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爱莲说》学习体验案例

《爱莲说》学习体验案例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请大家看屏幕看课题《爱莲说》。我们今天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赞美莲的品质,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文章。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课文的标题“爱莲说”可以解释为作者为什么爱莲花。目的是让学生产生认知、情感的初体验,先从外形上去感知莲花的美,这样可以为下面着重来引领学生感悟品味莲花的内在美、精神美做铺垫。

陈 艳

一教学设计

(一)课时目标

1.了解“说”这种文体。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设计思路

1.课前播放伴奏音乐并展示图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出对作者、文章的体裁的了解。(认识莲,爱莲)

2.利用超级链接范读课文,纠正文章的字词读音,学生朗读全文,接着分析文章,以(枝干、花、品性)三个方面展开,创设情景,分组讨论、欣赏、讨论、分析整篇文章。(从认识的基础上了解外在特点)

3.利用图片、多媒体展示导入新课,联系实际来理解莲花的外在美和优秀品质。(从外在特点引申到内在品质)

4.根据莲花的特点,引出作者的人格形象,发辉榜样的激励作用,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思想上得到教育,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莲内在品质升华到人的个性品质)

二 教学过程

片段一 激趣导入——在背景音乐下,展示各种莲花的图片

师:图片上的是什么植物?你们喜欢它吗?喜欢它的什么呢?

生1:图上全是美丽的莲花,我喜欢它,碧绿的莲蓬,美丽的莲花。

生2:我见过真实的莲花,长在污泥上,但莲叶碧绿,莲花美丽无瑕。我非常喜欢。

生3:我生在莲花之乡的土河村,我不仅看过莲花,且了解莲花的特点。莲花的干都里空外直,莲花清香浓浓,远远飘香。

师:自古以来莲花就被人们看着是美丽圣洁的象征。今天我和大家合作学习一篇优美的文章。请大家看屏幕看课题《爱莲说》。

师:莲花是一种姿态优美品性高洁,你们的回答反映了对莲花的喜爱,不过你们喜欢的都只是莲花的外形的美,其实真正值得赞扬的还是它的内在品质。我们今天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赞美莲的品质,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文章。

师:《爱莲说》是一个什么人写的呢?写作背景是什么?

生:作者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师:标题“爱莲说”可以怎么理解?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生1:说爱莲花;本文是抒情散文。

生2:生1说得不对,“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课文的标题“爱莲说”可以解释为作者为什么爱莲花。

(教学反思: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但通过从真实的莲叶图片,从莲的特点等实际问题开始导入。让学生从实际出发,让学生参与活动,通过学生自学,动手动脑,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但这样导入过于平淡,缺乏浓烈的激情,调动积极性方面仍有不足。)

(学生1感受:碧绿的莲蓬,美丽的莲花赏心悦目;可通过讨论竟归纳出莲那么多特点,真想不到。正在为了解莲的特点和用处范愁时,老师话题一转,我才知道,这原来是为后面做铺垫。)

片断二 朗读训练——情感基调(分组讨论)

师:我们先听一下课文的录音,大家注意课文的语气。

生:然后全班读,分组读,再请学生读。

师:读得不错,有节奏,有感情,但个别学生有错别字。

生:看屏幕上的字拼读两篇。

(教学反思:认识字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是理解全文的基础,这种多方式的教学,有助于好生情感体验升华,差生字词积累,提高学习兴趣,加强情感领悟,但没有齐读的共鸣,学生没有激烈的热情。)

(学生2感受:听别人读觉得很简单,可自己读时总是这里范错那里范错,真正体会到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的道理。)

片断三 理解文意——领悟情感

师:先注意生字词。

生1:拼读生字词,并齐读。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小声读,并看看注解,理解题意,读懂句意,读懂课文,互相可以讨论疑难之处。(不懂之处进行提问,共同解决)

生:请同学们根据注解,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文。

师: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表现了莲的哪些品质?

