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

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必须采取适合留守儿童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的教育方法。为了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学校应规范档案管理,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留守儿童的成长单靠学校一方的努力是不够的,全力配合学校教育,并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二节 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1)

唯物论认为:世界上没有不变的事物,也没有静止的事物;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永恒的。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当今的“留守儿童”,只要政府、社会家庭、学校等共同合作,“问题儿童”一定会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快乐健康成长。

一、营造温暖、活泼的教育环境,加强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

学校教育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积极拓宽育人途径。

教师的角色要转变,用真情关爱学生,更要关爱留守学生。为适应留守儿童的教育需要,教师在其教育教学工作之外,要把留守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呵护,在思想道德、生活、行为习惯上给予父母般的关爱,增加感情抚育。父母外出打工的学生,其父母长期不在家中,缺少家庭关爱,教师和同学要适时地多关心他们,以师生之情、同学之情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缺失,填补其情感的空白。教师要能够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及时和他们进行心理沟通,帮助他们学会调控情绪,在实践中磨砺意志。

教育理念要更新。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必须采取适合留守儿童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的教育方法。首先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爱育人的教育理念,一切为留守儿童的成人、成才着想,把他们看做朋友,主动接近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与他们谈话沟通,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教师要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现他们的长处,适时地进行赏识教育,即使是批评,也要让他们感到批评中有赏识,批评中有爱。作为教师不仅要承认他们有犯错误的权利,更要给予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采取各种优化措施,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第三,充分发挥班、队组织作用,经常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队会,让这些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得到教育和受到熏陶,增强其自信心。

建立班级“留守学生”专项档案,记载好留守学生父母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家庭情况、学生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等,并主动与他们联系,以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教师要经常家访,了解留守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用真正的师爱抚慰留守儿童的心,使其对父母的依赖转到对老师的依赖,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

学校功能要增容。首先可通过开办家长学校的方式,通过讲座对留守学生的监护人进行教育方式、方法的培训指导,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当今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或其监护人,大多是重养轻教,有的即使有“望子成龙”之心,但因其教育方法不当,最后也只能是放弃管教,任其自由发展。因此,学校可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提出家教方面的建议和意见,要求他们的父母及其监护人全力支持和配合学校教育。在家庭教育上加大智力投资,克服自私的实惠观,把子女的健康成长放在首位。要求父母通过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思想沟通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积极鼓励他们的一点一滴的进步,偶尔寄一件小礼物或一本书,使他们充分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春节或农忙时,建议家长尽量回家与子女团圆,让他们享受到家庭的温暖。作为学校应加强与社会的联系,积极安排“留守学生”参加各项有益社会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健康成长,并积极呼吁政府及社会重视对“留守学生”的关爱,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来协调管理、综合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如整顿和清理学校、社区周围的文化环境污染,依法取缔不健康的黑网吧、游戏厅,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社区娱乐活动,优化育人环境,让留守儿童在文明、健康的文化氛围中受到良好的熏陶。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教育保护合力,从而使“留守学生”健康成长。

其次,加强“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完善“留守儿童”档案。对待留守儿童,学校需要增加情感投入,为他们创建一个“家”——“留守儿童之家”。学校可采取志愿和挑选的方式让那些责任心强,富有爱心的教师担任这个家的爱心爸爸、爱心妈妈,担负起对留守学生生活的关照、学习辅导、同娱同乐之责,使他们有值得信赖的交流与倾诉的对象。在“家”里学校不仅要为孩子们提供必要的学习、娱乐之需,还要为孩子开通可与家长联系的“亲情电话”,让他们有家的温暖。为了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学校应规范档案管理,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学校应对每一位“留守儿童”建立详细的相关档案。对外出务工者的外出地点,联系电话,子女监护情况,家庭经济状况等进行动态的全面掌握,适时了解儿童的基本情况。形成对儿童长期有效的监测机制及有效管理。二是学校对留守儿童的习惯、性格、生活、思想、学习和家庭教育情况进行逐一登记建档,建立起反映进步与不足的成长记录档案,及时与家长反馈信息,共同教育好留守儿童。

最后,开办“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给留守儿童以心理上的关怀。留守儿童是一个平常而又特殊的群体,他们因长期生活在没有父爱母爱的环境下而缺少亲情,这种特殊环境往往会使他们产生诸多的心理问题,这已成为一个不能让人回避的教育问题。学校的教育如还停留在以前的教育思想上,还同以前那样对待学生生活、学习上的各种问题,不能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就会造成各种教育的偏差,产生不良的后果。学生的很多行为上的问题是由于学生没有同父母在一起造成的,如学生的暴力,就是源于学生没能同父母生活在一起而缺少安全感所致。针对诸多因心理而产生的行为偏差,学校十分必要开办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虽然教师不是心理医生,但作为师者应根据他们存在的心理困惑及反常行为,适时地予以指导:一次促膝相谈,一次倾听,一段感人的话语,一个富有启迪的故事,都可以使一个脆弱而孤独的心灵受到极大的安慰和启发。

二、父母关爱,优化家教环境

留守儿童的成长单靠学校一方的努力是不够的,全力配合学校教育,并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父母是子女最初的启蒙老师和利益直接保护者,他们不能推卸教育、抚养未成年人的责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情中之最,莫过于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尽管不在孩子身边,但要想改变留守儿童的心理困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健康成长,家长应通过多种途径关爱孩子,履行监护职责。沟通是关爱的最好形式和表现。身在异地的父母,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与孩子沟通。一是语言直接沟通,利用现代通信工具,如电话,特别要以书信的方式进行沟通。多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有条件的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沟通。二是间接沟通,建立空中走廊,如校讯通等,由学校老师定期向家长汇报留守孩子的成才情况,家长及时向学校反馈信息。

务工父母应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形成正确合理的教养方式。务工父母应改变读书无用论的错误思想,不能认为书读不好,将来外出务工、做生意也能挣钱,而应该明白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若子女未能通过上学丰富自己的知识,成年后将很难适应社会的要求。家长不能一味地在物质上关心子女,也应该为子女提供心理、思想上的支持,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否则,将会给子女赌博、上网、浪费等不良行为留下隐患。家长应该鼓励子女多与亲人、同学、老师交流,应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家长所托负的监护人,要做好儿童在家的教育工作,充分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营造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努力帮助孩子搞好学习和生活上面的事情,多同孩子父母和老师联系,请他们帮助和协助管好孩子。受人之托,重人之事,监护人应担负起真正的监护职责来,认真的管好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让他们能在没有父母的环境下同样愉快健康的成长。

三、加强与社会联系,共同营造安全、健康的社会教育环境(2)

留守儿童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积极配合,共同关注,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护体系。留守儿童的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融合,齐抓共管才能取得明显实效。安全、健康的社会环境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留守儿童因缺乏父母的有力监管,极易被社会的不良现象所诱惑,加之他们自制力差,很容易养成一些不良习惯,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下发以来,党和政府越来越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对留守儿童的情况也在时刻监督,制定了各项政策来引导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因此各级政府应把留守儿童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范畴,加强农村文化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气,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留守儿童”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其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外界的各种影响来塑造和培养留守儿童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只有通过内因的变化方能发挥作用,外界的各种影响是教育的外因,留守儿童的自我教育在其成长中有着巨大的作用,家庭和学校要有目的地培养留守儿童的自我教育意识,使其掌握自我教育的方法,培养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从而逐步养成在学习、生活中进行自我教育的习惯。

【注释】

(1)陈丽丽.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龙源期刊.2007年第2期

(2)谌怡秋.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广西日报.2007.02.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