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逻辑混乱中讲不清楚他的第一点

逻辑混乱中讲不清楚他的第一点

时间:2023-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参照往期进度,几乎不可能按期完成。同时,这种方式也会使你更清楚,自己接下来到底需要说什么,还能缩小你的表达范围,从而降低离题万里的概率。我曾经发起并完成了一个客户忠诚度研究项目,以及市场可行性分析项目。但是,通过格式化,让你的内容逻辑清晰,这才是格式化的基本意义。毕竟商务文档,人们的首要要求不是美,而是能快速理解。因此当我们眼睛扫过去的时候,识别逻辑结构的难度,就会大于前面的简历。



逻辑混乱——你讲不清楚,他听不明白



在面试时,经常会遇到候选人自己讲了半天,面试官还是不知道你在说什么的情况。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面试问题:您是否遇到过比较大的挑战?您是如何处理的?


以下是候选人 Jack 的回答:


[Jack] 之前实习的时候,我老板


[Jack] 可能经常要出差


[Jack] 不在公司,在我进去三个礼拜的时候,做了一个内部调研


[Jack] 大概


[Jack] 来调查我们 XX 这个产品在客户印象中存在什么问题


[Jack] 从一开始的时候,我一头雾水,不知道从哪里来


[Jack] 哪个切入点来着手


[Jack] 那后面的话,自己学过市场营销的书籍,参考了一下其他


[Jack] 一些问卷,跟市场部的同事进行一些沟通,协调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Jack] 在做好之前


[Jack] 大概将近两个礼拜的准备时间之后,我是一个一个电话慢慢打过去


[Jack] 销售的反馈并不是很积极,但是其实他并不会真的给你反馈


[Jack] 那这个


[Jack] 就要求我不停地 push 他,电话、邮件,最终来达到调研报告的目的


[Jack] 通过问卷,我们找到了一些产品的问题


[Jack] 而且是一些并不是由于客户自己使用不当而产生的一些问题


[Jack] 通过和工厂的沟通,改正了问卷中显示的问题,保证未来的客户,不会再出现这种问题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大概能看出,候选人 Jack 遇到的挑战可能是:


一开始的时候,一头雾水,不知道从哪里来调查?

销售的反馈并不是很积极。


但是具体遇到的挑战是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这个挑战最后怎么处理的,我们也不清楚。


法则一:使用总分或总分总结构


在口头沟通的时候,我们的思路往往是发散的。顺着当前的讲话和想法往下走,最后常常会跳到离题万里的地方。


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在表达时,使用总分或者总分总结构。也就是说,在表达的开始,就明确地概括你要讲的内容是什么。


同样的问题:您是否遇到过比较大的挑战?您是如何处理的?下面的例子中,候选人的第一句话,就给出了核心的回答。他的第一句话概述了后面的内容。


我曾经在 2 天内,将课程开发效率提高了 6 倍以上。


这是 2007 年,在保时捷的年度头号项目中,我作为主要培训师,和我的老板、同事一起,设计培训课程。


我们面临的挑战是:时间紧迫,我们必须在一个月内拿出最终的培训设计开始打印。包括 PPT、学员手册、演示案例、测试题等。参照往期进度,几乎不可能按期完成。


我觉得需要提升效率。所以,我采取了如下的措施:


……


请问有什么我讲的不清楚的地方吗?


通过这种方式,面试官一开始,就对你接下来要说什么内容,有了认识,从而方便他们理解后续的内容。


同时,这种方式也会使你更清楚,自己接下来到底需要说什么,还能缩小你的表达范围,从而降低离题万里的概率。


法则二:提示逻辑结构


通常,为了理解对方的表达,我们需要明确他们的逻辑。


如果对方在表达中,明确提示了相关的逻辑结构,那么理解起来,就会容易很多。


以求职信模板为例:


Image 


这种方式,让 HR 一眼看上去就很舒服,而且能理解你的逻辑。


其中的缩进符号,就是在提示层次关系。


同样的策略,也可以使用在口头表达中。下面例子中的「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就是在口头提示逻辑结构。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对方会感觉你是有逻辑的,二是这也会帮助你理顺自己的逻辑。


我访问了 SmithStreet 的网站,有三点给我印象很深。


第一点:它的核心客户是跨国公司。我有在三家不同文化跨国公司实习的经验,这会帮助我更好地与潜在客户进行沟通。


第二点:SmithStreet 的核心业务,包括了关于消费者研究、市场评估方面的内容。这也是我很感兴趣的部分。我曾经发起并完成了一个客户忠诚度研究项目,以及市场可行性分析项目。


第三点:这个职位要求有识别潜在客户并且开发 lead 的经验。我以前的实习中,曾经开发过三个国家的客户。相信这段经验,有助于我接下来更好地完成工作。


我们常使用的逻辑提示词,诸如:


「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


「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首先……然后……」


法则三:过渡性总结


当你的表达内容比较长的时候,在中间,可以进行承上启下的过渡性总结。例如:


「前面我讨论了,为了赢得市场,所需要做的前两点:缩减产品功能、定位工业市场。接下来,我会谈第三点:改进营销沟通。」


这会加深对方对你「逻辑清晰」的印象,方便面试官理解你的表达,其实同时也有助于你自己整理思路。


法则四:并列式逻辑结构


在并列式逻辑结构中,各条目是并列关系。


在以求职信模板为例子中的 4 个加粗句,就是并列关系。


精通 Excel


沟通能力强


英语能力良好


其他


而每一个条目下面,又分别并列着部分内容。


在口头表达时,并列式的结构,通常可以用「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来进行提示;在书面表达时,项目符号如实心圆点,常常用来帮助提示逻辑。

 

法则五:步骤式逻辑结构


在步骤式逻辑结构中,各条目按照顺序,形成完成某件事情的步骤。


面试回答「如何」类的问题时,步骤式逻辑结构是一个自然的选择。


例如:对于 XX 项目,你是如何进行推广宣传的?


我的方法,分为 3 个步骤:


第一步:Blablabla……


第二步:Blablabla……


第三步:Blablabla……


法则六:格式化与逻辑性


在面试开始时,通常需要求职者自备简历。对于简历,进行格式化时,绝大多数求职者的重点,放在了如何「美化」上。但是,通过格式化,让你的内容逻辑清晰,这才是格式化的基本意义。毕竟商务文档,人们的首要要求不是美,而是能快速理解


Image


上述的简历模板,给人一种逻辑清晰的感觉,这是精心格式化带来的结果。


各个一级主题,使用居中的黑体字,再加上一条分割线。这样,各个主题区域,自然地就被区分出来。

二级主题的标题(专业能力与成就下面的室外汉语活动、1 对 1 辅导、小班课堂活动)左对齐。

一级主题和二级主题的上下留空白行。突出主题。

主题下面的条目,使用项目符号并且有缩进。


这样,各个层次的格式,自然地表达了逻辑关系(一级主题、二级主题、具体内容)。


而如下的简历,看上去就没那么清晰。


例如,它的一级标题、二级标题和内容,都是左对齐。因此当我们眼睛扫过去的时候,识别逻辑结构的难度,就会大于前面的简历。


Image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