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谈“头脑风暴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头脑风暴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职校计算机教学改革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已成为重中之重。“头脑风暴法”又称集体思考法或智力激荡法。“头脑风暴法”最初用于广告设计的创意领域。①简要介绍“头脑风暴法”的规则。小组讨论,引发“头脑风暴”。“头脑风暴”完成后,我综合各小组的方案,与学生一起进行分析、取优,求同存异。“头脑风暴法”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艺术。

浅谈“头脑风暴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1]

戴昀昀

摘要:在职校计算机教学改革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已成为重中之重。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智力和创造力等各种要素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占据核心地位。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头脑风暴法”,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陈规,给学生提供展示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机会,有助于他们开阔思路、丰富想象,改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质量。

关键词:头脑风暴 创造性思维 计算机教学 应用

职业教育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应用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在职校计算机教学改革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已成为重中之重。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智力和创造力等各种要素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占据核心地位。“头脑风暴法”是行动导向教学思想所使用的一种教学技法,它作为从心理上激励集体创新思维的一种常用方法,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教学领域。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头脑风暴法”,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陈规,给学生提供展示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机会,有助于他们开阔思路、丰富想象,改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质量。

一、“头脑风暴法”的涵义

“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又称集体思考法或智力激荡法。是由美国被誉为“创造学之父”的阿历克斯·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集体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brainstorming”的原意是指精神病患者头脑中短时间出现的思维紊乱现象,此时病人会产生大量的胡思乱想。奥斯本借此概念来比喻思维活跃,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而产生大量创造性设想的状况。其特点是鼓励参与者敞开思想,集体讨论,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相互弥补知识缺陷,引起创造性设想的连锁反应,产生尽可能多的设想,使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的创造性风暴,最后对提出的设想逐一客观、连续地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黄金”方案。

二、“头脑风暴法”的科学依据

“头脑风暴法”最初用于广告设计的创意领域。其理论依据是模仿了人类大脑神经元的发散型结构,把构成大脑神经的神经元看似成是一棵大树,大树上分出无数的枝杈,这些枝杈就是神经元的树突,树突越多,就越容易和其他神经元相连,人也就越聪明。“头脑风暴法”符合人类自然的记忆模式,同时它也强调逻辑性,可以帮助学生记忆信息、激发灵感。

三、“头脑风暴法”的独特使用原则

(1)创设轻松自由的气氛,让参与者放松思想,大胆想象,尽可能提出独创性设想,甚至是荒诞的设想。

(2)绝对禁止对别人的设想提出批评意见或发言者进行自我批评,因为批评会抑制创造性思维,自我批评会破坏气氛,影响自由畅想。

(3)鼓励参与者提出各种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寻求思想的联系与配合,做到取长补短。

(4)鼓励思想交流的自由,想法越多越新奇,所讨论的问题就越深刻,出现有价值设想的概率就越大。

(5)参与者要集中注意力,积极投入,不私下议论,以免影响他人思考。

(6)“思考”期间不轻易进行是非判断,将评价延迟到“头脑风暴”结束后再进行,这样可以避免破坏参与者的积极思维、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大量产生。

四、“头脑风暴法”的教学意义

传统教育着重于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忽略了对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环境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向交换信息,在仿真或现实生活的情景下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每个学生的知识积累、思维习惯、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思考问题的方式都会有所不同,“头脑风暴法”可以让学生互相启迪,集思广益,达到思维的互补。

将“头脑风暴法”应用到教学中,可以让所有学生在自由、愉快、畅所欲言的氛围中,相互陈述、提问和追问,自由交换观点,不断地进行思想碰撞,并以此诱发集体智慧,激发学习者创意与灵感,帮助他们开阔思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五、“头脑风暴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下面我以《C程序设计》中“算法的概念”教学为例,谈谈“头脑风暴法”的应用。

(1)交代主题,明确目标。在头脑风暴前确定一个鲜明的主题,让学生明确讨论将解决什么问题。一个具体的主题能使学生较快地产生设想,但不要限制可能的解决方案的范围。对于“算法的概念”我确定的主题是“怎样理解算法的内涵?”

(2)准备阶段。①简要介绍“头脑风暴法”的规则。要求学生在头脑风暴过程中能遵守规则,这样才能保证讨论时思维的活跃、设想的诞生,集体的智慧才能闪闪发光。②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确定各组的组长(组长可兼做记录员),并设置一定的时间限制。这样学生在讨论时可以形成一种竞争的氛围,进一步促进学生踊跃参与、活跃思维、积极发言。针对实际教学内容,我把学生每6人分为一组,并将讨论时间限制在15分钟。

(3)小组讨论,引发“头脑风暴”。根据“头脑风暴法”的特点,当一群人围绕一个特定的兴趣领域产生很多设想的时候,这种情景就称为“头脑风暴”。

我首先给出讨论问题的内容:“一个农民带着狼、兔子、白菜过河,每次只能抱一样东西过河。无人看管时狼会吃兔子,兔子会吃白菜。问:这个农民怎样才能安全地把它们送过河去?”这本身就是一个颇具趣味性的问题,很快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每个小组都热烈地讨论,各种奇思妙想、形形色色的方案喷涌而出。学生无拘无束地交流,畅所欲言,进入到亢奋地学习状态,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汇总取优,总结评价。“头脑风暴”完成后,我综合各小组的方案,与学生一起进行分析、取优,求同存异。虽然有些方案可能有些荒谬、不符常情,但这些都是学生智慧的火花,应该给予积极鼓励。这一过程能帮助学生将他们零散、不符逻辑的思想火花,汇集整成完整的、有价值的方案。从而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理解了“算法”的真正内涵,为以后的程序设计学习奠定了基础。

六、结束语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艺术。它作为一种新颖的课堂组织方法,的确起到了拓展学生思维的新奇思路的作用。在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每个学生都能尽情参与,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优势与实力,思维尽情挥洒,感受到参与和成功的愉悦。

它在教学中的运用正如斯塔科所说:“当你需要大量观念的时候,‘头脑风暴’是一种合适的策略;当你需要解决一个难题,或是想出一个新颖、独创性的观念时,‘头脑风暴’尤为合适。”

【注释】

[1]原载《信息与电脑》.2010(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