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演讲听众素材

演讲听众素材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美国曾流传过这样一个趣闻:一位初学演讲者为了介绍华盛顿的风貌,买了一本游览指南的小册子,他把上面的材料略加整理就去演讲。所以,演讲的主题一般贴近听众的生活,演讲者要选择那些与人们切身体验相接近的新论题,并能用人们熟知的事物来解释给他们听,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演讲者登台演讲出现的怯场情绪,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对象是3000美国居民。

4.2.2 演讲稿的准备

1.确定主题

主题是演讲内容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或基本观点。他体现了演讲者对所阐述问题的总体性看法,是整个演讲的“灵魂”和“统帅”。演讲的主题决定演讲思想的强弱,没有合适、集中、明确的主题,演讲就没有了意义。一般来说,确定主题有以下几条原则需要遵守。

(1)适应演讲者

选择主题,演讲者的首选当然是自己熟悉并有想法的论题,只有熟悉,才能有话可说,才能展开深入分析,也只有真正触动了演讲者本人的主题,才能真正打动听众。

阅读案例4-2

熟悉的才能真正触动心灵

在美国曾流传过这样一个趣闻:一位初学演讲者为了介绍华盛顿的风貌,买了一本游览指南的小册子,他把上面的材料略加整理就去演讲。因为他对华盛顿并不熟悉,又不曾很好地消化这些材料,所以他显不出丝毫热情,也不知是否值得一讲,结果失败而归。两周之后,他的汽车不慎被盗,但报案后警察表示这类案件多如牛毛,爱莫能助。他在懊恼中想起一周前,自己的汽车在路上多停了十五分钟而被警察毫不留情地罚了款。对比之下,警察对善良民众凶神恶煞,而对犯罪者却是那样无能为力,这激发了他强烈的愤怒。第二次有关这个论题的演讲,他再也不像前次那样挤牙膏般的艰难了,而是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满腔愤激,从而获得了演讲的成功。

分析提示:在演讲实践中,大多演讲失败的原因都是因为演讲者缺乏真挚的感情。演讲者只有挑选一个真正能触动自己的论题,才有可能同样去触动听众。像上述的演讲差不多人人都会,而且是不大会失败的,这是因为演讲者有亲身的经历加上深思熟虑的缘故。

(2)适应听众

适应听众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论题必须能引起听众的兴趣。只有听众愿意去听,主题演讲才有意义,才会成功。所以,演讲的主题一般贴近听众的生活,演讲者要选择那些与人们切身体验相接近的新论题,并能用人们熟知的事物来解释给他们听,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二是论题必须有意义。也就是说,演讲的主题不能一味地迎合听众,而失去了自身的价值。演讲者只有选择那些重要的,为听众所注意所关心的,而且具有研究探讨价值的主题,才能真正使听众心悦诚服。

(3)适应场合

演讲是演讲者在特定环境中面对公众发表讲话的活动,所以演讲一定要注意和环境高度契合。不考虑环境,主题选得再有价值,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例如,在某人逝世五周年纪念会上,你的演讲却如同追悼会上的悼词一样,肯定会使会场气氛顿然沉闷压抑,甚至会引起听众的愤怒。尽管这些听众五年前在某人的追悼会上为其逝世而万分悲痛,但时过境迁,这种悲痛已化为深深的惋惜和怀念了。因此,听众未变,场合变了,演讲的内容也要变。

(4)适应时间

演讲者在研究时最好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主题做充分的阐述。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人的大脑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同时接收许多新问题。所以,演讲者不能在短时间内一下子提出太多的主题,做冗长的演讲,导致听众吃不消,最终效果也不会理想。时间短的话,可选择大主题中的精彩点、重点进行讲述;时间长的话,就可以将有演讲价值的小问题串联起来讲给听众。

例如,有一个初学演讲者,他的演讲时间限定为三分钟,可是他开头就对听众说他要讲六个要点。他论题的每一个方面只能占半分钟,而要在半分钟内讲清一个要点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也是任何一个有理智的人不会去尝试的。结果,他一个方面都没讲明白,演讲失败了。这就如同一个导游,带领游客用一天时间就游览了整个北京,但这种“跑马”式的参观,既印象模糊,又毫无乐趣可言。倒不如一天只游览一两个景点,使游客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2.材料收集

一个演讲稿,如果过于理性,缺乏事实的印证和精彩的材料会显得空洞、缺乏说服力。只有充分地收集材料,才会使演讲充实、丰富、生动且富于说服力。

一般材料可分为核心素材、可任意处理素材和辅助素材三类。核心素材是指演讲时必须使用的素材,引导演讲的进行;可任意处理素材是指作为补充使用的素材,如果演讲时间不足,可以加以省略,不会对整个演讲造成不良影响;辅助素材是指在回答别人问题时运用的素材,或者时间充裕时可以做添加补充的素材。

收集材料时,可以用自身生活材料,例如自己的亲身经历、亲眼所见的典型事例作为演讲材料,这样对演讲者感情的投入、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形成良好演讲气氛都有积极的作用。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材料,如书籍、影视作品、网络媒体等。

3.心理准备

大多数演讲者在第一次上台之前都会有严重的怯场现象,如紧张、心慌、发抖等,心理素质不是很好。这样会很容易败下阵来。马克·吐温第一次上台时,口里像“塞满了棉花”,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初次演讲时,“心窝里似乎塞着一块厚九寸的冰疙瘩”。所以,做好心理准备,调整好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演讲者登台演讲出现的怯场情绪,并不是无缘无故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大多数人面对他人时,都有一种羞怯心理,特别是在陌生环境中尤为突出。具体地说,演讲怯场主要是因为缺乏自信、怕忘讲稿、害怕强者、准备不足、感到孤独、听众干扰、环境影响等原因。但怯场原因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怕出丑。而怕出丑又是人类的通病,它使初学演讲者在听众面前感到非常不自在,甚至觉得痛苦。所以初次当众讲话怯场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在美国,有人曾进行过一次有趣的测验,题目是“你最怕什么?”对象是3000美国居民。测验统计的结果让人惊叹不已,人们最怕的竟是“当众说话”,至于死亡问题只名列第六位。

为了克服恐惧心理,演讲者可以进行预演,提前多做几次练习,控制演讲的时间,强化演讲的内容。如果时间不够,可以只针对一些主要部分进行练习,如开场白、结论、关键处以及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等。最后一次预演时间离正式演讲越近越好。具体做法可视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定,如径直迎着听众走上去,盯住对方的鼻梁,让人感到你在正视他的眼睛;上场前做深呼吸,控制心跳;开口一定要洪亮,可以给自己信心;演讲过程中手里拿一样东西来缓冲紧张情绪等。丘吉尔喜欢假装把每位听众当成裸体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则会假设所有人的袜子上全都有破洞;而卡罗·内贝特会认为听众全都坐在抽水马桶上等等,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克服怯场的方法,因人而异,只要适合自己便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