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学生实现各科均衡发展

让学生实现各科均衡发展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偏科是学生学习中的常见现象,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对偏科年龄的统计,发现61.7%的学生在初中阶段有不同程度的偏科,在小学偏科的占24.47%,高中偏科为19.15%。偏科现象出现的高峰期在初中,这恐怕与初中生特定的心理、生理以及课程的加重有关。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仅有对学生的关心和尊重还不够,教师不同的工作态度、教学能力等也会影响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兴趣。

第五节 让学生实现各科均衡发展

偏科一般是指孩子特别喜欢某一门课,并且该门课的成绩较好,同时不喜欢某一门课,并且该门课的成绩较差。偏科是学生学习中的常见现象,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由于偏科,许多学生常常无可奈何地输在考试的水平线下,这既让他们本人倍感烦恼,也让老师担心不已。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聪明的、有天赋的学生应该是全面发展的,应该门门功课皆优。在中小学,还有一个传统的做法,那就是只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才能当班干部。这似乎表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一定同时具有组织和领导才能,而且也只有他们才能管理好班级。这种“全或无”的想法背后潜存着一种假定:人的智力是综合性的,一个高智力的孩子应该各个方面都有天赋,应该是“全才” 。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常常见到这种情况:有些孩子在某一领域表现得十分优异,可以用“极具天赋”来形容,但在另一领域却表现平平,有的甚至毫无驾驭能力。就像是一个由多块木板钉在一起的木桶一样,木桶最终能盛多少水,归根结底取决于长度最短的那块木板。而偏科的学生正是因为有一两个“短板”太低了,所以影响到整体成绩、整体排名,甚至也影响到了学生在老师心目中的受重视程度以及家长对他们的信任程度。

近期国内一份对中小学生中偏科现象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喜欢人数最多的科目是计算机,占78.72%,然后是音乐,70.21%,再次就是语文、英语、数学分别为65.96%、65.96%、61.70%。而其中语文的厌恶率最低,为13.83%,次之为计算机,14.89%,厌恶率在20%以上的有:数学21.21%、化学27.66%、美术27.66%、体育28.72%、政治30.85%、物理31.92%。对偏科年龄的统计,发现61.7%的学生在初中阶段有不同程度的偏科,在小学偏科的占24.47%,高中偏科为19.15%。

学生的偏科现象,是人才成长过程不可避免的现象,似乎个别人的偏科并没有影响到他以后的发展和成长,我们估计这应该是一种特殊现象。偏科现象出现的高峰期在初中,这恐怕与初中生特定的心理、生理以及课程的加重有关。比如说,他们会因同学的一句话,社会思潮等因素而形成偏科,也就是易受外因的影响。

偏科还是应纠正的,坚持全面发展,会使人终生受益,可见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以及培养坚强的意志,尤其要加强对初中时期预防偏科的教育。如果我们能对偏科现象予以正确的、适时的引导培训,鼓励他们参加各种特长班、兴趣班、文学社书法协会……那么,即使偏科的同学也会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因为人才是多元化的,人的才能是多方面的,通过多种形式,我们也培养出自己的“韩寒”不是更好吗?

造成学生偏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学生进入青春期的心理特点、阅读的书籍、生活环境、影视作品等,都可能影响学生对某学科的偏爱或者厌倦。抛开其他因素,单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来分析,应该有以下几种情况:

1.学生的智力差异

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8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

虽说人的智能可以不断开发、发展,但是智能的品质是在儿童的早期就设定的,甚至有些智能是先天的。

所以,孩子偏科,要考虑是不是智力上的差异造成的。假如是的话,无论老师还是父母,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智力差异,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一方面要引导孩子全面发展,让他(她)明白,学校所开设的各门课程就如同营养套餐,每种营养都是成长的必须,要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特长;另一方面,根据学生能力水平来设置学习要求和作业,让他在弱势学科的学习中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逐渐培养学习兴趣。

