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梳理逻辑,不要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梳理逻辑,不要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梳理逻辑之前,先把所有跟课程目标联系紧密的知识、观点、技能筛选出来,做知识点的有效性检查。一般不超过七类。如果是分类逻辑的话,那就最好满足“MECE”法则,即不重复,不遗漏。比如人可以分为男人和女人,就是MECE的,如果有人说人可分成女人和老年人,那就有遗漏,也有交叉重复。大的逻辑框架形成后,课程将会自然按照“知识块”或逻辑小类别分成若干个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可以由不同的课程完成。

梳理逻辑之前,先把所有跟课程目标联系紧密的知识、观点、技能筛选出来,做知识点的有效性检查。前面说过,要坚决剥离那些不适合课程受众学习以及跟目标联系不紧密的内容。最好一条一条写上即时贴,然后分类。相关的、相似的分成一类,先按照某一种逻辑纽带把它们码成堆,茄子一畦,豇豆一畦。

(1)梳理逻辑的步骤

分类是梳理逻辑的第一步。分多少类比较合适呢?一般不超过七类。有些实在分不清类的内容可以先放一放,不要奢望一门课把所有的知识、观点都放进去。

分完大类以后你就会发现,每一小类里头通常有若干个知识点,这些小知识点之间也能找到某种逻辑,这次的逻辑就比上次的逻辑好梳理一些,毕竟数量少了。这是第二步类内排序。你也许要问:这些类内的逻辑怎么梳理呢?我个人的经验是:检验一个分类的逻辑是否合理的方法就是跟普遍的逻辑类比。举例来说,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一套时间的普遍逻辑;上、中、下是空间的普遍逻辑;还有春夏秋冬、起承转合、两维度交叉的思想性等很多可以类比的普遍逻辑。如果是分类逻辑的话,那就最好满足“MECE”法则,即不重复,不遗漏。什么叫不重复,不遗漏?比如人可以分为男人和女人,就是MECE的,如果有人说人可分成女人和老年人,那就有遗漏,也有交叉重复。所以,头脑风暴一下,鼓励差异的尽情列举,列举完了之后再进行分类,是从混沌走向有序的基本功,课程开发者应该掌握。

大的逻辑框架形成后,课程将会自然按照“知识块”或逻辑小类别分成若干个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可以由不同的课程完成。

(2)类别不同,教学策略不同

分析每个教学单元的目标、知识类型和学生状况,确定教学策略,如“讲授”“自学”“探究”“体验”“问题解决”等。

前面说过,态度、技能、知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完全不同,设计者要根据能力类别设计合适的教学方式。

态度类的能力要通过场景,制造认知不和谐,激发学员讨论、质疑和反思,最后由学员自己谈感受。技能类的内容则需要反复练习、强化,让学员下课后有强烈的练习冲动,才可能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至于知识类的内容强调对知识进行归纳归类、替学员精加工、不断重复,传统的考试是检验学员是否掌握知识的好办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