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可能这才是面试的真相

可能这才是面试的真相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后,让他们对 98 人进行面试,每次面试时间为 15-20 分钟。这些片段显示求职者进入房间、与面试官握手、坐下的场景,没有其他内容。模拟面试开始前,每个面试官会拿到一张评估表,表中列出了诸如表达清晰度、团队合作度等若干指标,每个指标分数分为 4 档。在面试结束后,我常常发现一件事情:面试官在改具体指标的分数。



可能这才是面试的真相



哈佛大学心理学系的 Frank Bernieri 与 Neha Gada-Jain 共同进行过一次实验。


他们对两位面试官进行了为期 6 周的招聘培训。然后,让他们对 98 人进行面试,每次面试时间为 15-20 分钟。


随后,对于每一次面试,他们剪辑出前 15 秒的片段。这些片段显示求职者进入房间、与面试官握手、坐下的场景,没有其他内容。


另外一群志愿者会根据这前 15 秒的剪辑内容,对面试者进行打分。


然而,志愿者们根据前 15 秒剪辑内容打分的结果,和两位受训了 6 周的面试官,在进行了 15-20 分钟面试后的结果,在统计上,有强烈的正相关性。


换句话说,这前 15 秒的感觉,通常就决定了最后的面试结果,后面各种交谈,多数可能成了走过场。


这是普遍的现象吗?


感觉胜于理智


很多公司的负责人会告诉你,他们的招聘流程是严谨的,面试官经过专业的训练,懂得如何科学地甄选人才。


这是真的吗?


在《韩非子·说难》中,记载了《智子疑邻》的故事:


宋国有一个富人,因下大雨,墙毁坏了。富人的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补它,一定会有盗贼进来。」邻居家的老人也这样说。这天晚上富人果然丢失了很多钱财,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很聪明,却怀疑财物是被邻居家的老人给偷去了。


销售领域,有一句话解释这个现象:「People make emotional decisions and look for rational reasons.」


中文是说:「人们首先做出感性的决策,然后为它寻找理性的理由。」


我参加过多次无领导小组模拟面试,其中的面试官,通常是来自顶级 500 强公司的志愿者(有专业的 HR,也有其他有面试经验的人士,工作经验都在 3 年以上)。


模拟面试开始前,每个面试官会拿到一张评估表,表中列出了诸如表达清晰度、团队合作度等若干指标,每个指标分数分为 4 档。最后,按照总分高低决定名次。


在面试结束后,我常常发现一件事情:面试官在改具体指标的分数。我问他们为什么,得到的答复类似于:「我觉得 A 应该入选,所以看看哪里可以加点分。」或「我觉得 B 不应该入选,所以看看哪里可以减点分。」


他们心里已经有了决定,但是觉得按照现行的标准,无法通过,于是酌情修改评分数据,以确保对方通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