2.学习习惯与兴趣

有的学生不是智力上的问题,而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或缺乏学习的兴趣。不主动学习,完成作业或上课时精力不集中,不主动回答问题,遇到难题不愿深入思考,缺乏质疑的勇气等,这些不良习惯是学生学习的大敌。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般也与学习兴趣相关。兴趣浓厚的学科,学生就会主动学习、投入地学习,成绩自然就高;兴趣不高的学科或者总是学不好的学科,学生对之就越是恐惧和排斥,成绩也就越来越下降。

知识本身的枯燥(相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加上教学的技术主义和功利主义,让学生失去对某一门学科的兴趣,是导致学生偏科的原因之一。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从教学设计上多下工夫,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并且多设计学生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参与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后,学习成绩自然会慢慢提高。

3.教师的人格魅力

“亲其师,信其道” ,在今天来说依然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尽管都知道学习不是为了老师,但遇到自己喜欢的老师,即使过去不喜欢的科目也会尽最大努力学好,并由此产生浓厚学习兴趣;遇到不喜欢的老师,原来的优势学科也可能变成弱势学科。所以,老师的人格魅力和对待教学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态度至关重要。当老师发自内心地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经常给学生以激励、帮助,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期望,发自内心愿意学好,自然会主动学习,变弱势学科为强势学科。

当然,仅有对学生的关心和尊重还不够,教师不同的工作态度、教学能力等也会影响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兴趣。当一个老师十分热爱所教学科,并把这种热爱(对知识的敬畏之情)传递给学生,学生也会受其感染而热爱。当一个老师跟学生说“这个知识其实没什么用处,但你必须要背过来迎接考试” ,那学生就会从心里产生排斥。

所以,要想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学科,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这个老师。这种喜欢不是低俗的迎合,而是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用对学生的尊重和呵护来赢得学生,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和丰富的学养来吸引学生,学生自会在轻松愉悦中投入学习。

针对偏科现象,还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理论上讲,老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但限于目前大班额、超大班额的现实,我们只有尽可能给不同学生以实实在在的帮助,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都有所提高。

案 例

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3月份的月考小结材料中,我看到了军的叙述:高一上半学期,我对自己很放松,认为现在离高考还远,不必像初三那么紧张了。我现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马马虎虎,有时还抄作业,我的数学成绩降到了“不堪入目”的地步,这次的月考,我只得了26分。

看着军的小结,我的脑海里闪现出军开学至今的点滴:军在数学课上目光游移,听课状态极差,作业有抄袭现象。课下与一帮“游民”大谈电玩心得。我在想:怎样和他谈,才能让他重新燃起对学习的热情?

记得那是3月28日(当时正在放假) ,他妈妈给我打电话,问军的考试成绩。我说了军的近期情况,并得知军对家长隐瞒了成绩。从他隐瞒成绩这件事我感觉到他个性很强,挺要面子。于是我计划从这件事入手。

返校后,我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问军在家的表现,并询问他家人的情况,最后我向他要家校联系册,他说没有带回去。我本想戳穿他,但我看到这时他头低得很低,我只对他说: “一件事,只能瞒一时,一个人最大的悲哀是欺骗自己和自己最亲爱的人,好好想想,想好了找我谈。 ”

第二天,军找了我,很不好意思地用纸条道出了他矛盾的心理:在这段时间里,我也想学好,我也曾经努力过,可我就是经不起玩的诱惑,没有毅力,我也不想再这样下去呀。我讨厌数学,因为我什么都不懂,上课我也想好好听,可一听我的头就痛……

我没有批评军,有的只是同情和由责任感萌发的想帮他的冲动。我给他讲了数学的重要性,并帮他制定了努力赶上来的方案。

他看起来信心不足,勉强答应试试。我只能期待,我知道在这件事上不能太急。我给他调整了座位,并给他一本我自己设计的练习本。

在批改作业时,我看到了军的本子,他只选做了一题,但在“聊天室” (练习本上除习题区、修正区外还有一个“聊天室” ,在这里学生可以和我坦言相对,可以是学习的,也可以是生活等诸方面的问题)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在这段时间里,我想了好多,但既然选择了,就要面对,如果老是靠别人强迫自己做不喜欢的事,结果肯定不会太好。我一次次看着自己的月考成绩,我的脑海里出现了我在上数学课的一幕幕,老师的教诲,父母的期盼……

