极不平衡,常常处于矛盾状态中。

如果得分在0~2分,说明受测者较尊重别人,敢于承担责任,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受测者常常以自己的真诚、宽容、责任心强等个性特点,获得众人的好感与赞同。

记分表Ⅳ栏上的小计分数,显示出受测者同异性朋友交往的困扰程度。

如果得分在5分以上,说明受测者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困扰。也许受测者对异性存有过分的思慕,或者对异性持有偏见。这两种态度都有片面之处。也许是不知如何把握好与异性同学交往的分寸而陷入困扰之中。

如果得分在3~4分,说明受测者与异性同学交往的行为困扰程度一般。有时受测者可能觉得与异性同学交往是一件愉快的事,有时又可能觉得这种交往似乎是一种负担,不知道如何与异性交往最适宜。

如果得分在0~2分,说明受测者知道如何正确处理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受测者对异性同学持公正的态度,能大方自然地与他们交往,并且在与异性朋友交往中,得到了许多从同性朋友那里得不到的东西。受测者可能是一个比较受欢迎的人。无

论是同性朋友还是异性朋友,多数人都比较喜欢和赞赏受测者。生涯发展是终身的,而心理健康是心理发展的基石。

互动游戏

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设计方案

方案一 优点轰炸

【主题】

收获优点

【活动目的】

学习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加以欣赏,促进相互肯定与接纳;增加个人自信心;认识他人。

【时间】

40分钟。

【活动过程】

6~10人一组围圈坐,请一位成员站在中央,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姓名、个性、爱好等。其他人轮流根据自己对他(她)的了解及观察说出他的优点及令自己欣赏之处(如性格、相貌、处事等),然后被欣赏的成员说出哪些优点是自己以前察觉的,哪些是没有察觉到的。每个成员到中央戴一次高帽子。活动过程中播放歌曲《朋友》。

【游戏规则】

必须说优点;夸别人优点时态度要真诚,不能毫无根据地吹捧。

【分享与交流】

被人称赞时,你的心情如何?

怎样用心发现他人长处?

怎样做一个乐于欣赏他人的人?

提供本次活动你有什么想法?

方案二 人体“拷贝”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准确理解、清晰表达。

2.让学生体验彼此信任、融洽沟通、团体合作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二、活动时间

大约20分钟。

三、活动道具

无。

四、活动场地

室内、室外均可以。

五、活动程序

1.全班分为若干个组,要求每组10人以上。

2.每组一路纵队站好,主持人将写有一个数字的纸条让每组的第一个人看一眼,然后请他通过身体扭动把信息传给后面一个,依次“拷贝”传动;最后一位同学跑到主持人处,写出“拷贝”的数字。

3.一般各组“拷贝”三位数,主持人宣布各组的“拷贝”结果。

4.小组合作集体造型,完成一组6位数表演。

5.全班交流,分享感受。

六、注意事项

1.避免各组之间的影响,各组“拷贝”的数字不要相同。

2.在“拷贝”传递时,只允许两个人之间发生联系,不能集体参谋、交流。

3.“拷贝”的三位数,如:0.18、8.69、578、328、542、235等,身体扭动幅度较大的为宜。

4.要强调不准发出声音,否则游戏就没有意义了。要求只在两个人之间传递信息,已传递完信息的和还未传递信息的学生都是背对两个正在传递信息的学生。

5.除了考虑立体数字表达,还可以提示学生做平面的表达。可以是阿拉伯数字表达,也可以是中文数字的表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