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做教材的真正主人

做教材的真正主人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毕竟,教材是教学中的主要工具。补充教材实际上是以“加法”的态度对待教材。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者构成了教学的关键要素。“更新教材”是先做“减法”,再做“加法”。教材改变意味着首先保证“做正确的事情”。显然,“做正确的事情”比“正确地做事情”更重要。智慧型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最高境界,已成为教师们的普遍追求。

第五节 做教材的真正主人

除了在整体上把握方向之外,做一名骨干教师尤其要对教材予以特殊关注。毕竟,教材是教学中的主要工具。所以,智慧型教师首先要把智慧体现在教材上。

在对教材的处理上,要吃透教材、补充教材,更要更新教材。

一、吃透教材

课程有一个流行的课程口号:“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这个口号是有意义的,但也容易被误解,如有些教师以为新课程不重视教材,可以随意调整、更换教材。

概言之“次”的教师各有各的“次”,但好的教师总是有相同的好——绝不“照本宣科”。如果教师不打算让自己成为“照本宣科”的“次”教师,就不得不做一件事情:调整、补充或重新开发教材。

调整教材是教师的权利,有些教材可能隐藏了一些错误或缺憾。不过,正式发行的教材往往聚集了大量的专业智慧和实践经验。教师可以补充或开发新的教材,但补充和开发新教材的前提是尽可能“吃透”并“利用”现有的教材。

“吃透”意味着教师对教材“了如指掌”,而不是“伸手不见五指”。教材一旦被教师“吃透”,则这份教材在教师的心中已经“明朗透亮”,而不是“一团漆黑”。有些教师“吃透”之后甚至可以“背诵”教材,虽然没有必要都去这样做;但教师应该熟悉教材的内容并掌握其精神都是必须的。

“吃透”教材之后,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利用”教材首先可以表现为“调整”教材,即保持教材的总量不变,只是变换教材中各个教学单元的顺序。一般讲,只要不至于引起学校管理上的混乱,教师是可以调整教材的。“利用”教材也可以表现为“整合”教材;“整合”不只是调整教材的顺序,而且是将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综合起来,使各个知识点之间相互照应,融合为新的主题。

“利用”教材还可以表现为“解读”或“解构”教材,即教师引导学生尽量解释和发掘教材背后的意义;或者以怀疑、批判的方式使原有的教材显露出另外的意义。

二、补充教材

若教师发现有的教材比较“单薄”,或者发现在现有的“课本”之外,另有有意义的相关材料,教师就可以将相关的材料引入课堂,达到现有的“课本”与课外的材料相互补充。

补充教材实际上是以“加法”的态度对待教材。它并不改变教材的原有内容,只是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有所增加。这种只“增加”不“减损”处理教材的态度显得比较保守,也因此而比较平稳、安全。虽然“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不是考教材,而是考课程标准”等观念在中国教育界已经提倡多年,但“教教材”“考教材”的传统很难说就已经完全消失。这样看来,“补充教材”的方式既能够保证教师不至于“照本宣科”,又能够让教师减少考试的焦虑。

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者构成了教学的关键要素。如果教师在上课之前,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并围绕某个教学主题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材料,那么,这样的教学在“上课”之前,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三、更新教材

教师在发现现有的教材绝大部分内容都已经过时、落后或者不适合学生学习时,就可以考虑用另外的教材替换现有的教材。在传统的教材制度背景中,更新、更换教材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是,当市场上出现多种版本的教材之后,这种更新、更换教材已经不再是新鲜的事了。

“更新教材”也可以视为“补充教材”的形式,它意味着教师用新的教材替换所有或绝大部分教材的内容;而“补充教材”虽然也更新了教材,但以维护原有的教材为前提。

“更新教材”是先做“减法”,再做“加法”。没有必要期待所有的教师都有更新、更换教材的能力。教材的开发与编写需要专业的素养和额外的时间,一般教师缺乏专业的训练,也缺乏额外的时间。但是,总有一些骨干教师,他们凭借自己宽广的阅读面和丰富的经历,大量提供补充材料,只要这些材料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意义,那么,这些材料就可以进入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教材改变意味着首先保证“做正确的事情”。显然,“做正确的事情”比“正确地做事情”更重要。

智慧型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最高境界,已成为教师们的普遍追求。最高境界所缔造出来的成绩往往不是简单的分数的高低、知识的多少,在骨干教师的概念中,更在乎使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成为充满活力和自我实现的发展过程,在于学生发展的过程中使每个学生达成最大限度的自我实现。所以,有人说:“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