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计算机检索发展史

计算机检索发展史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计算机检索是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回顾计算机文献检索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概括为批量处理、联机检索与网络检索三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数据通信网络出现,大容量计算机分时系统和强功能检索软件研制成功,使脱机检索发展到联机检索并迅速得到了推广。与此同时,我国的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和数据库的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计算机检索发展史

计算机检索是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回顾计算机文献检索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概括为批量处理、联机检索与网络检索三个阶段。

1954年,美国海军武器实验站图书馆在一台电子管计算机上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检索系统。20世纪50年代末,IBM公司利用一台IBM650计算机成功地编制出关键词索引,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定题情报检索”(SDI,Selective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系统,运用脱机检索、批量处理的方式为用户定期检索和提供一定主题的新到文献,并很快得到了推广应用。

进入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检索进入了实用和全面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数据通信网络出现,大容量计算机分时系统和强功能检索软件研制成功,使脱机检索发展到联机检索并迅速得到了推广。20世纪70~80年代,联机检索得到迅速发展,一些联机检索系统开始向公众提供商业性服务,如DIALOG、ESA、ORBIT等许多世界著名的联机检索系统相继投入商业性运营。

20世纪90年代联机检索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及超文本技术的出现,基于客户/服务器检索软件的开发,实现了将原来的主机系统转移到服务器上,使客户/服务器联机检索模式开始取代以往的终端/主机结构,成为联机检索的发展趋势,使联机检索进入了又一个崭新的时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量成倍地增加,人们对信息检索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促使信息检索技术也不断地发展。目前,信息检索技术正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传统信息检索向全文文本、多媒体、多载体等新型信息检索的发展,在深度上提高管理和组织信息的能力,如探索自动抽词、自动索引、自动检索、自动文摘、自动分类、自动翻译等;二是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和分布化,面向Internet中浩瀚无垠的资源,在广度上提高管理和组织信息的能力。在信息检索技术研究领域中,基于概念、超文本信息和多媒体信息检索技术的研究最为活跃,并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网络的发展给信息的获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检索技术的发展为人们利用信息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手段。

我国开展计算机检索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1975年我国首次引进国外文献数据库进行计算机检索的试验。1980年初,由中国建筑技术发展中心等单位在我国驻香港海外建筑工程公司设立了我国第一台国际联机信息检索终端,通过香港大东电报局与美国的DIALOG和ORBIT系统联机,1981年底,北方科技情报所在北京与美国DIALOG联机系统直接联机,1982年9月,冶金部、石油部、化工部等部委情报所也实现了与DIALOG和ORBIT系统的直接联机。但由于国内通信条件的限制,除香港终端外,其余都是采用50波特的电传终端。1983年10月中国科技情报所通过罗马远程数据库通信线路建立了几台300波特的数据终端与欧洲空间组织的ESA-IRS系统、美国的DIALOG和ORBIT系统联机。接着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国际联机终端。1984年11月,东南大学用电传机建立了美国DIALOG系统联机终端。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有200多个联机检索终端与美国的DIALOG、ORBIT、BRS、MEDILARS、意大利的ESA-IRS、德、美、日合建的STN、加拿大的I.SHARPS、瑞士的DATA-STAR等20多个国际系统联机。与此同时,我国的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和数据库的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78年,中国科技情报所开始试建文献数据库和检索系统,初步实现了建库、编辑、排版和定题检索服务。1984年,北京文献服务处联机信息检索系统(BDSIRS)建成并开始服务,该系统拥有文献记录总量1200多万篇,中西文数据库16个,面向全国的终端用户约150个。1989年,化工部情报所的联机系统(CHOICE)建成,有中文数据库8个,西文数据库1个,国内终端用户210个。同年投入使用的机电部情报所的联机检索系统(MEIRS),有中西文数据库4个,国内用户终端20个。此间,中国医学科学院情报所,冶金科技情报所、电子科技情报所、核科技情报所等也建立了国内联机检索系统。

近年来我国的通信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自从1994年中国真正加入了国际Internet行列起,短短几年内已经建成中国公用数据网(CHINADDN)、中国公用分组交换网(CHINAPAC)、中国公用帧中继网(CHINAFRN)和中国公用电子信箱系统(CHINA -MAIL)四大公用数据通信网,为加速我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我国因特网的发展有了必要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同时建起了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和中国科技网(CSTNET)等。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建起了自己的校园网。中国教育科研网设有北京等八个地区网的八所高校节点,形成包括网络中心、地区中心和高校校园网三级结构的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络。目前全国几乎所有的国际联机检索终端,都更新成微机终端,由CHINAPAC出口,并且ISTIC、CHOICE、MEIRS三家系统的主机在CHINAPAC上实现了联网,其他一些国内联机检索系统,像BDSIRS的主机,也挂在CHINAPAC上,提高了联机检索的效率,从而使我国的计算机信息检索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