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倾听学生的苦恼

倾听学生的苦恼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生被压抑、克制的情绪更甚于滔天洪水,教师只有想办法为其找到恰当的宣泄渠道,才能避免造成“水患” 。否则,任其泛滥,势必冲破心之堤岸,给学生的心灵和成长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这样的结果绝非教师所愿见到的。学生必须无条件服从教师,教师也习惯了凌驾于学生之上发号施令,一些教师随意体罚和侮辱学生,并认为天经地义,丝毫没有想到学生也是有尊严的“人” 。

第二节 倾听学生的苦恼

远古时代,洪水滔天,帝命鲧治水,鲧用堵塞之法,历时十年而水患更甚。鲧之子禹改用疏浚之法,终于平息了水患。从这个真实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堵不如疏。学生被压抑、克制的情绪更甚于滔天洪水,教师只有想办法为其找到恰当的宣泄渠道,才能避免造成“水患” 。否则,任其泛滥,势必冲破心之堤岸,给学生的心灵和成长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这样的结果绝非教师所愿见到的。

孩子,在许多人的眼里是最天真无忧的。其实,这是种错觉,孩子们同样需要倾诉,需要将心中的烦恼发泄出来,以减少心理的压力。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一方面我们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的过分溺爱、过高要求,导致部分学生心理较为脆弱,心理障碍现象明显增加,容易产生兼容性差、刻苦精神欠缺、挫折承受能力不强等问题。但是更主要的原因是,学生遇到困惑、挫折没人可倾诉,似乎不大愿意讲给父母、老师听,好朋友又太少。我们要给学生一个发泄的环境,通过不同的形式,由他们自己来认知自己的心理情感问题,让他们敞开心扉,尽情抒发;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有松弛身心、寻找理解和支持的地方。

用心倾听学生的声音,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责任。善于捕捉来自学生的哪怕极其微弱的信号,并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恰当的处理,会使你的教学活动更和谐、愉快、有效。教育家卡耐基说: “做个听众往往比做个演讲者更重要。专心听孩子讲话,是我们给予他的最大尊重、呵护和赞美。 ”而实际上很多教师并不能做到认真倾听。教师倾听时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又应该如何认真倾听呢?

一、教师倾听中存在的问题

1.说教与训话

生: “老师,我的铅笔被小刚偷去了。 ”

师: “你怎么东西总是不放好?我不是提醒你们下课时要整理好文具再出去玩吗?是不是又掉地上被小刚拾到了?以后不要再用“偷”这个字,一听这字就烦! ”

学生难免会犯错误,相当一部分教师听了学生说的内容总是板着脸正面说教或批判式训话。这种说教与训话,既丧失了教师的威信,又降低了教育效果,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2.转移重点

生: “老师,我越来越不喜欢上语文课。 ”

师: “那你喜欢上什么课?”

教师没有问学生为何不喜欢上语文课,没有帮学生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反问“你喜欢上什么课”转移谈话的重点。

3.打断话题

生: “老师,就快比赛了,我就怕自己赛不出好成绩,我……”

师: “没关系,很正常,我参加比赛也紧张,到时多做几个深呼吸,就没事啦! ”

教师没有听完学生的话,没有了解学生心理紧张的真正原因,只是用简单策略去回应一下。

4.敷衍应付

生: “老师,小东和小强在教室里吵起来了。 ”

师: “哦,知道了! ”

吵架的原因是什么?教师没有了解,没有分析,没有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只是用简单的“知道了”应付一下。

二、影响教师认真倾听的因素

1.自我中心意识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首先提出“自我中心”这一概念,意思是指一个人只从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眼光和感情去看待周围世界,处理所遇到的问题。中华民族自古就讲究“天地君亲师”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制度中,师生关系的表现就是“师道尊严” 。学生必须无条件服从教师,教师也习惯了凌驾于学生之上发号施令,一些教师随意体罚和侮辱学生,并认为天经地义,丝毫没有想到学生也是有尊严的“人” 。虽然现代教育理论提倡“教学相长” “师生关系平等” ,但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依旧受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眼光观察学生,以自己的思维理解学生,以自己的喜好对待学生,不能人性化、互动教育,学生始终处于被控制、被支配的地位。

2.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症”并非因身体劳累所致,而是缘自心理的疲乏。一个人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在日复一日的机械工作中,渐渐会产生出一种疲惫困乏乃至厌倦的心理,只是依仗着一种“惯性”来工作,将年复一年的教育教学看成是简单机械的重复,把膝下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看成了毫无个性的产品;只看到“年年岁岁花相似” ,看不到“岁岁年年人不同” ,教学全无任何的主动性、创造性可言。学生的话没说完,便以“去!去!去!成天就知道打小报告! ” “真是,这点小事也来烦我! ” “不是讲了吗?怎么还不懂?” “知道了,一会儿去处理! ”等不耐烦的、讥讽的、推诿的话语来打发满含委屈来求助的学生!

3.事情干扰,难以集中注意力

备课、上课、改作业、开会、政治学习、业务学习、组织活动、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培训、考核……对每位教师来说,每天都必须完成很多分内分外的事,任务繁多,也难得有时间、有心情听学生去诉说,即使不得不去听,也由于同时考虑了其他事情而难于集中注意力认真倾听!

4.对谈话学生存在偏见,不愿意倾听

一般来说,教师爱优等生容易,爱后进生较难。后进生缺点毛病较多、成绩较差、心理特殊、不可爱,使得不少教师提到后进生就头疼,懒得与后进生交流、沟通。也有一部分教师总是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后进生,对他们的态度冷淡,对他们的话不能认真倾听,不尊重、不信任他们,在心理上歧视、在语言上讽刺挖苦,对这些孩子的话不是轻易打断就是冷言相激,或者不屑一顾!