我只写了3个字:相信你。

从这以后,军显得很焦急,我看出我们的谈话有了效果,我在窃喜,但我知道这是他最关键的时候,他需要我的帮助。于是我又找他谈了一次话,主要是鼓励他,要他坚持。在这时候,我刻意在上课时让他回答问题,对于他的点滴进步,进行大肆渲染,这样做的目的是给他鼓励,给他以信心。

几天后,军的聊天室写着:这段时间是我上高中以来头脑最清醒的时期,我明白问题出在了哪里。我要做的是先端正学习态度,同时也开始建立起心理防线,因为我面对的是一个学期的放松和那么多的新知识,还有让我痴迷的“电玩” 。在这段时间里,我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学习上的巨大压力,还要面对同学们的嘲笑,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原来一起玩的同学笑我太傻,竟然想去学好数学,学习好的同学觉得我基础太差,不愿意帮我,觉得我很孤独……

我在后面附言:好样的,老师很高兴你能这样想,坚持!我知道你已经放不下数学了,既然如此,就不要去管别人怎么看,做你喜欢的事吧。老师会想尽一切办法帮你,你会尝到成功的滋味的,我相信你能行。

那一段时间我发现军学得很苦,课间10分钟他几乎都用来做数学题。我为他的这种精神所感动,更清楚地感觉到了自己肩上的压力。给他加大了练习的数量和质量,坚持每天面批他的练习,对他来问的问题给以耐心的解答。

我对军特别关注。看到他一有松懈就去“关心” ,每天晚上我都陪着他最后离开教室,经常询问他有没有什么困难,谈学习方法,谈体会。我鼓励军把他平时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点滴感悟都记录下来,以便他自己能更清醒地认识自己。我还及时把他的进步通过电话向他母亲传达。在这一段时间里,我和他母亲的电话几乎成了热线,我很感谢他的母亲。在这件事上,她的确做了很多我做不到的事。

期中考试后,我看到军的脸上写着一脸的快乐,我找了他,就他的试卷存在的问题与他进行了一次长谈。批评了他的紧张,让他明白紧张实质上是不自信的表现,不管怎么样,一定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希望他实践自己曾说过的话:我想,我能,我做,我可以。对数学问题要敢于想,敢想敢做;要相信自己,自己肯定能;更要勇于实践,多做不同类型的练习,还要不断给自己鼓劲,说自己可以。

功夫不负有心人,军终于步入了正常发展的轨道。

军的进步不仅仅是数学,下面是他本学期3次考试的各科成绩,显然军的数学起到了星火燎原的作用。虽然有些科目成绩还很差,但我相信军下次的考试成绩绝不会是这样,如表4-1所示。

表4-1

img2

案例分析

从军身上,我体会到了什么是毅力,真正领会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内涵;从他身上,我发现了这些学生内心的痛苦和彷徨,他们并不是我们一直认为的那样无药可救;从他身上,我学会了耐心和感动;从他身上,我感到他们需要的不是训斥,不是讲大道理,更不是纵容。他们需要的是我们的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欣赏的眼神、一种宽容的心态、一颗能让他交心的心、一分为了你不顾一切的感动……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人有7种基本需要,其中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很大程度上体现为能否得到别人的认可与欣赏。可以说,获得欣赏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需要。尊重学生,更多地欣赏和鼓励学生,将人生的美好前景展示在学生面前,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取得成功的秘诀。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保持着原始的、单纯的喜好倾向,并且凭着这样的倾向思考问题。这不能责怪他们,反而说明了他们的单纯、可爱,可是这样的做法毕竟不对,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试想一下学生学习的目的,一方面是汲取知识、丰富自己,为将来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做量的积累;另一方面要通过这样集体的学习和生活,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交流能力、合作精神,成为更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因此如果处理不好自己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不但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习,也同样会影响到将来的发展。

学习在更多的时候不仅仅是一场智商的较量,更多的是情商的较量,比的是耐力和耐心。为了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不但要刻苦学习,还要战胜各种精神领域的障碍,以愉快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学习。因此,引导学生别去无端地厌恶某位老师的课,只有尊重老师、相信自己,学生才能逐步走出偏科的羁绊,而获得各科的均衡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