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话不在多,但要说到点子上

话不在多,但要说到点子上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在人和人的沟通中,话不一定多,但一定要说到点子上。如果话说不到点子上,那再多的话都等于是白说。在心理学上,人们把沟通中的这种偏差称为“自我服务偏差”。事例中的父子沟通之所以失败,主要是双方的归因都出现了一定的“自我服务偏差”。所以,在有效沟通中,不仅要会说话,还要说到点子上,用心理学的术语讲就是明确沟通的目标。前不久,单位精简人员,两个人必须有一人下岗。

■话不在多,但要说到点子上

作为节目主持人,每句话的语速都是有一定的时间限制的,因此,就要求他们必须言简意赅,“该说的一句都不少,不该说的一句都不多”。比如,在法制节目中,节目进行过程中主持人的解说,旨在串联节目,作用就在于引导观众很好地理解前面的节目,同时有重点地注意后面节目的某些关键点。这个过程中的长篇大论只会引起观众的反感,因为再生动的语言都没有真实的画面更有冲击力。

在主持节目中是这样,在人们日常的交流沟通中也是这样。有的人生怕别人听不懂自己的意思,于是开始长篇大论,但是结果恰恰相反。过多的阐述反而削弱了主要观点,分散了对方的注意力。所以,做到要言不烦很重要。

《智慧书》中提到如下经验:

“不要只重复一个话题,囿于成见。简洁令人愉快,给人好感,并且事半功倍。……好的事物,如能简洁则会更好。本来很糟,如能简洁,则不至于太糟……”

当然,简洁只是一种形式,重要的是要在简洁的形式中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表达清楚,这样的交流就是有效的。所以,在人和人的沟通中,话不一定多,但一定要说到点子上。如果话说不到点子上,那再多的话都等于是白说。

一名经理想知道他的下属与新客户沟通的情况。

经理:“你和那天来的新客户又联系过了吗?”

下属:“我这几天事情比较多,就把这事交给我的助手去做了。”

经理:“那他做得怎么样,有什么收获?”

下属:“他刚好要参加一个培训会,所以还是我亲自去处理这事吧。”

经理:“你做得怎么样?”

下属:“我还没给他打电话,因为我发现我们的合同有些地方不妥。”

经理:“有这事?然后呢?”

下属:“我准备调整一些具体的条款。”

经理:“那把你调整后的给我看一下?”

下属:“我还没有开始调整,只做出了草稿,因为……”

听到这里,那位经理已经听得忍无可忍了,显然因为这位下属不能一口气把话说完。其实他的下属最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我想把上次对新客户的合同中的部分条款调整一下,因为这些条款有漏洞,对我们不是很有利,这是我做的一个修改的草稿,您看一下,如果没有问题,我马上就和对方约时间敲定这事。”

很简单的一个意思,为什么出现这样的偏差呢?在心理学上,人们把沟通中的这种偏差称为“自我服务偏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自我服务偏差”源于人心理上的一种自我防御本能,它造成人们对沟通问题本身的认知偏差,最终导致无法发现沟通中的真正问题。这种对沟通问题的不清不楚将直接导致模糊沟通,这就是为什么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人不一定能达成沟通目的的原因。

心理学家指出,人们的思维不是完全地符合客观、富有理性的逻辑思维,很多时候,由于认知过程本身固有的局限和动机等因素的作用,外界信息经过大脑的思维加工时会产生一些错误和偏差。其中,“自我服务偏差”往往会使人们主观臆断对方的心理和行为,朝着利己的方向解释问题的原因,从而造成沟通不畅。

儿子:爸爸,我想买部车子还差一点儿钱,能借我点儿吗?

爸爸:你才多大啊就想开车?没驾照是不能开车的。

儿子:我都大学毕业了,可以开车了吧!我早考了驾照了,就是没车。

爸爸:怎么突然想起要买车了?

儿子:上班不方便,地铁太挤了!

爸爸:那明天我开车送你吧!

儿子:不用了,又不顺路。

爸爸:那你开我的车,我坐单位的班车。

儿子:我不要,你那车太大了,笨重。

爸爸:地铁你嫌挤,我的车你又嫌大。你到底想怎么样?

儿子:哎呀,我想要辆新车。

爸爸:我的刚买不久,挺新的。

儿子:算了,不管你借了,大不了我把王斌新买的那个车盘下来,他要出国了,正想卖车呢。

爸爸:你小子啊,宁可盘别人的车,也不要你老子的车。你说,为什么?我那车有传染病吗?

儿子:我就是不喜欢你那车!

事例中的父子沟通之所以失败,主要是双方的归因都出现了一定的“自我服务偏差”。父亲认为儿子想买车是为了方便,而儿子的真实意图是想买一部适合年轻人开的车。所以,在有效沟通中,不仅要会说话,还要说到点子上,用心理学的术语讲就是明确沟通的目标。

小康和小张是某单位的两个专职司机。前不久,单位精简人员,两个人必须有一人下岗。于是,单位搞了一个竞争上岗,让两个人分别谈自己对将来工作的想法。

小康第一个上场,开始自己的演讲。他说如果自己将来能开车,一定会把车收拾得非常干净利索,遵守交通规则,而且保证领导的安全,同时要做到省油,不给单位增加负担。小康滔滔不绝地讲了半个多小时,终于讲完了。

轮到小张上场了,他只讲了三分钟没到,就下来了。他说他过去遵守了三条原则,现在他仍遵守三条原则。如果能继续为单位开车,他还会遵守三条原则。这三条原就是:听得,说不得;吃得,喝不得;开得,使不得。

众领导一听,好!这个司机说得好!最后小张留下了。

很多时候人们的表达是有意义的,但是缺乏针对性,太宽泛,就导致让人抓不住他所表达的核心意思,这样的表达显然是失败的。

远离长篇大论,学会说简洁的漂亮话,把话说到点子上,有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直奔主题。

当你想发表观点时,不妨直奔主题,不用先说许多无用的铺垫话,国家的什么什么政策,原文是什么,是哪天哪天下发的,现在的情况是如何如何,结果三分钟过去了,你还没有进入正题,你完全可以直接说,“我想说说关于节约用电的一些注意事项……”

第二,不要偏离主题。

仍以“节约用电”为例,围绕你的主题,你可以进行尽可能简洁的表达,比如,提醒大家随手关灯等,千万别节外生枝,告诉人家发电的原理。正如外国谚语所说:当我问你几点钟时,你不要告诉我钟表的工作原理。

第三,语意明确。

开口前先整理好自己的语言逻辑,确定自己要表达什么意思,别东一句、西一句,说了半天让听者不知所云,也容易造成误会。

第四,多用短句少用长句

在我们平常的说话中,应当注意在句式变化的同时,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因为长句听起来不容易理解;而短句的表达效果明快、活泼有力,还可以表现出激动的情绪、坚定的意志和肯定的语气。因此在运用上,易说易听的短句更受欢迎。

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不经意间会发现从与某些人的谈话中能得到快乐与兴趣,于是我们便想再延长谈话,希望这种好的感觉能得以延续,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到最后连已经得到的效果都被破坏掉了。所以该结束时一定要坚决果断、爽爽快快地结束,有时候正是这种意犹未尽才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