三、对教师有效倾听的几点建议

1.尊重学生人格,用诚意与耐心走近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快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总归是可笑的。 ”所以教师首先要倡导教育民主,尊重学生人格,真诚地对待每个学生,用自己的真心去换取学生的爱,这样才能使学生走近自己,愿意对自己诉说,愿意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快乐与痛苦!

倾听别人谈话总是会消耗时间和精力的,如果你是真的有事不能倾听,那么就直接说出来。这比你勉强去听或装着去听给人的感觉要好得多。听就要真诚地听,对教师自己和对学生都是很有好处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去听学生谈话是很有价值的。学生所说的可能比较零散或混乱,观点不太突出或逻辑性不太强,教师要鼓励学生把话说完,自然就能听懂全部的意思了。学生对事物的观点和看法有可能你无法接受,你可以不同意,但应试着去理解学生的心情和情绪。一定要耐心把话听完,才能达到倾听的目的。

2.学会“心理换位” ,做善解人意的好教师

“心理换位”是指将自己置于对方的立场去思考,当你站在对方角度去思考时你才能真正理解对方。老师何不将自己置于学生的立场,思考:如果我是学生,我遇到问题告诉老师时希望老师对我怎样?

《家有儿女》中妈妈刘梅总是听不进儿子刘星的解释,误解刘星。为了让妈妈体会被人误解的滋味,女儿夏雪想了一招:刘梅得到一个去上海参加研讨会的机会,兴奋地告诉孩子们,夏雪说妈妈是和同事内部协调好,说妈妈是给领导送礼……用很多理由,来说明妈妈不是凭真正本领,只是通过不正当手段得到的。妈妈刘梅解释半天,小雪还是用言语刺激她。刘梅伤心极了!一个人躲到屋里生闷气。小雪去解释了原因,刘梅幡然醒悟,认识到自己平时对刘星的确太偏激。不该不去认真听孩子的话!

这个情节对教师难道没有启示吗?很多教师与学生不能平等相处,对孩子总是以俯视的角度去观察,又怎么可能认真倾听?所以在倾听时,教师首先要克服“自我中心” ,学会“心理换位” ,让自己也成为学生,耐心听孩子诉说,专注于学生的讲话内容,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做一个“善解人意”的好教师!

3.不对学生有偏见,不随意打断学生谈话

有一次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 “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 “嗯,我要当飞机驾驶员! ”林克莱特接着问: “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 “我会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先跳出去。 ”

当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 “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的回答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 ”

通过这个故事,你认为自己真的明白了倾听的艺术了吗?我们老师是不是常常粗鲁地半途打断学生的谈话,又武断地下结论呢?

教师对后进生往往没有耐心,存在一定的偏见,而他们对少数心目中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后进生来说,又是一个沉重的压力,使得后进生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丧失自信心。教师在倾听过程中随意打断学生的谈话,或借机转移谈话主题,一心二用,任意地加入自己的观点做出评论和表态等,都是不尊重学生的表现。有效倾听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不要带着教师的权威感和优越的批评感来倾听。不要用有色眼镜看学生,对谈话学生不存在偏见,尽量站在学生立场,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倾听的过程中,不随意打断学生的话,不轻易给学生下结论。通过倾听,对学生所传出的信息,快速并准确地过滤。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点、优劣点,对其正确的思维点、优点予以肯定,对不正确的设法帮助予以引导,使其改正。

4.专注倾听,边听边悟,了解更多信息

人人都能听,但未必人人都善听。善听,才能使教师充分地了解学生,有可能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钟志农认为: “倾听”包括了“听” ,以及敏锐地寻找声音中的隐含线索……倾听的目的在于使当事人愿意畅所欲言并且产生一种“被理解、被接纳”的感觉。倾听不仅要耳朵听,还应该调动眼、口、手、心、身体去听!

用眼去倾听,听的时候眼睛要看着说话的学生,让说的人知道你在认真地听;用口去倾听,听的时候嘴巴尽量不发出声音,在学生停顿时提问或发表意见;用手去倾听,听的过程中可以用手把你听到的要点记下来;用身体去倾听,倾,顾名思义,指听的身体姿态,应该是脊背挺直、身体前倾的样子,老师在倾听时也可以端坐前倾的姿态坐下来,让学生坐在你的对面,这样处在平等的位置更利于学生倾诉;用耳朵去倾听,听清学生表达的意思,找准关键词和主要的意思,也听学生的语气与态度,体会他的思想和情感。

5.适时作出反馈,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

师生间的心理沟通是营造融洽的教育氛围的保证,是提高工作学习效率的重要条件,更是帮助学生成才的巨大动力。教师在倾听过程中适时作出反馈可以使沟通成为一个交互的过程。准确地反馈会激励谈话人继续进行,对其有极大的鼓舞。蕴含温暖与支持的视线接触、不时点头微笑表示认同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尊重。学生在叙述时,教师可用这些话语来引导学生表露自己: “嗯,难怪!继续说! ” “好,后来呢?” “所以你很伤心,对吗?” “再说一些好吗?我很想多知道一点。 ”教师运用同感、鼓励等方式,甚至开放自己,来表明自己对学生倾诉内容很关注,正在认真地倾听,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无阻抗地倾诉自己。

做一个真正的倾听者,需要爱心和耐心。拥有爱心的教师不会拒绝学生的求助、呼喊和抱怨;拥有耐心的教师不会因一时难以听到学生真实的想法而沮丧放弃,持之以恒的爱心和耐心必将换来学生真心的回报。倾听的实质是教师放下架子,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用温暖的笑脸去面对学生,加强彼此的沟通和交流。对教师与学生这两个特殊的群体而言,心与心的对话必然由真诚的倾听开始。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