生1:莲花比作君子。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了纯洁高尚的品质。

师:作者赞美莲的优秀品质,表现出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生: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

师:课文中作者列出了哪几种花?三种花的象征意义?

生:莲花、菊花、牡丹。菊花——花之隐逸者。牡丹——花之富者。莲花——花之君子。

师:作者写莲为什么还写菊花,牡丹呢?

生:通过写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

师:有关写莲花的诗句。

生1:《采莲曲》

刘方平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生2:《荷花》

欧阳修

池面风露拥川坻,天放娇娆岂自知。

一舸超然他日事,故应将尔当西施。

师;指出句子所表现的君子品格。

生1:出淤泥而不染。

生2:濯清涟而不妖。

生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生4:香远益清。

师: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生:总结交流。

(教学反思:通过对莲的枝叶、干、花三个方面的认识,欣赏莲的外形美,理解莲的内在美,升莲到精神品质的高尚,让学生在从平凡的莲,认识事物的本质。学习本文不仅是知识的积累与提高,同时也是情感的体验,更是作者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形成体现,培养学生的认识事物的能力。但方法有些老套,缺乏新颖)。

(学生3感受:亲自参与每个问题的解决,忙活不停可收获还不小。)

(学生4感受:把实际生活联系理解文言文受益匪浅,如莲长在淤泥——古人写成出淤泥而不染,莲枝干里空外直——古人把它写成中通外直。)

三 学习体验

(一)从问题情境导入,激发学习的兴趣

考虑文言文的特点,本节课从真实的莲叶和图片归纳莲的特点等实际问题开始,然后引申到莲的品质,真正把文言文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理解。如莲长在淤泥中——引申到出淤泥而不染:莲枝干里空外直——中通外直等;依据提问答疑,培养兴趣。

(学生5感受:本节课紧紧围绕莲的特点,根据问题让我了不同语文课体验。)

(二)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结果

采用多种朗读方式,自己亲自体验,不但培养胆势还培养表达能力,同时激发自主学习的意识。在问题情境中事事参与过程,亲身体验,如找注释,查字典,同学讨论,观看视频等使我们体会到语文来源于生活,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利用各种方法与手段就能提高语文水平,深入体验古文的魅力,发现诗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

(学生6感受:根据问题“动手”与“动脑”让我掌握了知识,收获了方法,)

(三)发辉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中充分动手、动脑、自主学习、同学之间合作交流,教师起到引导作用,不管是合作交流还是组内完成任务上,充分尊重我们的意见,让我们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在课文教学中,关于莲花的外在特征、内在品质,以及作者的形象示范作用等方面,我们在情感上得到升华,思想上得到教育,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积极的教育作用,在人生中像莲花一样做到“出淤泥而不染”。

(学生7感受:作者的形象,让我感悟人生的不同价值观。)

(学生8感受:莲与众不同的品质,正是人做人的标准。)

参考文献

[1]周春波,谈语文课程的体验学习[J].中学语文,2003(11)

[2]王水生,体验式阅读浅论[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12)

[3]冯光军,语文学习体验[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

作者单位:贵州省习水县习水四中 564600

【点评】

通过从真实的莲叶图片导入,让学生感受到美丽的、形形色色的莲花真是赏心悦目。目的是让学生产生认知、情感的初体验,先从外形上去感知莲花的美,这样可以为下面着重来引领学生感悟品味莲花的内在美、精神美做铺垫。

该课在设计中较好地将视频图像与课本文字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观看视频时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阅读课文时,通过反复的朗读、挖掘、品味、领悟来理性地认识莲花所具有的内在美。课堂上老师还让学生充分地动手、动脑、自主学习、同学之间合作交流,教师起到引导作用。在这些丰富的体验中,学生能深入地走进文本,感受和体验课文所散发出来的思想精髓及艺术魅力,更好地去发现课文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思想上受到教育,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积极的教育和影响作用。

点评人:蒋宗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