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去参加少年宫高年级同学的作文研讨会,给我的发言题目是“讲‘言之有序’”。我想,这些同学都是各校作文学习的积极分子。讲文章一般的“头、中、尾”分段知识,浅了。我决定讲讲段中的小层问题。
记叙一件事情,开头应点明基本情况,中间部分写出事件的经过,结尾交代结果。这是一般的结构知识,大家已经掌握了。在我看到的一些作文中,各段内部“言之有序”注意得不够,问题是存在的。一个段落,把一些句子胡乱堆在那里是不行的。先写哪几句,后写哪几句,都得有个讲究。这就叫“段中有层”。《看月食》中“这就是月全食”一段:
她的话刚说完,只见月亮不是圆的了,好像被什么咬去了一块似的。慢慢地,月亮成了小船一般,接着像镰刀,像眉毛,像弯弯的细钩,天色越来越暗。一会儿,细钩也不见了,整个月亮被黑影吞没了,只留下个红铜色的圆影子,像一面锣。
这是中年级时学过的一个十分精彩的片段。它除了语言好外,结构上也是有特色的。
一、记叙思路明确
观察一次月全食,要把经过写出来,按怎样的思路记叙好呢?作者采用从真实情况入手,照时间顺序写观察到的情况。月食是从“月亮不是圆的了”开始,到“整个月亮被黑影吞没了”为止,如实地以时间为序写出来。这是本片段“言之有序”的思路。这样写,别人读了明明白白。
二、层次安排得当
这个段落不长,只有三个句子。三个句子正好是三层意思:第一句是月全食的开始,第二句是经过情况,第三句是达到全食。三个层次表达了全食过程中的三个阶段。这样写,我们看着非常清楚。这种段中有层的布局,高年级同学应该用心领会好。
三、尾句收结圆满
像一篇文章有结尾段一样,一个较长的段落应该有结尾句。这个句子的作用是收结全段意思,给人以圆满、完整的印象。上文这个段落,以月亮“只留下个红铜色的圆影子,像一面锣”收结,告诉我们此刻正是月全食了。如果没有好的收尾句,看了会让人觉得像没写完似的,整个段落便显得不完整了。
我们讲“这就是月全食”这个片段写得好,结构安排上有学问,正是指以上三点说的。
“一个段落结构清楚,刚才我结合‘这就是月全食’讲了三点。谁能把这三点说一说?”
“一个段落,说它言之有序,一要记叙思路清晰,二要层次安排得当,三要尾句收结圆满。”
“是的,下面请大家翻到语文书《蟋蟀的住宅》一课,结合‘住宅真奇妙’这个片段,让我们把刚讲过的三点复习巩固一下。”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即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30厘米深,一指宽。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蟋蟀的住宅,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乐台。当四周很幽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乐台上弹琴。
一个同学朗读后,我请大家讨论一番,然后听取三个同学的发言。
“这个段落记叙的思路是怎样的呢?”
“我认为,这里作者不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而是按空间顺序写的,从整个隧道写起,然后由里向外,分别写出隧道、门口和平台的情况。这样写,等于带我们进行一次实地观察一样,写得很清楚。”
“那么,段内的小层次是怎么安排的?”
“这个段落长一些,共有7个句子。7句话按地点分,包括这样四层:第一层写蟋蟀住宅的特点,是第1句;第二层写隧道的内部,是第2句;第三层写隧道出口,是第3、4句;第四层写门口外的平台,是第5至7句。作者按这样四层记叙蟋蟀的住宅情况,我们读起来感到条理十分清楚。”
“请问,最后一句有什么特色呢?”
“这是个‘四要素’俱全的句子:时间,四周很安静的时候;地点,住宅门外平台上;人物,主人公蟋蟀;事情,在这里弹琴。”
“这是个拟人句。用这种写法,把蟋蟀振动翅片发出的声音说成是‘弹琴’,读着很有意思。”
“用这样的句子收结,给人的印象是愉快的,蟋蟀在这样的家中日子过得很开心。”
“从前面两个例子中,你们知道了段落的‘言之有序’,应从这三点体现出来——记叙思路明确,层次安排得当,尾句收结圆满。在我看到的优秀作文中,有许多写得精彩的段落,‘言之有序’都是做得好的,符合这三点要求。在我这次讲座的最后部分,给大家介绍一则同学写的片段,让我们共同看一下吧。”
我的铅笔盒
在我的小书包里,有一只很普通的铅笔盒。它是三年前我离开幼儿园时老师发的纪念品。盒面上,一个小男孩儿正在桌前聚精会神地做功课。他用铅笔顶着脑门儿,半昂着头,大概是在思考一道应用题吧?铅笔盒里,有钢笔、铅笔、尺子和橡皮。盒盖内贴着我们班的课程表。我十分喜爱这只铅笔盒。有人说,那小男孩儿挺像我的,我有些惭愧,我哪有这个小哥哥用功呢!
下面,让我们看看这个片段在“言之有序”方面的三个优点:
这个同学是采取怎样的思路进行记叙的呢?他是按对这只铅笔盒观察的先后顺序写的。首先,看到铅笔盒,自然想到与它有关的东西;接下去,由外到内,对铅笔盒盖的图案,里面的物品进行观察;最后,再由内到外,又写到盒盖上的画面,突出了自己对这只铅笔盒的喜爱。这种照观察顺序的记叙思路,既真实又清楚。
他在这个段落中安排了几个层次呢?整个片段9个句子,包括这样4个层次:1、2句是一层,写铅笔盒的来历;3、4句是一层,写盒盖人物肖像画;5、6句又是一层,写盒内的物品;后3句是最后一层,写自己打心眼儿里喜爱这只铅笔盒。层次的安排十分有条理,我们读着明明白白。
他在结尾处下了什么功夫呢?这正是本片段最精彩的地方。结尾这几句,从盒盖人物画面写到自己的心灵,真是动了脑筋的。“那小男孩儿挺像我的”,说明自己也要好好学习;“我觉得很惭愧”,说明自己的谦虚,知道用高标准要求自己;“小哥哥”取尊称,生动地表达了对优等生的敬意。用这样的句子收结,意思交代得圆满,给人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愿大家在“言之有序”上多下点功夫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